程二九,朱娉娉
(1.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合肥 230051)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關于“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重要論述[1]。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也強調“高校要明確所有課程的育人要素和責任,推動每一位專業課老師制定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做到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2]。當前,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建設進展迅速,取得了較多的教學成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課程思政作為近年來高職教育領域進行深化改革的一種新生事物,其核心是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和責任”這三句話融入各類課程的建設和課程的教學全過程,在立德樹人上實現同向同行。
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背景下,由于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基本功能是傳授專業知識,其課程內容涉及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較少,如何提煉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元素,是建設好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課程思政”的關鍵步驟和前提條件。將提煉的“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的專業知識融合,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專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以機械產品檢測檢驗技術和質量管理認證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為例,介紹如何在專業課程中提煉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并將“課程思政”元素與課程專業知識,進行有機融合[3-4]。通過創新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全過程的思想道德和職業精神的培養。
“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作為“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在建設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與課程有關的“課程思政”元素的提煉,以達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幫助學生樹立不怕困難,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的目的。“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是一門針對企業常用的普通量具量儀以及精密儀器進行使用與保養,檢定與調修,傳授理論和實踐知識的應用課程。實際上,計量器具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悠久,通過梳理計量器具的發展歷史以及計量器具在企業應用的歷史,可以發現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
“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課程思政”元素的提煉,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進行:一是加強專業課程配套的高水平高職教材的建設,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編寫的高水平高職教材之中,并與專業知識進行有機地融合,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例如:在編寫與專業課程配套的高水平高職教材“緒論”過程中,增加了很多“課程思政”元素。在“緒論”中增加了“0.2計量儀器的發展史”一節。在此章節中,詳細介紹了我國古代計量儀器發展的過程,如早在古代我國就出現了許多的計量儀器。計算儀器有算盤、記里鼓車;指示方向的儀器有指南針——我國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力學儀器地動儀等。還有我國古代出現的“卡尺”,此卡尺從測量原理到結構已經很接近現代游標卡尺,它是西漢王莽于建國元年制成的,所以當時稱為“莽尺”,比國外出現的卡尺時間早1800多年。通過介紹上述的計量器具的發展史,并提煉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體系當中,構建“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思政內容體系的基礎。
雖然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計量器具的發展歷史上留下了璀璨的發展成果,但是由于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特別是近現代以來的閉關鎖國政策,與國外先進的技術脫節,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祖先的發明創造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的計量工業發展停滯,只有一些集中在沿海城市的生產規模很小、設備和技術都非常落后的廠家,產品也只限于一些簡單的量具,如刻線尺、卡尺等。我國的計量工業發展落后于西方國家。新中國成立之后,在黨的領導下,我國人民充分發揮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我國計量工業迅速發展。建設了一大批大規模的、技術比較先進的工廠,如哈爾濱量具刃具廠、成都量具刃具廠、上海光學儀器廠等,為我國儀器制造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還改建和擴建了一批原有的小廠。同時,也開始了儀器設計的技術培訓和科研工作,成立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并先后在一些高等院校開設了儀器方面的專業。1970年以后,我國建設了量具量儀的生產廠家,如北京量具刃具廠、中原量儀廠、新天光學儀器廠等。同時,各省市都建立了計量測試研究機構,計量工作人員的素質不斷提高,隊伍不斷擴大。計量教育事業也得到明顯的發展,1978年成立了中國計量學院,有力地促進了我國計量工業的長足發展。通過對這段歷史的梳理和發掘,可以使學生深深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將這些內容融入到“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思政建設體系中,既可以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國家落后就要挨打,增強危機意識,從而增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努力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雖然中國的計量工業在近現代的發展進入低谷期,但是中國計量人從未停止努力創新的腳步。新中國成立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計量人不斷摸索,積極追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必然會對計量儀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隨著航天技術、微電子技術等領域中的精密加工技術向納米進軍,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測量技術肯定會有新的突破。計量儀器除向高準確度、高分辨率發展以外,同時還力爭解決大范圍、長距離的精密測量問題。這種大范圍的測量裝置除光柵外,還有感應同步器以及利用激光干涉原理設計制造的儀器。由于微電子技術的發展,目前許多新型儀器中都配有復雜的計算裝置或者微處理機。這不僅進一步推動和完善了測量過程的自動化,使儀器具有人類的某種邏輯思維判斷能力——計量儀器的“智能化”,而且將人們從緊張、重復、大量的計算中解放出來。
我國計量科研工作者不斷追蹤世界計量科技發展的前沿技術,不斷促進我國計量工業的長足發展。但是,由于中國計量工業發展的歷史原因,我國計量工業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精密計量儀器的核心部件的技術水平與國外同類產品技術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這就需要我國計量人不斷發揚艱苦奮斗,努力創新的精神,來消除這些差距。通過將這些計量儀器的發展趨勢和我國計量工業面臨的挑戰融入專業課程教學,既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為計量工業的發展添磚加瓦的專業責任感。
除了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作為機械產品檢測檢驗技術和質量管理認證專業的核心課程,還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職業精神,這也是專業課程承擔的重要的功能。
首先,需要挖掘與“大國工匠”職業精神相關的“課程思政”元素。該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緒論課內容和八個教學項目:游標卡尺的檢定與調修、外徑千分尺的檢定與調修、百分表的檢定與調修、表面粗糙度測量儀的檢定與調修、圓柱度測量儀的檢定與調修、萬能工具顯微鏡的檢定與調修、萬能測長儀的檢定與調修、三坐標測量機的檢定與調修。
在教學項目中,我們通過與蕪湖盛力制動有限公司、蕪湖歐寶以及安徽省省級實驗實訓示范基地進行校企深度融合,和企業的技能大師和能工巧匠深度合作。引入實際工作案例和視頻,幫助學生體驗企業的技能大師和者能工巧匠在從事量具量儀的使用與保養、檢定與調修工作時的一絲不茍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專業課程要求學生掌握的技能與企業對機檢專業和質管專業畢業生的崗位技能要求是相符的。通過將這些與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和"大國工匠"職業精神相關的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既可以給學生傳授量具量儀使用與保養、檢定與調修的專業知識,又可以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素養以及"大國工匠"職業精神的教育,對學生日后從事的工作起著重要的思想教育作用。
“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思政的教學主線有兩條:首先,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將與課程教學內容有關的傳統文化、愛國主義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意識等相關的“課程思政”元素,引入到課程的教學中來,以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操,增強現代大學生國家榮譽感和自豪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5]。其次,通過將與課程專業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大國工匠”職業精神“課程思政”元素,引入到課程的教學中來,以幫助學生樹立“不怕困難、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引入這些“課程思政”元素,使教師在課堂講授計量專業知識的同時,不但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道路自信和責任意識的教育,而且可以對學生進行不怕困難、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職業精神教育。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有利于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健康積極的職業觀,有利于大學生職業精神的形成,從而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服務。要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必須要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研究。
針對課程思政元素,要積極開發與之配套的課程教學資源庫,包括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源。例如:要完善指南針、地動儀、記里鼓車、算盤等圖片、動畫、解說視頻資源,要開發古代“莽尺”動畫視頻,以動畫的方式展示該尺設計的精妙絕倫;要完善并發掘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反映我國近現代多災多難的歷史現實的視頻資源;要完善企業技能大師或者能工巧匠進行計量量具、量儀的使用與保養,檢定與調修的工作視頻或者工作案例。
同時,要將建設完成的教學資源庫中的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源融入課程的配套教材和課程的教學網站。要將教學資源庫中動畫、視頻制作成二維碼,將二維碼印刷在課程配套教材相應的章節中,學生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掃描書中的二維碼,就可以瀏覽教材中課程思政元素的動畫、視頻等資源。也可以將課程教學資源庫中的動畫、視頻等資源,上傳到安徽省網絡課程中心“e會學”網站上的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慕課課程的相應章節,學生可以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掃描印刷在教材中的課程二維碼登錄課程網站或者利用印刷在教材中的課程網站網址登錄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慕課課程網站,瀏覽有關“課程思政”元素的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或者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自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課程思政教學的質量,關鍵在于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將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貫穿到所有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但是對于高職院校教師而言,課程思政是一種新型教育模式。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課程教學與以往傳統的以傳授專業知識為主的課程教學還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培養和加強高職院校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意識是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環節。
針對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如何有效地適應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是“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教學團隊面臨的重要問題。要解決這個難題。首先,課程教學團隊教師的政治素質要過硬,要不斷地進行有關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識和政治素養,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要以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己任。其次,要不斷地學習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方法,將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思想意識有機地融合起來。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視頻自學相關的課程思政的教學視頻,也可以通過參加課程思政教學培訓會,來提升課程教學團隊教師課程思政的教學水平。
針對課程思政示范課的教學特點,要組織課程教學團隊積極進行課程的教學研究改革,在保證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推進課程思政的融合,利用最新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互聯網+課程思政”思維模式,創設新的學習模式和傳播平臺;要將“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智慧課堂教學理念融入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單方面的去講授思想政治理念,要將課程思政元素與課程的專業知識充分地進行融合交匯,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和職業精神的教育,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同時,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并積極進行反思領悟、進行思想上和職業精神方面的自我升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針對某一話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分組辯論,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思考某一價值理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或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增加情感體驗,觀眾也可以從旁觀者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啟發,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向正確、健康的思想道德方向以及職業觀方向進行發展。在教學評價上要求追求多樣化的評價方法,由于“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思政的教學涉及到思想意識形態和職業道德素養方面的教育,教師可以采用非標準答案形式的考試,布置反思報告或案例分析的任務,為每個學生建立學習檔案袋,還可以在小組討論報告等活動結束后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真正實現傳授專業知識和育人的有機統一。
在高職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的創新性嘗試,以機械產品檢測檢驗技術專業和質量管理認證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為例,進行課程思政元素的提煉和教學研究。不斷挖掘與“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內容相關聯的思政元素,并將這些思政元素與課程的專業知識點進行充分融合,構成了完善的課程思政教育內容體系。不斷完善課程思政元素的教學資源庫,積極進行“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的建設,不斷進行“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研究,將最新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果應用到課程的日常教學過程中。為將“計量器具檢定與調修”課程思政示范課打造成具有先進理念的教育模式、優質高效的教育手段、輻射示范效應明顯的課程思政示范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