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長全
群文閱讀能較好地增強學生語言理解和建構能力,從淺層閱讀理解過渡至深層閱讀,并在此基礎上提升審美鑒賞水平,拓展文化視野,感悟不同文化,進一步發展思維,實現預期閱讀教學目標。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項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及師生共同參與其中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明確設置清晰合理教學目標以及科學合理教學計劃和操作性較強的任務等。選入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群文為教師和學生共同協商后的書籍,即學生在課外閱讀后,教師在課內負責指導提升,幫助學生內化。可以說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采取多種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方式,并有效監控閱讀過程。同時在此過程中有效滲透閱讀方式,引領學生在閱讀、探究、交流、分享等一系列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語言建構與運用、文化傳承與理解、思維發展及提升等語文核心素養。
一般語文課堂教材收布置以單元形式篇章閱讀教學,大部分篇章為節選片段,包括優秀邏輯、修辭、語法、字詞句等,其教學傾向于具體領域以及語文學科語法知識實踐等。基于群文教學重點于宏觀層面選取相同類型文本,換言之在學生閱讀文本后根據自身理解和已有經驗深層次把握作品內涵與邏輯。基于時間層面分析,篇章短篇由教材編著者精心選編且集中在課內,雖然篇幅短小,但承載的內容和信息量相對豐富,較易操作和管控過程,但最為顯著的弊端之一即存在較重的人為選擇痕跡,較易片面化理解文章內容。群文閱讀時間以課內和課外為主,大部分學生會在課外完成自主閱讀活動,課堂主要聆聽教師指導以及和其他學生相互交流展示,課上指導依托于課內閱讀,二者缺一不可。
高中生在如今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思想上受到眾多信息的干擾,很難真正沉下心來安靜的閱讀,因此他們對閱讀書籍的需求也較高了,結合這一實際情況,教師若能不斷改進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教學理念,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用心選擇思想積極,內容豐富,契合時代,符合興趣和身份的書籍,努力為學生們營造好的閱讀氛圍,點燃學生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質量。
以《赤壁賦》教學為例。該篇為經典的山水游記,集優美大自然風光與豐富人生內涵于一體。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選取《西江月·照野彌彌淺浪》《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醉落魄·離京口作》《永遇樂》四篇詩歌與《赤壁賦》組成群文閱讀。上述幾首詩歌的描述對象均為月亮,即作者以“月亮”展現自身情懷和寄托情感。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先為學生講解《赤壁賦》背景故事,再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與朗讀學習形式了解詩歌。緊接著,指導學生分段學習并在此過程中畫出寫景句子以及描寫月亮關鍵詞。當學生完成《赤壁賦》學習后可運用小組合作形式選取上述四首詩歌中的一首并以“月亮”為主題進行深入賞析,歸納總結蘇軾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增強學生解讀文本和賞析能力,提升語文閱讀質量。
總之,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應明確主題并緊貼學生最近發展區引領其與文本深層次對話,不斷激發學生思維與智慧,切實提升群文閱讀教學成效。
語文教師需知道學生正確閱讀,并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比較是群文閱讀常見方式之一,通常比較有比同、比異或求同存異等操作方式,和文本組合方式較為相似,更是單篇閱讀不具有的優勢,采取比較方式凸顯文本特征,達到深化理解和豐富認知等教學目的。
與此同時,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經常比較情感、題材、寫作方式等,學生在發現文章共同點與差異性時就可提升比較分析能力。以《采薇》教學為例,教師另外選取《十五從軍行》《從軍行》兩首詩歌與《采薇》組成群文閱讀篇章,對比三篇詩歌寫作手法、情感發現其中的共同點與區別。語文教師還可采取多種方式增強學生主觀分析能力,促使學生深刻認識文章,提升閱讀水平。
群文閱讀教學存在的目的即讓學生學會閱讀和發自內心愛上閱讀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語文綜合素養。按照從高到低排序將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分為評價、綜合、分析、應用、理解、知識。大部分教師傾向于實現低層次目標,而群文閱讀教學則是培養學生高層次認知能力方式。其中學生成長的核心素質受閱讀能力、情感、情感等因素影響,因而語文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應注重激發學生潛在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以《夢游天姥吟留別》教學為例,語文教師在正式授課前可借助互聯網查詢作者李白在相同時期所創造出的其他優秀作品,在課堂教學中以群文閱讀形式帶領學生賞析。李白在該時期所寫的詩歌均展現其瀟灑闊達的個性與浪漫主義情懷,學生在閱讀多篇詩歌后能充分感悟作者在創作時的思想感情與心境,教師在此過程中可為學生適當講解詩歌創作背景,促使學生對古典詩歌涵蓋的知識內容產生深刻理解。
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中,除了為他們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和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之外,讓學生們開展分享交流活動也是及其重要的環節。因為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對所閱讀的書籍進行了再一次的總結和加工,他們的思維與書本的內容進一步的融合與碰撞,在保留群文閱讀內容的前提下,他們有了更深的思考,并且要用自己的語言清晰明白的傳遞給大家信息,從而使得他們在深入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還能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然而目前從學生們的現狀看,讓他們熟練的掌握和做到,還具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在這方面需給與更多的幫助。其一,組織閱讀分享競賽活動。教師可以提議全年級同學共同完成課綱中所要求完成的群文閱讀,并組織全員進行群文閱讀分享競賽活動。活動可以從各個班級內部開始,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碰撞,在具體分配人員進組的時候老師工作要做得細致一些,組與組之間水平相差不要太大,閱讀態度積極的和不積極的結合,水平好的和較差的結合,讓相對比較優異突出的學生去輔助那些較弱的學員,引導他們之間相互幫助。最后再從小組成員中,讓他們自己推選出代表在班級內進行展示,然后以評分的形式來判斷大家展示的效果,這樣做更利于考慮到每位學生的心理感受。通過這樣的班級分享活動,利于學生在更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主動加入閱讀行列,既能提升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也能加深他們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還能幫助他們培養集體合作意識,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其二,教師也可以組織優異者到校外參加更多的實踐活動,比如讓他們參加社會上大型的閱讀分享活動,既是對他們能力的歷練,也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再次,教師還可以根據閱讀情況延伸出征文比賽等。對所閱讀書本的認識或者對人物的解讀都可以形成文字,并選取優秀作品在公眾號等的地方加以展示。
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實施,對教師教學提出比以往更高地要求,即改變以往單純傳授知識模式,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使學生形成靈活化思維。語文是一門集人文性與工具性于一體學科,閱讀則是該學科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群文閱讀能有效幫助在閱讀中形成縝密思維,培養良好閱讀習慣,引領學生在素養和精神上獲得提升與熏陶,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