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茹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 201418)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而課程思政是高等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實施舉措[1]。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成為了高等院校教學的新常態[2]。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好課程思政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BOPPPS 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合理分化為六個模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系統性和有效性。基于BOPPPS 教學模式,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分為六個過程,將課程思政充分融入整個教學流程中,對于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已有相關學者對課程思政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和BOPPPS 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南麗軍和趙濱[3]提出了線上教學特點和線下教學不足,從授課一體化和研發一體化闡述了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一體化模型。李文潔和王曉芳[4]以國際貿易實務為例探討了混合教育賦能課程思政。羅譞[5]將課程思政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踐到文學概論課程的改革中。徐麗娜等[6]將思政融入地下工程災害與防護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龔玉梅和周瑞麗[7]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一個項目為例,探討了BOPPPS 教學模型的混合式教學設計。高宇鵬等[8]提出采用BOPPPS 和SPOC 相結合的在線課堂教學設計思想。左衛剛和李豐研究了SPOC 結合BOPPPS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劉進軍和陳代春[9]構建了基于BOPPPS 模型的信息素養課程有效教學模式。Li等[10]提出了一種創新的線上線下BOPPPS-SPOC 混合教學模式,并應用于C 語言編程課程。王鑒雪等[11]提出基于BOPPPS 模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并實踐于創業基礎課程。
雖然已經有一些關于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和BOPPPS 教學設計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但是,將兩者充分融合,將思政內容具體細化混合式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的研究和實踐還有待擴展。本文基于BOPPPS 教學模式,構建BOPPPS 思政混合教學模型,以學生為中心將思政內容充分融入教學各個環節,形成具有實踐指導價值的新教學模式,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以期望達到課程思政育人目標。
BOPPPS 教學模型是以學生為中心,由引言導入(Bridgein)、預期目標(Objective)、課前評估(Pre-assessment)、互動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課后評估(Post-assessment)和總結反思(Summary)六個教學環節構成[12]。本文所構建的BOPPPS 思政教學模型如圖1 所示,其中,引言導入、預期目標和課前評估屬于課前教學目標范疇,互動學習屬于課中教學核心內容,課后評估和總結反思屬于課后反饋優化教學范疇。課前、課后采用線上學習可幫助學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課中采用線下集中針對熱點、重點和難點進行講授,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同時在線下互動交流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引領融入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混合式思政教學使線上思政資源與線下課堂互動交流,從而實現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質量。

圖1 BOPPPS 思政混合教學模型
1.引言導入
引言導入是讓學生做好準備調整狀態進入課程思政新內容的學習。可以通過線上融入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政元素的視頻案例,導入課程新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引發學生的思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預期目標
預期目標是指學生通過學習應達到的課程思政預期成果和能力水平,學前要使學生充分明確每次課程思政的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根據本杰明·布盧姆分類法,明確學習目標應從認知、情感和技能三個關鍵方面來確定[13]。在認知方面可以通過課前評估了解學生課前所儲備的基礎知識和能力。在情感方面應著力培養學生民族擔當意識、人類共同體意識,以及熱愛科學、不斷探索和敢于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達到思政育人的目標。在技能方面要兼顧教學的基本要求,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
3.課前評估
課前評估是開展有效課程思政教學活動的前提。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節奏。課前評估可以從最新的時事熱點為課程思政教學切入點,通過各類學習平臺設置單選、多選和判斷等客觀問題,對學生了解知識點進行學情分析,同時幫助學生盡快融入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在課程思政教學中主動性、鉆研性和社會性的責任感,提高學生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
根據學生課前評估情況,可以準確地識別出課程思政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及時調整授課內容傾向,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和難點內容,線下授課可以通過講授、直觀演示、課堂討論、案例剖析和情景教學等多種方法對錯題較多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還應特別關注沒有進行課前評估或評估結果較差的同學,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本課的內容,更好地鞏固授課內容。通過線下豐富的交互式教學方法來確保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以問題為驅動,幫助學生掌握信息并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分析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在互動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引導學生參與課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根據所了解到的時政熱點回答問題,并給予學生適當的點評。在授課點評中,重點關注如何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引領融入課程思政教學的全過程。
1.課后評估
課后評估是每次課程預期目標的結果反饋。針對課程內容從課前課后評估的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學習前后的變化。利用多種方法評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理論知識,可以采用簡答、論述等方法。對于實踐知識,可以通過描述具體的實踐操作步驟,讓學生組隊完成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學生是否達到了課程思政預期目標,為后續完善教學提供參考。
2.總結反思
總結課堂內容并分析整個課程思政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反思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整合碎片化知識點,引導學生反思內容,主要從認知、情感和技能三個教學目標領域總結課程思政的知識要點,盡可能將知識點梳理成線,便于掌握重點和難點,同時承上啟下引出下節課需要講授的知識點并布置作業,不斷總結反思提高。
以大數據管理概論課程中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內容為例,本研究在大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進行了教學實踐,有84 名同學參與課程的學習。學期初提前在學習通內導入課程學生名單,并提醒學生自動分組,確立好組長,以便開展小組互動討論。BOPPPS 思政混合教學的實施過程按照時間順序分為以下三部分。
事先錄制好視頻、準備好輔助學習,將所有相關本節知識點內容的材料上傳至學習通平臺,一般在每周正式線下授課的前三天上傳,并通過學習通平臺發送消息,提醒學生及時學習發布的材料。結合本節課程內容,將組織學生線上觀看央視新聞有關量子計算機“九章”問世的報道,引出本節課程任務目標——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通過視頻使學生了解我國量子計算發展現狀,以及量子計算機“九章”問世的重要意義,使我國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培養學生科技興趣,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然后,通過學習通平臺設置單選、多選和判斷題,理解分布式和集成的區別,思考大數據如何存儲問題。
首先講授HDFS 的相關概念、組成及讀寫數據流程,讓學生理解數據塊(Block)、主節點(Namenode)和數據節點(Datanode)分工任務,然后組織每個小組成員按照Block、Namenode 和Datanode 職責模擬數據的讀寫流程,通過互動交流掌握Hadoop 分布式文件系統。在互動學習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和科研興趣,使學生樹立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貼近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責任與擔當意識,從專業課程教學抓起,體現立德樹人思想。
通過學習通平臺設置簡答題和論述題檢驗學生對HDFS 的掌握情況,是否達到預期目標,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同時留下問題:大數據又是如何處理的?為下節課學習Mapreduce 原理做鋪墊。同時,通過提供Hadoop 相關參考書籍、文獻和視頻等學習資料,讓學生加深對HDFS 學習內容的理解。通過預習下節課的內容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接受思政課程知識。反思本節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的地方。
BOPPPS 思政混合教學實施一個學期后,明顯感覺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增加,上課注意力更加集中,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任務完成情況和效果更好,分小組討論更加熱烈,取得較好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利用“問卷星”對基于BOPPPS 思政混合教學模型的實踐效果進行調查。在引言導入、預期目標、課前評估、互動學習、課后評估和總結反思六個教學環節設置了6 個問題。問卷采用NPS 量表形式,從0 分到10 分,分值越高表示越同意/符合/滿意,采用不記名方式對84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實際參與調查人數為82 人,參與率為97.62%。
圖2 為基于BOPPPS 思政混合教學模型的調查統計。從表1 調查統計結果來看,52.38%的學生認為“課前引導能引起我對課程思政學習內容的興趣”,該項均值為8.71;50.00%的學生認為“課前能夠明確每節課程思政教學的學習目標”,該項均值為8.5;50.00%的學生認為“課前評估可以使我明確課程思政重點”,該項均值為8.43;52.38%的學生認為“課中的互動交流有助于學習和理解課程思政的內容”,該項均值為8.68;52.38%的學生認為“課后評估可以幫助我更好抓住課程思政知識點”,該項均值為8.77;53.57%的學生認為“課后總結和反思幫助我學好這門課程”,該項均值為8.46。從統計結果分析來看,基于BOPPPS 的思政混合教學實踐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認可。

表1 調查統計結果

圖2 基于BOPPPS 思政混合教學模型的調查統計
在課前線上視頻觀看次數和課前測評中,也可以觀察到學生學習次數和時長變化明顯,在課中線下課堂互動討論中學生可以順利將課前評估問題聚焦,并快速找到解決辦法,討論內容的質量有所提高。在線上課后評估中學生作業完成率和準確率明顯提高,在線上答疑環節中,學生可以圍繞相關課堂知識思考時事熱點問題,說明學生課后認真進行了思考。由此說明基于BOPPPS 的思政混合教學實踐后的教學效果有一定提升。
基于BOPPPS 的課程思政混合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將課程思政融入引言導入、預期目標、課前評估、互動學習、課后評估和總結反思六個教學環節,充分利用線上視頻資源和線下互動交流混合式思政教學,達到全過程思政育人目標,培養學生科研興趣、愛國守法、社會責任感、民族擔當意識和人類共同體意識等。實踐證明,基于BOPPPS 的課程思政混合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課程思政學習興趣、明確課程思政學習目標、抓住課程思政重點和理解課程思政內容。基于BOPPPS 的課程思政混合教學模型為未來教師開展線上線下課程思政混合教學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