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楚楚
(福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福建 福州 350001)
黨的二十大強調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振興的根基,要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福州是福建省省會,轄區經濟發達,作為海西經濟帶重要城市和全國第二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福州人口總量多,人口增長趨勢明顯,但福州耕地、水情等自然資源情況并不容樂觀,自然災害頻發,糧食自給率不足20%,保證福州市糧食安全工作任重道遠。
影響糧食安全的影響因素研究由來已久,而且非常復雜,不同的研究人員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呂曉虎等(2010)根據陜西經濟、自然條件,采取德爾菲法對糧食安全綜合系數進行權重確認[1]。史常亮等(2013)提出糧食安全系數,從糧食供給和糧食需要對糧食安全影響因素進行檢驗[2]。周博等(2015)運用偏最小二乘法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角度中的糧食安全因素進行論證[3]。王傳鑫等(2018)通過熵值法得出1978-2015年影響糧食生產的重要因素[4]。張淑華等(2021)利用灰色關聯分析、AHP法、TOPSIS法對河南省糧食生產技術進行量化評估分析[5]。
由此可見,糧食安全的影響因素具有多層次、不確定性,但是現有研究主要基于主產區,對主銷區的研究很少。同時可能是數據不好獲得的原因,對政府監管能力幾乎沒有考慮。因此本研究試圖從主銷區的角度基于灰色關聯分析從糧食供給、需求和市場流通三個方面建立兩層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對福州市糧食安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在大量文獻閱讀、福州市現狀分析及專家咨詢的基礎上,考慮福州市是糧食主銷區的因素,從增加糧食供給率、糧食質量抽檢合格率、糧食監管指數等方面,建立兩層影響因素評估指標體系。第一級指標分別為糧食產量、糧食總需求量和糧食流通所包含的各影響因素加和平均值。第二級指標分別為供給因素的農林牧漁從業人員(萬人)、農業機械使用總面積(千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千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萬千瓦)、按折純量計算化肥施用量(萬噸)、農藥使用量(萬噸)、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萬噸)、農村用電量(億千瓦時);需求因素是口糧消費量占比(%)、工業用糧消費量占比(%)、飼料用糧消費量占比(%)、種子用糧消費量占比(%);流通因素是糧食供給率、糧食產量增長率(%)、恩格爾系數(%)、糧食零售價格指數(%)、糧食消費價格指數(%)、農業總產值指數(%)、糧食自給率(%)、糧食質量抽檢合格率(%)、糧食監管指數(%)。
灰色關聯度分析法是將研究對象及影響因素的因子值視為一條線上的點,與待識別對象及影響因素的因子值所繪制的曲線進行比較,比較它們之間的貼近度,并分別量化,計算出研究對象與待識別對象各影響因素之間貼近程度的關聯度,通過比較各關聯度點之間距離大小來判斷識別對象對研究對象的影響程度。
第一步,選取合理影響系統影響因素指標和按照德爾菲法確認反映系統行為特征的參考數列,形成比較數列。第二步,對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第三步,求參考數列與比較數列的灰色關聯系數ξ_0i(k),公式如下:

第四步,將各個時刻(即曲線中的各點)的關聯系數集中為一個值,即其平均值,作為比較數列與參考數列間關聯程度的數量表示,稱為γ(X_0,X_i),公式如下:

第五步,根據同一母序列按關聯度大小次序排列得出因素大小的關聯程度。
在參考高帆(2005)、李林杰(2005)、呂曉虎等(2010)、史常亮(2014)、張淑華等(2021)的研究基礎上,結合福州市具體情況,根據對糧食安全保障重要性,選取5個可獲得、非涉密性因素,作為反映糧食安全現狀指標,分別為人均糧食占有量(指標賦權值為W1)、糧食自給率(W2)、糧食供給率(W3)、人均糧食作物播種面積(W4)、糧食產量增長率(W5)來構建福州市糧食綜合指數。
邀請15位糧食行業專家對這5個數據運用德爾菲法原理進行打分,確認其權重為0.25、0.3、0.2、0.15、0.1,合計1.0。按德爾菲法加權求和值與2009年加權求和值對比規范化取值后,得出福州市糧食安全綜合系數(公式1)。

通過《福州市統計年鑒》和《福州市糧食流通統計報表》得到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安全綜和指數各項相關指標數據(表3),采用(公式1),計算出福州市糧食安全綜合指數(表4)。

表3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安全綜合指數數據

年份人均糧食占有量/公斤/人糧食自給率/%糧食供給率/%人均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平方米/人糧食產量增長率/%2011 92.36 18.43 9.33 174.27 -1.19 2012 85.45 15.79 10.72 163.11 -7.12 2013 83.44 16.33 11.18 157.95 -0.84 2014 82.04 16.02 11.58 153.62 -0.28 2015 80.11 19.57 15.12 150.78 -1.90 2016 61.66 15.84 15.68 121.17 -22.32 2017 64.50 17.33 17.05 119.03 0.65 2018 65.38 20.36 19.50 118.60 2.66 2019 64.63 21.27 23.36 118.71 -0.11

表4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安全綜合指數
糧食供給用糧食產量X表示;糧食需求用口糧消費量、飼料產量、食品工業產量的總和Y表示;糧食流通采用流通各影響因素相加求平均值Z(表11)。
為最大可能減少數值本身對最終計算值的影響,將(表5)每列指標找出極大值和極小值,加權平均后得出均值,再求解出每列標準差。對每個數值減去均值后除以標準差的按標準化方差法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表6)。

表5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供給、需求、流通三大主要因素的數據

表6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三大主要因素的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將(表4)中F作為第一級指標參考數列,(表6)中X、Y、Z作為第一級指標因素序列,建立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可得到F與X、Y、Z關聯度(表7)。

表7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供給、需求、市場流通的灰色關聯分析
由(表7)可得出,影響福州市糧食安全的影響因素關聯度排序為:糧食產量(X)〉糧食流通量(Z)〉糧食需求量(Y)。糧食產量對福州市糧食安全影響最大,其次是糧食流通量,糧食需求量影響最小。因此,我們要將糧食供給列為影響糧食安全的最重要因素,接著是糧食流通和糧食需求。
根據《福州統計年鑒》查閱數據。首先,影響供給因素可得(表8)。其次,影響需求因素可得(表9)。最后,影響流通因素可得(表10)。

表8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供給第二級指標各個因素的數據

2011 90.85 115.01 1131.73 134.63 8.78 0.84 0.52 77.93 2012 89.84 117.98 1068.82 137.68 2013 88.62 118.73 1051.14 140.01 2014 86.58 126.54 1036.82 142.98 8.73 0.83 0.55 108.00 8.80 0.83 0.58 112.71 9.05 0.86 0.61 121.54 2015 85.21 130.36 1022.81 145.40 9.17 0.82 0.62 118.70 2016 84.88 131.21 832.51 145.74 9.32 0.84 0.62 120.16 2017 85.11 80.64 825.40 119.81 8.85 0.78 0.63 119.14 2018 85.10 70.32 833.34 116.29 8.47 0.73 0.63 123.27 2019 84.94 80.25 842.95 111.67 8.14 0.56 0.62 126.01

表9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需求第二級指標各個因素的數據

表10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流通第二級指標各個因素的數據
將(表8、9、10)按標準化方差法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得(表11、12、13)。

表11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糧食供給各個因素的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表12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需求各個因素的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表13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流通各個因素的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2015 0.1633 0.1950 -0.7862-0.3997-0.6658 1.6960 0.3065 0.4838 -0.0101 2016 0.2843 -2.8129-0.6568-0.6212-0.1568-0.4240-1.0799-0.5777-0.4457 2017 0.7238 0.5706 -0.6869-0.4849-1.3391 1.4840 -0.5261-0.4360-0.8806 2018 1.2482 0.8667 -0.9729-0.5871-0.6166 0.1060 0.6001 -2.708 -0.9431 2019 2.0613 0.4586 -1.1356-0.6893 0.7136 -0.4240 0.9384 -0.1060-1.3849
將(表5)中第一級指標X作為第二級指標參考數列,(表11)中的X1、X2、X3、X4、X5、X6、X7、X8作為第二級指標因素序列,建立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可得到X與X1、X2、X3、X4、X5、X6、X7、X8的關聯度(表14)。同理可得Y與Y1、Y2、Y3、Y4的關聯度(表15);Z與Z1、Z2、Z3、Z4、Z5、Z6、Z7、Z8、Z9的關聯度(表16)。

表14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供給的各個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

表15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需求的各個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

表16 2009-2019年福州市糧食流通的各個因素的灰色關聯分析
由(表14)可知,影響福州市糧食供給因素的關聯度排序為:糧食作物播種面積(X3)〉農林牧漁從業人員(X1)〉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X7)〉農業機械總動力(X4)〉農村用電量(X8)〉農藥使用量(X6)〉農業機械使用總面積(X2)〉按折純量計算化肥施用量(X5)。
由(表15)可知,影響福州市糧食需求因素的關聯度排序為:口糧消費量(Y1)〉種子用糧消費量(Y4)〉工業用糧消費量(Y2)〉飼料用糧消費量(Y3)。
由(表16)可知,影響福州市糧食流通因素的關聯度排序為:恩格爾系數(Z3)〉糧食監管指數(Z9)〉糧食自給率(Z7)〉糧食供給率(Z1)〉糧食質量抽檢合格率(Z8)〉農業總產值指數(Z6)〉糧食零售價格指數(Z4)〉糧食消費價格指數(Z5)〉糧食產量增長率(Z2)。
作為全省最大的糧食銷區,糧食供給是糧食安全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我們需要保障福州本地可供耕地的基本紅線決不變更,同時不斷加強省外產銷合作和糧食儲備等手段。
(1)加強糧食供給,一是保障福州本地糧食供應,全力守住216.7萬畝耕地底線,保護好198.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增加耕地質量監測點,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提高綠色優質產品供給;二是完善政策性糧食儲備應急管理,規范糧食儲備管理,優化糧食應急供應、配送、加工網點的布局,依托各縣區配齊配強糧情預警監測等手段,共同保證糧食供給。
(2)作為人口流入型城市,口糧消費占福州市糧食消費的絕大部分。但隨著經濟發展、糧食產業深加工深化、稻谷飼料消費增長率不斷增加,種子用糧、工業用糧、飼料用糧由于價格優勢將可能壓縮口糧供給量。因此要及時根據人口的流入情況不斷調整糧食的供給政策。
(3)福州市恩格爾系數呈下降趨勢,說明福州經濟發展迅速,廣大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我們要繼續加快食品鏈條化生產,加大食品深加工能力。從源頭上強化糧食質量全過程監管,一是從耕地土壤源頭治理到糧食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和行政監管質量抽檢相結合方式,不斷推動企業落實糧食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二是利用智能化改造升級,推動福州市完善“互聯網+監管”無死角管理模式,加大層級聯動執法體系構建。及時根據人口變化調整糧食儲備,確保可及時應對各類突發性應急事件的發生。提升糧食質量抽檢頻次,加大抽檢力度,確保口糧符合入口標準。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增產、生產,必須避免非正常的糧食零售價格指數波動,強化對“以陳頂新”的價格陷阱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