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 倩
(湖南開放大學智能制造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要實現經濟穩定增長,農業經濟管理是必要環節。從當前國內的發展背景來看,農業經濟管理的目標主要圍繞在提升農民個人收入水平上,通過制定先進的管理政策,創新管理方法,解決在經濟生產中的各種矛盾問題,幫助農民實現脫貧致富。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發展迅猛,科技水平不斷提升,農業水平相比之前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仍有大批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選擇在城市工作和生活,這使得農村的年輕勞動力大幅度減少,人口老齡化程度更加嚴重。雖然國家相關部門一直致力于農村人口回調工作,但這一趨勢并沒有得到顯著的改善。究其根本,導致農村地區留不住勞動力的原因還是農村整體的發展水平不高,農民工作量大但收入不高,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在醫療、教育等方面與城鎮的差距較大,勞動力缺失的問題仍然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我國在農業領域的機械化程度相較于西方國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所以,部分農業生產還需要足夠的勞動力來保證。從農業經濟管理角度來看,足夠的人口數量是農業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但人口回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需要從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升農村收入水平等方面發力,逐漸提高農村經濟項目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現代化農業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生產機械的普及和智慧化技術的廣泛運用使得農村農業經濟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很多農村也開始建設特色經濟產業,科學技術成為影響農業產業量和銷售量的關鍵。在農業經濟管理方面,先進的科學技術也起到了良好的助力效果。農村地區各地政府也開始加大對于農業基礎設備的資金投入,以求通過機械化來提升農業生產率,保證作物產量,進而增加農民的基本收入。但是由于農村地區的開發程度較低,很多先進的技術手段無法及時普及和推行,這就造成城市和農村的信息傳播不平衡的問題,很多農業生產需要的先進機械設備無法發揮其最大的利用價值,尤其是偏遠地區的農村農業生產,更需要設備輔助,來減少人力資本的消耗,讓農民能夠真正得到便利。再者,正常的經濟管理工作也需要先進的技術保證,互聯網的普及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能夠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經濟管理相關人員要實施管理工作必然需要相關設備的輔助,如果基礎條件設施配備不全,經濟管理工作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農村經濟管理是運用專業化和科學性的方法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和使用,為生產活動提供建設性意見,結合政府的相關政策和農業市場的流動方向,為農業經濟發展作出合理規劃,及時發現影響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的阻礙因素,并提供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但是由于農村地區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多數人長期從事農業種植和生產,對于農業經濟的革新工作接受程度不高,對于很多管理工作者的創新性意見甚至抱有排斥心理,這必然會導致農業地區的經濟管理工作受到阻礙。再者,部分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在專業能力上無法勝任。
多數農村經濟建設主要依靠生產和銷售鏈條來獲得經濟利益,主要包括農作物的種植、栽培、生產、銷售、運輸等眾多環節,要真正獲得經濟收益并持續穩定實現經濟增長,任何經濟環節都至關重要。一旦某一方出現問題,就會造成資金缺失,從而破壞整個資金循環,甚至會導致整個經濟鏈條崩潰。所以,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儲備。這也是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者在相應的經濟問題發生之后,能夠順利制定解決方案,采取解決措施的重要保障。但就目前而言,農村的資金來源主要有政府部門分發的政策鼓勵資金,農村經濟參與者的個人投資等,這些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且資金儲存量較少,而農業生產必然要面臨自然災害以及市場價格波動等風險因素,尤其是自然災害造成的生產量大幅度縮減,會給農業經濟發展帶來破壞性的影響。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做保障,很多資金漏洞無法填補,會直接影響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極易降低農民參與經濟項目的積極性,也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
農村經濟管理已經成為促進當下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必然需要足夠的管理人才作為支撐。但目前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缺口較大,管理人才的缺失問題仍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主要原因有:首先,農村經濟管理的工作地點限制在農村地區,而多數管理專業的學生更愿意留在城市就業。另外,進入農村管理崗位的專業管理人才,其工作穩定性有所欠缺,無法進行長期的經濟目標規劃和經濟措施制定工作。再者,目前階段開設農村經濟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數量較少,農村經濟管理的工作人員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高,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管理能力都有所欠缺,無法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也無法貼合經濟發展實際狀況制定創新且具有現實意義的管理方法。
縱觀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歷程,結合當下的農業生產發展狀況,可以看出我國的農村經濟體制仍然存在諸多漏洞。首先,我國農業生產以家庭為單位,從而導致農民經營比較分散,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生產可行性不高。另外,農村的市場體系也不健全,農民可參與的市場組織數量不多,所以使得農作物的生產交易沒有充分進入市場流程之中。再者,農業社會化服務系統也并不健全,除了資金投入的問題,農業服務的工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要解決這些問題,必然要從農業經濟管理方面入手。在整體上制定政策規劃,根據當地的農業發展實際情況,開發特色農村經濟產業。
農村地區農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農作物的種植和銷售是關鍵,由于農村勞動力人口的流失,當下留在農村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老齡化嚴重,并且其文化程度不高,缺少接觸先進農業理論的機會。因此,對于農作物的種植工作大多是借鑒祖輩留下的勞作經驗,不會主動研究和創新種植方法,對于先進技術的學習也存在畏難心理,這也使得農村的產業格局難以發生徹底的革新。再者,從農產品的銷售環節來看,由于農民不懂得如何預測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的方向,往往會錯過最佳的銷售時間,進而導致農業經濟收入存在不穩定因素。而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人員應結合當地農產品的種植經驗,為農民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例如普及新型的種植方法,引進更加先進的生產技術,為農民尋求更便利的勞作方式等。第三,管理工作還會根據天氣狀況為農民制定經濟補救方案,盡量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在銷售方面相關管理工作,會幫助農民合理預測農產品市場波動趨勢,通過專業知識傳授,幫助農民進行合理化的市場運作,進一步提升農業銷售收入。
一般情況下,由于農產品擁有較大的實用價值,農業經濟的收入沒有太大的波動,但是種植產業必須要考慮到自然災害等因素,例如相關農業種植作物的蟲害問題,農民在農產品種植時會采取相應的防蟲害措施,但是蟲害的程度一旦加深,先前的防護措施已經無濟于事。所以農村經濟管理的工作人員必然需要對蟲害的類型、蟲害的程度以及當地農作物的生長特性等進行分析,聯系農業種植專業研究人員,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并將專業知識和應對方法落實到現實生產活動中,為農民生產遇到的各種問題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
過去,農村地區的生產活動大多是延續一直以來的農作物種植。但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之下,農村當地政府開始尋找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的方向和契機。根據本地農業發展的特點,制定未來發展規劃,成為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例如,北京德清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蛋雞產業為抓手,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加良性互動格局。企業也會在正在實行的經濟項目上,與周圍的村鎮進行深度合作,農民也可以獲得企業的收益股權。再者,企業集團還會設立愛心崗位,專門招收建檔立卡脫貧人群,為鄉村振興事業帶來了發展動力。相較于農民自產自足、自主營銷,其帶來的經濟收益更大,更能滿足農民的生活需求。該企業還與當地縣政府簽訂了服務合同,積極帶動當地種植業經濟快速發展,進一步加深了企業聯農助農規劃的進程。
由于農民對于相關政策發布的感知力不足,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人員需要及時整合相關優惠政策,為農民普及專業政策知識,讓農民能夠切實感知到國家的優惠和補貼力度,提升農民對于鄉村振興相關創新項目的參與性和積極性。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特點和國家相關政策補助條件,開展切合實際且具有高度可行性的發展項目,并實時考察該項目的市場運行狀況,根據市場現狀預測未來變化趨向,讓農民在參與鄉村振興項目之前對其有一個詳細的了解。
農業相關創新項目的實施,需要有先進的技術作為保障,農業經濟管理和策劃者應積極探索提升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的方法,以減少農民的工作強度,提升工作收入。例如,山西云州打造的小黃花產業,這是其經濟管理者預先考察小黃花的銷售市場并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制定的農業經濟創新項目。在黃花的種植區,積極引進先進的水利設施并累計投資2.6億元,建設地下管道,采用更便利的灌溉設備,節約水資源。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黃花種植面臨的干旱問題,這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參與者對自然天氣災害的擔憂,讓農民能夠放心大膽地參與到鄉村振興經濟項目中來。
要提升農村經濟產業的資金來源和利用率,經濟管理人員需要對財務的支出使用有清晰的認識和規劃,經濟項目的順利進行離不開資金支持,而資金安排的科學性對于項目推進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首先要按照重要性原則為每一個部門進行資金分配,實時關注資金的使用狀況。再者,經濟管理工作還要積極尋求新的資金獲取途徑,將目光放在企業融資和吸引社會資金上,拓展經濟銷售渠道與多方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進一步加強農村經濟的資金支持。
由于現階段農村地區農業勞動者對于經濟管理工作的認識不足,更無法從本質上了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阻礙了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要解決此問題的根本措施是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和知識水平,通過積極宣傳和普及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經濟創新項目的具體事宜,讓農民了解到創新發展帶來的切實利益,進而能夠深入地體會到管理工作的價值所在。由于農業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市場運行原則是在法律制約條件下形成的,而農民作為生產者和初始銷售者,相關法律觀念和維權意識不足,往往在經營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普及法治相關知識應該作為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工作的首要任務,而這也是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內容之一,農民素質提升和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綜上所述,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之中,地方政府應該適時更新管理策略,引進更多具有專業知識的經濟管理人才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提升農業勞動者對于管理工作的認可度。在理論、技術和人才多方面的助力之下,不斷提高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