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景權
立德樹人進一步加快了德育教育和初中體育教學的融合,豐富了體育課教學內容,有效激發了學生運動積極性,有利于提升體育課教學質量。初中體育教師要立足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圍繞教學內容設計體育比賽,培養學生奮勇拼搏精神;把民族體育運動融入教學中,厚植學生愛國情懷;尊重學生運動水平差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團隊精神;開展多元化中長跑訓練,鍛煉學生意志力,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精神;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鼓勵學生挑戰自我,重塑他們學習自信心,提升他們的抗挫折能力,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
立德樹人倡導把德育教育滲透在各門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喚醒學校、教師和學生對德育教育的重視,陶冶學生道德情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初中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合理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他們的身體發育,還可以培養他們吃苦耐勞、敢于挑戰、團隊協作精神,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初中體育教師要積極滲透德育教育,在田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激發學生訓練積極性,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積極組織班級競賽,鼓勵學生展現運動天賦,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作精神,積極弘揚民族體育文化,開設太極、踢毽子和抖空竹等民族體育課程,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全面提升初中體育德育教育質量。
1 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體育德育教育滲透現狀
1.1 部分教師對德育教育重視度有待提升
隨著立德樹人教育理念逐步普及,很多初中體育教師開始滲透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在體育課堂所占比重比較低,部分教師只是把德育教育一帶而過,沒有結合具體運動項目來滲透德育教育,影響了德育教育在體育課堂的滲透。部分教師對德育教育不太重視,認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和道德與法治教師帶隊職責,很少在體育課中滲透德育教育,只是按部就班地根據體質健康測試項目和教材內容開展教學,沒有把德育教育融入田徑、球類和體能訓練等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也影響了學生對德育教育的態度。
1.2 德育教育滲透路徑比較單一
部分初中體育教師只是在教學中穿插講解體育精神、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沒有運用微課營造德育教育情境,也忽略了把德育教育滲透在體育競賽、運動技能講解和體能訓練等教學模式,導致德育滲透路徑相對單一,難以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影響了體育課德育教育質量。例如教師在籃球教學中,只是在技戰術配合教學中滲透團隊精神,忽略了組織籃球趣味比賽和小組學習活動,難以激發學生集體榮譽感,沒有引導體育優等生幫助學困生,導致德育教育在體育課教學中流于形式。
1.3 德育教育和體育教學內容契合度不高
初中體育教學中蘊含了很多德育教育素材,但是教師沒有找準體育教學與德育教育的契合點,無法對體育教材中蘊含的德育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影響了德育教育和體育教學的融合。例如教師在800米和1000米訓練中,更側重講解體力分配、呼吸節奏和跑步步伐控制方法以及奔跑過程中的動作,忽略了激勵學生挑戰體能極限,導致部分學生難以完成耐力跑訓練任務。耐力跑訓練不僅考驗學生體能,還考驗了學生意志力,但是體育教師卻忽略了在耐力跑訓練中融入意志力訓練,很多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無法戰勝心理上對耐力跑的恐懼,影響了耐力跑訓練質量。
1.4 德育教育缺少實踐活動支撐
德育教育并不是長篇大論式講道理和“喊口號”,而是要滲透在初中體育課堂各個教學模塊、各個教學環節,營造濃郁的德育氛圍,從而陶冶學生道德情操。當前,初中體育課堂德育教育以理論為主,缺少實踐活動做支撐,德育教育效果差強人意。例如部分體育教師雖然會滲透民族體育文化,但是主要以理論講述為主,忽略了開設武術、抖空竹等民族體育運動項目課程,導致學生難以深入學習民族體育運動,難以激發他們對民族體育文化的認同感和愛國情懷。
2 德育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增強德育工作時效性
初中體育教師要積極肩負起德育教育的責任,堅守教育初心,最大限度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教育和體育教學的契合點,發揮體育課德育教育功能,營造濃郁的德育教育氛圍,為學校德育教育共貢獻一份力量。首先,體育教師要提升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積極組織班級比賽、校運動會,創辦體育社團,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訓練的良好品德,弘揚民族體育文化,厚植學生愛國情懷,推動學校德育教育改革。其次,教師可以挖掘各個運動項目中蘊含的德育素材,拓寬德育教育渠道,進一步提升德育工作質量。
2.2 有利于豐富體育課教學內容
德育教育可以督促初中體育教師積極開發課外素材,例如中國申奧故事、民族體育文化、冰雪運動、專業體育賽事視頻等,進一步滲透體育文化講解,進一步豐富體育課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學生運動愛好,從而激發他們的運動積極性。此外,體育教師還可以根據運動項目特點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在足球教學中滲透女足精神,為學生講解中國女足在亞洲杯奪冠的勵志故事,弘揚中國女足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激發學生愛國熱情;還可以在籃球教學中融入NBA比賽視頻,為學生講解技戰術配合,培養他們良好的團隊精神,進一步提升體育課教學質量。
2.3 有利于塑造學生正確“三觀”
初中生正處在三觀養成的關鍵時期,體育教師要肩負起教書育人的職責,積極滲透德育教育,一方面要運用微課展示冬奧會中國健兒比賽視頻、女足比賽視頻等,積極講解為國爭光的運動健兒事跡,弘揚愛國主義和吃苦耐勞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講解民族體育文化,例如開設武術、抖空竹等民族運動課程,帶領學生了解源遠流長的民族體育文化,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進一步陶冶學生道德情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激勵他們學好文化知識,發揮體育特長,落實五育并舉理念,提升學生跨學科學習能力。
2.4 有利于貫徹立德樹人教育理念
初中體育教師要全面滲透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融入體質健康測試項目訓練、體能訓練和班級體育賽事中,積極弘揚愛國主義、競技體育精神和團隊精神,運用美德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從而讓他們全身心投入運動中,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提升初中生道德素養。此外,體育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校園體育賽事,例如乒乓球、籃球、排球和跳繩等比賽,為學生搭建展現個人運動才藝的舞臺,增強學生自信心,還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課下團隊訓練,帶領他們進行籃球技戰術演練,進一步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糾正學生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 立德樹人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策略
3.1 精心組織班級比賽,培養學生競爭意識
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好勝心比較強,體育教師要尊重他們這一心理特點,積極組織班級比賽,既可以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競技體育精神,鼓勵學生積極競爭,營造班級良好運動氛圍。例如體育教師在100米跑教學中,可以組織趣味短跑比賽,把跳繩、音樂和蛙跳等融入短跑教學中,進一步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挖掘他們的體育特長。第一,體育教師可以挑選《奔跑》《卡路里》等動感十足的音樂,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讓學生跟隨音樂節拍來進行熱身,讓他們充分拉伸腳踝關節、膝關節和肩關節,避免學生在運動中受傷。第二,教師可以設計趣味闖關比賽,第一關為舞動音樂,學生在音樂聲中完成原地跳繩50個,還要成功接唱兩句歌詞,才可以進入下一關;第二關為50米折返跑,學生在指定位置進行折返跑,并敲響終點的鑼;第三關為50米蛙跳,學生需要在固定賽道內完成50米蛙跳任務,最先到達終點的學生獲勝。這樣的體育競賽不僅融合了跳繩、蛙跳和短跑運動,還融入了音樂元素,大大激發了學生參與積極性,更好地鍛煉學生奔跑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體育競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運動積極性,還可以讓他們在競賽中體會運動帶來的快樂,鼓勵培養積極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增強學生良性競爭意識,激勵他們用努力和智慧贏得比賽勝利,進一步提升學生競爭意識。
3.2 開設民族體育課程,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民族體育文化源遠流長,是不可多得的德育教育素材,有利于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厚植學生愛國情懷。第一,初中體育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除了要做好體質健康測試項目教學,還要積極開設民族體育運動相關課程,帶領學生了解民族體育文化,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師可以開設武術課程,邀請專業武術教練聯合開展教學,從基礎的二十四式太極拳入手,為學生講解左右野馬分鬃、白鶴亮翅、手揮琵琶和左右倒卷肱等動作,帶領學生體會剛柔并濟的太極拳,弘揚懲奸除惡、樂于助人的武術精神,激發學生對武術的喜愛,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學生通過武術課程可以了解愛國武術家故事,例如葉問、霍元甲等抗擊外國侵略者、捍衛祖國安全的愛國主義事跡,繼承武術家這種愛國情懷。第二,教師可以積極成立體育社團,例如抖空竹、板鞋競賽、踢毽子、武術等社團,科學指導學生課下訓練,滿足學生個性化運動需求,進一步促進他們的身體發育,加深他們對民族體育文化的了解,從而提升初中體育課堂德育教育質量。民族體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價值,初中體育教師要發揮學科優勢,推廣武術、抖空竹等民族體育項目,讓更多學生了解民族體育文化,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讓他們全身心投入民族體育運動學習中,增強其文化認同感和愛國情懷。
3.3 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初中體育教師要尊重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水平和運動喜好的差異,積極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讓體育優等生帶領其他同學進行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例如教師在籃球教學中可以融入小組合作教學理念,讓籃球水平較高的學生擔任組長,讓他來協助教師完成三步上籃、傳接球和投籃訓練,進一步提升籃球教學質量。首先,體育教師可以先進行籃球跑動中傳接球動作、投籃動作和三步上籃動作,并耐心進行分動作講解,讓學生可以盡快掌握籃球動作,規范他們的運球、傳球和投籃動作,全面提升學生籃球水平,講解完畢后,由各個籃球組長帶領本小組進行訓練。其次,籃球組長可以為本組隊員進行動作示范,再讓組員輪流進行傳接球、投籃和三步上籃動作演示,糾正他們的動作,指導他們進行傳接球和投籃訓練,隨時隨地解決組員在訓練中遇到的問題。例如組長可以耐心講解籃球三步上籃動作,分動作演示手和腳的配合,為組員詳細演示三步上籃腳下動作,避免組員出現走步犯規,還可以為組員傳授投籃技巧,提升組員們的投籃命中率。此外,組長還可以帶領組員進行籃球技戰術演練,合理分配場上位置,提升團隊默契程度,提升本小組籃球訓練成果。小組合作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在運動上的交流,讓體育優等生大放異彩,讓學生懂得團隊配合的重要性,增強學生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3.4 優化中長跑訓練,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
800米和1000米是初中體育教學重難點,也是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難點。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在中長跑訓練中融入德育教育,一方面要滲透激勵教育,鼓勵學生挑戰自我、超越自我,讓他們克服體力和心理上的障礙,鍛煉他們的意志力;另一方面教師要滲透勞動教育,鼓勵學生發揮吃苦耐勞精神,讓他們在訓練中發揮堅持不懈、堅持到底的精神,進一步提升學生800米和1000米成績。第一,教師可以在800米和1000米訓練中融入音樂和體育游戲,轉變單一的跑圈訓練模式,帶領學生在音樂聲中進行拉伸、慢跑等訓練,激發學生訓練熱情。例如教師可以把跳繩、坐位體前屈等融入耐力跑體能訓練中,讓學生進行跳繩和50米跑交替訓練,進一步鍛煉學生小腿肌肉力量和爆發力,為中長跑訓練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教師可以在耐力跑訓練中融入激勵教育,肯定學生在每一次訓練中的進步,鼓勵他們堅持訓練,循序漸進提升成績。例如教師可以陪伴學生一起進行800米和1000米訓練,當學生出現體力不支情況時,給予學生語言上的鼓勵,引導他們調整呼吸節奏,激勵他們突破自己,讓他們不斷提升800米和1000米成績,進一步提升學生吃苦耐勞和堅持不懈的精神。
3.5 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抗挫折能力
初中體育教師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運用運動健兒、體育明星故事激勵學生,鼓勵學生正視挫折和失敗,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塑造他們積極向上、敢于挑戰和不服輸的健康心理。首先,體育教師可以播放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短道速滑隊在男子5000米接力賽視頻,比賽中李文龍意外摔倒,任子威沒有放棄比賽,依然和李文龍接力,奮起直追,展現了中國健兒不拋棄、不放棄、奮勇拼搏的精神。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案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生活、學業上的挫折,引導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激勵他們重振旗鼓,讓他們用更多努力開創新的輝煌。其次,教師可以組織班級運動會,設立100米,200米,400米、立定跳遠、一分鐘跳繩、武術和籃球等競賽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報名,讓他們展現自己的運動天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讓他們真正明白“勝不驕,敗不餒”的意義。體育教師要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不服輸、敢于挑戰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鼓勵他們用奮斗追求夢想,讓他們變得更加陽光、樂觀,展現體育課獨特的德育價值,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4 結語
初中體育教師要以立德樹人理念為綱領,全方位滲透德育教育,挖掘球類、田徑和民族體育運動等模塊中蘊含的德育素材,營造濃郁的德育教育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自主運動積極性,全面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此外,體育教師還要積極融入競技體育比賽視頻、組織校園體育賽事、開設民族體育運動課程,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體育文化,浸潤學生心靈,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白草塬鎮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