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孫躍銀
在運動領域中,阻力訓練的諸多益處與優勢得到廣泛的認同,傳統意義上阻力訓練要求的素質基本就是單純的力量素質。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內容豐富多樣,既包括與健康相關的身體素質,也包括與健康無關的身體素質。本研究以小學生多層身體素質要求為出發點,在傳統的抗阻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研究,選擇適合小學生特點的抗阻力組合設計,同時結合目前普遍應用的兒童體適能產品(IKIDFIT:系統體能+特色體能),合理干預小學生的某些運動,探討該訓練干預模式對孩子體質健康的影響。通過綜合的抗阻訓練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選擇某市小學三年級兩個班,即實驗班和對照班。全部參加實驗項目的80名小學生都沒有生理缺陷,完全可以進行常規的體育運動,并且沒有參加過專業的體育訓練。在實驗前對樣本進行測試顯示差異性極小,保證了樣本的合格性和公正性。
1.2.1 文獻資料法
借助網絡平臺進行資料檢索,包括維普、萬方、知網、CiteSeerX、Highwire、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FinDaRticles、Highwire等,采集的資料包括學術會議、學位論文、全球期刊等與本課題關聯度極高的文獻,為論文的撰寫提供支撐。
1.2.2 專家訪談法
訪談的專家包括多名從事青少年體能培訓專家、有多年體育教學經驗的體育教師等;訪談方式有課程交流、電話訪談、面談等形式;討論的議題是新型阻力訓練提升小學生健康水平的程度。
1.2.3 實驗法
(1)實驗設計
首先,在運動干預前對80名小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測試內容包括體重、身高、50m跑、肺活量、男子1000m跑、靜息心率、女子800m跑、坐位體前屈、男子引體向上、女子仰臥起坐等,同時進行記錄。然后針對實驗對象進行新型抗阻練習,每周開展三次,每次進行30分鐘,該抗阻訓練主要涉及的身體部位有胸、肩、背、腹、臀、腰、大腿和小腿,進行的動作8~12個,完成每個動作不能超過20~30s,進行20~30s的休息,然后進行下一個動作,以此為一循環,每次進行三組循環的練習,實驗時間為12周。練習的過程包括熱身預備項目、放松活動和練習活動,確保學生的練習安全[1]。

(2)實驗分組
某市小學三年級參與實驗的學生沒有任何生理缺陷,可以進行任何體育鍛煉,而且從未參加專業體育訓練。將80名學生分組,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為40名學生。進行實驗前對實驗對象進行篩選,以確保兩個班的實驗效應具備相同的指標。
(3)IKIDFIT訓練課程安排
第一,練習前的游戲熱身環節;第二,設計三組不同的U型賽道在正課范圍內,開展兩次比賽后,每組賽道進行組間休息;第三,訓練心肺體適能;第四,在拉伸的訓練中,教師進行動作示范,沒有明顯差異性為P>0.05,差異性顯著的為P<0.05差異性非常顯著的P<0.01,通過助教進行數據糾正。
(4)測試指標選取
第一,身體形態的標準要求;以及體重、身高、形態指標:第二,根據身體指標和肺活量,制定心理體能身體機能指標:三、身體素質的指標包括一分鐘仰臥起坐、50m跑以及坐位體前屈。
(5)數據統計方法
儲存原始數據可以利用運用Microsoft Excel2007進行,而分析數據則可以應用SPSS17.0軟件。
BMI(身體質量指數)測量方式,利用身高計量儀進行身高測量,必須遵循注意事項和測量標準;可以利用脈搏觸摸法測量靜息心率,利用秒表測量;可以通過單浮筒式肺活量計進行測量,包括50m跑、肺活量、男子1000m跑、靜息心率、女子800m跑、坐位體前屈、男子引體向上、女子仰臥起坐等[2]。

表1 新型抗阻練習方案
通過12周運動干預,得出實驗前后80名小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通過實驗前和實驗后的體脂百分比與BMI值測試結果不難看出(見表2),小學生BMI值變化都顯出明顯的差異,雖然體重有所下降是事實,但因為體脂百分比值體現極大的差異性,可以判定這種體重下降是正常的現象,不是因為過瘦引發的連鎖效應造成的逐步下降,小學生體脂率由實驗前34.53%下降到實驗后的23.68%,足以顯示該新型抗阻訓練對減輕體重、提升肌肉重、減低體脂百分比、體脂肪等方面效果十分明顯。

表2 實驗前后體質健康測試結果
通過本研究的實驗前后學生生理機能的測試結果(表2)不難看出,借助新型抗阻練習影響肺活量的程度不是很明顯,實驗前小學生肺活量增長了106mL,顯示該抗阻練習完全能夠提升肺活量,不過,整個12周的練習對肺活量的提升效果不是很好。說明小學生氧氣運動會改變一些肺活量。而影響靜息心率的程度具備很明顯的差異性,參與實驗的小學生,靜息心率都降低了平均值11次/分,足以表現出該新型阻力練習對小學生的心功能增強意義重大,該指標的顯著降低,說明小學生心臟工作的節省化,為今后的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實驗前后對研究對象進行體質健康測試結果(表2)表明,小學生存在顯著差異的項目是50m跑,足以體現在新型阻力訓練對小學生的力量素質和速度方面提升有很好的效果。參與實驗的男生中,具有顯著差異行動項目是引體向上和坐位體前屈,在該模式的訓練中注重克服阻力的同時,可以配合阻力拉伸,不但會明顯影響到參與受試男生的核心力量、上肢力量,也會大幅度提升學生的柔韌性。反觀接受測試的女生,因為自身具備身體上的柔韌性,經過訓練后表現差異最大的是坐位體前屈,但比起男生,該環節的提升比原有的幅度減小。但一分鐘仰臥起坐卻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男生和女生實驗前后的耐力跑項目都沒有明顯的差異性,就算是該新型抗阻力訓練對耐力跑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但因為對慢肌纖維的影響不大,因此比較其他的項目沒有明顯的效果。
通過IKIDFIT練習的干預性實驗顯示,從體前屈項目上,實驗班男女的P值都低于0.01,表現出明顯的效果差異,而該項目上,對照班的男生和女生體前屈的P值皆小于0.05,表現明顯的效果差異。實驗數據表明,IKIDFIT訓練的運動干預顯著提升了小學生的體前屈的效果。測試結果表明,從身高上,實驗班的小學生P值都小于0.01,表現出明顯的效果差異,在體重指標中,實驗前后對比小學生P值小于0.01,顯現出明顯的效果差異。由此可見,IKIDFIT訓練的運動干預對小學生的身高體重有極其顯著的影響,兩個班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運動干預的效果顯而易見,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增長因素的影響。實驗數據顯示,整體上實驗班和對照班的P值低于0.01,表現明顯的效果差異,表明該模式在改善學生肺活量的作用要明顯高于傳統的體育課程。同時,實驗班和對照班表現明顯的P值顯示效果,證明IKIDFIT訓練對干預50m跑素質方面,效果要明顯好于傳統體育課。其中無顯著差異表現為P>0.05,顯著差異表現為P<0.05,非常顯著差異表現為P<0.01。另外,實驗班與對照班小于0.01的P值,顯出明顯的效果差異,證明該訓練模式的干預效果遠遠高于傳統的體育課[3]。
實驗結果顯示,新型抗阻訓練與IKIDFIT訓練聯合應用,在提升小學生體育鍛煉興趣方面,比單純應用某一種種方式更具備明顯的優勢。采用聯合型的嶄新模式的抗阻練習,開發了學生的潛在興趣,顯著提升了小學生的訓練積極性,讓學生的訓練變被動為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當前情況下,影響我國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學習環境方面的師資資源配置不合理、課業負擔繁重、寒暑假生活沒規律,還有個人行為方面的久坐、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的習慣等。基于以上的問題以及相關政策標準的要求,新型抗阻練習不僅針對性強,而且開展方便,可以在任何組織形式下、任何時間內、校園的任何場所開展。采用新型抗阻練習可以有效解決傳統抗阻練習中的某些不足和弊端,比如常規方式帶來的肌肉離心收縮力不足、肌肉力量發展不均衡、負荷量過大導致的運動損傷等,通過新型抗阻練習能夠顯著改善小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成分和生理機能,有效提高坐位體前屈、50m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的成績。本文的研究項目將新型抗阻練習引入小學生的群體中,為今后的小學生健康水平的提升、身體素質的優化 以及合理的力量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
(1)IKIDFI在對小學生的體育課程干預訓練結果表明,該方式對小學生各方面的身體素質發展具備積極的促進作用。
(2)IKIDFIT方式的訓練對學生身體形態素質沒有顯著的影響,因為小學生正是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得出的試驗數據極易受到自然增長因素的影響。
(3)IKIDFIT模式訓練比起常規的體育課,其優勢更加顯著,IKIDFIT體適能的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4)本次研究以兩個月為試驗周期,相對較短,應該在后續的研究中合理延長試驗周期。
(5)IKIDFIT模式訓練務必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并且以安全為前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