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衛
吉林司法警官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公安干警在日常工作中的體育訓練、體能訓練對其身體素質、罪犯抓捕能力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因而,警察院校、基層公安機關等的專業人才培訓培養,也要依據《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體育鍛煉達標標準》制度,由警察教官為主導,開展上崗前、上崗中、上崗后的科學體育訓練。基于此,針對當下警察崗前培訓、在職體育訓練、日常體育訓練的實施現狀,分析警察實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公安警察身體耐力、反應速度、爆發力等的科學訓練方案,以盡可能促進地區警察身體素質、體能訓練水平的提升。
當前對于警察身體體能、技能的培訓訓練,通常依據《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體育鍛煉達標標準》《公安民警體能測試達標標準》等的文件進行警察人員性別、年齡的劃分,設置及格、良好、優秀的達標等級,開展仰臥起坐、引體向上、俯臥撐、跳遠、健走、往返跑的體育訓練。一般每個類別的體育鍛煉項目設置為百分制,由教官不定時對廣大警察人員,作出各個分項考核、考試成績評分,對于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考核項目的警察人員,將其體育訓練定性為不合格。
公安干警在日常工作中的任務非常繁重,會由于生活無規律、事務緊急等情況導致自身身體體能、抗疲勞機能下降。這一情況下,對于警察人員體能訓練、技能訓練的組織,通常需要合理控制運動負荷,短時間內負荷過大會拉傷肌肉,使參與警察產生疼痛感、疲勞感,以降低其正常的工作效率;運動負荷過小則起不到訓練作用。因此,采取長期的、持續的運動負荷訓練方案,合理控制警察體能訓練、技能訓練的負荷量,能夠有效保障體育訓練的執行質量。
公安警察身體素質、技戰能力的訓練與提高,并非是在短時間能夠完成的培訓教育工作,而要通過長期的、系統性的體能訓練設計,制定每學期、每學年的體育訓練計劃,才能完成規定的體育項目訓練、警察人才培養任務。因此,各警察院校在學員培訓過程中,會制定循序漸進的體育訓練計劃,如在短距離耐力、爆發力的體育訓練中,包括100/200/400米短跑、50米往返跑、健步走等的跑步項目,一步步充分、持續調動公安干警的肢體能動性,使其從被動訓練項目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項目訓練,逐步達到高抗壓力、超量恢復的訓練目的。
警察人員的身高、體重、肌肉力量等要素,對其本身身體素質的強弱狀況具有較大影響。根據A院校警察人員的統計數據發現,當前參與培訓訓練的男性、女性警察身高,分別在170cm、160cm以上,體重則控制在標準體重誤差的15%~25%范圍內。同時,各警察人員的平均心率為79.2±8.06次/分、平均肺活量為4087±321ml,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10.5±13.7mmHg、72.3±8.9mmHg,以上指標屬于警察身體體能、運動機能的考核指標,且符合公安干警相關身體指標標準的要求。
A院校警察體育訓練活動的開展,通常按照男、女性別分類進行,包括1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4×10米往返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俯臥撐、立定跳遠、自由泳、蛙泳、越野跑等的訓練項目,每個項目在一學期的訓練總學時為4或8學時,各項目分男性、女性設置達標的標準。

表1 警察體育訓練的項目達標標準
不同警察人員在參與以上項目的體育訓練中,往往根據訓練項目的困難程度,進行4個學時、8個學時的訓練學習,單個學時時長為50min。由校內安排警察教官人員,對不同性別、年齡的警察開展體育訓練指導,可幫助其完成多輪的各項體能訓練項目,且基本都能夠通過身體體能測試、實戰技能測試的要求。
我國公安干警身體體能、實戰技能訓練的教學,應針對不同警察人員的性別差異、身體狀況,設置科學明確的人才技能培養目標。雖然參與體育訓練的培訓部門、教官人員,對于警察身體素質、技戰技巧的訓練教學,有著較為豐富的經驗、深入認知,但總體來看,仍未建構起明確的體能訓練、技能培訓目標。
由于警察本身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在校內警察體育訓練課程的教育中,通常存在著增強身體體能、對抗能力、釋放壓力、塑造良好形象等的訓練目標,不同訓練目標之間的獨立性強。而體育訓練教官人員開展的課程教育也并沒有明確指出要圍繞哪一訓練目標,進行不同類別體育訓練項目的設置,使得體育訓練課的強度不合理、訓練內容的協調度不高,難以保證警察人員體育訓練意識、肢體行為習慣的養成。
首先,部分院校警察教官人員,主要圍繞著杠鈴抓舉、杠鈴臥推、深蹲起、跑步、牽拉跑的抗阻訓練項目,對男警員開展高負荷、高強度的體能訓練,起到塑造與提升警察人員肢體耐力、爆發力的作用。而針對女警員的體育訓練內容,則更著重于100米/800米跑、往返跑、彎道跑、牽拉跑的跑步項目,雖然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其耐力、速度,但卻缺乏長期的、專項的爆發力訓練內容,使得女警察人員在面對歹徒時,很難作出力量的對抗、反擊,因此,警體訓練內容的系統性不高,是制約警員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部分警察學院、公安機關的體育訓練活動,僅僅包含早晨跑步、練拳練操的內容,缺乏仰臥起坐、引體向上、俯臥撐、立定跳遠、自由泳/蛙泳、越野跑等的訓練項目,也缺少專職的警察教官人員,進行干警身體體能、機體反應與協調能力的全面教育,從而造成警察體育訓練的科學規范程度低、形式化問題嚴重。
各警察院校的體育訓練教育考核評價,往往依據《公安民警體育鍛煉達標標準》《公安民警體能測試達標標準》的要求,將警察人員按照性別、年齡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鍛煉項目設置及格、良好、優秀的等級,進行警察人員速度、耐力、爆發力的全面考核評價。但由于《公安民警體育鍛煉達標標準》的條例中忽視公安警員身體瞬時反應性、協調性、柔韌性等的評估,且部分警察院校沒有建立起訓練前、訓練后的考核評價體系,這就導致警察體育訓練的考核評價,難以轉化為準確的體能訓練、技能訓練結果。
在警察體育訓練課程、培訓內容的教育中,不同警察院校、公安機關要根據內部的實際狀況,建立明確的警察體育訓練目標,制定警察體能訓練、技能訓練的管理制度,以確保各項警體訓練工作科學化、系統化的落實。其一,在《公安民警體育鍛煉達標標準》《公安民警體能測試達標標準》等規定的基礎上,制定內部公安干警訓練的人才培養目標、科學管理制度。如將警察人員速度、耐力、爆發力的體能要素以及柔韌性、協調性等肢體要素,作為警察體育項目訓練的重要方向,以此為主構建體能訓練、技能訓練融合發展的培養目標。其二,設置警察體育訓練的身體素質鍛煉、思想道德管理制度,包括多種訓練達標標準、訓練執行規范,加強對警體速度訓練、耐力訓練、爆發力訓練、柔韌訓練、跑步訓練的全面管理,為警察人員的日常執法、實戰對敵提供強有力支持。
警察體育課程的訓練內容、訓練方法過于形式化,是警察體能訓練、技能訓練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根據《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訓練條令(2001)》的要求,警察在到崗后的體能訓練、技戰術訓練,應占到體育訓練總課時的50%以上,但事實上多數警體課程未達到這一要求。這一現狀下,不同警察院校應對原有的訓練內容、訓練流程作出創新,由警察院校領導、教官人員為主導,先設置1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4×10米往返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俯臥撐、立定跳遠、自由泳/蛙泳、越野跑等的訓練項目。之后在警察體育訓練教學方式的組織上,可利用多媒體軟件、PPT課件、網絡在線平臺等手段,針對不同警察人員的身體體能、技能訓練狀況,進行以上項目訓練課時、訓練內容的合理安排,并通過網絡媒介渠道作出演示,幫助與督促廣大公安干警增強訓練信心、規范訓練動作,使其積極參與到男子、女子體育項目的訓練過程中,進而提高警察人員自身體能訓練、技能訓練的效果。
不同院校對于警察體能、技戰能力的體育訓練,通常是由當地警察學院教育部門為主導,按照國家公安部出臺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體育鍛煉達標標準》,開展基層公安干警的身體素質、格斗技戰技術培養訓練。但只有做到體育訓練負荷、訓練實踐的協調,才能保證廣大公安干警人員體能、戰斗技能等綜合能力的提升。所以由警察教官人員積極參與,開展學院內部警察體育訓練的科學監控,包括制定循序漸進的訓練計劃,時刻關注各警察人員的心率、肺活量、收縮壓、舒張壓的數據指標,合理調節訓練的負荷強度,做到耐力訓練、高負荷訓練的協調配合,方可達到增強訓練、防止傷病的目的。
公安干警體育訓練結果的好壞,需要通過客觀合理的評價方案予以體現,這就要求警察院校內部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體育訓練評價體系。因此,為保證警察人員體能訓練、技戰能力訓練的合理高效性,要按照男、女性別分類,進行1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4×10米往返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俯臥撐、立定跳遠、自由泳、蛙泳、越野跑等訓練項目的測試,并將多種及格、良好、優秀的測試結果,轉化為警察人員速度、耐力、爆發力的權重數據,綜合不同的體能訓練、技能訓練成績,得出最終警察體育訓練教育、學生學習結果。
不同院校警察體育課程的訓練內容、訓練方法,呈現出多樣化、繁雜化和形式化的問題,如訓練目標不明確、訓練內容不完善、訓練方法單一、訓練實戰性不強等,造成警察警體融合訓練的系統性、實效性不高。因此,針對不同警察人員的性別差異、身體狀況,設置科學明確的體能訓練、技能訓練目標,對警察人員開展短跑、往返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俯臥撐、立定跳遠等的綜合訓練,根據相關的達標標準做出客觀評價,能夠有效促進警察身體體能、反應機能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