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要】? 目的? 探索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及有效率。方法? 選擇2020年7月- 2022年7月醫院收治的78例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2組,每組39例。對照組采用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觀察組采用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對兩組療效和視覺模擬評分、并發癥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4.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手術時間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h和72h,觀察組的視覺模擬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2.56%比17.95%),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及有效率高于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且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安全性、低出血、術后恢復迅速、痛苦小等優點。
【關鍵詞】? 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股溝疝;臨床療效;有效率
中圖分類號? R656.2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03--03
腹股溝疝是一種常見病,是從腹股溝部位的缺損處向外突出為表現的疾病,按照疝環與腹壁下動脈的聯系,可以分為直疝和斜疝兩種。其中,直疝所占比例很低,其特點是不能進入陰囊或內環。斜疝是一種很常見的類型,可經由淺環進入陰囊,最常見于右側。引起疝氣的因素有吸煙引起的咳嗽、飲食不平衡引起的便秘、老年引起的腹股溝區功能下降等。腹壁肌肉力量下降、腹內壓增高是導致腹股溝疝的主要原因,而老年人腹壁肌肉萎縮、腹壁薄弱,容易出現腹股溝疝。腹股溝疝一般不會對患者的生理和生命造成太大的影響,但需要及時治療。腹股溝疝目前臨床上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治療,傳統的疝氣修補術是用肌肉、韌帶、腱膜等不同的組織進行縫合,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其他組織的愈合,還會造成皮下組織的重疊,從而增加并發癥,造成嚴重的損傷和持久的疼痛,愈合時間長,復發率高,臨床療效差。目前,傳統手術模式逐漸被無張力疝修補術所取代。在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疝環填充術后腹壓分布較好,疝環口用特殊填充物修復,腹股溝后壁得以維護、加強。但其缺點是所選取的網塞面積過大,很難達到完全平整,而且會給患者帶來較長時間的疼痛和不舒服。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可克服上述的缺陷。本研究旨在探討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0年7月- 2022年7月醫院收治的78例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未合并感染;無手術、麻醉禁忌的患者;無合并腸梗阻;患者依從性好。排除標準:肝腎臟器功能異常;疝內容物污染;有明顯的發炎或膿血癥狀。根據組間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2組,每組39例。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9∶10;年齡24~76歲,平均46.46±2.51歲。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8∶11;年齡27~75歲,平均46.16±2.67歲。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手術方法
1.2.1? 觀察組? 采用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麻醉后,取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2cm處且平行于腹股溝韌帶斜行直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腹外斜肌腱膜,游離并提起精索,尋找疝囊,然后對疝囊進行高位結扎,根據手術需要進行補片裁剪,尾部剪開套入精索,將補片平置于精索后方,在患者恥骨結節處的筋膜組織上進行縫合固定,外下方縫合于腹股溝韌帶,并將補片四周予以縫合固定。然后精準縫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組織及皮膚。
1.2.2? 對照組? 采用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麻醉后,取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2cm處且平行于腹股溝韌帶斜行直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腹外斜肌腱膜,游離并提起精索,尋找疝囊,游離疝囊至腹膜外脂肪層,將疝囊反轉后置回入腹腔,錐型疝環充填物充填至疝環內,與腹橫筋膜或周圍組織縫合固定,同法將平片置于精索后方,予以精準縫合固定。然后一次縫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組織及皮膚,術后予沙袋壓迫切口。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手術耗時、術中失血、住院時間、并發癥情況、術后疼痛情況。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觀察例數×100%,其中顯效:癥狀完全消失,無出現并發癥的情況;有效:癥狀改善,但尚未完全消失;無效:達不到以上標準[1]。
1.4? 資料分析方法
應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4.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視覺模擬評分比較
術后24h和72h,觀察組的視覺模擬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發生尿潴留3例,陰囊積水4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7.95%,觀察組1例出現陰囊積水,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56%,觀察組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482,P=0.062)。
3? 討論
腹股溝疝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主要是由于肌肉萎縮、腹壁薄弱、腹股溝有精索或血管貫穿等原因引起的,而且部分老年人還會合并前列腺增生和便秘,這也導致腹股溝疝的概率也會增加[2]。
目前,大部分基層醫院仍然以傳統手術方式為主。但是,傳統的外科治療方法有一個較的缺點,主要表現在:用相鄰的缺損組織修復后壁,增加了疝修復后的復發率;不同組織間的縫合是一種非相同解剖部位的硬拉,導致張力太大,不符合手術原理,無法形成真正的愈合,且縫合后留下的線結較多,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傳統手術的復發率較高。而采用聚丙烯纖維材料的無張力疝修復技術,其組織相容性好,不易吸收,不易產生排異,能快速附著于人體組織,手術時采用錐形填充物填充塞疝環,其突出的部位具有抵抗腹壓、降低內環口腹壓的效果,然后在腹股溝管后壁進行人造網片的修復,并利用組織間的黏附和增生的纖維組織,使其更加牢固,對腹股溝管后壁進行有效修補,特別是對大面積的缺損進行填充,可防止術后復發,并可明顯減少復發率[3]。該手術具有簡單、創傷小、時間短等特點,對老年心腦血管患者更適用。無張力疝修補術不需要在張力下縫合,也不會對正常的解剖結構造成損害,而且不需要切開疝囊,因此可以減少損傷神經、臟器的危險,尤其是不需要在深靜脈處進行縫合,可以有效地防止大血管損傷,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術后并發癥。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后發生尿潴留和持續的疼痛。這可能是因為手術中補片固定太緊會對精索血管和神經造成一定的壓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鎮痛治療后,會有所緩解。但需要注意的是,無張力修補術中補片是一種人工植入物,所以要注意預防和治療術后感染,這種方法不宜用于長時間的嵌頓、絞窄性疝和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總的來說,無張力疝修補是一種符合正常腹股溝管解剖與生理學的科學、合理的方法,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復發率低等特點。同時,不需增加特別的器械,作者認為,這種方法適用于基層醫院,有利于廣大的腹股溝疝患者[4-5]。
而無張力疝修補術有兩種常用的方法,即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和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平片無張力修補術具有操作簡單,術后恢復快,異物感小等優點。平片無張力疝平片修補術手術范圍小,減少了患者的疼痛,并通過補片加固,使腹股溝管后壁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并使補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疝環填充疝修補術采用錐狀填充物填充內環,可有效減輕腹壁的壓迫,在疝修補中具有明顯的應用價值。但由于網塞的體積大,扁平度比較低,術后異物感會更加明顯,會影響患者的舒適和生活質量[6-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手術時間和對照組相比差異不明顯。術后24h和72h,觀察組的視覺模擬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于觀察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是因為,目前,在臨床上應用最多的無張力疝修補術有平片型和疝環型。前者是將補片放在腹股溝管后壁,縫合后可以快速與周圍的組織結合,從而達到修補腹股溝疝的目的,這種方法簡單,成本低廉,舒適度更高;平片無張力疝修補技術具有創傷小,疼痛小,恢復快,操作簡單,并發癥少、術后恢復時間較短,疼痛輕等優勢,且以人造生物材料為主,在不影響正常組織解剖的情況下,能有效減少畸形和異物的發生,對術后患者的運動沒有任何影響[8-9]。平片修補手術將補片置于腹股溝管后壁上,能迅速與周圍組織結合,形成一層纖維結締組織,使腹股溝區的缺損得到有效修補,達到了真正的無張力[10]。而疝環充填法則是通過填塞錐形填充物來填充內環,減少腹內的壓力,這種方法適合于缺損較大,或者腹股溝斜疝復發的患者,但手術成本較高,而且網塞越大,患者的舒適就越差。疝環充填法能有效地將遠端疝囊切除或翻轉,使腹橫筋膜得到充分的充填,但在手術中容易發生不均勻的受力,容易發生錯位或產生異物感覺[11-13]。
綜上,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及有效率高于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且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安全性、低出血、術后恢復迅速、痛苦小等優點。
4? 參考文獻
[1] 辛曉玥,王華,周明強,等.持續負壓引流在腹股溝疝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的應用效果[J].局解手術學雜志,2022,31(10):882-885.
[2] 李國棟,方良.不同無張力疝修補術對腹股溝疝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22,27(3):531-532.
[3] 田冰.腹膜前間隙無張力疝修補術與疝環填充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男性腹股溝疝患者的效果比較[J].中國民康醫學,2022,34(10):135-138.
[4] 周嘎子.腹腔鏡下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22,38(6):46-48.
[5] 唐政,袁玉國.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和開放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應用[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22,16(1):96-99.
[6] 盧小冬.腹腔鏡疝修補術及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用于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療效探討[J].臨床普外科電子雜志,2022,10(2):49-51,68.
[7] 聶鑫,沙盈盈,宣諒,等.腹腔鏡下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與李金斯坦疝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的療效對比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2,22(6):1069-1073.
[8] 采虹.腹膜外腹腔鏡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患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J].名醫,2022(6):14-16.
[9] 汪新有,韓聰,翁延宏,等.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對腹股溝疝的修復效果及對睪丸血流的影響[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22,25(3):216-218.
[10] 張正慧.無張力疝修補術與TAPP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2,38(7):44-46.
[11] 荊克杰,甘雪思.腹腔鏡下聚丙烯網狀平片無張力疝修補術影響腹股溝疝患者術后康復、復發率的具體情況[J].智慧健康,2021,7(35):112-114,118.
[12] 吳強,方寅,項本宏,等.網塞填塞修補術與網塞聯合平片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股溝斜疝的對比分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21,15(5):475-478.
[13] 高大爽,項本宏.腹腔鏡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及術后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腹腔鏡外科雜志,2020,25(7):492-496,500.
[2022-11-09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