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娸,王渝洲,巫曉偉
(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彩超室,四川 內江 641100)
肝臟局灶性結節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與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臨床重要的肝臟富血供病變,近年調查顯示,FNH發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僅次于肝血管瘤的第二大肝臟良性腫瘤[1]。影像診斷是鑒別肝臟占位性病變的主要方法,其中超聲因操作簡便、經濟實用而備受臨床關注。而常規超聲檢查對鑒別HCC與FNH價值有限[2]。超聲造影增強能量多普勒技術將超聲影像表現與定量參數相結合,既往有學者認為,超聲造影能量多普勒可識別肝臟微血管病變結構[3],這對于提高臨床鑒別診斷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探討超聲造影增強能量多普勒鑒別診斷FNH與HCC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肝臟占位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病變性質的不同分為FNH組(38例)和HCC組(42例)。FNH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齡26~63歲,平均年齡(49.82±14.26)歲;病變直徑1.55~11.25 cm,平均病變直徑(4.84±1.63)cm;病程2~15個月,平均病程(7.87±2.26)個月。HCC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齡24~61歲,平均年齡(48.09±15.68)歲;病變直徑1.50~11.80 cm,平均病變直徑(4.79±1.77)cm;病程3~16個月,平均病程(7.90±2.68)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肝臟良性占位性病變的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6版)》[4]中HCC或FNH的診斷標準,均經肝臟穿刺活檢病理確診;②均接受超聲造影增強能量多普勒檢查,且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既往有肝臟手術病史;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或癌癥復發者;③合并有肝血管瘤、肝內膽管結石、外傷性肝囊腫者;④有嚴重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及肺源性心臟病等基礎疾病者。
1.2檢查方法采用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邁瑞Resona 7,型號:sc6-1u),配C1-5凸陣探頭進行檢查,探頭頻率2.0~5.0 MHz。先行常規超聲檢查,記錄病灶位置、大小及其與鄰近組織結構的關系。再行能量多普勒顯像圖(PDI)檢查,記錄“車輪狀”血流信號等特征表現發生情況。再經肘靜脈團注射造影劑即六氟化硫(瑞士Bracco Suisse SA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5,規格:59 mg/瓶)2.4 mL,再以5 mL生理鹽水沖管,按壓腹部,記錄病灶在動脈期、門脈期及延遲期動態增強模式,記錄動態圖像。采用QLab軟件處理圖像,勾畫感興趣區,記錄達峰時間(TTP)、造影劑到達時間(AT)、造影劑平均通過時間(MTT)及增強斜率(ES)等灌注參數。
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超聲影像表現和定量參數指標水平。②分析各參數鑒別診斷FNH和HCC的價值。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診斷價值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常規超聲影像表現比較兩組患者病變形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FNH組患者淋巴結腫大、肝硬化發生率低于HCC組,中心瘢痕發生率高于HC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常規超聲影像表現比較 [例(%)]
2.2兩組患者增強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動脈期均以高增強為主,兩組增強模式構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門脈期FNH組患者等增強占比高于HCC組,HCC組低增強占比高于FNH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延遲期兩組患者均以低增強為主,FNH組低增強占比低于HC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增強模式比較 [例(%)]
2.3兩組患者超聲造影增強能量多普勒表現比較FNH組患者抱球征和“車輪狀”血流信號發生率高于HC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超聲造影增強能量多普勒表現比較 [例(%)]
2.4兩組患者超聲造影參數比較FNH組患者TTP、AT短于HC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MTT和ES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超聲造影參數指標比較()

表4 兩組患者超聲造影參數指標比較()
注:FNH:肝臟局灶性結節性增生;HCC:肝細胞癌;TTP:達峰時間;AT:造影劑到達時間;MTT:造影劑平均通過時間;ES:增強斜率。
組別 例數 TTP(s) AT(s) MTT(s) ES(dB/s)FNH組 38 18.09±4.41 12.19±3.12 33.15±7.87 8.62±2.27 HCC組 42 23.08±4.57 15.52±3.23 35.08±9.19 7.94±2.53 t值 4.959 4.680 1.004 1.260 P值 0.005 0.006 0.319 0.211
2.5超聲影像和超聲造影參數鑒別HCC與FNH價值分析以ROC分析超聲影像表現與超聲造影參數鑒別HCC與FNH的價值,結果顯示“車輪狀”血流信號、TTP及AT有助于FNH與HCC的鑒別(P<0.05),見表5、圖1、圖2。

表5 超聲影像表現與超聲造影參數鑒別HCC與FNH的ROC分析結果

圖1 超聲影像表現鑒別HCC與FNH的ROC曲線

圖2 超聲造影參數鑒別HCC與FNH的ROC曲線
FNH與HCC同屬肝臟富血供病變,但兩者生物學特征、臨床治療方案及預后差異顯著。因此,對HCC與FNH進行早期鑒別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FNH是肝血流異常引起的增生應答反應,其血供呈現由中央向四周輻射狀分布的特點。與其他良性腫瘤一樣,FNH常規超聲表現為邊界清晰、類圓或橢圓形,并無特異性表現[5-6],因此,常規超聲診斷準確性不高。超聲造影增強能量多普勒技術能清晰顯示局部血流,探查病變區域微血管血流灌注狀態,從而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FNH內存在纖維結締組織和膽管增生、小血竇形成的病理改變[7-8],這使FNH多具有中心瘢痕征象。FNH血供自中心瘢痕向四周放射狀分布的特點在超聲造影能量多普勒圖像上表現為“車輪狀”血流信號特征,劉柯兵等[9]也認為動脈期“車輪狀”血流信號是輔助診斷FNH的重要特征。
另外,與FNH不同,HCC多有肝硬化病變背景,隨著HCC病理發展,可出現門靜脈癌栓和淋巴結腫大病變,這也有助于HCC與FNH的鑒別。此外,FNH與HCC造影模式也存在差異,前者多為“快進慢出”,而后者表現為“快進快出”,HCC患者在注入造影劑后在門脈期即迅速廓清,并在延遲期保持低增強模式[10]。而FNH存在肝固有動脈和門脈雙重血供,含豐富血竇和纖維組織[11],至延遲期仍存在一定比例等增強模式的患者。但近年研究顯示,部分FNH患者并未表現出“車輪狀”血流信號等特征,尤其是門脈期和延遲期造影劑廓清時間較快時,單純依靠超聲影像表現難以確診[12]。
與常規超聲相比,超聲造影增強能量多普勒實現了定量參數評估。本研究結果顯示,FNH組患者TTP、AT顯著低于HCC組,提示TTP和AT可能有助于HCC與FNH的鑒別診斷。這可能是因FNH患者動靜脈多為管壁增厚,使其血管較HCC更為粗大[13-14],FNH血流灌注量和灌注速度快于HCC,進而縮短造影劑到達時間和達峰時間[15]。因此,通過監測TTP和AT水平有助于鑒別HCC與FNH[16]。本研究通過ROC分析也證實TTP與AT診斷的敏感度分別為0.842和0.789,提示兩者有助于臨床診斷。
綜上所述,超聲造影增強能量多普勒技術有助于HCC與FNH診斷,其中“車輪狀”血流信號征象、TTP及AT水平診斷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