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園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衙前鎮第二小學
跨學科就是跨過原來的學科邊界,強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使各個學科相互交融,逐步發展出一種新的、適合于新時代的教學方法和理論。在實踐中,多學科協作教學仍處在探索的過程中,如何使各個專業的協作教學能夠有序、有效、可持續發展需要教師的共同努力。在實踐教學中,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逐步發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提高空缺保護水平,降低利潤,使聯合學習持續健康有序發展,為教學活動提供穩定可靠的服務。
重視和強化學校體育教學,已成為全民共同關注的問題,然而,體育課程仍然存在著以學科為中心的傾向,過分強調技術目標,從而阻礙了學校體育與學校教育甚至是社會生活的連接。體育教學的核心價值觀不在于競賽、娛樂,而在于培養學生,小學體育教育與德育教育密不可分,應走綜合化、整合化的道路,與德育、智育、美育相結合,以實現全面育人的使命擔當。
一方面,在其他科目中,有許多與運動相關的文章,以及包含運動的內容,另外,在體育教學中,數學、語文、音樂、美術等其他學科元素也隨處可見,為此,我們必須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入的剖析,并試圖將其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點相結合,從而達到跨學科協作的目的。體育類課程中包含著許多與體育相關的科目,而數學、音樂、語文、美術等其他學科的元素則是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注意兩者之間的關系,努力使體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從而達到跨學科合作的目的。
目前,教師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關注日益增加,但在體育教學中,仍以技術為導向,把體育與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關系分割開來,體育教學不僅要注重競賽,還要注重娛樂,更要注重培養人才。體育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應朝著綜合化、整合化的方向發展,應注重德、智、美等多方面的綜合培養。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認為,體育課程是由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四部分組成的,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身體訓練能夠達到不同的目的,因此,運動和健康是分不開的。利用體育作為工具是體育科學的一個獨特特征。它將體育課程與語言、數學、藝術和勞動等不同學科的知識相結合。從而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體育課程具有內外兼修的特點,體現了體育課程綜合的特點。
體育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合作,不能單純“做加法”,而要“做乘法”,我們將體育與其他課程的合作目標定位為“小立班、大下功夫”,以充分挖掘和發揮多學科綜合培養的價值與作用。
我們發掘了體育中的道德因素,使之與學校的道德教育相結合,首先是“賽”中育德,競技運動的結果,而不是輸贏,是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怎么才能在規則的約束下獲勝,怎么能堂堂正正地輸。”其次,要用“星”來培養自己的道德,體育明星們憑借自身的才能和個人魅力,為祖國贏得了榮耀,同學們都很愛追星,所以我們向同學們推薦了一些“明星”,讓更快、更高、更強的運動精神在他們的心里生根發芽。最后,是要用“紅色”來培養學生的品德,我們將講述長途旅行、抗洪、抗震救災的故事,如外語、歷史等,將跑步、跨欄、投擲、跳躍等融為一體。讓他們勇敢地戰斗,共同努力,不斷幫助自己。
體育和智育是緊密相連的,體質的提高能改善學生的智力活動環境,并能對學習表現有一定的影響,體育課程的目標和內容與小學的語言、數學和其他課程之間存在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利用的特點。兒童歌曲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低年級體育教學中,很多內容都可以轉換成童謠。因此,老師們就編了一首兒歌:“彎腰,把膝蓋蜷縮成一個小球,雙腿前滾,站穩了,我就完成了。”彈跳力練習:“我蹲下來,雙腿交叉,你來,我跳,原地,前,后,左,右,左,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運動和語言的學科聯系起來,讓教育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在運動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感受到運動的特殊美,如形體美、運動美、精神美。激發他們的體育激情,給他一種美感、品味和創造力。因此,體育與美育可以相輔相成,在教育中發揮作用,體育和美術之間的跨領域合作常常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而啦啦隊就是其中之一,以啦啦操為主要內容,結合運動、美術等,組建了班級、校級啦啦隊[1]。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們用衣服、標語、旗幟、彩球等物品進行跑、跳、站、舉等組合動作,充分發揮團隊精神,展現藝術之美。
一般來說,在田徑賽中,除了第一名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失敗者”;在球類運動中,總是有一支球隊是“失敗者”。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在比賽中經歷挫折,學會思考失敗,培養學生的挫敗感,克服運動中的疲勞、冷熱侵襲和恐懼。因此,我們將體育視為學生意志的鍛煉。同時,我們探索體育學生的人際交往技能,教導學生與同學建立和諧關系,平等友好,和諧訓練,競爭,培養學生的寬容、熱情、愛心和團隊素質。
要實現體育跨學科的合作,需要根據商定的內容精簡和整合體育和其他教育方案的內容,從而達到全方位的培養。
把語文、數學等多種科目與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并將其分解為零,這就是“有機滲透”[2]。比如在高年級的彎道訓練中,老師只會提醒學員在轉彎時要保持重心向內,速度越快,重心就會越低。在小學里,沒有物理課,所以許多人都是照著做,而不知道其中的道理,然而,在采用有機滲入式教學后,將物理現象相結合,使學生對物理學中的“離心力”“向心力”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明白了“人在轉彎時會產生離心力,而身體則會產生向心力,從而達到加速的目的”掌握了這個原理,學生就能把所學應用于實踐,從而改善彎道跑的學習效果。
因為跨專業合作教學的情境性很強,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一個特定的學習任務,因此,任務的設計與激勵能夠大大提高跨專業合作的能力。在學校里,長跑是很難進行的,長跑過程枯燥乏味,而且要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素質,然而,長距離跑步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最佳途徑,如果不進行運動,身體素質會逐漸衰退。“定向越野”是一項將科技和運動結合起來的運動項目,它將“野外”運動的快樂融入了長距離運動中,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比如,教師們會設定“知道10個有影響力的科學家的老家在哪里”,然后在學校里布置10個人的故鄉,在班級里,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順序,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誰就是勝利者。這樣,長跑就會變得有趣起來,學生們會根據地圖在學校里跑步,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后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了解更多的人文知識[3]。科技運動也可以在保護瀕危動物、了解歷史事件、尋找文化遺址等方面進行研究,在體育教學中,要使學生在多項學習活動中進行學習,改變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使其成為一種跨學科的教學,從而實現“全方位”的教學。
根據體育課程的學習目標,確定主題,學習其他學科,形成主題學習方法,合作的關鍵是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大多數情況下,體育教師根據課程內容提出課程主題。而其他的老師則是配合著參加,通過主題整合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與體育相關的技術,提升技術,增強體質,體驗團體學習的快樂,懂得尊重和愛護弱者,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
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大綱主要是教授一些基本的動作技巧,如走、跑、跳等,還有一些簡單的動作,在學習《基本原理》的時候,教師只需要講解和演示,那就太單調了,因為這個時候的學生還沒有發育完全,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強,所以教師給的那些枯燥的課程,他們根本不會去關注。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想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興趣,就變得非常關鍵,例如,通過強化體育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豐富教學內容,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會把要學的東西講給學生聽,讓他們在課堂上找到英文單詞,然后在課堂上引導他們積極地作答,并適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在介紹和演示之前,引入了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5中的“走”“跑”“跳”等詞匯。再比如,在體育課上進行隊列訓練,首先要排隊,然后向左、向右走,就可以在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2中引入“one,two,three,four”和其他一些數字內容,比如六年級上冊Unit2中的左-Left和右-right[4]。體育與英語課程的結合,使學生獲得了更多地參與和成就感,并能更好地了解詞匯的意義,從而幫助學生記住單詞。
體育和數學看起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但如果仔細研究的話,就會發現兩者之間的關系。體育課是一門以傳授技術、鍛煉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體質的課程,但它的教學內容中也含有大量的數學知識。從小學階段的具體形象思維逐步替代了直接行為思維,把體育和數學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互補的關系,既可以讓學生在運動教學中得到樂趣,又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理解數學知識的含義和運用。比如體育課上要用到的數學,第一節體育課要學站隊,排好隊形是體育教學的基礎,排隊的時候,是按照身高來安排的,一般是身材較矮的同學站在前面,身材高大的同學站在后面,這就是小學一年級的“比高矮”一節。列隊后,報出數字,“1”,然后是數字,這是小學一年級的“數數”。體育課中多數球類運動器材的平面形狀為圓形,與一年級《認識對象與圖形》有關;在跳高、跳遠項目中,也使用了三年級上冊的“測量”部分;三年級上冊“時間、分、秒”的知識用于長距離短跑的計時。在上述體育課程中,與數學相關的知識也很多,例如:隊形、方形、長方形等運用數學知識;列隊時,左、右、左、右等運用數學中的方位知識,等等。
小學體育以基本的運動技巧為主,體育老師在傳授運動技巧時,首先要對動作的基本原理進行細致的解釋,然后循序漸進地向學生展示,然后再由學生進行示范,老師再對其進行糾正和規范。在此過程中,學生要認真傾聽,認真地觀看,然后進行模仿。學生在理解、消化和提煉教師的語言描述后,在腦海中形成動作的概念,明確動作的協調、動作的要領。在腦海中回放教師的語言和動作,讓學生對動作的理解更加深刻,最終將所有的動作都展現出來。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6期的“童話”練習中,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使學校的體育教學變得像是一個體育王國[5]。體育老師就是國王,學生就是王國的貴賓,所有的運動場所、運動器材,都是王國的官員,透過與每一位體育王國成員的溝通,學生們可以知道他們的名字,身份特征和目的,每個運動場所都能從自己的角度,向同學們展示過去的精彩競技活動和體育場面。又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練習題為:“選擇一個情景的縮略詞,并把它的大意寫出來。”在運動課上,可以使用一種有趣的運動,或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一場激烈的運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把平時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經驗的情景運用到寫作中,把運動和語文兩個科目完美地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從而使兩者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小學體育大綱》中,有一個關于攀巖的課程:主要是模仿動物的爬行(如大象爬行、鱷魚爬等),以及爬等不同的姿勢(如體操凳、繩索等),它可以促進學生的身體協調、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他們的勇敢和堅毅的性格。所以,如果學生們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那么他們就可以更好地進行模擬,比如,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的科學教科書《身邊的動物》《學校的動物》一章,著重闡述了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慣和特征。當學生學習了這些知識,掌握了基本的理論基礎之后,再進行有關動物模擬爬行的運動課程,將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可見,以科學知識為理論基礎,把握好教學時間,對學生的體育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與科學、小學體育和語言教育相結合,體育不僅是一門課程,也是一種終身實踐的精神,它不僅用于運動,也不僅僅是娛樂,更是希望在運動教學中立德,啟智,輔美,育心。通過有機滲透、任務驅動、主題統整等方式,培養全面發展的多方面人才,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希望透過多學科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