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韓海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作為國有企業,基層黨建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和根本保障,只有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才能真正發揮黨建工作對業務工作的引領和保障作用,破解“兩張皮”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解決‘兩張皮’問題,關鍵是找準結合點,推動機關黨建和業務工作相互促進。”中海化學大峪口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彰顯黨建有形價值,啟動了黨員積分制管理,著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構建基層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中海化學大峪口公司自啟動黨員積分制管理以來,以公司磷酸尾礦黨支部為先行試點并全面推廣,通過黨員積分制量出了黨員業績,量出了彼此差距,先進不先進,讓積分說話,解決了黨員日常管理“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干好干壞一個樣”等問題,有力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積分制管理通過每季積分公示,每位黨員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創先爭優氛圍,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逐步增強。
(一)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基層黨組織政治站位不夠高,沒有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存在抓業務工作是硬任務,抓黨建工作是軟指標的片面認識,認為業務工作是主業,黨建工作是副業,沒有把黨建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體現在“三會一課”制度執行不嚴格,支部組織生活不經常,沒有將黨建工作擺到應有的位置,沒有對黨建工作注入強勁動力和活力。
(二)深度融合不夠,考核量化不具體。個別基層黨組織人為地將黨建和業務割裂開來,認識上“不愿融”、方法上“不會融”,形成了“兩條平行線、兩頭不靠岸”。對于日常黨務工作,有的重于“表”而輕于“里”,勤于“點”而疏于“面”,黨的組織生活“循規蹈矩”,缺乏創新和活力,黨員量化考核責任不明確,對黨員的評議考核,通常是“年終算總賬”,即通過一次年終民主測評確定考核等級,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重結果、輕過程,過程監督不到位,導致黨員在日常工作中身份意識淡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
(三)考核杠桿不硬,行為缺乏主動性。實際工作中,黨建考評考核相對復雜,更多地關注“痕跡”、臺賬和載體。由于基層黨支部書記生產任務重,部分黨務工作者兼職,對黨建工作投入的時間精力明顯不足,考核不到位,對于復雜的黨建考評沒有定期定量分析黨建實效,分析黨員狀況,評價黨建作用。導致一些黨員責任意識逐漸淡薄,參與支部黨建工作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中海化學大峪口公司黨委通過推廣“黨員積分制”管理,對黨員的組織生活、履職情況和黨性狀況等進行分值量化,以累計積分的形式呈現并定期公布。通過細化積分內容,規范積分辦法,強化積分運用等措施,建立了科學完善的黨員考核評價體系,使每位黨員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創先爭優氛圍,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逐步增強。磷酸尾礦黨支部結合工作實際和黨員崗位特點,制定出詳細的“黨員積分制考核細則”,嚴格執行“規定動作”,結合實際創新“自選動作”,解決了之前黨員重業務輕黨建、作用發揮不明顯,活動參與率較低等問題,探索出一條既契合自身實際,又能激發黨員長期管用的積分管理好方法。
(一)科學精準施策,加強分類指導,實現積分對象由“單”向“多”的轉變。科學設置積分,考核內容由“單”向“多”。支部將黨員在黨建和中心工作中的出勤、支部活動參與率、先鋒模范作用發揮、違章違紀行為等三大類32小項的評價用分數進行量化,以積分的形式把黨員的考核從“印象化”變為“精準化”。每月對黨員的達標表現情況進行積分展示,讓每名黨員心中有面鏡子。一是精心制定考核細則。支部結合工作實際,以簡便易行、便于操作,全員參與、突出重點,堅持標準、量化考核為基本原則,采取“加分為主、扣分為輔”的方式,考核細則中設置了參加“三會一課”、日常黨務活動參與、生產任務完成情況等的“共性分”;結合支部黨建工作“自選動作”和個人崗位職責的“個性分”。樹立“標桿引導”,激勵黨員發揮攻堅先鋒模范作用的“加分項”,輔以“底線管理”,設立違章違紀的“減分項”。二是明確黨員積分構成。將積分劃為基礎積分、評議積分、貢獻積分和否決分四個部分,按照對應考核內容具體設置得分項或減分項,對黨員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積分管理,以年度為記分周期,將年末積分乘上60%作為下一周期的基礎積分滾動進行開展。三是分類管理考核。支部按照工作職責、工作特點將黨員劃為支部書記、支部委員、普通黨員3個層面,分類建卡進行管理。在開展黨員積分管理過程中,支部還考慮了黨員工作性質和工作地點的差異,制定了“個性分”,確保積分考核公平公正。
(二)量化考核指標,注重過程參與,實現衡量標準由“虛”向“實”的轉變。規范黨員行為,黨員管理由“虛”到“實”。支部制定了《黨員積分考核細則》卡,按照“一人一表”填寫《個人月度積分統計表》,“上墻”一月一公示《支部黨員積分公示表》,使積分制管理時刻起到為黨員“照鏡子”“正衣冠”的作用。一是建立“黨員積分=基礎分+任務分+獎勵分-減分項”的綜合考評機制,把黨員按時交納黨費,參加組織活動、學習培訓等納入“基礎分項目”;把如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履行崗位職責等納入“任務分項目”;把黨員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服務群眾等實踐活動納入“獎勵分項目”;把不履行黨員義務、違規違紀,違反廉潔紀律有損黨員形象等行為納入“扣減分項目”,分類細化積分標準為黨員明責畫像,實行全程積分管理。二是支部將黨員積分制管理作為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抓手,明確支部書記是黨員積分制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支委會作為考核主體,專職黨務工作者負責具體實施。支部為每名黨員建立“黨員積分制管理”個人清單,如實記錄申報積分事項,并報支委會審定,每季將黨員積分情況在黨務公開欄進行公示。三是支部在黨員積分制管理過程中,充分考慮黨員的工學矛盾等問題,對黨員因生產任務或業務工作不能參加黨建學習教育、黨建活動的采取事后撰寫體會、摘抄筆記、提交報告等方式進行“補課”。支部按照“日記錄、月積分、月通報、年評定”的方式,對每次黨務活動進行建檔,對黨員未能參與的原因進行備注說明,不斷增強了黨員干部的身份意識。
(三)營造活動氛圍,激發黨員活力,實現積分管理由“靜”向“動”的轉變。規范操作流程,黨員考評由“靜”到“動”。為了強化黨員積分制管理的結果運用,支部建立了正向激勵的“標桿引導”和反向約束的“底線管理”。一是黨員主動申報。每名黨員每月將參加支部組織的“三會一課”、政治理論學習、主題黨日、為群眾辦實事、黨建系列活動及工作履職等情況,主動向黨小組報告。二是黨小組認定。每月由黨小組對黨員的履職、參加黨建活動、發揮模范先鋒等情況,進行審查認定,并記入黨員積分制管理考核記錄表,按積分管理細則進行積分。三是黨支部審核。黨支部對積分制考核管理嚴格把關,并每月在支委會上對各黨小組認定的黨員積分進行審核,對評分結果嚴格把關。四是季度考核公示。考評小組每季度對黨員積分情況進行審核確認后,及時在公示欄進行公示,使支部黨員有“看得清、算得清、比得著”的量化指標。活動情況也適時更新,及時公布積分評比結果,形成了積分考核由靜態向動態的管理模式,促使全體黨員學有榜樣、做有方向、評有標準,激發了黨員的積極性,也極大提高了黨組織活力和凝聚力。
(四)強化監督管理,確保督查推進,實現積分監管從“無”到“有”的轉變。量化積分管理,黨員監管從“無”到“有”。支部在積分考核管理過程中,嚴格按照流程,采取支委與黨員相互交叉的方式,同時發揮紀檢委員的作用,強化民主監督。一是通過制定的《個人月度積分統計表》《支部黨員積分公示表》兩張表“曬”出黨員“真分實數”和排名。積分制管理就像一張“晴雨表”,黨員排名落后或靠前都能動態顯現;積分制管理更像一款“助推器”,有效激發了支部全體黨員內生動力。二是建立健全“監督”和“評議”相統一的評價考核機制,充分考慮黨員崗位和職責,明確計分審核和評議監督的分層交叉路線,賦予黨員充分權利和義務,著重強調過程參與以提升監管執行力。三是建立雙向監管機制。積分審核:黨支書記→支部委員→普通黨員;評議監督:普通黨員→支部委員→支部書記。為保證每月活動涉及的評分結果公平公正,支部不僅在辦公樓大廳懸掛了考核看板,還在黨務公開欄和微信群中進行公示,方便各位黨員和群眾評議,原始數據做到一人一檔可查詢。
(五)轉變管理思路,強化結果運用,實現黨員管理由“軟”向“硬”的轉變。嚴格獎懲制度,考核運用由“軟”到“硬”。支部將結果運用作為黨員積分制管理的落腳點,把季度積分結果與績效考核掛鉤;年度考核結果作為黨員獎懲、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依據。年度綜合得分在80(含80)分以上、排名靠前的黨員,可按一定比例評定為優秀等次,并作為向上級黨組織推薦的表彰對象。年度綜合得分在60分以上的黨員,評為合格等次。連續兩年得分在60分以下的列為不合格黨員,運用“第一種形態”進行談話教育。一是堅持將積分結果與黨員評先評優結合起來。發揮積分的鮮明導向作用,激勵黨員在各項中心工作中奮發有為,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使黨員不僅在“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還能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2020年大修期間,黨員積極參與“把黨旗插在磷酸反應槽上”主題黨日活動,87人次連續192小時不間斷清理磷酸反應槽結垢,節約外委費用40余萬元,大修工期縮短6天。二是堅持將積分結果與黨員民主評議結合起來。支部把積分結果作為黨員民主評議的“尺子”和“鏡子”,讓民主評議黨員更清楚和明白,發揮了積分結果在民主評議黨員過程中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三是堅持將積分結果與黨員年度考核結合起來。黨員積分考核的實施已成為基層黨支部抓黨建促生產,黨建與生產互融共促的有效途徑。積分結果運用是整個黨員積分管理工作的落腳點,為使黨員積分管理真正達到預期目的,支部將積分考核設定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黨員,對積分結果“優秀”的黨員給予肯定,并作為業務骨干納入培養對象,對“基本合格”的黨員進行提醒談話,以確保積分考核管理工作取得實效。
(一)思想轉變。規范基層黨員的教育管理。實施積分制管理,把黨員的日常表現和綜合表現以積分的形式進行量化,強化黨員身份意識,提升履職盡責能力,使黨員教育管理更加明晰,使基層組織對黨員的評價和獎懲更加科學規范,黨支部書記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工作更加主動,黨員的責任意識明顯得到增強。磷酸尾礦黨支部通過“黨員積分制”管理,黨員參加黨建活動的出勤率大幅提升,激發了黨員的學習動力。作為基層一線生產單位,倒班黨員多,難以統一時間全員參加支部活動,通過開展黨員積分制管理后,以前因當班或家中事需請假的黨員,現在都會提前了解支部近期工作安排,以免發生時間沖突無法參加。此外,當班期間請假的黨員減少,沒有量化考核前,黨員參加活動率較低。積分制考核后,當班黨員會主動在班組內進行工作協調參會,黨員的參與意識、學習的自覺性明顯增強。黨員積分制管理為支部量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實現了黨員管理從粗略定性到精準定量的轉變。
(二)行動轉變。黨員組織紀律性不斷增強。磷酸尾礦黨支部在沒有實施積分制管理前,組織會議、活動,黨員經常請假、遲到,討論不發言不主動,學習筆記記錄不認真,會議開小差的現象比較普遍。實施積分制管理后,黨員們會主動化解工學矛盾,優先參加支部集體學習等活動,確因有事還會找同事換班協調,改變以往黨員參加黨組織活動行為散漫、組織觀念淡薄的不良習慣,進一步調動黨員參與黨組織活動的熱情和主動性。通過“數字化”的積分管理運用,黨員的組織紀律性不斷增強,黨員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傳統的“模糊管理”變為“量化管理”,從根本上讓黨員行為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公司磷酸尾礦黨支部2021年有22名黨員,在積分考核中加分獎勵達到58人次;在宣傳報道中,多名黨員的事跡在《中國海洋石油報》上刊登,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明顯。
(三)評議轉變。黨支部建設工作更加規范。支部把黨員參加黨建工作、主動服務群眾、履職盡責、模范作用發揮情況與績效考核掛鉤,有效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細胞,使黨員主動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在各項工作任務中自覺發揮作用。磷酸尾礦黨支部在評議工作中,采取了“報績、評績、定績、曬績”四個步驟給黨員積分。明確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支部紀檢委員對積分全過程進行監督,支委會組成考核小組,黨員參與考核,按照“一人一表、一事一記、量化積分、動態管理”的原則,對黨員申報積分事項和積分進行計算核實。在常規積分管理的基礎上,還增加事前聽取黨小組的意見和事后總結反饋環節,既從形式上和實質中豐富積分管理體系,形成工作閉環,實現參與全覆蓋、考核全方位、過程全公開。實施“黨員積分制考核”不僅使黨員行為有尺,爭先也有標,極大激發了黨員干事創業的工作熱情。黨員評議也由原來的“主觀評價”轉變為“客觀評價”。黨員積分制管理的實施,使基層黨組織黨建活動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
(四)結果轉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實施積分制管理,把基層組織與黨員緊密聯系起來,建立了黨員之間互聯互通互動模式,拓寬了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生產經營的渠道。黨員對黨務工作的認識從“偏頗”轉向“客觀”,改變黨員認為黨建工作是務虛的、形式化的,從內心開始理解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將黨性教育、理論學習、組織生活看作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并能夠在實際工作中亮明黨員身份,體現責任擔當。磷酸尾礦黨支部以黨員積分制管理為抓手,通過日常量化數據積累,總結積分制工作經驗,不斷完善過程管理,為支部建設提供新的思路,使基層黨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黨建與業務融合更加緊密深入,黨建工作對業務工作的引領和保障作用更加明顯,有效避免了“兩張皮”問題。該支部于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被海油集團公司樹為“標桿支部”;2020年度被海油集團公司評為“示范支部”;2021年再次被海油集團公司樹為“標桿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