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路蕎華
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是人才振興,在2021年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了要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1]。涉農高校作為農業人才培育的搖籃,肩負著鄉村人才培養、振興國家農業事業的光榮使命,涉農高校要時刻秉承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原則,充分做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師生強國興農情懷[2]。
近年來,國內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就業,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民生問題,其中涉農高校大學生表現出的“學農不愛農,學農不歸農”、跨專業考研、跨專業就業等問題越來越普遍,嚴重偏離了涉農高校人才培養的初衷。黨建作為高校思想領域的重要抓手,加強高校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建“燈塔”作用,對于培養涉農高校大學生“學農愛農、強農興農”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農村面臨著農產品供需失衡、農產品質量與市場要求質量不匹配、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的惡化、農村金融體系的滯后等一系列失衡問題,急需一批有知識、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來填補農業農村上的空缺[3]。涉農人才培養面臨著學農不愛農等問題,田曦等人對南京農業大學小樣本調查發現:超過2/3的學生未來不愿意從事涉農工作;劉穎通過對河南省3所涉農專業學生探究涉農院校畢業生就業地區情況時發現,僅有1.35%愿意去國家急需人才的偏遠農村就業[3-4]。綜觀國內大學生就業地區選擇情況發現,我國農村地區依舊不是農科大學生就業選擇主要考慮范圍,農林牧漁行業不受當代青年喜歡,被選擇的情況較為慘淡[5-6]。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7]。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業的“三農”人才隊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一方面,高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在學歷層次、專業設置方面與現實市場人才需求存在脫節[8]。涉農專業學生大學期間學習內容與當前市場相比相對滯后,在找工作時,往往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另一方面,高校涉農專業崗位資源有限。涉農崗位相較于傳統制造業、新興產業、物聯網等行業來說,在職業吸引力和招聘平臺的曝光率方面均處于較低水平,低水平的發展不僅不利于涉農高校學生就業,還影響了我國農業的發展進程[9]。
此外,高校涉農專業相較于非涉農專業存在招生不景氣、畢業生就業不順暢、創業無激情等情況,涉農專業學生普遍存在就業滿意度低、就業形勢嚴峻、整體就業難度大等現象,涉農專業畢業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業壓力遠高于非涉農專業畢業生,導致就業難已成為涉農專業的標簽和較為普遍的現實問題[10]。
涉農高校大學生自我定位偏高,畢業后多傾向于向大城市發展,期待找到一份社會地位高、薪資高的工作,但隨著大學教育的改革,學校招生人數顯著上升,高等教育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經歷,因此涉農專業的大學生在畢業找工作時競爭壓力大,找不到合適的就業機會,最終結果往往事與愿違,加之當前社會形勢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學生將找工作變成找“鐵飯碗”,迎來了“考公、考編”的熱潮,導致涉農高校大學生選擇基層就業的人群越來越少。據了解,絕大多數涉農專業的學生不愿從事農業方面工作,一方面是農業工作大多處于基層就業,農業企業發展規模小,工作環境相對落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且工作福利少、待遇差,就業機會少,人員流動性較大,工作不穩定;另一方面是大多數涉農專業的大學生存在“學農不愛農”心理,據統計,大多數學生是由于分數限制無奈選擇涉農專業或被調劑到涉農專業,本身對涉農專業就存在抵觸心理,加上有些家庭家長和學生對農業本身就存有誤解,認為農業行業沒前途、農業發展前景不好、農業工作又累工資又低,更使得學生不愿從事農業,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厭農心理嚴重,加重了涉農專業就業難的處境。
《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明確指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高校要發揮自身優勢,通過科技創新引領“三農”行業的發展,實施高校服務鄉村振興七大行動來全面服務五大振興,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11]。涉農高校應將培養“三農”人才為己任,制定符合“三農”人才發展的課程設置和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充分滿足大學生職業發展需求。就目前來看,高校在教育體制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課程設置上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導致很多學生畢業后實踐能力弱,技能掌握少,學校教育與市場存在脫節。此外,很多高校并沒有結合自身特點,將學生精細化、特色化培養,課程設置相對籠統,沒有打造自身的農業特色專業品牌,導致學生專業知識不扎實,職業規劃不清晰,就業路徑模糊。
涉農專業相較于其他專業來說,本身就存在招生難、就業難、學生存在誤區多等特點,高校應當配備資深就業老師和專業課老師共同幫助學生尋找就業機會,合理解決學生就業問題。
當前,大多數涉農高校的就業創業課教師往往由輔導員、行政老師兼任,他們日常忙于奔波自己的工作事務,很難抽出時間來了解每位學生的就業情況,加上有些輔導員、行政老師本身專業并不屬于涉農專業,很多時候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學中教、教中學”的現象,不能系統性地從專業角度上給予學生合理的就業規劃和指導,導致涉農專業的學生就業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長此以往,就業局勢越來越嚴峻。
高校黨建工作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端正大學生思想,正確樹立大學生信念的保證。黨建是魂,就業是本,黨建是就業的方向標,就業是黨建的展示崗[12]。本文通過以黨建為引領,搭建“黨建+三農”促涉農高校就業發展路徑,培養涉農高校大學生“三農情懷”,提高大學生“三農技能”,幫扶涉農高校“三農就業”。
“三農”情懷表現在對農民、農村、農業工作由衷的熱愛,培養涉農高校大學生“三農”情懷,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農村事業發展的興趣,提高大學生對農業事業的認知和情懷。黨建要充分發揮思想引領、政治引領作用,引導涉農專業學生樹立服務“三農”的價值觀,加強學生“學農愛農,弘農務農”情懷,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態。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培育大學生“三農”情懷的主力軍,他們通常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較高的思想覺悟,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光榮使命,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多為黨員,基層黨組織應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教書育人作用,將思政課穿插入黨課,加大思政課力度和水平,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根本上提高廣大師生思想覺悟。
除此之外,專業課教師也是教書育人體系中的關鍵一員,承擔著專業知識傳授、培養學生“學農愛農、助農興農”情懷的職責,因此專業課教師在引導培養學生“三農”情懷的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優化知識結構,用自身對農業的熱愛去帶動學生,創新授課模式,激發學生對農業的興趣,營造比學趕超、“學農愛農”氛圍。
榜樣教育有利于營造良好的道德風氣,端正人的是非觀、價值觀。基層黨組織可充分利用好“三會一課”和主題實踐活動,挖掘“三農”模范,學習人物精神,將農業行業典型人物,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等事跡穿插黨課,弘揚農業人物榜樣精神。此外,黨支部可定期邀請涉農專業優秀畢業生開展座談會,以面對面的方式分享就業經驗,交流就業心得,座談會的召開不僅可增進同學們的情誼,營造互幫互助的氛圍,還可以幫助同學們進一步端正對涉農工作的認知,引導學生理性就業、端正就業目標。
為避免學生所學專業知識、技能與社會脫節,基層黨組織應當充分發揮黨組織活力,制定系列方案,幫助涉農專業大學生提升專業技能水平。
一是主動出擊,充分與涉農企業黨組織對接。高校黨組織可以專業課黨員教師為依托,成立企業小分隊,主動對接涉農企業人才培養,通過開展參觀企業、設立企業服務崗、企業大講堂、校企聯培等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崗位就業。
二是依托黨建,定期開展涉農專業技能比拼活動。黨支部可根據學生學習內容,于每學期開展一次專業技能比拼活動,活動中可邀請優秀的專業技能教師開展前期技能培訓、中期技能打分及后期技能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及時掌握專業課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
三是依托黨建,定期召開讀書分享會。黨支部可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號召師生黨員廣泛閱讀涉農書籍,并以此為依托,定期開展讀書分享會,在領會專業奧秘、分享學習心得的同時,充分了解涉農專業的新技能、新方法,從而提升專業興趣。
為保證涉農專業學生順利就業,打好就業攻堅戰“最后一公里”,基層黨組織應充分發揮黨組織活力,號召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沖鋒在前、披荊斬棘,為提高涉農高校就業率和就業水平做出應有貢獻。
一是拓寬就業市場,搭建就業平臺。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黨支部的號召力,引導涉農專業黨員教師結合本專業特點,積極尋找就業途徑,拓寬就業市場,充分挖掘本專業就業崗位,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帶動學生就業。
二是加強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就業創業意識。黨組織可依托黨課,講解國家對于“三農”方面的創業就業政策,并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創業教育,鼓勵學生“先就業、后擇業”,引導學生結合專業特點大膽創新,突破市場就業局限,尋找創業就業機會。
三是建立教師黨員“一帶一幫扶”機制。針對困難就業學生,基層黨組織可引導黨員教師自行結對,成立“一帶一幫扶”師生小組,針對就業困難問題實施“一對一”幫扶,有針對性地解決就業難題,打好就業“最后一公里”。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涉農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更是高校就業領域的重中之重,涉農高校要以培養“三農”人才為己任,充分發揮好“三農”人才“造血池”功能,培養一批優秀的“學農愛農、強農興農”青年,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人”的光榮使命。涉農專業學生更要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關注農業時事熱點,扎根基層,充分發揮好農業人才戰斗堡壘作用。本文通過分析涉農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挖掘涉農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影響因素,并從“黨建+三農”的角度,提出促進涉農專業學生就業思路,在豐富基層黨建工作的同時,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為進一步探究“黨建+三農”就業問題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