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候夢雨
當前,家園社三方正處于協同共育初步發展的階段,三者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共同作用于幼兒的發展。家庭是幼兒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對幼兒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園是對幼兒實施教育的主要陣地,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社區作為二者的有機補充,發揮著協調和提供資源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人類發展生態學理念,分析了家園社三者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了提升家園社協同共育水平的方法,以供參考。
幼兒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育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教育系統,但它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其他系統的支持。幼兒園和家庭、社區的合作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人們也逐漸意識到幼兒教育與社會大環境之間的聯系,明白家園社三者協同共育是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社會大系統平穩運行的有力保障。當前,家園社三者正處于協同共育初步發展的階段,還存在著三者之間不協同、社區資源未被全面發掘、幼兒園處于支配地位等問題。因此,提升家園社協同共育的水平是目前亟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布朗芬布倫納提出人類發展生態學理念,強調在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大的生態系統中探究人和其他事物的發展,注重人與生態系統中其他生態環境的關系和生態系統中各種生態環境對人的影響。幼兒園、家庭、社區共處于一個大的社會生態系統中,它們三者之間存在著人類發展生態學中的相互作用關系。人類發展生態學為幼兒園、家庭、社區協同共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將人類發展生態學理念引到對這個問題的探究上,有利于提升家園社協同共育的水平,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
人類發展生態學理念是布朗芬布倫納在其所著的《人類發展生態學》一書中提出的,其核心是生態系統理念。布朗芬布倫納認為人們發展的生態環境由若干相互鑲嵌在一起的系統組成,這一生態系統包括微觀系統、中觀系統、外層系統和宏觀系統,它們由各種不同層次、不同性質的環境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既具有中心,又向四周擴散的網絡,并且每個層次的系統都和上下系統存在包含關系和交互作用。
微觀系統是指發展著的人在特定情景中所體驗到的活動、角色和人際關系的一種樣式。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和與幼兒最為親密的其他人共同構成了微觀系統,幼兒直接參與的幼兒園、家庭和社區都屬于微觀系統。這個系統包含幼兒與其當前所處環境的關系和相互作用,布朗芬布倫納用“雙向影響”來描述幼兒與環境之間的互動,具體表現在幼兒的發展會受到父母、教師、同伴的影響,同時,這些對幼兒施加影響的主體也會受到幼兒自身的反作用。
中觀系統是由發展中的個體積極參與的兩個或多個情景之間的相互關系,中觀系統是由微觀系統之間的聯系構成的。對于幼兒來說,中觀系統主要指家庭與幼兒園、家庭與社區之間的關系。當幼兒進入幼兒園,家園中觀系統即構建成功。如果家庭和幼兒園能形成良好的關系,協調一致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就能促進幼兒的發展,反之,則會影響和制約幼兒的發展。
外層系統是指發展的個體不直接參與的、對個體發展有間接而無直接影響的環境。這個系統主要通過影響幼兒所在的微觀系統對幼兒的發展產生作用。對于幼兒來說,父母的工作環境、教師或同伴的家庭環境都屬于外層系統。
宏觀系統是個體所處的社會中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信仰等。宏觀系統不直接對幼兒產生影響,而是通過影響外層系統對中觀系統和微觀系統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幼兒本身。如國家對幼兒教育事業的支持政策影響到幼兒園的辦園質量和辦園性質,而幼兒園的辦園質量和性質又會影響家長的擇園態度,進而對處于微觀系統中的幼兒產生影響。
生態系統理念強調各個系統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在這個生態系統中,一個系統的變化會影響另一個系統的變化。幼兒一出生就受到家庭生態系統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需要進入幼兒園學習和生活,以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這時,家庭環境、幼兒園環境、社區環境,還有這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對幼兒的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人類發展生態學理念下,幼兒家庭、幼兒園和幼兒所處的社區是直接影響幼兒發展的系統,三者之間的關系構成影響幼兒發展的中觀系統,他們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形成一種協同促進幼兒發展的關系,這種關系具有以下特征。
人類發展生態學理念認為生態系統的平衡是系統中各個因子在整個系統內平等共生、健康互動的結果。因此,幼兒園、家庭、社區在整個社會系統中地位平等。家庭教育是基礎,為幼兒的發展奠基,幼兒園教育是主導,對幼兒實施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和教育,社區教育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補充,三方地位平等、權利相當。在協同共育過程中,三者要以平等互動為基礎,建立高效的合作關系。幼兒園作為協同共育的主導責任體,應該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在平等、信任的基礎上與家庭、社區進行溝通與交流,合理聽取家長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努力挖掘社區可利用的資源,以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具體來說,幼兒園應該尊重家庭和社區的主體地位,給予家庭、社區更大的參與權和更多的參與機會,將家庭視為合作伙伴,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的管理,與社區建立互惠共贏的伙伴關系,在利用社區資源的同時,適當配合社區的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同時,家庭和社區要增強共育意識,明確自身的主體地位,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參與三方共育,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人類發展生態學強調各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和涉及范圍,同時,各個系統又是以同心圓的形式交織在一起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家庭、幼兒園和社區在各自的特定職能方面是相互獨立的,但在對幼兒實施更好的教育、促進幼兒的發展方面是有聯系的。三者在促進幼兒發展方面也各有側重,家庭主要為幼兒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和良好的心理環境,為幼兒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和心理支持;幼兒園則致力于通過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而社區的作用在于為幼兒的發展提供幼兒園和家庭所不能提供的資源,給幼兒提供更多接觸自然和社會的機會,讓幼兒能在自己熟悉的日常環境中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在協同共育的過程中,家長應該積極與幼兒園聯系,盡力配合幼兒園的工作,以保證幼兒教育的效果。社區管理者應該積極為幼兒園提供相應的資源,在為幼兒園服務的過程中增強歸屬感和認同感,自覺樹立為家庭和幼兒園服務的意識。
在人類發展生態學理念下,家長和教師作為與幼兒有密切接觸的生態因子,構成了微觀系統,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而社區也屬于這個系統。因此,家長、教師和社區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作用,助力幼兒的發展。
家長作為幼兒園的合作者和幼兒教育的參與者,應該積極參與家園共育,及時發現幼兒園存在的問題或不足之處,并通過家委會、家長沙龍等形式向幼兒園提出建議,以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作為合作者、指導者和觀察者,應該充分利用家長會、家園聯系手冊等,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家長的需求和家長能提供的資源,與家長共同開展符合幼兒發展水平的家園教育活動。同時,教師作為專業的教育者,掌握著科學的育兒知識,應主動給家長提供教育指導,解答家長的疑惑,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為幼兒的發展奠基。
社區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補充,對幼兒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在社區活動中,幼兒會體驗與同伴玩耍的樂趣,享受社區為家庭提供的便利。因此,社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為幼兒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服務,如建立社區家長學校,為家長答疑解惑。社區還應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宣傳科學育兒知識,以滿足幼兒園和家庭的多樣化需求,為幼兒的發展助力。
人類發展生態學理念認為,中觀系統的各個主體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會對發展中的個體產生有利的影響。因此,家庭、幼兒園和社區之間應該建立良好的關系,彼此支持、相互信任,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首先,家園社要在教育理念上達成一致,幼兒園要站在三方協同的視域下確定幼兒教育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家長在照顧幼兒基本生活的同時,要思考如何有效鞏固幼兒在幼兒園和社區中學到的知識與技能,以免出現“5+2=0”的現象;社區要充分利用文化資源,支持幼兒的發展。其次,家園社應根據具體情況協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明確并細化三方的職責,共建監督評價體系,以促進協同共育的有效落實。最后,家園社要建立信息化的平臺,上傳與幼兒相關的視頻、圖片、文字等信息,彼此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分享育兒經驗和技巧,以提高三方共育的質量,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微觀系統、中觀系統和外層系統對個體行為和發展的影響是在宏觀系統的背景下得以實現的。幼兒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家園社協同共育也少不了政策方面的支持。當前,我國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并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來確保家庭教育的有效實施。
綜上所述,社會文化、價值觀念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個體的發展。在人類發展生態學理念下,家園社必須保持一致的教育觀念,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育目標,積極開展協同共育,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