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教學面臨著教學內容缺乏前沿性、教學形式單一、思政建設薄弱、林業工程與化學化工學科交叉不夠深入、創新能力培養不足、課程評價體系滯后等諸多問題,實則歸咎于整個教學活動沒有構成可持續改進的“閉環體系”。為此,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線上線下結合為手段,從思維視角、課程目標、教學資源建設、教學設計靈活多樣、課程思政、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策略優化等方面,利用“閉環效應”,將PDCA循環引入教學質量管理過程,構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OBE教學理念下的“木材加工化學”專業課程“閉環效應”教學改革與實踐體系。
關鍵詞:OBE理念;閉環效應;學科交叉;教學改革
《木材加工化學》是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程,是核心專業課程“木材學”“人造板工藝”“膠黏劑”內容的延伸,是“木質功能材料”“林產化學工藝學”的基礎,更是支撐本科生創新實踐、畢業論文、繼續深造學習的關鍵。該課程主要講授涉及木材加工化學的基礎理論和衍生知識。
為了推動高校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OBE理念已成為新時期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指導方針[1]。對高校教育而言,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是“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理念貫穿于教學實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中,圍繞OBE理念下的4個關鍵問題,對《木材加工化學》教學實踐采取一些改革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基于OBE理念視角,打造一門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性、與化工學科交叉度高的《木材加工化學》本科生課程,對于培養兼具高分子化學和木材加工化學綜合素質的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服務于特色優勢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1改革理念
基于學習產出的OBE教育模式主要對“怎樣探究教學需求、怎樣確定教學目標、怎樣確定教學指標點、怎樣構建課程體系、怎樣設定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課程設計[2]。教學設計注重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圍繞學生學習目標成果的設定、學習過程和成果評價等方面,構建“確定成果(目標)課程教學教學考核教學評價教學調整”的循環動態課程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2改革目標
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基于OBE理念,著重研究性、原創性、學科交叉(林業工程、材料化學、合成化學等)內容融入,促使學生投入更多精力,有效實現科學“增負”。在考核評價體系建設中,突出“加強學生自我努力、自我評價、自我認可”目標[3]。基于OBE理念,利用“閉環效應”,將PDCA循環引入教學質量管理過程,構建可持續優化《木材加工化學》教學過程的“閉環效應”體系。
3改革舉措
針對OBE理念所提出“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為什么要讓學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問題,擬從學情分析出發制定合理的課程目標方面著手,如木材科學與工程本科生的化學化工基礎薄弱問題。針對“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擬從教學資源建設、教學設計、思政建設等方面進行突破,如加強教學過程中對于所涉及的高分子合成、高分子功能材料化學等教學資源的補充和深化。針對“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取得這些學習成果?”,對教學考核評價體系進行策略優化,采用多元主題構建評價機制、從不同層次優化評價方法、以多元維度豐富評價內容、采用評價反饋持續完善課程體系等方面解決問題,如學生自主設計木材加工化學創新實驗方案的能力。從而,結合OBE理念,利用“閉環效應”,將PDCA所提出的4個關鍵步驟(Plan、Do、Check、Action)潛移默化地深入到教學環節的各個關鍵步驟中,如3大組分理論知識點的傳授和消化吸收、天然高分子化學改性的理論與機制的分析、基于木材加工化學的功能材料實驗方案設計等環節,從而評價學生的掌握程度獲得反饋,根據反饋環節針對性調整下輪授課設計,從而打造持續改進的教學過程中的閉環質量體系,如圖2所示[4]。
3.1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的制定決定了培養什么人,是課程教學的成果目標導向,明確學生應從該課程獲得的知識、能力、素養。在掌握專業知識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學習新事物的能力、鍛煉逆向思維能力、創新發展能力,樹立正確核心價值觀。基于OBE理念內涵,利用“閉環效應”,將PDCA循環有效融入到教學評價管理體系中,結合《木材加工化學》課程特點、專業學生特點、學情分析、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因地制宜,個性化制定可行、有效的課程目標,從根源上解決上述問題。
3.2加強課程教學資源建設
(1)通過以下手段實現加強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目標:①綜合經典教材,確保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將可參考的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與化學化工相關專業經典教材進行整合,如2001年楊淑蕙的《植物纖維化學》、2009年裴繼誠的《植物纖維化學》、2010年劉湘、汪秋安的《天然產物化學》、2021年潘祖仁的《高分子化學》等;(2)加強教學課件建設,將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前沿技術匯入教學內容,與課程相關的知識滲透進課堂,根據最新的科技發展適時刪減不適宜的教學內容,定期修改教學課件,與時俱進,豐富內容;(3)充分利用廣西特色資源的優勢,注重廣西特色資源理論內容的擴展、產學研亮點的展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產業化應用的銜接[5];(4)結合授課教師的最新科研成果,使課程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本科生深入體會“邊學習邊應用”,從而達到最佳授課效果,同時還可調動本科生開展學科研究的積極性。;(5)將高水平科技文獻中的前沿性科研成果引入課程教學,大量高水平科技文獻是前沿研究成果的匯集地,對其進行剖析總結,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前沿動態,如將木質纖維全組分利用、木質素分離與高值轉化、放生與綠色合成、木質復合與雜化功能材料化學等學科最前沿研究熱點融入到課程教學中,開闊學生專業視野。
3.3靈活多樣性的教學設計
通過以下手段實現加強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性方面的目標:(1)思維導圖式教學:要求學生自主將不同教學模塊的重點難點進行整合,建立知識點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梳理整個木材加工化學課程內容的內在關系和脈絡,利用思維導圖構建完整框架,從而實現自主扎實掌握該門課程的目的;(2)引導式教學(引學、共學、研學):通過問題提出、資料展示等方式進行引學,并要求學生提出疑問和自我見解,通過分享、討論、總結等方式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共同就該課程所涉及到的熱點前沿研究方向和內容進行研討、辨析、預測、思考等重要環節,并鼓勵學生利用所學分析其內在所涵蓋的基本理論、創新點等,是對課程內容的進一步深化;(3)綜合探索性實驗教學實踐與木材加工化學理論課程的有效結合:安排與木材加工化學相關理論結合緊密的綜合探索性實驗教學實踐,不以簡單模仿、重復和觀察為實驗參與方法,而采用小組為單位、自主選題,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老師指導,自主進行實驗分工和安排,以綜合性和啟發設計性實驗為主,從承繼性、求異性、風險性3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4)互動式教學:安排交互題目、課堂討論等教學互動,如針對半纖維素的應用難點問題設立課堂討論,對學生自主知識儲備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5)線上、線下結合輔助教學:借助微信、QQ等平臺,設置課前預習推送、習題設置、課后教學評價、數據采集等功能,了解學生的參與情況、對知識點的駕馭情況、教學效果評價情況等,并結合線下難點疑點解答、多元互動、主題討論等環節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
4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策略優化
突出“學生中心”的價值導向,體現產出導向的全程控制,實現群體的廣泛參與,建立可不斷優化的改革體系,構建評價閉環效應。因此,基于OBE理念,對教學考核評價體系進行策略優化,采用多元主體構建評價機制、從不同層次優化評價方法、以多元維度豐富評價內容、采用評價反饋持續完善課程體系等方面實現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策略優化。
(1)多元主體構建評價機制:評價主體包括自己和他人,可以變換評價主體,利用學生自我評價、學生對學生匿名評價、老師對學生評價、學生對老師匿名評價、教師自評等不同方式構建多元主體評價機制。(2)不同層次優化評價方法:采用多元與梯次性的評價標準,強調達成學習成果內涵和個人學習進步,強調自我比較而非學生之間比較;將學生隨堂練習、基礎理論課后練習、方案設計、創新實驗、文獻查閱總結、主題匯報、思維導圖回顧等納入不同層次評價級別。(3)以多元維度豐富評價內容:避免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單一性,以多元維度豐富學習效果評價內容。具體體現在:區分習題和思考題;加強課后作業過程化管理,注重課后作業完成質量,課后作業輔導;增加“課外作業”的表現形式,如期刊文獻查閱筆記等;平時成績不拘泥一種單一的評價維度,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4)評價反饋持續完善課程體系:通過評價反饋及時對教學偏差予以動態修正,如開展學習滿意度調查、結合學院、督導所提出的反饋與改進意見,并結合各項評價結果對課程進行持續優化,形成教學評價反饋的“閉環效應”。
5結束語
立足于《木材加工化學》課程,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線上線下結合為手段,從思維視角、課程目標、教學資源建設、教學設計靈活多樣性、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策略優化等方面,構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OBE教學理念下的《木材加工化學》課程“閉環效應”教學改革與實踐體系。通過課程目標的制定、教學資源的擴展和深化、靈活多樣教學設計、教學考核評價體系策略優化,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敏銳嗅覺,提升解決問題和自主創新的能力,打造基于OBE理念內涵下的,持續改進的教學過程“閉環效應”體系。
參考文獻:
[1]陳爭. OBE理念下高校課程評價體系優化研究 [J]. 邢臺學院學報, 2021, 036(004): 63-66, 75.
[2]嚴峻. 基于OBE理念的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J]. 西部素質教育, 2022, 8(9): 19-21.
[3]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 [J].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 2020, 05: 57-62.
[4]姜錫慧, 解北京. 基于PDCA和雨課堂的教學閉環質量體系設計——以安全檢測與監控課程為例 [J]. 科教文匯, 2022,2: 50-52.
[5]張俊苗, 伍安國. 《植物纖維化學》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J]. 紙和造紙, 2014, 33(5): 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