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越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外經濟交流與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而高校處于文化交流的前沿,容易受到外國消極文化的沖擊,隨著各種文化體系與思想流派進入我國,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因此,高校要對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認識,將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融入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中,幫助學生堅定政治信念,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使之成為新時代的合格人才。
高等教育是我國目前培養高端人才的主要方式,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進行。增加大學生對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了解,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對紅色文化認同感并嚴格要求自己,從而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同時也為國家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紅色文化工作與思政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大力開展有利于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對高校人才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完善,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行動指引。始終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導,紅色文化教育將始終具備先進性。在教育改革前,我國許多高校對于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自身教學水平較低,思想認知和工作建設存在不同步的情況。[1]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許多高校堅持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更加充分體現了先進性,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牢牢堅持思想建設不動搖,從而更好地提高高校的自身水平,推動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信息化時代,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不斷加強,新的文化、價值觀念進入我國,對我國傳統文化理念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也影響了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價值觀,影響了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將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結合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規律,制定相關的計劃,有組織、有選擇地挑選積極分子,并以此進行相關的教育活動。在該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觀念潛移默化地受到正確價值觀的影響,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學生將更加重視弘揚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宗旨,使自己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新時代高校的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導向,圍繞“五個抓好”的重要指示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其主體性和多樣性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和思政教育都是以人為本,對學生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產生影響,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多樣性是融合的方法,通過多種方式促進二者融合,但應該堅持一個原則,就是始終堅持國家的領導,堅持在正確的立場上推動融合方式多元化,充分發揮多方力量,推動高校教育發展,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
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在學習中接收正確的思想和知識,學習效率越高,教育成效越好。而教育是一種隱性的方式,與顯性相比,隱性方式將具備更加明顯的教育效果。對此,在推動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過程中,應始終堅持持續性和滲透性的統一,對社會發展各階段的素材進行充分挖掘,深入體會,發現新的因素不斷提高著融合的質量和水平。與此同時,二者的融合過程應該是持續進行的,不能因為某些因素的干擾中斷,我們在過程中需要努力補齊二者的不足,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推動創新發展。
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需要立足于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和高校不同的利益群體出發,滿足不同主體的需求,始終堅持以正確的理論為指導,從課堂中更加深入地學習紅色文化的思想觀念和方針政策,更加重視理論的作用。與此同時,堅持實踐性和理論性的統一,充分發揮思政課這一載體的作用,將理論付諸實踐,使學生實現知行合一,從根本上提高政治水平,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與思政教育從狹義上講都屬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內容。紅色文化教育工作通過群服務、文明實踐活動、志愿者對接登記、新時代文明服務站等工作內容,引導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培養高尚的品質,進而產生高品格信仰,這也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內容。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全員育人和創新三大理念,還可以通過紅色文化教育培養這種思政教育的基本形式,來促進學生思政水平的提高,這些都是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與思政教育的相通之處。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目標是培養我國接班人,思政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水平,這與紅色文化教育的目標大體上是一致的。通過二者相通之處可以更好地促進二者之間融合,為我國培養出更多思想過硬的合格人才。
紅色文化教育工作離不開思政教育,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開展依靠思政教育來推進。當下,我國許多高校基層的成員都是年齡、背景等多方面相似的大學生,他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可以無障礙地進行交流,屬于朋輩群體。[2]這在大學生社會發展中是十分重要的環境因素,可以構建亞文化圈,幫助大學生在社會上更好的生存和發展。伴隨著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開展,基層組織日益壯大,學校更加重視對于相關成員的思政教育,充分發揮朋輩群體的作用,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不斷提高整體的凝聚力,提高綜合素質,為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是指在學校內根據國家的領導和指示,立足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制定相關的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對學生紅色學習積極分子進行培養和管理,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優秀的人才。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時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將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始終堅持國家的領導和思想觀念,從根本上提高思想覺悟。與此同時,借助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基層組織為學生提供交流和學習的平臺,推動正確思想的傳播,加大國家政策方針的宣傳力度,營造更好的校園環境,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正確了解紅色文化知識,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進行。
當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課仍采用由名師集中授課的傳統方式,教學內容主要是紅色文化教育和國家要求的理論知識,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自然辯證法、中國近代史綱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介紹等。教學內容生硬枯燥,輔以傳統的教師授課方式,學生接受度普遍不高。即使在理論知識庫中增加了各種國家政策和制度,但仍然缺乏真正的知識,更談不上參與和熱情。雖然缺乏相應的社會實踐,但這類思想政治課的評價方法較為簡單,題型幾乎沒有變化,考試重點也相同??傊?,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和結構將其淪為記憶代詞,間接影響了未來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注意力和積極性。沒有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培養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在教師層面上,思政課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的工作范圍,更是高校所有老師的重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重專業知識輕思想政治教育的現象,部分專業課教師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對于挖掘專業課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的主動性不強。
對學生而言,固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對思政課的教育意義認識不足。又由于部分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能力不足,不能把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元素進行有機融合,許多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占用了專業課教學時間。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引領下,很多高校組織教師學習思政課程的建設理論,通過優秀的學習平臺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但仍有一些教師沒有系統的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做到得心應手。少數教師思想政治素養薄弱,缺乏課程思政的教育能力,加大了高校思政課程建設的難度。
專業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機融合的現象普遍存在。部分教師在專業課內容里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無法找到專業課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合的教學點,出現專業課上直接講述一些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教學課程形式單一、生搬硬套的現象。部分教師把握不好專業課教學與思政課程教學的度。專業課上,有些教師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篇幅過少,一筆帶過;而有的教師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又太多,占用了大部分專業課教學時間。
思政教育和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相融合的教學方式,是高校正在探索的新的教學模式,需要專業的教師隊伍來進行教學。大學階段輔導員對學生的影響很大,輔導員既是大學生的班主任又是大學生的引路人,同時還是大學生的朋友,更是學生和學校之間的橋梁,大學生初上大學,接觸最多的除了寢室的同學以外,就是輔導員了,和輔導員之間交流也比較多,輔導員對學生生活和學習都起到了表率作用。所以輔導員的思政水平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政水平,因此,要不斷提高輔導員的思政水平,定期對輔導員進行培訓,使之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由于輔導員對班級紅色文化教育工作有極大的發言權,所以輔導員應該加強對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學習,采用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在班級里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工作,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思政水平。
另外,為了更好地推動班級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輔導員可以通過選舉方式,讓學生們選出班委會成員,對班級每一個職務都詳細規定其權利和義務,并規定任期,期滿重新進行選舉,同時設定任用和罷免條例,合格的可以連任,不合格的予以罷免,使學生干部素質不斷提高,促進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融合。
思政課程是高校的主要課程,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學時期,學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活躍,是學生三觀樹立的關鍵時期。將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融入思政課程中,有利于學生將思政課程內容的組織結構,制度等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內容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全面系統的學習思政課程,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深入學習課程教材內容,挖掘紅色文化元素,在過程中合理的滲透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內容,在固定的課堂時間內擴大知識容量,開闊學生的認知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思想覺悟。
當下,許多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手段和方式較為單一,時間和空間受到較大限制,學生在繁重學習壓力情況下無暇顧及各種融合活動,參與度不高,融合效果較差。對此,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高校需要積極推動二者融合方式和手段創新,立足于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融合活動手段和方案,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吸引更多的教師、學生參與其中,不斷提高工作的實效性。從學校層面來講,學??梢越柚⑿藕投兑?,進行相關的運營,將二者融合的內容以圖文或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傳播,引導學生關注平臺和公眾號,接收新的推送消息,便于在課余時間可以閱讀相關內容,提高對于思政知識的認知,提高思想覺悟。借助該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二者融合過程中信息的交互性,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因材施教,針對性地制定相關的教學方案,推動紅色文化學習能力和思政教育水平的共同提高。
大學生紅色文化學習是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在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過程中,高校需要始終端正大學生的態度,不斷提高其紅色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榜樣力量,保證群體的高尚性和純潔性。在該過程中,學校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將學生的思想認知、行為動機等多層面納入考核標準。與此同時,加強對學生紅色文化學習的關注度,借助抽查的方式,進行相關的檢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根據相關制度進行處理,消除其中的隱患與風險,選拔學生榜樣,加強校風建設,通過相關活動充分發揮榜樣的模范作用與號召力,提高學生的紅色文化修養,構建高素質的學生干部隊伍,提高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與思政教育融合的質量和水平。
新時代紅色文化教育工作與大學思政教育相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符合我國教育改革要求的。二者融合有利于推動高校的教育體制改革,促進高校的長遠發展,提高學生的思政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合格的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