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職業教育服務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模式及分類治理路徑

2023-01-27 07:35:56魏燕
職教論壇 2022年12期
關鍵詞:城鎮化發展教育

□魏燕

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是資本、勞動力和土地等資源要素在城鄉間、區域間優化配置的結果[1],直接表現為農村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2]。縣城作為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空間載體,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截至2021 年底,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1 億人。其中,1472 個縣的縣城常住人口為1.6 億人左右,394 個縣級市的城區常住人口為0.9億人左右,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縣及縣級市數量占縣級行政區劃數量的約65%[3]。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起點上,2022 年5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系統提出了以縣城為載體,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及保障措施,提出要科學把握功能定位,分類引導縣城發展方向,“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合理發展農產品主產區縣城、有序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引導人口流失縣城轉型發展”[4],因地制宜布局縣城發展格局。國家提出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反映了城鎮化建設的規律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表明我國城鎮化逐步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從依靠大中城市拉動城鎮化轉向更加關注就地就近的縣城城鎮化。

以縣城為載體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職業教育深入參與并發揮重要作用。《意見》指出,“要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統籌發揮企業、職業學校、技工學校作用”,“強化公共服務供給,鼓勵發展職業學校,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增進縣城民生福祉”。在實踐中,各地積極整合縣域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資源,推動實現“一縣一校一中心”,形成中高本貫通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當前,我國在縣(市)一級開辦有縣級職業教育中心1800 所左右,在校學生200 萬人左右。職業教育作為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能促進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助力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構建,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優化資源配置、統籌全局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職業教育如何服務于城鎮化建設?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縣域職業教育發展有何新特征?不同功能定位的縣城分別需要何種縣域職業教育模式?如何對不同模式的縣域職業教育分類治理?本文總結新形勢下我國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發展的模式,分析不同模式的辦學目標、辦學層次、培養對象、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治理路徑、典型案例,提出推動職業教育服務以縣域為主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建議。

一、我國職業教育服務城鎮化建設的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鎮化建設發展歷史演進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在不同發展階段,職業教育服務城鎮化建設呈現不同的樣態。

(一)1949—1979 年:職業教育服務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在計劃經濟制度安排下形成了城鄉二元結構,城鎮化進程緩慢,呈現停滯的態勢。這一階段,職業教育服務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工農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1950—1955 年,工農速成中學開辦,秉承教育向工農開門的原則,學校招收了大量農村青年干部和產業工人,提高了工農群眾的文化水平、技術技能和政治素養。1958—1965 年,農業中學及半農半讀學校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得以創辦和發展,在公社辦學、學校辦農場的實踐中,教育制度與勞動制度融合,職業教育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

(二)1979—1992 年:職業教育服務以鄉鎮為主導的城鎮化

1979 年改革開放后,農村鄉鎮企業迅速發展,以鄉鎮為主導的城鎮化正式啟動。在這一時期,職業教育逐漸恢復發展并擴大規模。在《縣辦農民技術學校暫行辦法》《關于加強和改革農村學校教育若干問題的通知》等文件的指導下,農村職業教育迅速發展,部分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轉為農民技術學校,部分普通高中轉為農業中學,大量農業中等專業教育學校在城市舉辦。這一時期,職業教育服務于城鎮化的表現是通過培養農村技術技能人才、鄉村治理人才,助力農村人口服務本地區發展。

(三)1992—2012 年:職業教育服務以大城市為主導的城鎮化

1992 年以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建立和完善。21 世紀初,隨著我國加入WTO,市場經濟不斷對外開放,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大中型城市,以大城市為主導的城鎮化迅速發展,以就業為導向、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職業教育也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在這一時期,高等職業學校數量大幅增加,招生人數急劇擴張,專業設置適應產業結構。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等文件的指導下,農村職業教育積極服務“三農”,職業教育培訓項目、縣級職教中心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術培訓,引導農村人口轉移至大城市就業創業。這一時期,職業教育服務于城鎮化的表現是通過對農村人口進行技術技能培訓,助力農村人口轉移至城市就業。

(四)2012—2020 年:職業教育服務以人口市民化為主導的城鎮化

2012 年,新型城鎮化旨在將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以人的城鎮化為主導的新型城鎮化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 年)》《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 年)》等文件指導下,以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為導向、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職業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在這一階段,農業職業教育大力發展,培養適應農業產業化和科技進步的新型職業農民,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產業有序轉移,重點加強農民工、農民工子女和城市轉崗就業人員的職業教育和培訓。這一時期,職業教育服務于城鎮化的表現是進一步提高農村轉移人口的素質,助力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

(五)2020 年至今:職業教育服務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

在共同富裕目標的要求下,順應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旨在吸引鄉村人口聚集縣城、引導外流人口回歸縣城,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戰略有效銜接、大中小型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成為了新的發展訴求。2020 年起,教育部與山東、江西、甘肅等省聯合建設職業教育發展高地,以設區的市或縣(市、區)為單位推進技工學校與其他中等職業學校融合發展。職業教育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有了新的內涵和意義,這一時期,職業教育服務于城鎮化的表現是促進大城市人口回流縣城、農村人口聚集縣域,助力人口在縣域就業創業,共享城鎮化發展成果。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縣域職業教育發展的特征

(一)堅持以人的發展為核心

《意見》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依靠人、為了人的城鎮化,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堅持為人民謀幸福,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城鎮化的本質。通過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在就業、教育、文化等方面獲得與縣城居民同等的基本權益和公共服務,使縣城居民切實體會到因發展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與安全感,將縣城打造成為人口和服務的集聚地。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職業教育本質上是以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為其最高價值取向。人的全面發展,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最高價值追求,更是教育的最終出發點和落腳點。新形勢下縣域職業教育發展,將更加強調服務縣城居民、發展縣城居民的功能。

(二)辦學體制更加完善,與縣域經濟協同發展

在傳統的市管縣體制下,地級市通常將資源優先投入城市發展,縣域發展受制于地級市的管理,在政策制定方面擁有有限的自主權,在資源配置方面處于弱勢地位。縣域職業教育受縣政府管理,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縣域政府的財政投入,縣域政府從地級市獲得的資源直接影響到縣域職業教育辦學的條件。在此背景下,縣域職業教育勢必面臨經費投入不足、辦學資源被地級市“虹吸”、辦學自主權有限的窘境。

以縣城為載體推進新型城鎮化,首先會對市管縣行政體制進行改革,以此調整市、縣權力結構及資源配置制度。在這一背景下,城鄉建設、教育及產業發展等公共服務職能下移,縣級政府將擁有更大的行政自主權、資源配置權。2022 年5 月1 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頒布實施,提出“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設立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實施實用技術培訓”。擁有更大行政自主權的縣委、縣政府將根據地方經濟產業特點,主導統籌各方資源,形成更大的職教發展合力。通過頒布縣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規劃方案,完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善職教辦學條件,推進改革提升職教辦學水平,保障職教項目落實,激發職業學校辦學活力。如此,縣域職業教育發展將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凸顯服務縣城的功能。

(三)辦學方向差異化,促進縣城分類發展

以縣城為載體推進新型城鎮化,是要差別地發展縣城,避免城市無序擴張。通過評估縣城的產業基礎、資源承載能力等,引導衛星縣城、功能縣城、農業縣城、生態縣城、人口流失縣城分類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形成城市、縣城、農村之間的產業合理分工,避免資源浪費。

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通過培養不同類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支撐,承擔著滿足不同地區產業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引導不同地區形成合理產業布局的功能。縣域職業教育辦學方向將根據縣城發展定位進行差異化辦學,結合縣城產業特色,挖掘縣城發展潛能,提升產業支撐能力,助力多樣化功能縣城的建成。

(四)協同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

鄉村振興實質是縣域的振興,而非村莊的振興[5]。隨著縣域經濟發展,一方面,農村勞動力不斷向縣城聚集,滿足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的需求,以縣城現代化建設為引領和重要抓手將進一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幫助農村農業實現現代化。另一方面,在大城市市民化高成本、區域間產業轉移及脫貧攻堅工程實施背景下,原本流向大城市就業的農村勞動力越來越趨向于返鄉創業就業,縣城起到承接農民工返鄉回流的功能,這使得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得以有效銜接。《意見》明確,“提升產業平臺功能。依托各類開發區、產業集聚區、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等平臺,引導縣域產業集中集聚發展”。契合人口流動趨勢,處理好基礎建設與全面振興的辯證關系,以縣城現代化建設為引領和重要抓手將進一步在人與資源層面實現城鄉間、區域間的融合發展、共向發展。

伴隨人地分離和土地流轉推進,固有的城鄉二元結構被打破,農業現代化、產業化、市場化進程加快,農業經營主體的構成發生變化。在農業專業化的背景下,農民分化為在村農民、進城農民、完成城鎮化農民等不同群體[6],國家不斷修正和完善職業農民培育政策,逐步推動“農民”從傳統身份符號演變為現代職業群體[7]。從2012 年首個職業農民培育專項政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方案》的頒布,2019 年《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首次提出“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到2021 年《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指出“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縣域職業教育將幫助農民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職業農民的文化水平和現代經營管理能力,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培育一批高質量的鄉村人才隊伍。

三、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縣域職業教育發展的五大模式

在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中,職業教育與縣城發展之間存在相互促進、交互耦合的關系。縣城發展有其自身規律,縣城人口流動趨勢、產業基礎、資源環境承載力、區位條件等因素決定著縣城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不同類型的縣城有其獨特的發展路徑。職業教育要了解縣城產業布局、發展規劃、人才需求,并立足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適應縣城生產、生活、生態、安全需要,因地制宜,分類治理(見表1)。

表1 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縣域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一)大城市周邊縣城職業教育: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服務于高質量城鎮化

當前,我國以大城市為主體的城鎮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意見》指出,要加快發展大城市周邊縣城。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圍內的縣城將積極融入鄰近大城市的建設發展,主動承接需要大量土地資源、人口資源、環境資源的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專業市場等產業,以此疏解轉移過度集中的公共服務資源。例如,長三角地區的昆山縣,其人口和產業結構與上海形成了緊密聯系。這樣既有利于發揮產業聚集效應,又能緩解中心城市的住房、環境、土地、公共服務等資源壓力。通過強化快速交通連接,發展成為與鄰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補、產業配套的衛星縣城,打造人口規模較大、產業集聚度較高、綜合競爭力較強的縣域中心城市,有助于優化城鄉人口資源和環境布局。大城市周邊縣城發展方向應該是繼續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率先實現高質量城鎮化。

大城市周邊縣城的職業教育將發揮與大城市協同發展的功能,服務于承接大城市人口、產業的衛星縣城發展。一方面,衛星縣城職業教育要根據市場走向、衛星縣城建設需求、衛星縣城人口高質量生活需求來優化專業結構,開設適應當地產業發展需求的一般性制造業、物流產業、專業市場等相關專業,開設適應衛星縣城與大城市通勤需求的軌道交通、信息技術等專業,開設服務于縣城人口居住、生活的建筑業、服務業等專業,培養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大城市周邊縣城的職業教育也要將自身作為城市戰略,積極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吸引產業資源來本地布局。例如,江蘇太倉作為上海周邊的縣級城市,大力發展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的職業教育,培養了大量優質技術工人,吸引了近三百家德企布局產業,成為了著名的“德企之鄉”。重慶永川縣在沒有強勢產業資源的條件下,將職教產業作為重要的城市戰略來布局。經過多年的發展,“永川技工”成為了一張響亮的技工名片,永川職教城培養了高質量的永川車工、縫紉工、國際護士、酒店服務員等人才,也吸引了長城汽車等企業布局產業,帶動了城市產業升級。

(二)專業功能縣城職業教育:加強產業平臺建設,提升縣城資源承載力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縣城需要提前做好布局規劃,培育出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意見》指出,要積極培育專業功能縣城。支持具有資源、交通等優勢的縣城發揮專業特長,培育發展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強化產業平臺支撐,提高就業吸納能力,發展成為先進制造、商貿流通、文化旅游等專業功能縣城。邊境縣城要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公共服務和邊境貿易等功能,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和守邊固邊能力。專業功能縣城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加強產業平臺建設,增強人口和經濟承載能力。

專業功能縣城職業教育應根據本地特色產業、商業貿易、文化特色開設相關職教專業。例如,浙江永康是“中國五金之都”,永康職業技術學校緊緊圍繞永康的產業特色,集中培育和發展五金產業相關的職教專業,為永康五金產業發展培養了大批技工。浙江開化縣是中國的“根雕之鄉”“龍頂茶之鄉”,開化縣職業教育中心整合縣域職教資源,開設根藝、茶藝等職教專業,為開化縣“根緣小鎮”及龍頂茶產業的發展、根雕文化及茶藝文化的傳承培養了大批工匠和非遺傳承人。浙江德清縣職業中專堅持國際化特色,與澳大利亞國際職業教育中心合作辦學,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素養的技術技能人才,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車德清產業基地發展。

邊境縣城職業教育要設置跨境電商、交通運輸、信息技術、社會工作、外語、民族學、文化旅游等邊境職教專業,吸引人口聚集縣城,提高邊境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帶動邊境縣城特色產業發展,傳承保護邊境文化資源。2022 年,《廣西邊境地區教育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明確指出,那坡縣、大新縣等8 個縣邊境地區職業教育的工作目標為:中等職業學校實現優質特色發展,形成邊境職業教育特色品牌,打造邊境職業學校國門形象,各族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增強。在政策指導下,邊境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傳承民族文化、守邊固邊的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

(三)農產品主產區縣城職業教育:做強涉農專業,服務于農業產業化

農產品主產區縣城功能是城市無法替代的,能夠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意見》指出,要合理發展農產品主產區縣城。推動位于農產品主產區內的縣城集聚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做優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更多吸納縣域內農業轉移人口,為有效服務“三農”、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支撐。農產品主產區縣城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運銷、儲藏及各類農村服務業,提高當地特色農產品及其加工業的發展質量,積極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8]。

農產品主產區縣城職業教育主要通過設置園林技術、畜牧獸醫、園藝技術、農村經濟綜合管理、農業機械使用與維護、現代農藝技術等涉農專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鄉村治理人才,開發促進農業現代化的農民人力資本。在《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2019—2022 年)》的指導下,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順利開展。在實踐中,黑龍江省是我國首個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將職業教育辦學格局優化為一縣(區)一所職教中心。職教中心與農業工程、現代農業、畜牧獸醫等涉農省級職教集團聯合辦學,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和訂單培養,突出了職教中心在縣域人才與技術支撐的龍頭作用。山東平度是農業大市,平度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借鑒德國“雙元制”辦學模式,服務當地奶牛養殖業,培養了大批奶牛養殖業人員,帶動了“三農”升級,學校也成為了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專。

(四)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職業教育:推行“生態+”教育,服務于生態環境保護

《意見》指出,要有序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推動位于重點生態功能區內的縣城逐步有序承接生態地區超載人口轉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發展適宜產業和清潔能源,為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提供支撐。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未來發展方向布局生態產業,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能力。

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職業教育要積極開展環保職業教育,推行“生態+”的教育觀、服務觀、人才觀、專業觀、就業觀,激發師生開展鄉村自然生態、社會生態及文化生態建設[9]。應積極布局資源環境與安全類專業,設置環境監測、環境工程、生態保護、環境管理、生態環境修復、綠色低碳、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等專業,積極研發生態食品、農村清潔能源、綠色建材、垃圾處理、環境治理等新技術,為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提供技術服務,實現職業教育與生態建設協同發展。甘肅張掖的培黎職業學院(山丹培黎學校)積極打造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等特色專業群,培養了一批致力于祁連山生態修復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五)人口流失縣城職業教育:整合教育資源,引導縣城資源集中

由于資源、人口源源不斷流入大都市圈,傳統的資源枯竭型地區、東北及中西部偏遠縣城,部分東部地區縣城,都面臨被大城市虹吸的壓力,發展成為了收縮型縣城。《意見》指出,要引導人口流失縣城轉型發展。結合城鎮發展變化態勢,推動人口流失縣城嚴控城鎮建設用地增量、盤活存量,促進人口和公共服務資源適度集中,加強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有序引導人口向鄰近的經濟發展優勢區域轉移,支持有條件的資源枯竭縣城培育接續替代產業。人口流失縣城未來發展方向應該是適度集中人口和公共服務資源,引導人口向鄰近經濟發展優勢區域轉移,甚至與周邊區縣撤并。

人口流失縣城職業教育也將面臨發展困難的境地,需要依托周邊優勢區域職業教育機構辦學,甚至適度撤并、整合,以優化布局、節約資源、協同發展。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位于甘肅省金昌市,學校依托甘肅省豐富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和金昌有色金屬的產業優勢,打造了有色金屬采、選、冶等特色專業,重點培養有色金屬行業急需的實用技能型人才,學校適度集中了周邊縣城教育資源,招收了大量金昌永昌縣、臨夏積石山縣等縣城的學生,幫助推薦其在金昌就業,有序引導了人口流失縣城人口的適度集中。面臨日漸枯竭的礦產資源,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印尼金川WP 公司,積極服務于“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項目,同時依托本地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優勢資源,轉型布局氫能、新能源專業,走出了自身特色發展道路,學校也成為了教育部“1+X 證書”制度試點院校、甘肅省高等職業學校“雙高”建設學校。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洛浦縣職業高中規模小、實力弱,于是學校于2014 年采用“托管”的方式,把縣職業高中、技工學校整體全權委托給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來辦,激發了學校的辦學活力,實現了高質量育人,學校也在南疆地區率先升格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高級技工學校。

四、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縣域職業教育分類治理路徑

(一)大城市周邊縣城職業教育:協同治理,提質培優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提升內涵、促進轉型是發展的主要任務。大城市周邊縣城職業教育與具有區位優勢的城市群協同互動、優勢互補,達成多贏,其發展方向是與城市群協同發展,進一步提質培優,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應進一步明確區域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的功能定位,精準對接城市群產業需求,整合區域資源,促進區域間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集群效應,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

(二)專業功能縣城職業教育:積極培育,定期評估

專業功能縣城往往有著完備的產業體系,迫切需要大批復合型、高水平的技術技能人才。當前,很多地區職業院校沒有依托產業結構趨勢進行專業群建設,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特色產業相對應的中等職業教育專業大類普遍存在內部結構的嚴重失衡[10],導致制造業重點領域人才有效供給不足,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同時,職業院校高層次人才緊缺,技術研發能力有限,企業與高職院校難以深度融合。專業功能縣城職業教育的治理重點為:積極培育適應產業產業需求的職業教育,建立預警制度,對專業群建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質量開展定期評估,保證教學與生產、專業與產業、專業群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滿足地方經濟產業需求。

(三)農產品主產區縣城職業教育:制定標準,注重實效

農產品主產區縣城職業教育承擔著培養農村人才、保障糧食安全、實現鄉村振興的使命,具有戰略性意義。然而,大多數農產品主產區縣城存在財政緊張、職業教育經費保障能力薄弱的問題,農業職業院校面臨招生困難、涉農專業吸引力不強、鄉(鎮)成人學校數量下降、農業產業人才升級等問題[11]。“十三五”期間,涉農專業(農林牧漁類)畢業生數由2016 年的39.15 萬人,下降到2020 年的23.70 萬人,五年間絕對數減少了15.45 萬人,下降了39.46%;涉農專業在校生數由2016 年的89.81 萬人,下降到2020 年的66.40 萬人,減少了23.41 萬人,下降了26.07%[12]。農產品主產區縣城職業教育的治理重點就是通過制定涉農職教發展標準、指導意見和激勵保障措施,讓涉農職業教育改變“招不來、留不住、下不去、用不上”的現狀,切實達到“招得來、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實效。

縣域涉農職業教育根據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縣城現代農業產業布局和當地農民生產經營實際需求因地制宜,不能與普通教育、城市職業教育、其他縣城職業教育開展同質化辦學。在國家層面,要明確農產品主產區縣級政府辦職業教育的標準,明確縣域職業教育經費標準、各個地區涉農職教發展標準,完善職業教育涉農專業目錄,并頒布具體的指導意見和激勵保障措施,引導職業教育扎根“三農”。在縣城層面,要強化政府第一責任人作用,將縣政府辦涉農職業教育的效果作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標,防止政府缺位、虛位,切實提高職業教育辦學的實效性。

(四)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職業教育:加強規范,有序發展

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職業教育要有序發展環保職業教育,助力縣城節約和保護能源與自然資源。其治理重點為: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對接行業新技術、新經濟和新職業,優化專業結構和布局,建立科學規范的教學標準和課程體系,實現綠色轉型發展。

(五)人口流失縣城職業教育:嚴格控制,避免教育資源浪費

人口流失縣城職業教育要嚴格控制數量和規模,避免教育資源浪費。同時應根據縣城新調整的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創新驅動新的發展動力,助力縣城轉型發展。其治理重點為:積極整合縣職教中心、成教中心、電大等資源,推進縣級職教中心與周邊城市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聯系,開展對口合作、托管辦學,避免盲目興辦產業園區和職教園區。

猜你喜歡
城鎮化發展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城鎮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网|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日韩午夜伦|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91福利免费|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色天堂无毒不卡| 免费啪啪网址|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日本三区视频| 性视频久久|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日韩二区三区无| 国产激情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亚洲|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区第一页| 99在线小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国产夜色视频|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jizz在线免费播放|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美女被操91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亚洲最黄视频|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欧美日韩激情| 色精品视频|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大尺度在线|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va| 国产青青操|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91麻豆精品视频| 亚洲动漫h| 99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亚洲三级片在线看| 99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一区成人| 亚洲精品黄|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五月天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久草视频精品|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国产丝袜啪啪| 国产亚洲欧美日本一二三本道|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欧美性久久久久|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在线国产三级| 91网址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