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涵深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推動新時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培養“雙師型”教師以來,黨和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例如,2021年9 月,教育部、財政部出臺《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21—2025 年)》,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同年10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把發展職業教育擺在了全新的高度。國家政策層面已將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實踐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也存在著“數量不足、建設渠道不寬、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1]。地方政策實踐是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一環,對地方“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的研究正當其時。
“雙師型”教師建設首先是一個理論問題,然后逐漸成為一個政策問題[2],從制度演化角度來闡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政策也是學界采用較多的方式之一。1990 年王義澄首次提出“雙師型”教師的概念[3]。1995 年國家教委首次在《關于開展建設示范性職業大學工作的原則意見》中提出“雙師型”教師概念與具體的占比要求[4],這是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雙師型”教師概念。目前,學界尚未有“雙師型”教師統一的內涵界定,但在相關政策文件的演變中,“雙師型”教師概念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單一到豐富的發展演進過程。政策文件的演進推動了“雙師型”教師這一概念及相關研究的發展,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演進。我國職業教育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經歷了孕育成形、正名豐富、清晰明確、更嚴標準四個階段。從政策的價值取向來看,實現了由追求數量增加向致力于促進職業教育高效提升的轉化;更加重視全面教育和職業素養[5]。從政策文本來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歷經了三個發展階段:概念提出、內涵深化、政策落實;從政策執行來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綜合采用權威、能力建設和激勵等政策工具[6]。
二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演進特點。我國“雙師型”教師制度呈現了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政策內容日益豐富、可操作性逐漸增強和保障體系逐步形成等特點[7];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變遷過程中,政策目標日益明確和多元化、政策內容日益豐富、政策工具日益具體和可操作化[7]。
三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演進路向。此類研究在政策研究類中所占比重最大,內容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等多領域背景下“雙師型”教師建設對策研究,主要視角如表1。

表1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主要研究視角與觀點
此外,還有大部分研究聚焦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各類瓶頸及其突破路徑,包括資格認證制度、評價制度、激勵制度等制度層面問題,實訓基地建設問題,培養培訓模式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不足,人、財、物、時間、場地、信息等培訓條件投入不足等問題[8],從“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具體問題中,提出教師隊伍建設發展路徑[9]。
已有研究中,大多從宏觀的視角出發梳理了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政策的變遷階段與內容框架、政策特征與政策演進邏輯、成效評估與優化路徑,而缺乏地方視角的觀察。江西省作為全國部省共建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之一,在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上做了積極的探索。梳理江西政策與實踐,研究其政策演進與政策特征,有助于為國家出臺更科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撐。
江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大力支持職業教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江西以國家政策為導向,以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素質提升為目標,以政策工具為抓手,以創新機制為重點突破,結合地方實際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政策(詳見表2),旨在促進江西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更有特色、更有成效。

表2 江西省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政策
自從2014 年6 月23 日至24 日舉辦的全國第七次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后,全國上下掀起了發展職業教育的熱潮。江西省政府以《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 號)為基礎,于2014 年9 月印發《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贛府發〔2014〕30號),提出“以提高‘雙師型’專業教師比例為重點,按編制標準合理配備教師,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實行定編、定崗、定薪、不定人的制度,擴大職業院校教師自主招聘權,允許學校招聘未取得教師資格證書,但在專業對口企業工作滿五年并獲得相應職業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到學校授課培訓?!辈贿^一直截至2018 年,江西省并未再次出臺專門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而且在每年上報教育部的《江西省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中,“雙師型”教師數量由各個職業院校自行評價、統計,沒有制定統一的評定標準。
2018 年,江西省教育廳相繼印發了《關于印發〈江西省高等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認定辦法(試行)〉和〈江西省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試行)〉的通知》(贛教職成字〔2018〕18 號),不僅將“雙師型”教師細化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檔次和專職、兼職兩種類型,還明確了各個檔次和類型的具體評定要求,并且統一了本省各高等職業院校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規定了由江西省教育廳每年組織評審認定,對通過評審的教師發放相應的“雙師型”教師證書。同年,江西省教育廳、江西省財政廳聯合印發了《江西省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8—2020 年)實施辦法》(贛教職成字〔2018〕43 號),提出要建立“五年一周期全覆蓋”的職業院校教師培養培訓體系。通過定期組織職業院校教師以多種形式參加企業實踐活動來培養并增強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促進本省“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在2019 年,江西省政府印發了《江西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贛府發〔2019〕21 號),提出了“到2022 年,‘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的比例達到50%以上”的目標。在2020 年,江西省政府和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提質創優的意見》(贛府發〔2020〕16 號),提出要建立“雙渠道教師招聘制度”和“教師分類培養制度”,不僅要對現有教師加強實踐能力培養,還要引進大量具有企業一線工作經歷的教師。
綜上可以看出,江西省自2018 年開始,不僅明確了“雙師型”教師的具體評定標準并組織統一的評審認定、提出了“雙師型”教師考核要求,還建立了現有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的培養體系,充分擴充了江西省各高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的來源渠道。按照國家和省級層面政策的精神和要求,江西省高等職業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制定了學校層面的政策,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變遷的本質是促進“雙師型”教師的發展,以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依據教師的發展階段,江西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及價值追求可分為三類:“雙師型”教師的培育政策工具、“雙師型”教師的認定和管理政策工具、“雙師型”教師的發展政策工具(詳見表3)。

表3 江西省“雙師型”教師建設政策類型
第一,“雙師型”教師的培育政策作用于尚不滿足“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其政策目的在于通過技能培訓、企業實踐等項目,將非“雙師型”教師培育成“雙師型”教師。
第二,“雙師型”教師的認定和管理政策,主要是對教師的發展能力進行評價判斷,明確評價標準,并對相關群體進行動態考核等。
這些女人在城里呆過之后,就更像女人了,跟他們在城里打工時看到的城里女人一模一樣,身上總有一股撩人兒的香味,就很像他們意淫過的對象;而且她們在床上也花樣經賊透,不像過去那樣是個悶葫蘆,從頭到尾不吭一聲,現在動一動就叫,叫得男人心花怒放,感覺自己更像個男人了。這一點,是哪個男人都喜歡的。
第三,“雙師型”教師的發展政策包括兩方面:一是關于“雙師型”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的政策,如在項目申報、職稱評聘、職級晉升等方面給予優待;二是關于學校充分發揮“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政策,如打造“雙師型”名師工作室、“雙師型”教師技術服務中心等。
值得注意的是,按政策目標的分類,其劃分依據是目標的性質,在同一個文件中,可能同時存在幾個方面的政策目標;在不同的政策目標中,使用的政策手段也可能相同。如為實現“雙師型”教師培育和“雙師型”教師發展的政策目標,可能會使用同一套自愿性政策工具(手段)。
基于麥克唐納和埃爾莫爾的政策工具分類理論,結合江西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文本內容,可將江西省“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歸類為三種類型:“激勵型” 政策、“保障型”政策和“約束型”政策,詳見表4。

表4 江西省“雙師型”教師建設政策工具分類
1.“激勵型”政策工具。指以利益引誘為導向,激發政策目標對象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進而催生出目標對象認真對待“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動機,標志性關鍵詞有“獎勵”“評優”“評先”等。比如,有的學校出臺了提高“雙師型”教師課時費的政策、有的學校出臺了高級“雙師型”教師享受副高工資待遇的政策。
2.“保障型”政策工具。指以提供相應的條件支持為導向,以調動經費、資源投資在政策目標對象上,標志性關鍵詞有“幫助”“提供”等。比如有學校出臺了幫助教師聯系企業,鼓勵教師前往企業跟崗學習新技術的政策。
3.“約束型”政策工具。指規范個體和機構的規則,標志性關鍵詞有“落實”“要”“必須”等。比如《江西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提質創優的意見》都明確要求:“到2022 年,職業院?!p師型’教師數量要占全部專任專業教師數的50%以上”。江西省“雙高”學校驗收標準中也明確要求,“建設期滿‘雙師型’教師數要達到本校專任專業教師數的70%以上,未達到要求的,將在教育項目申報、辦學水平評價、改革試點遴選中受到影響。”
建設一只高素質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推進職業教育“類型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加快職業教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江西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的出臺具有明顯的問題指向,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產物,隨著國家政策的發展而發展,受地方政策制定主體的影響。
黨的十八大以后,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職業院校紛紛采取行動,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但在實際政策執行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主要是存在如下三個方面的困難。
二是缺乏“雙師型”教師隊伍統一統計口徑。在統計“雙師型”教師的占比時,在不同文件中出現過若干種統計口徑。具體包括:“雙師型”教師占教職工數的比例、“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數的比例、“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數的比例、“雙師型”教師占專業專任教師數的比例等。在計算“雙師型”教師數量時,是否將兼職“雙師型”教師也納入其中也并不統一。在這樣的情況下,各校上報的統計數據千差萬別,政策制定和實施部門也難以掌握真實情況。
三是缺乏“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培訓平臺。相比于普通教育學校的教師,“雙師型”教師最重要的特征是強調職業院校教師應當具有相應的實踐教學能力,自身要具備一定的動手實操能力。在現行的職業院校教師招聘制度下,教師大多數來源于普通高校畢業生,動手能力相對較弱。在缺乏“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平臺的情況下,難以將現有教師隊伍向“雙師型”教師轉變。
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困難,形成了江西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變遷最初的問題流。為此,江西省制定并出臺了《江西省高等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試行)》《江西省高等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認定辦法(試行)》《江西省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等系列政策。
國家頒布實施的各類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構成了江西省職業教育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變遷的政策源流。自2010 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2010)頒布以來,教育部出臺了系列關于職業教育和職業教師隊伍建設包括“雙師型”隊伍建設的文件,將完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作為重點任務,并從激勵管理層面對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予以制度補充。一是進一步強調“雙師型”教師是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二是明確“雙師型”教師內涵即“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三是提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路徑,即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加大培養培訓力度,提升職業院校教師獲取雙證書能力,并且于2014 年提出要實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2019 年則將“雙師型”教師的培訓制度在政策上由“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制度”調整為“五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國家政策的不斷優化調整為江西省探索地方實踐模式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政治源流的變化同樣能夠開啟政策之窗,為江西省職業教育“雙師型”政策變遷提供機會?!敖ㄔO一支高質量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實現專業教學和生產一線接軌,培養面向就業市場的技術技能人才”,一直是江西省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也是省委省政府對職業教育“作示范、勇爭先”,描繪高質量發展新畫卷的戰略部署。
江西省“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政策的制定主體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省人民政府,第二類是省政府辦公廳,第三類是省教育廳。其中,省政府作為政策制定頒布機構最為普遍。從江西省“雙師型” 教師隊伍建設政策制定者來說,“省人民政府”和“省教育廳”在政策溯及力上并不一樣,從“雙師型”教師建設的資源配置、政策協調和全局性戰略考慮,省級人民政府的溯及力要高于其他政策頒布機構。
建設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隊伍的提法在江西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中屢見不鮮。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始終堅持圍繞就業、產業發展、社會發展,強調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在于培養直接面向就業市場的技術技能人才,強調專業教學和生產一線接軌,而建設職業學?!半p師型” 教師隊伍是達到職業教育發展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江西政策始終以建設師德高尚、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技能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抓手,通過構建以“雙師型”教師隊伍為核心的現代職教體系,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高層次技能型人才,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滿足所在區域提升競爭力的需求,進而滿足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
江西省關于“雙師型”教師認識,在內涵上經歷了由偏重專業知識能力到既重專業知識也重實踐能力再到要求“雙能力”“雙證書”“雙資格”“雙素質”,“雙師型”教師數量要求的演變。在數量上經歷了由最初的1/3 以上到建議超過一半,再到明確要求到2023 年比例超過50%。在“雙師型”教師的企業實踐經歷的要求上,經歷了由具有企業實踐經歷即可,到進一步要求企業實踐時長,再到要求制定相應的合作措施,為教師企業實踐提供各種條件。并且,企業實踐的機制也越來越完善。在“雙師型”教師輪訓要求上,經歷了從倡議“加大培訓力度”到要求落實“全員培訓制度”、建立“培養培訓體系”、明確培訓數量、再到“聚焦‘1+X’開展全員培訓”,呈現出越來越制度化、體系化的發展態勢。
江西省“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經歷了從“加快建設”到“促進建設”轉變,激勵措施也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完善。影響較大的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在職務晉升、提高工資待遇、績效工資內部分配等方面在政策上予以傾斜;二是單獨制定了職稱評定、教師聘任的評聘制度;三是將“參與校企合作”納入教師業績考核,引導和激勵教師參與企業實踐;四是同等條件下,具有相關企業或生產經營管理一線工作經歷的專業教師在評聘和晉升職務(職稱)、評優表彰等方面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