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建,劉 華
(新余市人民醫院疼痛康復科,江西 新余 338000)
顱腦損傷一般是發生在患者的腦干、腦皮質、腦軸索、下丘腦等部位。當腦組織受到損傷時,會導致大腦皮質大量的功能喪失[1-4],最主要的表現特征為患者保持較長時間的昏迷或者沒有意識狀態。若要患者的意識恢復或意識覺醒,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對于家庭和社會都是巨大的負擔。臨床上通常采用藥物、針灸、語言等多種方式進行常規的促醒,但效果較差。隨著研究的深入,臨床發現應用正中神經電刺激配合音樂療法可獲得理想治療效果,能夠縮短昏迷的時間,避免患者殘疾,讓機體腦功能實現重塑,更有利于治療的進行[5]。本研究探討對腦外傷后昏迷患者采用正中神經電刺激配合音樂療法的有效性。
選取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新余市人民醫院收治的50例腦外傷后昏迷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研究組男16例、女9例;年齡30~72歲,平均(52.70±4.12)歲;致傷原因為打擊傷6例、墜落傷12例、交通事故傷7例;腦外傷類型為顱內血腫伴腦挫裂傷4例、單純硬膜下血腫5例、單純硬膜外血腫10例、單純腦挫裂傷6例。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30~73歲,平均(52.69±4.13)歲;致傷原因為打擊傷7例、墜落傷12例、交通事故傷6例;腦外傷類型為顱內血腫伴腦挫裂傷3例、單純硬膜下血腫5例、單純硬膜外血腫10例、單純腦挫裂傷7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入院時格拉斯哥量表(GCS)評分<8分;②經MRI、CT、X線檢查確診;③無其他原發性疾病;④符合《中國顱腦創傷外科手術指南》[6]中對于腦外傷的診斷標準(有外傷史,存在運動、視覺、聽覺異常、意識模糊、昏迷等)。2)排除標準:①高血壓、經常性頭痛、顱腦腫瘤疾病;②凝血障礙;③有其他嚴重內科疾病;④臨床資料不完整。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對照組行常規的促醒方式,予以常規藥物、針灸、語言等多種方式的康復治療,所有患者均維持治療2周。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正中神經電刺激配合音樂療法。1)正中神經電刺激:選擇患者右前臂腕關節四周的正中神經,對皮膚進行清潔后,使用生物刺激反饋儀(南京偉思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S430)進行正中神經電刺激治療。將電極放置在患者的右前臂正中神經分布的地方,兩電極之間需要保持間隔,間隔距離為3~5 cm,脈沖的寬度設定為300 μs,電流設定為20 mA,頻率設定為40 Hz,工作時間為20 s,間隔40 s。若患者的右手出現輕微的收縮即證明強度適中,每天需要進行電刺激1次,治療時間為60 min,在白天進行治療。2)音樂療法:治療期間依據GCS評分情況實施不同風格的音樂療法,且多和家屬進行溝通交流,以便了解患者喜愛的音樂類型,并且指導家屬分時段進行音樂的播放。時間可以設定在早上7:30~9:00、中午14:00、傍晚17:00、晚上19:30,播放的時間控制在每次20~30 min,音量設定在20~40 P最為合適。所有患者均維持治療2周。
對比2組患者清醒率、昏迷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和治療前后GCS評分。
1)清醒標準:眼睛睜開且可移動,意識恢復,有遵囑動作。
2)并發癥:包括偏癱、失語和腦疝。
3)GCS評分:最高分15分,從患者的睜眼反應、言語反應、運動等幾方面綜合評定反應,得分越低證明昏迷嚴重,反之亦然。
治療前,2組GC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GC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GCS評分比較 分
研究組昏迷時間短于對照組(P<0.001),且清醒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清醒率和昏迷時間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在創傷類型的疾病中,腦外傷為常見的類型之一。腦外傷的創傷原因多為外力作用使患者頭部出現損傷,該類損傷易引發患者腦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礙,例如記憶、意識等,后果較為嚴重。現代的醫學觀念[7]認為,腦有著較大的可塑性,一旦腦細胞出現損壞則正常腦細胞以及平時受阻抑的神經細胞會出現代替或者是脫離阻抑,從而去適應腦損傷之后的變化。另外,腦損傷昏迷受損的腦組織中會有未壞死但已經出現了喪失功能的細胞,對于這部分的細胞恢復也是促使腦功能恢復的另一種有效的方式[8-9]。
臨床上,對于腦外傷后昏迷的患者會采用綜合治療法,如:1)維持患者生命體征以及內環境的穩定性;2)對于高顱內壓進行降低;3)手術治療;4)服用相關藥物恢復神經細胞功能;5)中醫中藥治療,如針灸和推拿;6)高壓氧治療。盡管以上治療方式對促醒有一定的效果,但還是存在較多患者在治療后出現昏迷不醒等不良情況,也有部分患者在經歷長時間昏迷后出現各種類型并發癥,進而導致死亡的結局[10-11]。本研究顯示,治療后,研究組GCS評分和清醒率高于對照組,昏迷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或P<0.001),說明采用正中神經電刺激配合音樂療法治療效果顯著。根據GCS評分結果實施音樂療法可以刺激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并促進腦組織大范圍的血流量,有效地調整大腦邊緣系統以及腦干網狀結構的生理能力,讓代償機制中未受累的神經元細胞進行代償,可以糾正變性以及恢復受損的腦細胞的能力,讓患者能夠實現自我調控,幫助意識覺醒[12-13]。而正中神經電刺激則是充分地利用了低頻電刺激進行電流的輸出,可以刺激手腕內側正中神經分布區域的皮膚,通過正中神經-脊神經-頸髓-腦干-丘腦-皮質功能區的傳遞途徑去刺激正中樞神經系統,因此能有效促醒昏迷患者[14]。正中神經電刺激治療腦外傷后昏迷患者的主要作用機制在于:1)提高了昏迷患者的腦血流量,提高了對病變區域的血供應,縮減壞死神經的數目,可逆轉失去功能的神經元,讓神經功能恢復以及腦組織的自我修復,讓患者能夠快速蘇醒;2)增加前額葉皮質或是下丘腦皮層、腦干血流灌注,可提高該區域的促醒信號,讓患者盡快清醒[15-18]。由此可見,正中神經電刺激配合音樂療法治療腦外傷后昏迷患者,能夠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意識,且經濟、實用,可操作性強,可提高患者催醒率,更有利于患者恢復意識。另外,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正中神經電刺激配合音樂療法可顯著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取得良好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對腦外傷后昏迷患者應用正中神經電刺激配合音樂療法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昏迷程度,促使患者盡快地恢復清醒,并可縮短昏迷時間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利于健康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