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競文,韓 璐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內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急性白血病預后較差[1]。化療可迅速殺傷白血病細胞,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是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治療手段。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是化療患者常用血管通路,能夠減少化療藥物對非靶區器官、組織造成的損害,但長期PICC可能引發感染、靜脈炎、堵管等不良反應,影響置管時間及應用質量[2]。PDCA護理管理包含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查、A(Action)處理4個環節,能夠全面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3]。本研究探討PDCA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療PICC置管患者中的效果。
選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8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男17例,女22例;年齡24~67歲,平均(55.86±4.13)歲;病程3~22個月,平均(9.73±2.42)個月。觀察組男18例,女21例;年齡22~66歲,平均(56.47±4.58)歲;病程2~21個月,平均(9.45±2.69)個月。2組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符合第9版《內科學》中急性白血病相關診斷標準[4],并經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2)初治白血病,行化療治療,化療方案為高三尖杉酯堿(HHT)2~3 mg·d-1,阿糖胞苷100 mg·d-1,共5 d;3)PICC置管時間1周以上;4)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2)有其他部位惡性腫瘤;3)有精神疾病、智力發育障礙等。
對照組接受常規干預。保持病房溫度22~26 ℃,濕度50%~60%,每日通風、清潔消毒;向患者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宣講白血病化療、PICC維護相關知識;定時局部換藥,保持穿刺點干燥,密切觀察穿刺點有無滲血、滲液,出現PICC置管并發癥時,及時遵醫囑給予處理;指導用藥,觀察用藥后反應等。
觀察組采取PDCA護理管理模式。1)計劃(P):護理人員統計既往PICC置管患者一般資料、病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心理狀態等,并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制訂護理計劃,包含PICC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導管護理等內容。要求護理人員完全掌握護理計劃,保證計劃有效落實。2)執行(D):①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掌握急性白血病、化療護理、PICC置管管理與維護等知識,強調護理的重要性,囑患者及家屬重視PICC導管的維護工作。②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多與患者交流,進行心理干預,讓患者以平和樂觀的心境配合治療,病友之間相互分享自我照護經驗與體會,增強治療信心。③并發癥護理。指導患者正確識別堵管、脫管、靜脈炎、出血等并發癥,PICC置管后,護理人員密切觀察導管有無堵塞、折疊、移位等現象,詢問患者有無疼痛,輸液后用生理鹽水充分沖管,7 d更換1次敷料,保持穿刺點清潔干燥;若出現穿刺點紅腫、感染,及時進行換藥、消毒、局部熱敷,靜脈腫痛者可給予黃金散外敷。3)檢查(C):由擁有5年以上專科護理經驗、護師以上職稱的人員組成質控小組,每月檢查護理人員是否按照無菌原則操作,健康教育是否落實到位,觀察患者心理狀態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護理人員及時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組內討論,提出解決方案。4)處理(A):每位患者護理結束后,評價其整體護理效果,包含心理狀態、置管后不良反應、導管留置時間等,評價PDCA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
2組均持續觀察6個月。
1)比較2組干預前和干預6個月后心理狀態:應用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SAS和SDS)[5]評估,2個量表評分范圍均為25~100分,SAS評分<50分為正常,SDS評分<53分為正常,評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2)比較2組置管相關并發癥(感染、靜脈炎、堵管、脫管和出血)發生率。

干預前,2組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2組焦慮和抑郁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均P<0.001)。見表1。

表1 2組心理狀態比較 分
觀察組置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3 2組置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急性白血病是臨床血液科常見惡性疾病,臨床治療難度大,預后較差,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由于化療藥物會產生毒副作用,加上急性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力較差,抵抗力較弱,PICC置管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6]。臨床要求護理人員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療期間實時關注導管、穿刺點及穿刺靜脈情況,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化療效果[7]。
PDCA護理管理是當前護理領域的一種新的護理管理手段,對持續提高護理質量具有積極作用[8]。本研究中,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均P<0.001),說明PDCA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分析原因在于,觀察組基于PDCA開展臨床護理,護理人員根據臨床經驗、患者實際情況及循證醫學證據制訂護理計劃,并據此實施干預措施,質控人員審查與評價護理效果,能夠保證護理服務的有效性、可行性[9]。PDCA護理管理重視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與意見,能夠促使護理人員產生有益的思想碰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增強護理責任心。PDCA護理計劃內容涉及認知、心理、導管護理等多元化內容,要求護理人員熟悉掌握這些內容,以確保護理措施有計劃、準確地實施。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之后給予患者針對性心理疏導,能夠有效減輕患者不良情緒,促使其保持情緒穩定,從而更好地應對導管留置期間出現的問題。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
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表明PDCA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減少PICC置管并發癥的發生。分析原因在于,采取PDCA護理管理模式,在導管使用期間重點觀察導管、穿刺點及穿刺靜脈狀況,發現異常立即處理,可有效減少導管堵塞、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保障患者安全[10]。檢查階段由質控小組檢查、評估護理效果,提出不足之處,制定更為科學的計劃,提高護理質量,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將PDCA護理管理模式應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利于改善心理狀態,降低PICC置管相關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