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月
(安陽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河南 安陽 455000)
冠心病指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閉塞時發生的疾病,冠心病早期會出現胸痛、胸悶、氣促、心悸等癥狀,同時伴隨惡心、嘔吐等[1]。隨著病情發展,還會出現心率加快、血液上升、皮膚冷或出汗等,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心理衰竭、猝死等情況,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2-3]。臨床治療冠心病目的在于延緩病情發作、減少心肌梗死發生、提升生存質量。但由于患者要終生服藥,對患者治療依從性要求極高,而大多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依從性差,導致治療效果欠佳[4]。時機理論護理干預是針對患者在整個護理過程中不斷變化的狀態和相應的支持需求,給患者提供適時干預,以滿足患者動態變化需求。本研究探討時機理論護理應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
選取2021年1—12月安陽市人民醫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時機理論組(n=40)和常規組(n=40)。時機理論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38~78歲,平均(50.82±2.36)歲。常規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0~79歲,平均(50.93±2.41)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5],經血常規、超聲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影像學檢查等確診為冠心病;2)存在胸悶、胸痛、氣促、心悸等臨床癥狀;3)意識清醒;4)臨床資料完整;5)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伴精神障礙性疾病;2)伴其他心血管疾病;3)肝腎功能異常。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常規組護理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對患者講解疾病基礎知識和疾病相關并發癥,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教會患者低脂低鹽飲食,并開始適量鍛煉,按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囑患者遵醫囑服藥;在患者出院時,給患者發健康知識小手冊,方便患者在院外學習,由醫院護士進行電話隨訪(半個月1次),督促患者每個月到醫院復查1次,內容包括體檢、實驗室檢查、心電圖、動態血壓等。共持續6個月。
1.2.2 時機理論組護理
時機理論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采用時機理論護理,具體如下:
1)診斷期:①健康宣教。對患者和家屬普及冠心病相關知識,并發宣教小手冊,使患者感受到理解和關懷。②心理護理。主動和患者交流,確立良好護患關系,對治療效果的提升有重要幫助。③飲食指導。教會患者應多食用易消化食物。
2)調整期:①健康宣教。患者和家屬在診斷期了解初階冠心病相關知識、自我監測方法、常規非藥物治療方法等,但還不熟練,需根據不同問題進行改正,鞏固基礎知識,按時開展小課堂;家屬已經進行看護和督促,但仍無法很好地完成任務,則按時隨訪,解決患者和家屬的問題,支持家屬加入小課堂,更新知識庫。②體位干預。按時幫助患者翻身,使患者處于滿意體位,減輕其不適感。
3)適應期:①健康宣教。患者和家屬能嫻熟把握合適飲食和鍛煉、監測方法,但因為長時間治療,發生依從性降低者,建立患者溝通交流群,幫患者精準剖析心理問題,按時進行心理康復,幫患者掌握所用評估量表,按時隨訪,催促患者治療和評估,按時開展交流會。②隨訪護理。由醫院護士定期開展家訪(1個月1次)和電話隨訪(半個月1次),督促患者每個月到醫院復查1次,了解患者出院后病情狀況,教導患者問題,支持患者和家屬在交流群中分享經驗。共持續6個月。
1)治療依從性:通過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6]評估治療依從性,滿分8分,評分越高,表示治療依從性越高。
2)自護能力:采用自護能力量表(ESCA)[7]評估自護能力,總分0~172分,評分越高,表示自護能力越好。
3)生活質量:通過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8]評估生活質量,包括活動受限程度、疾病認知水平和心絞痛癥狀,每項100分,評分越高,機表示體功能與生活質量越好。
4)護理服務質量及護理滿意度:采用服務質量量表(SERVQUAL)[9]評估護理服務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包括有形性、反應性、移情性、保證性和可靠性等,每項5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服務質量及護理滿意度越高。

時機理論組和常規組治療依從性評分分別為(6.87±0.35)分和(5.49±0.22)分,時機理論組治療依從性較常規組高(t=21.112,P<0.001)。
干預前,2組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ESCA評分均較干預前高,且時機理論組ESCA評分較常規組高(均P<0.001)。見表1。

表1 2組ESCA評分比較 分
干預前,2組SAQ評分(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癥狀和疾病認知水平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SAQ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均P<0.05),且時機理論組SAQ評分較常規組高(均P<0.001)。見表2。

表2 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時機理論組SERVQUAL評分(有形性、反應性、移情性、保證性和可靠性評分)均較常規組高(均P<0.001)。見表3。

表3 2組SERVQUAL評分比較 分
冠心病主要是由心肌缺血引起患者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病情繼續變化,還會出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臟破裂等并發癥,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極大的威脅[10]。目前,臨床還未研制出徹底治愈冠心病的藥物,臨床主要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手術治療的方法治療該病,以控制患者病情,保證患者生命質量,但由于冠心病無法治愈,一旦確診,需終身服藥[11]。然而,患者對冠心病了解有限,長時間服用藥物,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依從性較低,最終影響治療效果。對患者進行一定的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療依從性,但常規護理干預僅能夠滿足患者基本需求,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效果較差,整體護理效果不理想。
時機理論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干預模式,主要強調患者在疾病不同護理階段中不斷變化的需求,幫助護理人員確定患者教育和支持的適當時機,以滿足患者動態變化需求[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時機理論組治療依從性較常規組高(P<0.001),干預后時機理論組ESCA評分較常規組高(P<0.001),說明時機理論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常規護理雖然同樣對患者實施冠心病健康知識宣教,但僅屬于提供一些理念性原則指導,患者對疾病的了解在表面,沒有深入了解,對疾病的危害和配合治療的重要性不夠重視,所以治療依從性和對自身的護理能力較差。時機理論護理干預會根據患者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如在診斷期詳細為患者及家屬講述了疾病基礎知識和相關并發癥,發放健康手冊,以便患者隨時翻看;調整期對疾病了解、自我監測、用藥方法等了解不夠熟練的患者及家屬,會根據問題進行糾正和調整,并定期舉辦講課,家屬的照護及督促任務不能很好完成的,定期隨訪能為患者及家屬定時更新知識;適應期患者及家屬能夠熟練掌握飲食、鍛煉和監測方法,但長期依從性出現問題者使患者認識該病的心理問題,舉辦心理恢復,協助了解評估量表,定期督促患者邊治療邊評估,進而提高患者對冠心病健康知識水平,并通過家屬督促,增強自護能力,提升治療依從性。本研究顯示,干預后時機理論組SAQ評分(活動受限程度、心絞痛癥狀和疾病認知水平評分)和SERVQUAL評分(有形性、移情性、反應性、保證性和可靠性評分)均較常規組高(均P<0.001),說明時機理論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升護理服務質量與患者滿意度。分析原因為,多方面護理干預可發揮協同作用,減輕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滿足患者需求,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滿意度。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采用時機理論護理干預,可提高治療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并可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