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姣潔,黃 燁,劉 文,謝海萍,馮 艷,潘 妍,羅 婷
(1.江西省中醫院婦科,南昌 330006; 2.江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a.2019級;b.2020級; c.2021級,南昌 330006)
圍絕經期綜合征(MPS)是指女性因絕經前后性激素水平波動或減少所造成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癥狀[1]。其西醫治療方案主要是激素補充治療,但臨床可能面臨用藥禁忌、藥物副作用等問題[2]。中醫治療該病主要采用中藥辨證治療、針灸治療、耳穴壓豆、穴位埋線等方法,可選方案較多,安全性較高。知柏地黃湯出自《醫宗金鑒》卷五十三,是養陰清熱的常用方劑;穴位貼敷療法以中醫的經絡學為理論依據,將制成的膏藥直接貼敷穴位,通過皮膚和穴位兩個途徑發揮治療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討應用知柏地黃湯配合穴位貼敷治療肝腎陰虛型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選擇2020—2021年于江西省中醫院婦科就診的肝腎陰虛型MPS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3組,每組20例。A組:年齡42~54歲,平均(46.85±3.22)歲;病程1~5年,平均(2.75±1.16)年。B組:年齡40~52歲,平均(46.20±3.43)歲;病程1~5年,平均(2.80±1.24)年。C組:年齡40~55歲,平均(46.65±3.75)歲;病程1~5年,平均(2.85±1.14)年。3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1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生殖內分泌學》[3]和《婦產科學》[4];中醫診斷及辨證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及《中醫婦科學》[6],肝腎陰虛型MPS的中醫診斷標準如下。
主癥:經斷前后,潮熱汗出;煩躁易怒或精神抑郁。次癥:月經紊亂或閉經;腰膝酸痛;頭痛;頭暈健忘;耳鳴;失眠多夢;目睛干澀;胸脅脹痛;口燥咽干;性欲下降;陰部干澀;皮膚干燥、瘙癢;尿頻急或尿失禁。舌脈:舌質紅或暗紅,少苔,或苔薄或薄黃,脈細或細數或弦細。主癥具備,次癥兼有3項或以上,參考舌脈即診斷。
1.2.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西醫診斷標準;2)符合中醫診斷標準,且辨證為肝腎陰虛;3)患者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治療。
排除標準:1)卵巢患實質性病變或卵巢已摘除者;2)易過敏或對研究內藥材過敏者;3)合并心、腦、肝、腎嚴重原發病者;4)近6個月內服用過性激素或性激素調節類藥物者;5)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6)依從性不佳者。
3組均治療3個療程,每個療程21 d,單個療程結束后休息7 d。A組每日口服知柏地黃湯加味,每日1劑,早晚溫服,同時配合涌泉、腎俞、脾俞、關元穴貼敷中藥(更年貼)每日1次,持續6 h;B組每日口服知柏地黃湯加味,服用方法同A組;C組予涌泉、脾俞、腎俞、關元穴位貼敷中藥更年貼,貼敷方法同A組。
更年貼藥材組成:知母、黃柏、巴戟天、淫羊藿、仙茅,肉桂等。將上述藥物進行研磨,過80目篩,用鮮姜汁和甘油把藥粉調成膏狀,制成1.76 cm2大小藥膏置于醫用敷貼中央,由專職護士取穴貼敷,每次貼敷6 h,囑患者自行取下。知柏地黃湯加味藥材組成:知母、黃柏、牡丹皮、山藥、熟地黃、澤瀉、茯苓、山茱萸。對陰損及陽者,加仙靈脾,仙茅,肉蓯蓉等;對陰虛內熱甚者,加女貞子,旱蓮草;對失眠多夢者,加夜交藤,酸棗仁,五味子;對情志異常者,加龍骨,牡蠣。
檢測比較各組治療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月經規律者在治療前及治療后月經來潮第3~5天抽血檢測,月經紊亂或已絕經者在治療前及治療后1周內抽血檢測)、改良Kupperman評分、中醫證候評分等指標的變化。
改良Kupperman評分:各癥狀及其基本分為潮熱出汗(4分)、感覺異常(2分)、失眠(2分)、情緒波動(2分)、抑郁疑心(1分)、眩暈(1分)、疲乏(1分)、骨關節痛(1分)、頭痛(1分)、心悸(1分)、皮膚蟻走感(1分)、性生活失常(2分)和泌尿系統感染(2分),每個癥狀按無、輕、中、重給予程度評分0~3分,癥狀積分=基本分×程度積分。治療前后各評定1次,治療前后的改良Kupperman評分為各癥狀積分之和。
中醫證候評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中醫婦科學》[6]評定中醫癥狀積分。中醫癥狀及其基本分為烘熱汗出(4分)、五心煩熱(2分)、失眠多夢(2分)、煩躁易怒(2分)、口干便秘(2分),每個癥狀按無、輕、中、重給予程度評分0~3分,癥狀積分=基本分×程度積分。治療前后各評定1次,治療前后的中醫征候積分為各癥狀積分之和。
療效評定標準:癥狀總記分=改良Kupperman評分+中醫征候評分;療效指數=(治療前癥狀總記分—治療后總記分)/治療前癥狀總記分×100%。治愈,治療后臨床癥候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0%;顯效,治療后臨床癥候顯著減輕,70%≤療效指數≤90%;有效,治療后臨床癥候減輕,30%≤療效指數≤70%;無效,治療后臨床癥候無變化,療效指數≤30%。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A組治療后FSH、LH、E2改善水平明顯優于B組和C組(P<0.001)。見表1。

表1 3組LH、FSH、E2水平比較
A組治療后Kupperman評分、中醫癥候評分明顯低于B組和C組(均P<0.001)。見表2。

表2 3組Kupperman評分、中醫癥候評分比較 分
3組療效比較,A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和C組(P<0.05)。見表3。

表3 3組療效比較 n(%)
MPS在中醫稱“經斷前后諸證”或“絕經前后諸證”,其發生與女性在絕經期的生理特點是密切相關的,發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腎虛[7]。本研究將中藥經皮給藥與腧穴功能相結合,選用特定的藥物貼敷相關腧穴,激發經氣,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利用經絡傳導,使藥物充分發揮其功效,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療效。涌泉、腎腧、脾腧、關元為MPS相關穴位,MPS以腎虛為本,涉及臟腑以腎、肝、脾為多。涌泉乃腎經的首穴,位于腳底,直通腎經,“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有引氣血下行的作用,是升降要穴[8]。腎俞是腎的背俞穴,腎藏精,為先天之本,是精氣輸注之處;脾俞是脾的背俞穴,脾主運化,運化水谷精微,調節水液代謝[9]。關元屬三陰、任脈的交匯點,固藏一身之精氣,為先天之氣所匯聚之處,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10]。通過多穴位的刺激,利用腧穴的外敏感性和放大效應,可使藥效通過腧穴—臟腑、神經—體液或者神經反射等起作用,使下丘腦—垂體—性腺軸調節機能更加完善,從而改善卵巢功能,以發揮其相應的作用。
本研究通過辨證論治,選用針對肝腎陰虛型MPS適用之中藥方劑知柏地黃湯加味口服,其中知柏地黃丸湯中重用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君藥。山茱萸滋養肝腎、固精澀氣;山藥健脾補腎,補后天以充先天,共為臣藥。澤瀉淡滲,并防熟地黃之滋膩戀邪;牡丹皮清瀉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溫澀;茯苓滲濕健脾,既助澤瀉以瀉腎濁,又助山藥之健運以充養后天;黃柏、知母滋陰瀉火,均為佐藥。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加味:陰損及陽者,加仙靈脾,仙茅,肉蓯蓉等;陰虛內熱甚者,加女貞子,旱蓮草;失眠多夢者,加夜交藤,酸棗仁,五味子;情志異常者,加龍骨,牡蠣。結果顯示:A組性激素水平、更年期相關癥狀、肝腎陰虛癥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B、C組;A組總有效率達90.0%。
中藥穴位貼敷加中藥湯劑辨證治療,內外同治,對改善圍絕經期女性內分泌水平,緩解MPS相關癥狀有較好的療效,且安全性高,操作簡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