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輝
(濮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河南 濮陽 4570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因妊娠后產婦糖代謝異常而發生的糖尿病,其發病機制主要包括妊娠期母體的改變以及胎兒從母體獲取葡萄糖增加等,其發病率為17%~20%[1]。GDM患者機體耐糖量降低,同時伴有胰島素分泌不足,包括內分泌在內的身體多項機能出現異常,若得不到及時治療便可能對患者腹中的胎兒產生不利影響,嚴重者會出現胎兒發育過度,導致胎兒神經和心血管系統出現畸形[2]。臨床治療GDM多以飲食干預及藥物治療為主,但常規護理難以有效控制飲食,且GDM病程較長,加之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難以形成良好的自我護理習慣。都哈理論關注的是健康與疾病的發育起源,強調孕期宮內環境對胎兒長期健康甚至是多代健康的影響,正確的營養干預可以有效阻斷疾病的發展,避免多因素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3]。營養干預指通過判定患者機體營養狀況,確定其營養不良的類型和程度,來擬定并實施診斷性干預措施。基于都哈理論的營養干預為GDM護理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可有效控制超重孕婦體質量[4]。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都哈理論營養干預對GDM患者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濮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收治的GDM產婦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0)和試驗組(n=40)。對照組:年齡22~33歲,平均(26.45±2.64)歲;孕周26~35周,平均(30.47±1.03)周;文化水平小學9例,中學12例,大學19例。試驗組:年齡22~33歲,平均(26.51±2.66)歲;孕周26~35周,平均(30.52±1.05)周;文化水平小學9例,中學11例,大學2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符合國際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組織GDM診斷標準[5];2)孕前體檢無糖代謝異常;3)孕周超過24周;4)年齡大于20歲;5)對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免疫系統疾病者;2)伴有血液系統疾病者;3)胎兒出現先天性畸形;4)精神異常或認知功能受損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1)向患者講解GDM的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的產生、發展及預后,并通過訪談模式實施心理疏導,緩解患者心理壓力;2)告知患者體重過快或過緩增長對母嬰的危害,指導患者進行孕期體質量指數管理;3)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并實施對癥處理,結合具體孕周實施對應的飲食健康教育,發放飲食健康宣教冊。
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基于都哈理論的營養干預:1)擬定食譜:查找相關文獻及書籍,參照24 h膳食回顧法[6]擬定飲食健康管理方案,結合產婦的營養情況、孕周、體質量指數及飲食習慣擬定個性化食譜。以孕期攝入能量840 kJ·d-1為標準,將碳水化合物(60%)、糖類(10%)、蛋白質(10%~15%)、膳食纖維(<25%)均勻分配到患者每日飲食中。同時擬定多種食譜,提供可替換的備選食物,豐富患者的飲食。適當攝入各種微量元素及礦物質,還可按需服用相應的微生物制劑。2)制定管理方案: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包括食物的選擇、烹飪的方法和食物的種類,同時告知患者不同食物的份量交換方法,提示其可結合自身喜好選取對應的食物,充實食物類別,增加飲食多樣性。3)體質量及膳食管理:指導孕婦對自身體質量進行檢測和記錄,頻率2次·周-1,于排完大小便后進行測量。護理人員將患者每天進食的種類及總量以文字的形式進行記錄,定期檢查其血糖水平變化。結合數據及實際狀況,判斷患者在方案實施中的不良問題,并進行對應調整,確保患者營養均衡。
2組均連續干預4周。
1)血糖指標:記錄并比較2組干預前及干預4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水平。2)自我管理能力:使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MQGDM)[7]對2組干預前及干預4周后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有關知識、社會支持、自我管理方法與行為3個方面,每個方面含13個條目。評分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3)心理彈性:使用中文版心理彈性量表(CD-RISC)[8]對2組干預前及干預4周后的心理彈性進行評價。該量表分為堅韌與樂觀2部分,共25個方面,總分100分。評分越高患者心理彈性越強。4)不良妊娠事件發生率:比較2組出血、剖宮產、產期延長事件的發生情況。
干預后試驗組FPG、餐后2 h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表1 2組血糖指標比較
干預后試驗組在有關知識、社會支持、自我管理方法與行為3個方面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表2 2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分
干預后試驗組在堅韌、樂觀方面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3。

表3 2組心理彈性比較 分
試驗組不良妊娠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不良妊娠事件發生率比較 n(%)
孕期腎血流量增加、腎小球濾過率上升、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多等因素均會引發GDM。GDM不僅會提高胎兒的死亡率,還會破壞孕婦體內大量紅細胞,對孕婦及胎兒都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9]。該疾病患者會出現體內小血管內皮細胞增厚、管腔狹窄等現象,進而誘發妊娠高血壓,隨著疾病進展,孕婦對糖的利用率會逐漸減少,致使患者出現產期延長和產后宮縮不良和產后出血,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0]。臨床治療GDM的理想方法為控制飲食和服用藥物,但治療時間長,治療過程中并發癥多,患者出現營養不良的風險較高,影響治療效果。其解決方法在于對患者進行有效護理干預,提升其治療配合度。
都哈理論是在近年來對慢性疾病病因的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中產生的新成果,其認為生命早期階段的各種營養問題不僅會直接造成不良妊娠結局,還會影響后代的遠期健康狀況[11]。基于都哈理論的營養干預可以對孕婦營養問題進行針對性改進,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交流及教育促使患者自覺采取健康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有效減少不良營養狀況的發生,對患者身體健康發揮積極作用。且這種營養干預方案從患者孕期需要的能量出發,合理安排飲食,有效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時確保營養物質的合理攝入,減少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12]。本研究對GDM患者采取基于都哈理論的營養干預,結果表示,與對照組比較,干預后試驗組FPG、餐后2 h血糖水平更低,提示該方案可有效降低血糖。分析其原因在于,該方案聯合營養師擬定了針對性營養食譜,避免多食和少食,保證膳食的平衡,以調整孕婦的營養機能,確保胎兒在母體的宮內營養均衡,避免糖代謝異常的狀況,有效控制患者血糖[13]。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干預后試驗組有關知識、社會支持、自我管理方法與行為評分均提高,提示該方案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其原因在于,該方案通過為患者科普疾病知識和加強與護理人員的溝通,加深其對GDM的認識,隨著治療過程的展開,患者逐步學會對自身攝入食物的種類和總量進行控制,進一步糾正糖代謝異常,調節血糖水平,也讓患者的管理能力得到加強[14]。本研究數據還顯示,與對照組比較,干預后試驗組堅韌、樂觀評分更高,提示該方案可以提高心理彈性評分。分析其原因在于,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進行一對一指導,有效提高其對護理干預的接受度,且護理人員會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幫助其解決困難,緩解妊娠壓力,減輕不良情緒造成的影響[15]。最后,試驗組產婦不良妊娠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該方案具有安全性。
綜上所述,基于都哈理論的營養干預方案可有效降低GDM患者血糖,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心理彈性水平,且安全性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