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燕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為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精心制作科學合理的教學課件,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會數學的內涵與本質,從而收獲良好的教學成果。
一、利用好多媒體動畫,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中通過相應的活動而產生的。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可以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在給學生講述一個數學概念時,不但要用語言描述數學概念,而且要利用多媒體動畫將概念的形成過程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形象生動的動畫形式來感悟多媒體課件內容,加深對數學概念的印象。例如,在教學 “正數和負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天氣預報視頻片段,引導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思考視頻中都有哪些數字,學生會發現除了零上的數字外還有一些零下的數字,比如“-6℃”,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何會有零以下的數字,它們代表的含義是什么。這樣一來,學生們的興趣就被成功調動了起來,為后續探究學習奠定基礎,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二、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效揭示數形關系
數與形是初中數學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兩個部分,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實施教學,能夠有效解決很多數學問題。例如,對于一次函數圖像的教授,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利用黑板和粉筆作圖,不但不能充分展現函數及其圖像的變化關系,也會讓學生存有疑惑和不解。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仿真動畫、過程演示等方式,直觀形象地呈現函數圖像的形成,以及圖形之間的變換過程。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能夠化抽象為形象、化靜態為動態,使抽象知識真實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活動。實踐證明,數學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了數學教學效率。
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多媒體技術具有強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取得聲色兼備、動靜結合、形象具體的教學效果,讓知識“活”起來,這樣一來,原本晦澀難懂的知識點就會變得形象生動,學生理解起來也就會輕松容易得多,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學生理解困難、教師講解不透徹的問題,甚至有的問題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道不明、說不清,不能用語言闡述來使學生理解的知識。遇到這種情況,多媒體教學就是最好的選擇,教師需要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解決傳統教學手段無法解決的問題,動靜結合,將知識點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點,突破教學難點,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其中將圓轉化為長方形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是這一節的關鍵,但是“化圓為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利用實物也不好操作,此時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和作用,教學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四、精心制作微課視頻,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微課具有精煉短小的特點,圍繞所學知識制作的微課內容更能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利用微課進行反復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此外,與板書相比,將知識內容精煉成微課,既可以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生動性,同時又能將碎片化的知識點有效連接起來,一方面可以滿足學生構建完整知識體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給與學生更多的選擇性,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都具有積極的幫助。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以制作預習導案的微課,將新課要學習的重點知識融入微課之中,學生可以根據導案的指引有目的性地進行預習,這樣學生的預習會更有可操作性和方向性,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質量和效果。此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預習的成果優化調整教學計劃,針對學生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著重講解這部分知識點,這樣既可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又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和動力。課堂教學中,微課還能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微課生動的展示降低了知識理解的難度,讓學生可以更輕松地領悟知識內涵,使學習變得游刃有余。最后,學生可以借助微課進行課后復習,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由安排學習計劃,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消除困惑,鞏固所學知識,深化知識領悟,提升學習效率。
總之,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利用這一技術可以創設真實、形象的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和有趣,還可以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活化課堂教學氛圍,教師一定要把握好使用多媒體的“度”,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正面效應,構建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