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香,譚妙娟,廖華麗,吳麗,李婷菲,張秀娟,唐璐,李衛慶
(廣東省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校,廣東廣州 510663)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指導下,從2010年至今,關于分析化學的課程建設研究較多,其中基于本科教學較多,而高職院校相對較少。“五年一貫制”與普通高職院校有區別也有聯系。區別在于生源不同。普通高職院校的生源較為復雜,有理論較為扎實的高中畢業生,也有實操技術過關的三二分段或者通過3+x考試考入的中職畢業生。因此普通高職院校的學生各有所長,應用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可以在因材施教、揚長避短上下功夫。而“五年一貫制”的學生化學基礎普遍薄弱,可以參照“激發興趣—打牢地基—發展特長—學生成長”的思路建設課程。聯系在于兩種畢業生都屬于大專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體系、內容結構和思維模式具有相通性,所以在教學內容的建設上可以相互參考。
目前藥品、食品類專業五年一貫制高職分析化學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生源均為初中畢業生通過五年一貫制招生考試錄入,考核內容不包括化學,因此大部分學生化學基礎特別薄弱,不利于分析化學教學的開展;二是傳統的教師講授模式較為枯燥,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聽講,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三是理論與實驗教學聯系不緊密,實驗項目的設置與生活脫節,應用性不強,學生的興趣不高;四是考核形式較為單一,大部分采用平時表現+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模式,其中期末考核占據比例較多,許多學生只需要期末沖刺一下就可以獲得較好成績,學生不僅形成“臨時抱佛腳”的心理,也不利于良好教學風氣的形成;五是實驗室資源匱乏,班級人數多,難以對學生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影響教學效果;六是傳統教學無法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線上隨時隨地進行問題交流、互動、評價,導致問題的解決滯后甚至被遺忘。
從當前對本課程建設的研究內容來看,大部分針對傳統教學的弊端,研究對象通常是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并且在教學模式、教學實施、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上進行各自闡述。在教學模式上,將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式教學模式;在教學實施上,改變以“黑板”為載體,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單一靜態教學實施方式,轉變為播放微課、動畫、視頻的動態教學實施方式;在教學方法上,改革以講授法為主導,實現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形式;在教學評價方式上,實現從看重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的終結性評價方式到關注過程性評價的轉變,也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
但是大部分教師授課任務重,信息化課程教學在課前的準備相對于傳統講授需要準備的資料更多,且資源比較碎片化,設計、組織和整合耗時耗力。長期如此,教師身心疲憊造成備課質量下降甚至放棄信息化教學手段。有些教師后期雖然也運用微課、動畫和視頻,但是在教學組織上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
分析化學信息化課程建設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分析化學信息化課程建設方案
本研究在確定研究目標后,通過中國知網等中外數據庫搜集有關期刊以及學術論文等文獻獲得研究資料,從而較為全面地了解目前五年一貫制高職院校分析化學課程建設的具體情況,為后續的研究提供指導思路。
課題實踐前,制作與本課程企業和專業需求的相關問卷,將問卷發送給食品、藥品類專業就業相關企業和專業核心課教師,了解他們對學生本門課的理論和技能需求,為后續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實驗項目的設置提供重要參考。課題接近尾聲時,制作一份關于學生和教師對參與和應用本門課信息化課程建設的調查問卷,了解教師和學生對該課題的應用感受與成效并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總結。
本課程建設是一邊建設一邊使用的,運用相同教師A、B平行班進行授課方式不同的教學,通過統計A、B班同學在整個學期本門課的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結果,對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很好地反饋課程建設成效、優點及有待改進之處。
在進行課程建設前,通過對幾十家經營范圍是藥品、食品類相關企業HR以及中高層領導的問卷調查了解企業對五年一貫制藥品、食品類專業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需求。問卷調查結果如下:①目前企業比較緊缺的人才類型中,通用型人才占41.94%,技術型人才占54.84%,創新型人才占3.23%;②在企業最稀缺的技術人員類型中,營銷人員排第一,而后分別是檢驗人員、加工技術人員、研發人員、包裝技術人員;③在聘用畢業生時,企業重點考量的因素排序從主到次依次為:思想道德修養、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能力、靈活應變能力、社交能力、創新能力;④90.32%的問卷對象認為在藥品、食品行業工作,需要具備良好的化學基礎知識;⑤企業(單位)對食品、藥品類專業畢業生資格證書的要求,選擇人數由多到少的順序為:執業藥師、食品檢驗工、計算機等級證書、化學檢驗工、化學技能證書。
通過對企業問卷的調查數據分析可知,①目前市場上較為緊缺的人才通用型和技術型人才占比達到95%以上,所以我們的培養方向應該著重基于這兩個方面的人才需求;②目前企業需求量最多的人員中營銷人員占優勢,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兼顧營銷人員的基本素養培養;③在選聘畢業生考慮的因素中,企業特別注重學生的道德修養、知識技能和學習溝通能力,所以就要求我們從嚴、從廣要求學生,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能力;④藥品、食品類企業從業人員化學基礎知識是必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給予重視;⑤應積極推動學生考取專業相關技能證書,如化學檢驗工、執業藥師等;⑥企業需要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重培養;⑦企業選聘畢業生最注重的品質包括吃苦耐勞、交流溝通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同時企業也希望就業者有一個合理的薪酬觀。
幾十位專業核心課教師對五年一貫制藥品、食品類專業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需求的問卷調研結果顯示如下:①超過三分之二的教師認為在他們的專業核心課教學中需要用到分析化學;②86.67%的教師認為分析化學的基本理論應是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73.33%的教師認為分析化學基本操作技能是學生應該掌握的重點內容,隨后選擇人數由多到少的順序為:分析化學相關計算、四大滴定理論和試驗知識、儀器分析法;③在分析化學理論和操作需要掌握的能力,86.67%選擇的是基本化學理論和概念的掌握,83.33%選擇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63.33%選擇化學推理和計算能力;④學習分析化學后應具備的實驗基本技能,96.67%選擇基本操作的規范性,86.67%選擇實驗室安全常識,80%選擇實驗報告書寫技能,70%選擇滴定操作技能,56.67%選擇裝置安裝技能。
從專業核心課教師問卷結果的分析來看:①分析化學知識對專業核心課的教學是有益且必需的;②學好分析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能是學好專業核心課的基本要求;③在實驗技能方面,專業核心課教師較為注重基本操作的規范性和實驗室安全常識以及實驗報告的書寫技能。
在對本校2021級春季學期應用了本課程的456名同學的問卷調研中,得到如下數據:(1)在學習通學習的時間安排上,77.85%的同學表示他們在課前、課中、課后都有在手機學習通平臺學習這門課內容的習慣,其次選擇由多到少的依次是課后、課前、課中。(2)在學習通上學習這門課的動力主要原因選擇人數由多到少的順序為:教師布置了線上作業、課后想鞏固所學內容、希望通過平臺資源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課前預習。(3)在對學習通平臺資源類型的喜好上,70.39%的同學選擇了ppt,69.08%的同學選擇了視頻資源,50%的同學選擇了課后練習和隨堂練習,41.89%的同學選擇了相關討論,33.33%選擇了相關知識文檔,30.7%選擇了家庭小實驗。(4)94.08%的同學認為信息化分析化學課程對他們的學習是有益的。
通過對學生問卷的分析來看:一、同學們對本門課的線上平臺資源很滿意并且認為對學習有益;二、大部分同學在課前、課中、課后都有在線上學習的經歷,加強此課程的運用需要教師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會比較有效;三、在資源類型上,同學們都偏向于喜歡看PPT、視頻、練習等資源,因此在課程建設時可以重點考慮。
從我校五年一貫制19級中藥專業和21級中藥專業學生的分析化學總評成績的數據來看,19級中藥專業學生是2020年3月到7月上這門課,當時正值新冠疫情嚴峻期,學校開展的是線上教學,線上學習通平臺分析化學課程從此時開始建設,時間原因初期建設較為基礎,學生進行整個學期的線上教學,從成績來看,總人數227人,平均分68.86分,優秀1人(90~100分)占總人數0.44%,良好31人(80~90分)占總人數13.66%,中等59人(70~80分)占總人數25.99%,及格123人(60~70分)占總人數54.19%,不及格人數9人(低于60分)占總人數3.96%。21級中藥專業學生是2022年3月到7月上這門課,采取的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從成績來看,總人數130人,平均分74.75分,優秀12人(90~100分)占總人數9.23%,良好31人(80~90分)占總人數23.85%,中等33人(70~80分)占總人數的25.38%,及格53人(60-70分)占總人數40.77%,不及格人數1人(低于60分)占總人數0.77%。21級高職食品2班在2022年3月至7月學習本門課程,教師采用的是全程線下教學,總人數31人,平均分69.79分,優秀3人(90~100分)占總人數9.68%,良好3人(80-90分)占總人數9.68%,中等5人(70-80分)占總人數16.13%,及格18人(60~70分)占總人數58.06%,不及格人數0人(低于60分)占總人數0.00%。
從兩年不同類型班級的成績來看,在線上信息化課程建設之初,由于資源、時間等限制導致線上資源不夠豐富和系統,所以19級中藥專業的平均分低于21級中藥專業的平均分。21級中藥專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和21高職食品2班(線下教學)的情況來看,21級中藥專業的平均分高于21級高職食品2班,從側面也證明運用線上信息化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效果好于線下教學。
目前學習通線上課程選課人數為1077,課程互動數573697,分51個章節,題庫題目總數1125題,課程資料97個,課堂活動1117個,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為了將課程建設的成果推廣給更多的師生,我們將自己制作的相關視頻上傳到嗶哩嗶哩個人平臺進行共享,目前播放數達到7714次,點贊數105次。為課程的推廣邁出關鍵的一步。其中微課《有效數字的修約》《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EDTA的標定》等點擊率和點贊率偏高,說明大家對熱點詞匯和教學重難點內容都比較關注,后續的建設完善可以考慮這一點。
教師團隊方面應選擇結構合理且積極向上、團隊協作能力強踏實肯干的團隊。老中青要兼具,高級職稱、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比例恰當。沒有良好的教師團隊就不能保障課程建設順利推進。此外,教師團隊中的骨干應該有部分是深入扎根一線的教師,只有一線教師才能清楚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習需求,從而選擇合適的方法、適宜的內容進行課程資源建設。
課程建設的目標是學生學完課程后能達到企業、專業核心課教師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建設前應對企業和專業核心課教師需求進行調研。在調研結果出來后,應根據調研結果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而后根據課程標準設立章節、整合內容、確定教學重難點、分解知識點進行框架確立。框架確立后對課程資源按照章節進行制作、整合后上傳到學習通平臺。最后積極引導教師和學生運用平臺資源進行教和學,依據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和改進。
經過兩年多的建設和實踐,在學習通平臺進行信息化課程的建設和使用,有以下幾點感想:①學校應提供技術、平臺、資金等全方位支持,為信息化課程建設打通關節;②教師團隊要齊心協力,學會用學習通平臺進行課程教學,推進課程的學生和教師中的應用,積攢口碑,聽取意見,不斷改進;③分析化學信息化課程建成后比較適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此外該課程的設置也適用于課前、課后學生自主學習;④在使用過程中要注重監控和反饋,對不能及時完成相關任務的學生,要適當提醒。對學生的作業要及時進行評價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