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雙減”目標的落實,讓課堂提質增效,是教師教學研究的重要任務。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以及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習方式的共同運用,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具有實效性的研究價值。
那么,怎樣在我們的語文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呢? 首先,構建小組。
組長的選擇必須要充分斟酌,兼顧成績,側重性格,一旦選定不可隨意更換組長,選拔方式有競聘上崗、毛遂自薦、投票選舉等。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性別、個性、才能、學習習慣、學業水平、家庭背景,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使各個小組的整體水平大致相當,組內成員之間又形成互補,確保組內學生互助互學,確保小組之間的交流與競爭;明確小組成員各自的分工與職責,使小組成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從而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增強小組成員的團隊意識,提高合作品質。
其次,教給方法。
小組交流時每個人都要發言,小組在全班進行分享時有固定的話語模式“我代表我們小組進行發言,我們組認為……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要用好小組合作當然需要這些形式,但高效的小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我們不妨從學習者的角度去看待小組合作。學生的小組合作活動是依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的,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清晰明了,如果問題不易操作,教師還應該為這些問題搭建支架。學生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不知道從誰開始分享,或者有的學生一口氣講了很多,有的學生無話可說,又或者每個小組成員自己講自己的,全然沒有組內的交流……總之,可能出現的問題很多。
第三、選擇內容。
在小組里,變換形式讀,齊讀,兩兩讀,這樣學生既不感到枯燥,也為農村的膽小怯場的的孩子提供了幫助。這項合作學習比較簡易,我在第一課時中經常采用,效果很好。
我在指導朗讀課文時,如果課文人物對話多,建議孩子們分角色朗讀。如《曹劌論戰》,小組成員在一起推敲人物語言,心理,還可以互換角色,互相學習。合作朗讀課文在課堂教學中非常實用,那些膽小,不愛讀書的孩子,在小組里,既鍛煉了膽量,又能從別人那兒學到朗讀的技巧。
第四、培養習慣。
學會傾聽。俗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在課堂上,學生應該學會認真傾聽他人的觀點和想法,尊重不同聲音,從中汲取他人的智慧,拓展自己的視野。通過傾聽,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觀點,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學會質疑。在小組活動中,還要敢于質問。在課堂上,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勇于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通過質疑,學生可以培養審視問題的能力,增強解決問題的決心和勇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使課堂充滿活力和創造力。
學會表達。學會表達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環節。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培養學生自信心和溝通能力,讓學生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通過積極的表達,學生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還能夠獲得他人的肯定和認可,從而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教師要調動所有學生的參與欲望,培養學生敢說的勇氣,把一些能夠容易表達或簡單的問題讓不愛發言、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來回答,并給予他們肯定與鼓勵,使他們能夠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最后,正確評價。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教師應該深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及時給予指導和支持。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同時關注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兩個維度。對于問題解決,評價的主要維度可以包括探究和理解、表達和形成、計劃和執行、監控和反饋等方面;而對于團隊協作,評價的視角可以包括團隊建設與維持、分享觀點并達成共識、采取合適行動解決問題等方面。評價時應使用準確、激勵性的語言,針對學生的真實表現給予針對性的反饋,同時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促使其不斷進步。通過正確的評價,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促進其全面發展,激發其學習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