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要:本文就自主學習從三個方面進行分述,即精心設計導語,激發(fā)興趣是自主學習的誘因。其次,開辟自主空間,引探導學是自主學習的關鍵。再次,點燃創(chuàng)造火花,啟思質疑是自主學習的動力。三者應有機巧妙的結合,使學生好學、樂學、善學。
關鍵詞:課堂 自主 學習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新課程標準》)自主學習就是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和發(fā)展打好基礎。它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從《新課程標準》所透露的信息來看,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就培養(yǎng)能力而言,自主學習是發(fā)展?jié)撃艿臉蛄?從教育實踐來說,自主學習也是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習能力呢。下面以《太陽》一文為例談談。
一、精心設計導語,激發(fā)興趣是自主學習的誘因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就根本說不上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當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語文課變得生動,輕松起來。因此教師要著力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一席好的導語尤為關鍵。在上《太陽》時,上課伊始先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心中最喜歡的太陽。由學生想怎么畫都行。讓學生在畫太陽中經歷一番獨特的體驗。通過繪畫導人新課,激發(fā)了興趣,活躍了思維,開啟了想象,學生學習課文,自主性更強了。
二、開辟自主空間,引探導學是自主學習的關鍵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愿望,發(fā)揮其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悟發(fā)現,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分析討論,在教師悉心的滲透和指導下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以《太陽》為例,教師可以這樣有步驟,分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習:(1)讓學生自由的讀,并把讀懂的內容大膽的說出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信);(2)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然后小組合作,交流認識(學習自主學習有選擇的空間,并有合作學習的時間);(3)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后,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寫”
過移到與中去 (知識遷移、讀寫結合、訓練能力)。一改過去以教師串講為主的方法,學生在教學中不是消極的受教,而是主動地探求,探求的興趣引發(fā)了,探求能力得到培養(yǎng),基本學習能力與積極自主學習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點燃創(chuàng)造火花,啟思質疑是自主學習的動力
思維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開發(fā)智力的襁褓。教學時應讓思維的絢麗花束燦爛地開放在每位學生心中,教會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帶著預習中的問題思考,善于從同學的發(fā)言中啟發(fā)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縱深思考。同時,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提高提問的水平,這也是自主學習培養(yǎng)的途徑。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的過程是積極思維的過程,是提出問題,發(fā)現問題的過程。質疑可使學生改變學習中的被動地位,使他們變得積極主動,激發(fā)探求新知欲望,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思維火花,能以較高的效率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根據教材特點運用各種激疑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消除學生質疑的心理障礙,提供質疑的契機,教給質疑的方法,讓學生有法可循。對重點詞句進行質疑;對標題進行質疑;矛盾處進行質疑;對篇章中的詳略安排,敘述順序的變化,標點符號運用質疑;甚至對課文插圖質疑,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學習《太陽》一課時,在充分的預習之后,學生疑問一個接一個:“課題叫太陽,為什么還用那么多文字寫它與人類的關系呢?”“科學家怎么知道太陽的溫度的呢?”“《太陽》一課用一個神話故事開頭多累贅呀?”等等,他們正用“?”這把鑰匙開啟著智慧之門。理解了課文內容,學生們冒出許多新奇的想法:“關于太陽的知識,人類研究了多少年呀?”“根據課本的內容,教師認為課題叫‘太陽,我們人類的朋友更恰當!”“課文要介紹一下人類關于太陽的新發(fā)現就更好了。”……課后學生的作業(yè)中有《太陽系知識小報》,有被改編的《太陽》……一個個創(chuàng)造的火花在閃爍。
另外,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動也是促進自主學習的催化劑。活動方式很多,不拘一格,如演一演、辯一辯、唱一唱、訪一訪、畫一畫等,具體選擇哪一種應有針對性,活動原則應突出開放性、主體性、挑戰(zhàn)性,活動目標應致力于能力的培養(yǎng)。
自主學習是新課標教學的一個方向,是新課標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課堂只有充滿樂趣,只有在教師精妙的引探導學下,有啟思質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識的內化,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好學、樂學、善學。
主要參考文獻:
[1]李莉.小組學習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2] 徐瑞.探究式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42.
[3] 呂翠花.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