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貴麗
摘 要:考慮到幼兒學情特點,幼兒階段的教育教學活動大多以游戲活動的形式展開。而在體育游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結合多種資源形式來提升游戲開展的成效,也將豐富游戲活動體驗。藏族地區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本土資源豐厚,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幼兒體育游戲在開展時,則可以巧妙地結合藏族本地特色,充分挖掘其中存在的文化要素,并融入到民間體育游戲之中,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區幼兒游戲形式,發揮游戲對幼兒的啟蒙價值,做好藏族文化傳承。
關鍵詞:藏區本土資源;幼兒教育;體育游戲;文化
【中圖分類號】G61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0-0053-03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因此,對幼兒開展教育引導活動可以通過游戲形式,這與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相吻合,更易于幼兒接受。而藏族地區本土資源極為豐富,文化特色明顯,深入探究并借助藏區本土資源,豐富幼兒民間體育游戲的路徑意義重大。藏族地區幼兒園對幼兒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活動,可以借助本土資源條件,豐富游戲形式與內容,以凸顯出藏區幼兒園的特點,提高幼兒體能,傳承藏族文化。
一、運用本土文化資源,家園配合營造特色游戲環境
環境因素對人的影響較大,尤其對處于人生的啟蒙階段的幼兒。為幼兒打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游戲空間,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體育活動是增強幼兒體能,培養幼兒品質的有效方式,但體育活動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不易被幼兒接受,而在體育活動中融入游戲,為幼兒打造游戲化體育活動環境,能有效激發幼兒的體育運動自覺性。作為藏區幼兒園,教師可以聯合家長的力量,合力為幼兒打造具有藏區本土特色的游戲化體育環境。游戲環境的打造,也應著重發揮家庭的力量,引導家長一同創設游戲環境,為幼兒體育游戲提供更豐富的元素。在進行游戲環境的創設過程中,要巧妙運用本土的特色文化資源。少數民族地區本土文化資源豐富且極具魅力,若將其融入到游戲環境中,能夠發揮育人價值,也能提升幼兒文化自信,強化熱愛生活的理念。另外,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上,無論幼兒園還是家庭都應緊密圍繞幼兒的發展及特點,針對性融入藏區本土文化資源,形成良好的游戲環境氛圍[1]。
為幼兒打造體育游戲環境應以藏區民族特有文化資源為主題,再融入具體的體育游戲內容,如摔跤、滑石頭、藏式跳繩、珠穿、擊牛角、羊毛球、羊關節串珠、國王與大臣等,在幼兒活動區域以及幼兒園的公共走廊、樓梯墻面等處張貼相關的體育游戲圖片,放置體育游戲用品,還應在相應位置展示每個項目的游戲過程和方法,使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體育游戲活動的玩法。比如擊牛角,是以小組為單位,每名組員投擲三次,若投中牛角尖代表獲勝,投中牛角基座部分就要接受懲罰。在戶外的活動區域,教師可引導每一個幼兒家庭搜集豐富的藏族文化圖案,共建良好的本地文化資源游戲環境。如此,在家園配合下,為幼兒營造極具藏區特色文化的游戲環境氛圍,對提升幼兒整體的文化意識尤為關鍵。
二、巧用本土自然資源,家園配合制作體育游戲器材
在幼兒游戲活動過程中,游戲器材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要素,借助游戲器材可以豐富體育游戲的活動形式,最大限度調動起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一般說來,體育游戲器材會受到幼兒園內部資源的局限,無法為幼兒提供類型多樣的體育游戲器材。很多游戲器材較為老舊,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熱情和興趣。因此,在開展幼兒體育游戲活動時,教師應秉承家園配合的理念,利用藏區本土資源,與家長共同制作體育游戲器材,以豐富幼兒的體育游戲活動。幼兒園可以進一步發揮自然資源的重要價值,做到物盡其用,培養幼兒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意識和習慣。另外,在游戲器材的制作過程中,幼兒園應積極做好主導,引導家長配合選取具有本地特色的資源材料,并且盡量考慮到季節的變化,使各類體育游戲器材的制作更容易完成,全面豐富游戲活動的玩具素材[2]。
例如,某藏區幼兒園為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土資源,更好地傳承藏族文化,應構建家園配合聯動機制,邀請家長與幼兒一同展開戶外本土資源的挖掘和搜集整理工作,為園所制作游戲器材做好前期的鋪墊工作。經過園所教師的動員,廣大幼兒家長積極帶領幼兒前往戶外,結合本地特有的地理環境和生活條件,從民俗特產、家鄉風景等各類角度選取能夠制作成幼兒游戲器材的要素。如幼兒開展擊羊角的體育活動,可以讓家長為幼兒制作羊角,將羊角磨平,上色,打造成體育游戲道具;若開展羊毛球活動,則可以用羊毛團包住小石塊。另外,藏區草原上富含豐富的野草青稞柑,小溪邊又有豐富的邊柳條、圓溜溜的鵝卵石等元素,都可以作為幼兒體育游戲活動的器材元素。在教師的引領下,幼兒和家長一同完成游戲器材的制作工作,不僅可以拉近幼兒與家長之間的關系,也將使幼兒提升自我動手能力,強化其對自然的感知水平。這種充分利用藏區特有自然資源所制作的游戲器材,也將進一步喚醒幼兒與家長在游戲活動中的情感體驗,使幼兒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促進其個性化發展。
三、深入探索本土資源,家園配合設計游戲活動主題
教師帶領幼兒開展體育游戲活動,應先明確游戲主題。教師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借助游戲主題的多元化,增強幼兒參與游戲的情感體驗,也能將游戲活動的教育指向價值彰顯出來。而教師還應適當征詢家長的意見,引導家長參與進來,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局面。在藏區特色的本土資源支撐下,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主題時,可以先從自身游戲設計的思路出發,充分探索本土資源的應用路徑,從中凝練出更具本土特色的游戲主題形式,從而使幼兒的游戲體驗感更強,也將發揮文化的積極價值,再進一步向家長征詢游戲主題的設置建議,從而提升家長的參與度,更好地完善游戲活動的開展形式。就本土資源的挖掘來看,教師可以著重從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的角度挖掘游戲活動主題。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主題的過程中,還要積極結合幼兒的學情特點,盡量在主題上做好優化和調整,滿足幼兒認知特點,同時也盡量避免引起幼兒知識盲點。另外,也應盡量提升游戲的可實施性,使幼兒在自主開展游戲活動時可將這些本土資源運用其中[3]。
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確定體育游戲主題為“大象拔河”,比賽由兩個隊伍共同完成。根據比賽場地的要求,需要在硬質地面上開展,用綢帶做成圓環在脖頸處套好,在腿中間穿出,參與者四肢著地,背對而行,最先爬到終點的即為獲勝方。幼兒園可以要求家長參與其中,形成親子互動游戲模式,這對增進親子感情,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大有裨益。
再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開展撿石子游戲,這一游戲活動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條件的限制,可以隨時展開,還能起到鍛煉肢體協調性的作用。完成這一游戲形式,一般需要2-3人以上,分為若干回合,直至決出勝負。
如此,通過家園合作,開展主題體育游戲,既能提升幼兒的肢體協調性,也將使幼兒感受到游戲活動的多樣性,提高幼兒的創造水平。
四、走進本土社會資源,家園配合親近自然展開游戲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文件中,提出要積極借助各類自然環境要素開展育兒工作,因此,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應帶領幼兒在戶外進行體育游戲活動,保證幼兒能夠接受到光照,呼吸新鮮空氣。教師在設計幼兒體育游戲時,也應注重結合自然因素,使幼兒能夠親近自然。而藏區特色的本土自然資源也將成為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重要基礎,教師應借助本土特色資源形式,將其融入到幼兒游戲活動中,進而豐富幼兒體育游戲的形式與內容[4]。另外,在家園配合的基礎上,一同展開生活周邊的自然環境社會資源的探索,帶領幼兒一同展開戶外游戲,既能達到游戲活動的目的,也使幼兒融入到自然環境體系中,有效借助家園合力,為游戲教育做好鋪墊。而且讓幼兒適當接觸社會資源,也能讓他們提升其與人交往和溝通交流能力,在展開體育游戲活動的同時,使幼兒能夠融入自然、融入社會,達到一舉多得的游戲教育目標。
例如,在藏區某幼兒園開展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為了進一步帶領幼兒融入自然,便帶領幼兒在戶外開展“當風箏遇上風”的戶外體育游戲活動。該游戲活動于2006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對幼兒講解藏式風箏的歷史。早在1000多年前,藏紙出現后,人們就開始用藏紙糊風箏。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帶領幼兒到公園中展開游戲活動,讓幼兒和家長一起放飛風箏,在公園的草坪上自由自在地奔跑,感受春天的氣息。同時,在完成游戲活動之后,還可以參觀公園,引導幼兒觀察周邊環境的變化,如發芽的柳樹、新綠的草地等。幼兒在這種戶外親子自然游戲中,不僅充分融入了自然環境,也更好地感受到戶外游戲的樂趣所在,增強了身體素質,提升肢體協調能力,而且也進一步增強了觀察能力,對幼兒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五、結合幼兒學情特點,家園配合傳承傳統藏族游戲
在藏族本土地區開展幼兒游戲活動時,還應充分結合幼兒的學情特點,考慮幼兒總體發展現狀。由于幼兒年紀較小,針對性較強地進行游戲的優化和改進對幼兒而言具有一定難度。幼兒的學情千差萬別,身體素質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師在展開體育游戲的活動中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往往很難兼顧到所有幼兒參與游戲的體驗感,也將大大降低體育游戲活動的參與樂趣[5]。因此,教師在設計藏族游戲活動時,應邀請家長參與其中,獲得家長助力,與家長一同細致研究幼兒學情特點,盡量將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態考慮其中,在藏族的民間游戲活動形式基礎上,豐富幼兒游戲體驗。另外在進行游戲的改編時,應盡量圍繞原有藏族民間傳統游戲活動,保留藏區體育游戲特色,既能發揮本地特色資源的優勢價值,同時也能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做好藏族文化的發展與傳承。一些民間體育游戲活動內容簡單有趣,稍加改編便能獲得幼兒的喜愛,是教師和家長應積極進行挖掘的重要游戲類型,應有意識從民間游戲活動中篩選出更易具有教育培養價值的游戲原型,將其作為基礎素材。
例如,幼兒園教師在進行幼兒游戲開發的過程中,將傳統民間的藏族游戲活動進行對比分析,從中著重選取出更適于幼兒開展的體育游戲類型,如賽馬、抱石頭等,同時還有較為常見的桌面型游戲,更適用于幼兒開展如抓羊骨頭、藏棋、骰子游戲等等。而考慮到幼兒學情特點的不同,教師在引入這些傳統民間游戲的過程中,應分別制定小班、中班、大班的體育游戲活動內容,也應根據實際體育游戲情況適當調整活動方案。這種與幼兒身心發展相匹配的方式,能夠降低游戲的難度,也能達到理想預期的游戲效果。如抓羊骨頭這一藏族民間游戲活動形式,對提高游戲參與者的肢體協調能力較為明顯。在游戲規則的設定上,考慮到小班大部分幼兒的手指較小,很難一次性抓起4根羊骨頭,可將一次抓取的數量調整為2根,哪一組最快完成抓取任務便獲得勝利。經過適當改編,不僅能夠使幼兒體會到藏族民間游戲的趣味性,也能感受到藏族本土特色的文化價值,游戲的教育指向價值更為凸顯。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階段的游戲開發過程中,幼兒園應積極結合地區的本土資源特色,圍繞幼兒身心全面健康成長,著重做好游戲內容和形式的優化和調整。并有效發揮家庭的作用,一同挖掘藏族地區本土資源,凸顯出幼兒階段體育游戲的教育價值,同時傳承發揚地區民族特色,有效地促進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洪麗貞. 自主游戲中“偏區”幼兒的學習與發展——以追蹤大班某幼兒在大型積木區的案例為例[J]. 幼兒教育研究,2023,(01):37-39.
[2]王煒. 淺析建構區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解讀與支持路徑——以大班建構游戲“小士兵建長城”為例[J]. 好家長,2020,(62):94-95.
[3]封丹. 基于民間體育游戲中幼兒游戲指導策略[J]. 好家長,2023,(10):12-14.
[4]賢琪. 玩轉民間體育游戲 促進幼兒健康成長[J]. 家長,2022,(35):13-15.
[5]梁莉玲. 在民間體育游戲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J]. 家教世界,2022,(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