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霞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學生的作業量明顯得到了縮減,相對而言學生的學習壓力自然也輕松了不少。然而,義務教育中的升學壓力一直是不能擺脫的問題,這也是大家對成績比較關注的原由所在。如何在“雙減”背景下提高初三語文復習效率是語文教師在面臨的重大挑戰,因此教師要立足全局,設計總復習作業內容,從整體幫助學生提高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實現“雙線組元”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雙減;初三語文;作業設計;總復習;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9-0038-03
在“雙減”政策下,初中教師需要更加高效的時間管理方式,尤其是對于初三階段的教學,既要顧及學生心理承受的能力,擺脫作業“數量”的限制的同時合理設計作業內容,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具有總體規劃的總復習作業計劃。從根源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意愿,促使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任務,實現作業“數量”向學習質量的轉換提高。在義務教育中,語文是一門人文主題的學科,學習語文是文化思維發展的源泉。初三語文總復習作業則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更加注重經驗的總結,體現出語文的創新與靈活應用,幫助學生發展理論思維、實踐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應對中考的能力以及為未來學習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基于新的中考要求展開分析,為優化初三語文總體復習提供合理的作業內容設計策略。
一、“雙減”背景下初三語文綜合性總復習作業的設計要點
即將初中畢業的初三學生普遍把知識理論放在語文學習的首位,這使得語文復習花費的時間非常的多。在初三復習階段,許多學生花費大量時間進行復習,然后成績進步不明顯,在某種程度上打擊了他們復習的信心和恒心。其實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主要基于多年學習的積累,不是一日之功,也非一蹴而就。但具有針對性強、科學合理的總體復習方法也是有效提升學習成績的途徑之一。語文教師在面對學生信心不足,甚至畢業班語文課時被壓縮等重重障礙,應該如何應對和突破?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從初三畢業班的整體評估過程中去正確處理“不減”和“減”的關系,以提高復習效率,達到進一步優化的效果。就此提出以下幾個要點。
(一)總復習的時間“減少”
總復習時間的減少是“雙減”要求的具體體現,整體上應減少學生總復習的實際時間,具體是指在減少基礎知識的復習時間,并提高復習的效率。中考語文考試的第一道大題是語言和寫作的運用,主要考查考生對教材中發音、形式、成語等詞匯的理解和使用情況。第二個大題是古詩文閱讀,包括文言文閱讀和包括默寫。這部分的問題和類型非常多,考的范圍也比較廣,但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是考試題目不能超綱,學習什么考什么,因此學生復習的內容都來源于教科書。掌握這些基本知識的最好方法是花時間記住它,但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原理,人對知識的記憶是短暫的,需要不斷的反復記憶,才能產生深刻印象,最終印入腦海之中。很顯然,這與學生總復習時間的“減少”是相沖突的,這就要求在總復習的作業設計中要幫助學生建立整體復習內容的邏輯框架,教師應研究教材,立足整體單元視角,緊扣整體單元目標,統籌單元拓展作業,以高階學習覆蓋低階練習,提供思考著力點,落實“減負提質”[1]。
(二)訓練寫作頻率“不減少”
具體指語文訓練的頻率“不減少”。許多語文老師對寫作教學也是比較苦惱,但語文寫作又是中考的必考項目,寫作的分數占比非常高,因此寫作訓練非常重要,不容忽視。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建議教師按照校本教材的編寫單位進行培訓,然后梳理出寫作的要點,為了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可以通過教師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等方式對寫作情況進行反饋,引導學生高頻率的去復習和練習作文,比如進行人物描寫主題練習時,需要學生學會理解人物的特征并對其進行描述,當大多數學生已經完成理解和描述等學習內容后,繼續下一個寫作訓練點。這樣,通過一個接一個的訓練并通過考試,學生的寫作技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
(三)題目數量必然要“減”
停止原來機械重復、無用的刷題模式。在選擇作業時,應該強調針對性,就是“哪里不會就練習哪里”。以評判現代文學閱讀練習為例,現代文閱讀廣泛考查考生五個層次的技能,考試領域廣泛。在一般復習過程中,不可能涵蓋所有方面,首先是因為時間不允許,其次學生已經掌握的簡單問題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此時有針對性的精準練習就尤為重要。再例如,學生在小學就已經訓練過并掌握了絕大多數學生的任務圖分析和技能建設問題,可以在復習時簡要介紹,如果教師在這樣簡單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對學生無益。教師在日常閱讀訓練中要準確發現學生的常見問題,如語言風格問題、文章概念問題、情感語調問題等是許多考生經常失分的閱讀問題,教師在評估過程中告訴學生學習方法,然后對特定類型的題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例如,教師需要評估學生對語言風格掌握情況,可以再課堂教學后布置語言風格相關的作業,教師對學生家庭作業情況進行查驗,根據家庭作業完成情況確定評估進度。如果學生完成得很好,轉到下一個問題類型進行評估,否則將繼續訓練。通過這種準確而有針對性的培訓,能夠不斷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半p減”減少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家庭作業負擔,這是教育改革的里程碑,中考語文評估的“減”是學習總時間和負擔,而“不減”是質量。語文教師要為自己的班級探索一條適合的整體評估路徑,要平衡教育中“不減”和“減”的內容,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這也是未來教育和教師的前進之路!
二、“雙減”背景下初三語文總復習作業內容的設計要求
如何提高初三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應對新課標下的中考考查能力,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去復習中考,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在初三考試階段的教育中,有效的語文復習離不開精心設計的作業。
(一)研究中考趨勢和新課程精神
新課程標準是語文課程教學的指導方向、目標和依據,是教師進行評估的起點和依據。教師需要閱讀新課程規范的精神并理解透徹,進而科學設計中考語文復習作業,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結構和的理解和應用,繪制知識框架,通過語言和寫作能力的實踐訓練來鞏固知識和提升應用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積累考試素材,注意培養基本知識和技能,這樣初三的語文作業設計就有了針對性的重點。例如,在布置寫作作業時,按新課程的要求,“寫作教學的布置要符合學生的生活情況,激發學生樂于寫作并愿意表達自己。作業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適應生活,融于生活?!备鶕抡n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初三學生的生活和復習情況,語文老師可以布置一道命題作文題,“初中生活的酸甜苦辣”或“當我面對xxx的時候”等。面對這樣的題目,學生們基本上都能真情流露,愉快去完成作業。初三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令人興奮的經歷是最好的寫作主題,很容易找到。通過這種訓練,可以增強他們關注生活、表達真實情感的能力。
(二)基礎知識的系統化
基于目前教育部制定的“雙減”政策要求,中學生作業的重新設計和構建成為教師落實“雙減”政策過程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2]。當我們看到一個問題時,我們需要知道解決問題需要什么,我們需要清楚地知道每個知識點來自書本的哪一部分,記住每一部分知識的要點、難點和易錯點可以降低我們的錯誤率。例如,當我們看到文學文章時,需要考慮語言情境,如果看到了古詩詞,就要想到詩中的意境,包含著哪些思想等等?;A知識在總復習階段是需要歸納的,需要從各個系統的主題去進行總結和歸納,將其形成系統化的知識內容。
(三)整體性的知識邏輯
初三總復習是助力學生中考沖刺,全面提升學生素養與能力的重要環節。合理有效的作業設計不僅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促進復習教學轉型,有效提升教學質量[3]。將知識點組織成一個有機整體對我們進行聯想和應用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來獲取閱讀的技巧?大多數學生可以說很多東西,但學習的方法經常被遺忘,這就是歸納總結能力不足所導致的,適當的采取歸納法可以用來解決許多廣泛的問題,但必須以知識邏輯為主要的思維路線,這是非常重要的。
(四)深化基礎知識的應用
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時要注意三個方面: 根據新課程目標,明確學生完成單元教學任務情況下,規劃單元作業;立足核心素養,設計課文作業;強化雙基訓練,落實課時作業。這一部分與我們后面的擴展問題有關,也是強調了各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深度去理解和把握基礎知識的應用和轉移。初中升學考試之所以有困難,是因為缺乏簡單知識點的有機結合的能力,因此,這一部分要求每個人都能靈活、專業地運用我們的基本知識來回答問題,靈活應用的先決條件是對知識點的透徹理解。
三、“雙減”背景下初三語文作業總復習作業內容的合理設計
(一)作業設計應為學生發展預留空間
作業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延深。在作業設計是要考慮充分挖掘初中生的潛力,激發學生探索的樂趣。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為學生發展預留空間去探索,避免布置機械重復的作業??梢苑謱哟尾贾米鳂I,在學生完成規定層次的作業后,鼓勵學生往上一次層次的作業去探索。要從整體上滿足學生的備考需求以及應對發展的學習能力需求。僅僅設計困難或簡單的作業任務是不夠的,重點關注基本問題并分配適當的改進問題是可取的。改進問題的準備應該有一個階梯,以防止學生害怕困難。通過培訓復習作業,學生可以逐步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例如,文學作品《水滸傳》的信息量大、范圍廣,根據學生的多次閱讀,可以要求他們對小說中大約十個常見主角的性格特征、昵稱和主要的情節進行歸納和梳理。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甚至梳理了《水滸傳》中大約二十個人物。對于像《水滸傳》這樣具有大量信息的作品,有必要為學生的發展預留空間,鼓勵學生從這類名著中掌握提取人物形象的技巧,掌握一些優質的語言描述,提高學生對文學類作品的閱讀理解,從而提高總結提煉的能力。
(二)作業設計應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復習作業應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復習作業的設計應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有熟悉感,同時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復習文章《都市精靈》時,教師可以根據文本和學生的現狀設計了一個研究問題:泰州是一座古老而現代的生態城市,在國內外都很有名,越來越受到關注,被稱為“水上天堂、夜城”。鳳城河風景區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已成為泰州市一處美麗的風景名勝區。但泰州古城的軟件配套要跟上,如衛生環境、景區管理、交通問題等,以書面的形式向有關部門反映。這樣的復習內容直接與生活接軌,把作業植入生活之中,提高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應用,有利于學生對作業的理解,實現復習的總價值。
(三)作業設計必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開放性
個性化的復習方法和學生在中考中的個體差異決定了中考語文試卷的設計必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優化語文作業設計是鞏固學生文化基礎,培養其讀寫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學生語文素養提升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在實踐評估中,原則上不可能設計出適合全班學生的作業,家庭作業設計必須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具有靈活性。開放式家庭作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自己的問題。開放式作業應該有多種形式和內容,以及不同的控制方式。教師布置語文作業可以更多地以實踐和探索的方式來展開,作業的類型不僅是知識類的,也可以的情感方面的,例如,孝敬父母的,熱愛家鄉等??梢宰寣W生在自然、自覺的狀態中中完成復習任務,提高解題的能力和思路,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
四、結論
初三語文總復習作業的設計是對前期所學知識內容的梳理和檢查,要多措并舉,不斷幫助學生理清自己的學習現狀。從整體上歸納出復習要點,明確各個學習階段的重點內容,有針對性地改善學生的不足,通過復習一些不熟練的主題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考試成績,綜合提高語文素養的發展,滿足學生的人文發展,更提高學生的中考成績,實現語文學科學習和結果的最佳。
參考文獻
[1]胡宇譽. “雙減”背景下語文單元拓展作業的設計探究--以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J]. 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 2022(4)。
[2]鐘紅, 孫洪波, 陶元. “雙減”背景下初三綜合復習數學作業內容設計初探[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21, 37(10)。
[3]涂靜靜. “雙減”背景下初三語文總復習作業內容設計初探——以詩歌專題復習作業設計為例[J]. 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 科研, 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