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四大糧食巨頭憑借對糧食供應鏈上下游的強大控制力影響著全球的糧食價格,這對于河南省提升糧食供應鏈韌性具有重要的經驗啟示。因此,要建立全產業鏈經營網絡,實現多元化經營和全球化經營,構建核心比較優勢等途徑提高糧食供應鏈韌性。對于河南而言,要扛穩糧食生產安全重任,不斷強鏈補鏈,營造糧食安全的良好生態,以糧食供應鏈韌性的提高確保糧食安全。
關鍵詞:四大糧商? ? ?供應鏈韌性? ? ?啟示
河南是糧食生產大省,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的1/10,小麥產量占全國的1/4,在全國糧食生產格局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時代,面對世界糧食發展與安全格局的新變化,河南省要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上有更大作為,必須首先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以提升糧食供應鏈韌性為目標,補齊供應鏈中最薄弱環節的抗壓能力,當糧食供應鏈受到外部環境沖擊后,能夠以新技術、新產品對發展路徑進行優化革新,推動糧食供應體系向更有韌性的方向轉型,這是復雜形勢下有效防范和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可能導致的糧食危機的基礎保障。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四大糧食巨頭控制著全世界80%的糧食交易量,憑借對糧食供應鏈上下游的強大控制力影響著全球的糧食價格。因此,本文選取四大糧商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提升供應鏈韌性的相關做法和經驗進行梳理分析,總結經驗啟示,這對于河南省提升糧食供應鏈韌性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先進做法
(一)貫徹全產業鏈戰略
美國ADM公司是全產業鏈戰略的先行者,其業務覆蓋從田間到餐桌的各個環節,以農產品為核心,圍繞農業服務、油籽加工、玉米加工、營養品業務等主營業務,構建了完善的“農場—儲存—運輸—加工—分配—銷售”等環環相扣、有效支撐的全產業鏈,其終端產品甚至超出了傳統的“糧食范圍”,涉及“食品+飼料+生物燃料+工業品+全球糧食貿易體系+全球涉農咨詢”等更多環節。美國嘉吉是全球最大的糧食貿易和倉儲商、全球最大的肉禽養殖商和美國最大的玉米飼料生產商,其以全產業鏈拓展為發展方向,以糧食業務為基礎,不斷向產業鏈上下游擴展,特別是涉及農業深加工相關的高附加值業務,包括種子種植、技術研發、新型食品、生物能源等,業務范圍覆蓋農業、動物營養、食品、工業和金融等領域。法國路易達孚的發展模式更是以全產業鏈發展為核心,依托農產品貿易,不斷上下延伸產業鏈,覆蓋了從產業上游種植、中游研發到下游銷售發展的整個產業鏈,推動糧食產業整合,打造核心競爭力。
(二)注重供應鏈安全
邦吉的成功得益于其“農資+農場+終端”一體化的供應鏈,憑借完善的供應鏈網絡為世界各國提供綜合性的糧食安全解決方案。嘉吉高度重視供應鏈安全,在世界60個場所布有全球聯線(GPS)的通信衛星,通過強大的信息收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不斷優化供應鏈,完善大宗農產品的生產、交易、加工和分銷體系,為供應鏈上下游提供運輸、倉儲和存貨管理等相關信息以及風險管理解決方案,以產品和服務創新來確保供應鏈上下游之間協同機制暢通安全,以供應鏈安全確保產品的新鮮、減少損耗、提高產品和交貨的可靠性,極大地增加了供應鏈韌性。路易達孚十分重視供應鏈風控管理,早在100年前就以農產品貿易為基礎,不斷拓展生產貿易品種的多樣性,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60余個生產基地,擁有自己獨特的運輸物流線,建立一套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和流程,暢通了銷售渠道保證商品的正常供應。
(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四大糧商對于供應鏈的控制還依賴于資本、信息技術、物流等力量,他們通過控制資源、獲取信息、掌握價格,已基本完成對上中下游的絕對控制權,不斷增加其核心競爭力。ADM通過“金融+農業”的發展模式搭建了涉及銀行、信托、期貨、投資咨詢的金融發展體系,彌補了農業前期投入較大、利潤率低、投資回報率低等不足,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了重要的資本后盾。同時ADM將信息技術作為發展的重要支撐,將信息技術轉化為重要的工具服務于供應鏈的上中下游的各個環節。面對國際大宗農業商品貿易的各種風險,路易達孚以金融工具作為風險防范的保護傘,依托期貨交易機制積極參與國際大宗商品期貨交易,通過套期保值,預防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平衡風險。邦吉采取的是“農資+農場+終端”互利共贏模式,將農場經營與金融服務相結合,又利用自有物流系統運送農資和原料,掌握著豐富的農業資源,提高了自身在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二、經驗啟示
縱觀四大糧商的典型做法,河南省可以通過建立全產業鏈經營網絡,實現多元化經營和全球化經營,構建核心比較優勢等提高糧食供應鏈韌性。
(一)建立全產業鏈經營網絡
從供應鏈內部而言,供應鏈韌性體現在供應鏈能否貫通原料供應、生產制造、銷售服務等整個鏈條,主要受糧食供應鏈內部組織結構的影響,如鏈條完整度、產業基礎能力、資源配置能力等因素。四大糧商非常注重從農場到終端的產業鏈完整度,從種植到加工、運輸、出口的所有環節都掌握在手中,通過向上延伸,成就了其農產品全球貿易商的地位,向下延伸,可以準確掌握市場信息,及時調整和安排生產。因此,河南省應以實現糧食供應鏈高效協同為目標,以糧食生產環節為核心,延伸糧食供應鏈,激勵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上下游參與主體通過資源整合和流程再造,形成以“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為基礎的循環鏈條,實現各環節分散經營向一體化發展轉變,從而提升糧食供應鏈韌性。
(二)實現多元化經營和全球化經營
糧食供應鏈系統是一個綜合的、復合的動態系統,種植多樣性、產業集群化、貿易伙伴多元化有助于提高風險抵御能力,從而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鞏固提升,實現糧食供應鏈韌性的提高。四大糧商的業務遍布全球,已經在全球形成對糧食產業上游原料、期貨,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控制權。同時,四大糧商實現了經營模式多元化。ADM的主營業務涉及農業服務、油籽加工、玉米加工、營養品業務等。邦吉的主營業務涵蓋化肥、農業、食品業、糖業和生物能源等。嘉吉的主營業務涉及食品、農業和風險管理產品和服務等。路易達孚的主營業務涉及咖啡、棉花、海運、全球市場、果汁、大米、糖、谷物油籽等,都形成了從農場到餐桌一體化的產業鏈運營模式。因此,河南省應以實現糧食供應鏈多元可控為目標,發揮核心企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全面整合資源,通過資源整合的規模效應、群體效應及協同作用提高糧食供應鏈在地理和時間上適應各種外部風險的能力,確保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性。
(三)構建核心比較優勢
由于糧食供應鏈涉及多個環節,與其他產業鏈供應鏈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經濟活動,特別是與物流、金融、信息等相關行業深度融合,可以實現互促互進、互惠共贏。四大糧商在糧食業務的基礎上,與金融業、科技信息產業、物流業等都產生密切合作,可以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風險和分散功能,將期貨活水引入糧食生產、收購、加工、倉儲、流通等各環節。利用信息技術在糧食產業中的應用,做好糧食安全的源頭預防性控制。利用現代物流技術與管理理念降低糧食流通環節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因此,河南省要以實現糧食供應鏈轉型升級為目標,通過與相關產業、行業、領域及部門的拓展整合和優化,發展形成具有多功能的糧食供應鏈網絡,謀求糧食供應鏈與其他供應鏈之間的“經濟生態圈”建設,以自身轉型升級提高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側向拓展優化機制突破糧食供應鏈本身,與多條鏈條主體建立合作關系,形成利益共同體,可以保證糧食供應鏈橫向整合和縱向整合的穩定性和持久性,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可控性。
三、對策建議
對于河南省而言,要將提升糧食供應鏈韌性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來實施,主動扛穩糧食生產安全重任,不斷強鏈補鏈,營造糧食安全的良好生態,形成更加抗壓、更能抵御沖擊、更快實現恢復、更易重新調整的糧食供應鏈,為糧食安全保障提供長效支撐。
(一)扛穩糧食生產安全重任
著力解決好“誰來種地、種在哪里、怎么種地”三大關鍵問題,確保“藏糧于民、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三大戰略落實。第一,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藏糧于民。要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進一步提高種糧主體的素質和能力,提升農業的地位、農業科技人員的職業地位,讓農民種糧有效益,有保障;要完善針對小農戶的扶持政策,鼓勵小農戶通過多種合作形式和利益分享機制參與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穩定農民種糧意愿;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完善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小規模、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主體多元轉變。第二,堅守耕地紅線,藏糧于地。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健全耕地數量和質量的監測監管機制;要加強對耕地的綜合管理,提高土地的綜合生產能力;要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在保護耕地的基礎上提高對耕地資源的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糧食安全的可持續能力。第三,強化技術創新,藏糧于技。要發揮現代農業科技在糧食生產中的支撐作用,加快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走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的內涵式道路;要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實施全產業鏈育種科技攻關,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術;要推進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在糧食產業中的應用,以技術驅動糧食單產提高,推動糧食生產從“高產”向“優質、高產”并重轉變。
(二)積極推動強鏈補鏈
積極推動強鏈補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短板環節,在糧食斷供風險較大的領域構建多元化供給方案,增強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彈性韌性。第一,加強種業創新能力。要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啟動重點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逐步完善國內以育種環節為主的“健全、自主、可控”的種子產業鏈;要發揮我國在種質資源和育種技術應用上的已有技術優勢,培育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自主品牌優良作物品種,讓中國的種子裝上“中國芯”,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這是確保“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自己手中”的關鍵。第二,構建多元進口渠道。要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加強與主要糧食生產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糧食安全合作,同糧食出口大國簽訂長期穩定的國家協定和貿易合約,建立高效穩定的國際糧源供應,重點解決我國糧食結構性短缺問題;規避糧食進口貿易風險,促進糧食進口貿易風險防控關口前移,優化我國在糧食生產、貿易與流通等產業鏈供應鏈上的投資和布局,進一步提升糧食進口調控能力。第三,全面提升產業鏈的掌控力和話語權。要積極響應并參與涉糧國際組織的倡議和活動,在糧食安全公共儲備、出口限制等議題上發出中國聲音,謀求國際貿易規則制定調整的話語權和主導權,爭取有利于我國糧食安全的國際環境;要保持足夠的清醒認知和戰略定力,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對話、積極磋商、管控分歧,解決雙邊及多邊貿易摩擦。
(三)營造糧食安全的良好生態
樹立大局觀念和“一盤棋”思想,營造安全穩定發展環境,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第一,積極踐行節糧減損。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要硬化實化細化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糧減損舉措,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增產與減損并行,做到“產儲運加消”全鏈條減損;開展糧食節約行動,通過主題活動、新媒體宣傳、主題倡議等方式,廣泛開展糧食安全宣傳教育,營造全民節約糧食濃厚氛圍 ,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習慣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第二,及時緩解輿論恐慌。糧食問題、“菜籃子”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關系經濟社會全局和民生大局,也關乎公眾的情緒、信心和心理預期,要加強對糧食安全的輿情監測和分析研判,提升科學素養與獨立判斷能力,用權威的數據和理性的分析回應輿情,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夸大市場或煽動性言論干擾市場情緒,妥善處理焦點問題,對存在商業推手惡意炒作的,公權部門應及時介入調查。第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受俄烏沖突等因素影響,國際糧食市場波動加劇,我國仍需未雨綢繆,發揮國內糧食支持政策的積極性作用,實施補貼、獎勵、金融等一攬子政策措施,調動農民擴大糧油生產積極性,以國內穩產增產增加供給,鼓勵多元主體參與糧食收儲,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提前應對可能出現的全球性糧食危機。
參考文獻:
[1]陳曉東,劉洋,周柯.數字經濟提升我國產業鏈韌性的路徑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22,(1).
[2]李麗菲.新發展格局下保障糧食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研究[J].現代食品,2022,28(14).
[3]李雪,呂新業.現階段中國糧食安全形勢的判斷:數量和質量并重[J].農業經濟問題,2021,(11):
[4]崔寧波.構建國家糧食安全新發展格局[J].人民論壇,2022,(1).
[5]周萍.基于兼顧糧食安全的蘇州市都市農業發展淺析[J].南方農業,2022,16(22).
(作者單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