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婷 劉忠林 鄢靈慧



[摘 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代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深入研究江西文筆產業的發展現狀、查找存在的問題、提出破解之策,可以為各地推動文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借鑒。
[關鍵詞]文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7544(2023)12-0074-06
[作者簡介]姚婷,江西省社聯學術中心副主任;
劉忠林,江西省社聯學術中心副研究員;
鄢靈慧,中共南昌市委黨校講師。
[基金項目]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鄉村產業振興的現實困境與對策研究”(21SKJD09)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1]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代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江西省進賢縣文港鎮充分挖掘毛筆文化,發展制筆及相關文化用品產業(以下簡稱江西文筆產業),產業規模逐年壯大,帶動當地群眾創業致富,走出了一條文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新路子。課題組深入調研江西文筆產業的發展歷史和現狀,查找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提出思考建議,以期為推動文筆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也為各地推動文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借鑒。
一、江西文筆產業發展現狀
江西省進賢縣文港鎮享有“華夏筆都”美譽,被譽為“中國毛筆文化之鄉”。2021年文港毛筆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2年“文港毛筆”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并榮獲江西省最受歡迎的十大消費品牌。
(一)文化底蘊深厚
1.制筆技藝獨特
江西文筆已有1600多年歷史,素以制作精湛、剛柔相濟、書寫自如、經久耐用而著稱,兼備“尖、齊、圓、健”之四德。發展至今,文筆在制作上堅守傳統,延續古法之散卓法、披柱法和鋪疊法,同時發揚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產生了128道工序的制作技藝。
2.毛筆名匠匯聚
近年來,文港鎮新增毛筆制作高技能人才200余人,涌現了周鵬程、鄒農耕、周信興等一批制筆大師。截至2022年底,文港鎮現有非遺項目7個,各級非遺傳承人和技師工匠較多(如表1所示)。
(二)集群效應顯現
1.產業成熟度高
制筆及相關文化用品產業作為文港鎮的傳統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已形成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營銷的現代文筆產業發展新格局。近年來,從事毛筆生產營銷的企業、作坊和人員眾多(圖1),占全國的90%;毛筆產量產值逐步增加,占據全國毛筆約80%的市場份額,相關產業銷售收入及利稅穩步增長(圖2)。客觀來說,今天的文筆產量、產值均遠遠超過湖筆,成為名副其實的新的毛筆制作中心。
2.產業鏈條形成
文筆行業已形成覆蓋包含提供毛料竹子筆桿筆頭、代加工、刻字等上游供應商及成筆組裝和銷售所有環節的下游企業在內的較為完整的供應鏈,產業生態已成閉環。
(三)創新優勢突出
1.品牌建設多層
一是縣鎮兩級政府通過打造“晏殊故里·進賢文筆”區域品牌體系及“文港毛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持續唱響文筆品牌。二是鼓勵企業加強品牌建設。目前文港鎮有近400家毛筆企業注冊了商標,鄒紫光閣毛筆、鄒氏農耕筆莊勵牛堂毛筆、周鵬程毛筆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國之寶中國文房四寶優質品牌”稱號。三是多措并舉推品牌。借助國內外展會平臺及高端媒體平臺,采取短視頻等宣傳手段,持續開展品牌推廣。
2.銷售渠道多樣
除傳統銷售渠道外,在政府推動下,力推“電商換市”,建成文港“雙創”基地、文房四寶電商基地、O2O展示館,開發“筆淘網”“翠寶網”等專業平臺,同時依托天貓、京東等拓寬線上銷售渠道。目前文筆企業線上銷售額占文筆銷售總額的35.38%(圖3)。同時,進賢縣委縣政府積極與數字江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數字文化科創小鎮+B2B交易平臺”,開辟數字文筆新領域。
3.產品品類多元
積極延伸產品線,拓展金屬筆及中性筆、油畫筆、化妝刷、美甲筆、彩繪筆、勾線筆等業務。同時,結合現代文化需求開發了胎毛筆、微雕毛筆、雞矩筆、纏紙筆、釵發筆、棗芯筆、鋼筆式毛筆等10余種文創產品。
4.產品融合多樣
實現“產品+旅游”“產品+研學”,借助開筆啟蒙禮、國學教育、毛筆制作體驗等項目,豐富毛筆文化傳承。
二、江西文筆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隨著科技的進步、文化生態的變遷、市場需求的變化,文港毛筆在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等方面面臨窘境。
(一)工藝傳承發展受限
1.原材料供應不足
文筆原材料主要為動物毛,但因國家保護動物政策的限制,禁止捕殺、銷售、食用野生黃鼠狼、野兔、石獾等國家野生保護動物,筆頭原材料日益枯竭,供應嚴重不足,制作成本持續走高,導致行業利潤微薄,發展后勁不足。
2.行業標準缺乏
《文房四寶 毛筆》國家標準中對于文筆這一細分品類的地域特色、制筆技藝和獨特價值體現不突出,因類施策效果不明顯。無“標”可依,就無法進行有效質量監管,加上生產單位眾多,使得在同一業務的企業間存在質量差異,文筆品質良莠不齊。
3.技藝傳承斷層
受繁瑣枯燥的制作工序、家族式傳承理念、工人流動性過大等因素限制,目前,文港鎮毛筆技術工人缺乏,制作人員老齡化嚴重,技藝傳承呈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二)文化品牌效應不強
1.價值挖掘不夠
產品單一且主要集中在國內中低端市場,低端筆產能過剩,高端筆、品牌筆供給不足;對文筆的符號價值挖掘不深,在創新現代毛筆技術研發、包裝設計、獨特性方面未能很好迎合時代藝術審美及消費需求。
2.品牌競爭力弱
一是區域品牌影響力不足。比起浙江湖筆,“江西文筆”區域品牌建設仍在初級階段,公眾認知較少,品牌響亮度不夠。二是知名品牌少(表2)。在2600多家文筆企業、作坊中,一部分企業作坊仍是進行代工貼牌生產,知名品牌不多且較為雜亂,品牌設計不足。
3.企業宣傳不夠
對文筆制作、文筆品牌的宣傳較為單一,多借助傳統方式,利用新媒體渠道進行宣傳推廣的意愿不強(圖4),產品信任度和好感度未得到有效提升。
(三)產業集聚不明顯
1.經營方式落后
當前文筆產業龍頭企業少,以家庭作坊式獨立經營為主的散戶、小微企業多(圖5),整體呈現小、散、亂的現象。企業缺乏正確的生產經營管理意識,傳統市場觀念根深蒂固,做大做強和市場開拓意識不足,近六成企業因精力不足和需求穩定等原因不愿意擴大生產經營規模。
2.行業競爭激烈
一方面,產業內部競爭意識強,價格越來越內卷。隨著毛筆利潤被壓縮,企業間為了爭奪市場占有率而過于追求低廉售價,使得毛筆品質受影響,有損文筆形象和效益。另一方面,產業鏈資源未能有效整合。上下游企業間在信息溝通、市場交易、聯合營銷等方面存在信息和交易摩擦。
三、江西文筆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以頂層設計為保障,擴大發展新空間
1.強化政策支持
首先,制定文筆保護和發展條例。將《文筆保護和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納入南昌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盡快制定《條例》。《條例》要明晰文筆概念、制作技藝、部門職責等,展現文筆特色,賡續文筆文脈,引領產業發展。
其次,加大專項資金扶持和獎勵。要在省市兩級政府層面加大扶持及獎勵力度。一是設立扶持資金。鼓勵企業在技術創新、提檔升級、數字轉型等方面進行新探索;對愿意培養新工人的企業、帶徒弟的傳承人給予一定補貼;對在企業學徒或跟隨傳承人習藝的工人按月提供生活補貼。二是實行獎勵措施。對銷售體量大、銷量增長快、電商零售額多、獲得發明專利的企業實行獎勵或稅收優惠;對取得高級技藝級別的傳承人,如獲國家級或省級非物質遺產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給予一定獎勵。
第三,制定文筆手藝人管理方案。為尊重和維護手藝人各項權益,完善細化管理,由縣相關部門結合《南昌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制定方案,對技術工人進行技能等級劃分和評定。
2.完善平臺建設
省市政府層面要加大指導力度,推進文筆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一是培育全鏈條溝通咨詢平臺。培育信息咨詢、工業設計產業發展規劃等平臺,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發展建議;建立全省電子化毛筆企業網絡交流平臺,促成毛筆全產業鏈企業各類人員的零距離線上信息交流及合作共享。二是建立產業投融資服務平臺。搭建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鼓勵文筆企業進行融資發展,支持金融機構和民間資本參與文筆產業發展。三是搭建數字文化產業平臺。加快文筆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推動數字經濟與文筆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二)以文化要素為引領,擦亮品牌名片
1.講好文筆故事
首先,加強毛筆技藝傳承。加大對文筆制作技藝的發掘和傳承,健全文筆技藝保護體系,依法、有序開展文筆技藝整理工作,加大對文筆技藝的研究和保護力度。
其次,深挖文筆符號價值。在毛筆工藝、包裝、筆桿設計和材料等方面下功夫,充分發掘和運用文筆制作技藝所包含的文化產品品種,提高文筆科技含量,開拓高端產品及禮品市場;與文創公司合作,拓展產品設計思路,豐富產品設計元素,延伸產品設計思維和創新,推動產品脫去傳統外衣,向個性化、時尚化、多元化發展。
第三,豐富區域品牌內涵。依托“二晏”文化資源,深入挖掘文筆文化故事及本地特色企業文化,塑造傳承人形象,豐富文筆特色文化功能,彰顯文筆文化魅力,展現文筆厚重底色。
2.渲染文筆氛圍
首先,提高曝光度。一是邀請直播平臺入駐,借助省市大V、網紅主播流量帶動宣發,提高公眾認知,挖掘潛在消費者。二是培養本土網紅,鼓勵傳承人、企業家在視頻平臺交流制筆技藝,進行經驗分享。三是制作宣傳片、紀錄片等,講述傳承人及文筆制作背后故事。
其次,沉浸式推廣。省、市政府推動,設立文筆宣傳周,積極組織營銷推廣活動;開設文筆數字化欄目或小程序,利用VR、AR、XR等技術,發展線上文旅,制作文港鎮全景VR“云旅游”、文筆企業3D地圖等,實現線上線下綜合、立體式宣傳推介。
3.加強品牌建設
一是合力打造區域品牌。發動企業,在毛筆筆桿和包裝上加印品牌logo,在快遞中附上區域品牌海報、二維碼等;加強企業自律,自覺規范使用“江西文筆”區域品牌和“文港毛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遵守市場規則,維護品牌形象。二是完善企業品牌體系。發揮“中華老字號”“國之寶”等品牌及制筆大師的示范作用,帶動企業增強商標意識,樹立自身品牌,加快培育制筆行業特色品牌、區域品牌、全國品牌。
(三)以產業發展為引擎,激發文筆新活力
1.深化產業資源整合
首先,深化文旅融合。依托傳統村落、博物館、特色街區,激活“筆”元素、巧做“筆”文章,發展筆文化生態旅游,開發毛筆旅游紀念品;制定文筆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完善研學旅行產品供給體系,唱響“游晏殊故里、觀古村風韻、品名家字畫、購精美文筆”旅游品牌。
其次,深化跨界聯名。與省市文旅部門對接,協調推動與省市博物館、八一起義紀念館、滕王閣、繩金塔乃至國家博物館等進行聯名,實現文化IP深度合作;與省市縣非文筆企業開展跨界聯合,共同推進“江西文筆”品牌建設。
再次,深化教育合作。一是與省屬、市屬高校及中小學形成穩定合作,打造文筆產學研一體化教育基地。二是與省內外高校、研究機構合作,設立文筆研究機構,為加大制筆材料、關鍵技術、設備、工藝的創新攻關提供腦力支持。三是組織校園文筆創新創意大賽,激發高校智慧,增添文筆創新活力。
2.加大企業創新力度
首先,創新制藝思維。一是改變家族式傳承觀念,發揮傳承人傳幫帶作用。二是改進制筆工序。利用現代科技和工具,調整、革新生產工序,將一些繁瑣的手藝工序逐漸轉變為半機械化操作,提升生產效率。
其次,創新經營模式。一是改善經營方式。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引入現代經營要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新形式管理,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生產。二是拓展營銷渠道。學會“走出去”,如在全國開設“進賢文筆”專賣店、形象店,在交通樞紐站設立展銷點等;發展網絡直播,“帶貨”引流銷售;推廣“私人定制”營銷形式,滿足書畫愛好者不同的個人喜好和需求,增強用戶黏性。
3.夯實技藝人才支撐
一是制定招才計劃。重點引進一批制筆高層次人才、電商網絡人才、工藝及藝術設計人才,助推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二是培育技能人才。設立毛筆制作培訓班或大師工作室,定期舉辦工人技能培訓,加強毛筆文化教育和手藝傳承,提高行業整體素質。
4.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一是培育龍頭企業,實現產業鏈分工。以龍頭企業帶動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競爭力,提升高檔毛筆市場占有率;開展大中小企業產業鏈分工,形成龍頭企業與小微企業、作坊進行專業有序分工、協作配套生產、共存并生的產業發展格局,提高行業競爭力及整體效率。二是補齊標準“短板”,規范文筆市場。由江西省相關部門參照《文房四寶 毛筆》國家標準、浙江省《湖筆制作工藝及技術要求》地方標準發布《文筆制作工藝及技術要求》地方標準,由南昌市相關毛筆協會制定《文筆制作工藝及技術要求 團體標準》,進一步細化產品要求和評估檢測標準,確保文筆質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https://www.gov.cn/govweb/yaowen/lie biao/202306/content_6884316.htm?eqid=e3cc1b07000 4f0c7000000066497f10f,2023-06-02.
Study on Cultural Empowerment for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Survey and Thoughts on Jiangxis Writing Brush Industry
Yao Ting Liu Zhonglin Yan Linghui
Abstract: Promoting the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empowered by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nitiative to implement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but also an effective path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Thoroughly study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Jiangxis writing brush industry, identifying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ing solution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cultural empowerment of rural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Key words: cultural empowerment;rural area;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責任編輯:熊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