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珺 郭彥潔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 (河南省南陽市 473000)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形成的,與自身基礎條件,自身發展需求,社會、國家對本專業發展需求相一致的知識、能力、品德。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則是本專業學生在完整的學前教育學科培養過程之中所具備的,與自己對專業的基礎認知,自己對于專業的發展規劃,社會、國家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所要求的教育理論知識、兒童心理學知識、幼兒注意發展規律等相關知識、實踐教育能力以及幼師師德師風。只有具備核心素養,學生才能夠在走入工作崗位之后將所學作用于學生的培養,作用于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般素養主要是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同其他專業學生一樣需要具備的相關知識、能力與道德,如在文化基礎知識方面,專業學生應當掌握與成長相關的一系列學科知識,如語文、數學、英語知識,了解該知識的文化價值、教育意義,并能夠將所學內容應用在自己的專業崗位之上。在個人成長方面,主要指專業學生具有較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意識和能力,既具備主動學習、認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又具備終身學習和發展的想法,能夠適當約束自己,管理自己。在道德與品質方面則指專業學生能較好的處理自己與集體、自己與社會的關系,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愛國主義情感和文化自信。
專業素養主要是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備的,能夠更好完成幼師工作的知識、能力和道德品行。如在專業知識層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與幼兒教育、幼兒管理相關的一系列保教知識,熟知和了解本崗位本行業的法律政策法規。在能力方面主要是指學生要具備能將學習過的幼兒教育理論相關知識轉化為實際教育能力,應用教育策略完成活動組織、方案設計、保教工作方面,具有科學的執行力,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而在道德與品質方面則專門指本專業學生要具備優秀的師德師風,堅持幼兒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自己不僅能夠以身作則,還能夠在師德師風作用下不斷提高職后學習和成長的能力。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多元的,所以影響學生核心素養質量或內部體系是否均衡的因素也是多元的,其中包含學生既有的知識基礎,對于幼師工作的理解能力,學生的個人學習與成長意識,所掌握的知識和實踐創新精神等。只有積極平衡各方面影響因素并實現對有效影響因素的繼續挖掘和對不良影響因素的剔除,才能保證學生具備滿足專業成長與幼師工作崗位需求的核心素養。
在持續性開展教學工作之后,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設計等發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總體狀況較為良好,具體表現在如果要求學生設計幼兒游戲活動,如兒童戲劇表演,學生會在設計中突出對幼兒所掌握知識、所具備能力,幼兒對于藝術、對于戲劇審美等的全方位培養,反映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怎樣培養幼兒的知識、能力和素養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專業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更加系統全面。但是通過具體問題的探討,如活動目標、活動具體組織策略等可以發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相關設計并不夠合理,反映出本專業學生對于包含幼兒心理知識成長、發展特點等一系列內容的掌握還略顯欠缺。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較為明顯的受到學年的影響,相較而言,剛進入學校學習的學生其整體核心素養的水平略低,且素養中各要素發展不均衡;而隨著學生學習知識更加系統,內容更多,教師給予的引導、幫助更到位,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會明顯提高,且會隨著工作計劃、實習見習經驗等的改變而改變。
學前教育專業的單一課程是對整個課程體系的支撐和完善,但在探究和分析各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中可以發現現有課程體系中部分課程不能夠與整個課程設計思路、設計目標和其他課程單元形成教育合力,以支撐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如部分學校會在教育課程中增設拓寬學生教育國際視野類的內容,但卻忽視了該視野拓展與學生實際教學能力、保教能力之間的關系設計。
由于學前教育蓬勃發展,學生對本專業和幼師工作崗位也有了更全面的認知和更新的期待,但部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體系設計上卻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如部分學校將鋼琴、繪畫等課程列為選修課程,但實際情況卻是許多幼兒園在聘請教師時需要專業學生具備包含鋼琴演奏、兒童繪畫等相關能力,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該部分知識。所以應當嘗試將以上素質類內容列為必修課程范圍。
實踐是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和途徑,高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也有意識的增加了課程中的實踐內容,但在實踐操作中會出現實踐內容和實踐需求脫節,實踐內容和理論教學內容進度不一致,或實踐課程評價體系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等相關問題。
4.1.1 以學生為中心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尊重專業學生的發展規律,滿足學生的實際成長需求,重視教學課程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在相配備的各項課程和教育資源之中實現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鍛煉。
如課程更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與成長需求,增設flash動畫設計與展示、兒童動畫制作與分析相關課程。關注學生的實踐學習需求,增設教育觀察、教育見習、實踐教育分析等相關課程,保證實踐與理論相協調。同時,在課程中又會著重介紹五大領域課程的實踐教育策略、教育方法,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解決人才培養問題。
4.1.2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在設計課程體系時還應當堅持學生核心素養為主要方向,以知識、能力、品德等素養為主要維度,下設不同的教育課程,如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技能教育、藝術素養、成長教育,并保證該類課程可以與具體的素養培養目標相對接。如保教知識課程就是將對專業學生育人能力培養、育人策略培養和對幼師專業認知培養納入重點,并實現保教知識、保教能力、綜合育人課程的協調設計。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總體設計要求是實現以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完整課程體系的設置,包含通識教育、學科專業教育、教師教育等不同課程類型,又按照選修、必修的教學模式進行劃分,每一類課程都有具體的學分限制和學分要求。
4.2.1 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主要是聚焦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必備的核心素養所設置的必修課程,包含學前教育的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和實踐課程三個類別。其中,基礎課程主要是有關學前教育專業基礎知識的相關內容,如幼兒心理教育學、幼兒注意發展規律、幼兒情緒引導;專業核心內容則主要是定位于學前教育專業和各高職院校學校的教育特色、教育原則實現教育教法、保教知識、師德師風建設等相關的課程設置;而實踐課程主要通過課內實踐、教育見習、崗位實習和社會實踐調查研究等不同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升核心素養提供保障。
在部分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體系中還會單獨劃分出專業選修課程,該類專業教育選修課程主要是增設一些輔助性知識,或對學生個人學習興趣有調動和培養作用的課程,如前文所述的鋼琴表演、繪畫教學或兒童即興舞蹈編排教學。
4.2.2 教師教育課程
教師教育課程也是集中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與生成過程選擇的課程教學內容、教學體系,如教師職業素養、教師法律法規教學、教育教學技能、教師綜合素質提高,又可以分為選修和必修兩部分課程內容。
在教育必修課程中主要是編入了如基礎教育知識、師德建設知識、具體學科教學知識、學前教育實踐知識等相關內容,并會在具體知識模塊中下設如心理學、德育教育、幼兒園班級管理等不同的課程模塊。根據高職院校教育特色和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不同培養重點還會增加如粉筆字、毛筆字、演講等教學內容。整個必修體系中還會適當增加幼兒園實習、見習課程的比重。
在教育選修課程的設計中主要是由高職院?;驅W前教育專業學院根據歷年本專業人才的就業范圍、就業選擇和最新學前教育專業就業趨勢等增設體現了學校專業特色的相關課程,如飲食健康、平面設計、人資管理、兒童出版物策劃編輯等課程。
為解決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不夠合理的相關問題,還應當在課程模塊上進行更加具體的調整,使得模塊教學更加細致嚴謹,課程更能夠適應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對接人才培養目標。如根據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培養具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具有良好保教觀念,具有扎實教育實踐能力,具有較好自我反思與教學總結意識的人才”,調整以下教學模塊:
其一,在師德師風教育模塊中要調整學生核心價值觀和保教結合能力相關的課程內容,更加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相統一。其二,在學生教育情感類教學課程模塊中增設理解、認同兒童發展規律,體現以兒童為中心課堂策略的實踐教學內容,目的是增加教學中的情感類內容,讓學生具有科學的兒童發展觀。其三,在保育、教育知識教學模塊中從簡單的教學生教學與保育知識變為學生應當學習一系列與保教相關的人文知識、科學知識,目的是通過知識的細化和豐富使得學生保教能力更能夠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其四,在對學生幼兒園班級管理能力、管理策略的培養模塊之中增設幼兒園班級管理具體方法這一部分內容,其主要是細化了班級環境創設與管理的途徑,有意識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選擇更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管理方法。
對具體課程內容進行細微調整主要是對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或調整、或刪減、或增加具體的課程內容。
如可以將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課程合并在一起,在專業發展中融入職業道德類內容,細化課程的功能分區?;騽h除兒童音樂創編課程內容,而是將兒童音樂創編與幼兒音樂教育中的不同部分統一編入幼兒音樂教育、欣賞與指導課程之中。
在微調課程內容時還需要多方面采納幼兒園教育機構一線教師的相關意見,了解其具體的教學需求、教學目標。如增設幼兒生活教育類知識,將一度融合在幼兒一日教學活動中的生活技能知識教學單獨提煉出來,引導專業學生走入工作崗位之后有目的的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和生活正確態度。或增加與幼兒共同完成手工制作的相關課程,引導專業學生將教孩子做手工變成和孩子共同完成手工制作,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更可以有目的的讓專業學生在共同參與幼兒園活動中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更好的觀察幼兒的行為或情感變化。
在實踐課程體系完善過程中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教育情況,或在原有課程體系中加入實踐類內容和不同的實踐模式,或在現有教學課程體系之外單獨設立并行的實踐課程體系,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反思個人核心素養的缺失部分,有目的的調整和提高。
如高職院校以建設實踐基地為主要模型單獨打造實踐課程體系,對標同一時期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讓學生有實踐應用知識的真實環境,提升專業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實踐基地的教學活動可以由專業教師完成,也可以定期邀請幼兒園園長和其他一線教師,利用真實教學案例展開教學活動。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質量與水平直接決定了學生畢業之后的教學素養與能力,決定了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和總體質量,所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應當在培養學生以一般素養和專業素養為組成部分核心素養為目標下調整現有課程體系,堅持以學生需求和核心素養成長方向為目標,分設專業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和實踐課程;在調整中應當通過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反饋對課程模塊和課程具體內容進行微調,其主要目的仍然是在教育加實踐綜合作用下使學生核心素養更能滿足社會、國家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更能夠體現學前教育專業的科學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