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底,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做出系統部署。同時,截至2023年2月,野蠻生長、無序擴張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得到有力遏制。大量的課后服務供給和趣味社團也給學生提供了探索自我、與人交往、發展潛能的機會。學生的書包輕了,空余時間多了;體育館、興趣班的身影多了,視力保護、身心發展等原則越來越得到踐行。
當然,有一些擔憂的聲音存在。這是沒有真正把握“雙減”的根本理念。“雙減”絕不等于“躺平”,“雙減”減去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課業負擔,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探索、生涯規劃,增加了教師的作業設計、課堂管理,增加了學校的頂層設計……“雙減”出臺的背后,是育人本真的回歸,是對立德樹人的堅守。
學習是孩子把握未來的基石。號召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以及“五育”并舉的實質,是強調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及綜合能力,把學生培養成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也與我國近年來強調并持續推進教育督導、家校共育,深化教育評價,實施新高考改革、新課標,以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素質教育導向相匹配。
學校育人的“提質、增效”,是“雙減”的內在要求。這需要學校多點發力,尤其在學校管理、作業設計、高效課堂上下足功夫。為此,本期聚焦“雙減”,從基層學校、一線教師中選取優秀案例,以期能從學校管理、作業設計、高效課堂等方面為大家提供鮮活的、可復制的路徑,從而持續、動態地解決推進“雙減”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堵點、難點問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河南教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