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娟
“小學一、二年級不再進行紙筆考試,三至五年級學生晚上家庭作業不超過一小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取消……”這是“雙減”給孩子們送來的大禮包。提高學校教育水平、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加強作業管理等成為學校亟須考慮的問題。本文以盧氏縣實驗小學為例,談一談“雙減”政策落地后學校發生的變化。
實施特色校本課程,完善課程體系
學校力求“多元教育特色化,特色教育專業化”,創造性地構建二級校本課程。第一級為“基礎課程”。學校對標國家課程設置標準,開齊開足全部課程,特別是優先保障體、音、美、勞等課程,讓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第二級是“成長課程”。學校開展書法、夢想、閱讀等特色校本課程,以特色課程實施來帶動學校特色發展。例如,學校每班每周開設一節書法課,建立書法社團,滿足書法特長學生的需求;二年級和四年級12個班均開設夢想課程,由專職教師保障夢想課程的實施,讓學生更加積極、自信、從容;每周每班開設一節閱讀課,由語文教師負責,通過好書推薦課、名著導讀課、方法指導課等,培養學生閱讀習慣,打造“書香校園”。
課后服務體系化、優質化
學校嚴格落實“5+2”課后服務模式。課后服務涵蓋社團活動、學科作業輔導等內容,基本實現學生全員參與,結束時間不早于下午5:30。每周的周一、周三、周四為社團活動時間,學校以創建“精品社團”為突破口,強化特色教育,拓展學生特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形成學校自身傳統與特色。例如,學校開設文化藝術類、科技創新類、體育健身類、勞動實踐類、傳統項目類共五大類課程;組建非洲鼓、街舞、葫蘆絲、籃球、足球、乒乓球等社團,并聘請校外專業教師進行輔導,使特色課程更加專業化。課后服務讓學生動起來、學起來、活起來,培養學生由儲備型學習向應用型學習轉變,推進課后服務提質增效。
課后服務學科作業輔導以語數英作業輔導為主,涵蓋學生自主作業、自主學習、自主閱讀、教師答疑、個別輔導等學習活動。另外,在課后服務中,科任教師還會對個別學習上有疑問的孩子進行單獨輔導,對于作業中問題比較多的地方進行集中講評,保證知識梳理不過夜,糾錯、輔導精準及時。學校還把課后服務中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培植校本課程、豐富校本教材的溫床,盡可能地去滿足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確保課后服務富有生機活力。
優化作業設計,減量不減質
各學科組教師深挖作業內涵,規范作業設計,統籌作業總量,在提高作業設計水平上下功夫,確保學生在校完成作業,放學回家無書面作業。
一是優化頂層設計。學校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團隊力量,將縱向的單元和課時作業設計與橫向的個人和團隊作業設計相結合,形成更為系統和有針對性的學科作業?!皩W科作業清單”以教研組為單位部署,真正落實“雙減”政策,提升作業品質;“實踐作業清單”具體列出每一周孩子們的實踐活動內容和完成要求。二是創新作業形式。學校倡導教師布置探究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探索跨學科綜合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增加育人溫度。三是改善作業結構。教師根據學情,將作業分為必做和自選作業,為各層次的學生創設不同的作業空間。四是增強作業指導。學校提倡作業面批、二次批改、書寫作業評語等作業評價方式,增強作業批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堅守教育初心,向課堂要質量,為學生謀發展,全力推進“雙減”落地,是每一位教育人不變的承諾。我們將舉全校之力,真正還孩子一個多彩的童年。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