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萌
伴隨“雙減”政策的落地,我們看到了各地、各校的創新舉措,真是百花齊放,各有特色。鄭州市鄭東新區心怡路小學的教師也不甘落后,深度研讀政策,多措并舉,讓師生樂享“雙減”。
團隊培養,領航“雙減”之路
深入研讀政策,明確工作方向。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通過反復研讀政策,多層面、多角度地討論和調研,明確了努力的方向:落實“雙減”政策,減的是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增的是教師的專業能力。學校召開全體教師會宣講“雙減”政策,就如何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召開線上教師視頻會議宣傳“雙減”政策,講明、講透、講實各類隱形變異違規違法培訓給疫情防控和學生安全帶來的風險隱患;杜絕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在校外培訓機構兼職;教育學生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不參與任何形式的學科類培訓;引導家長不組織、不參與或變相參與“一對一”“住家教師”“眾籌私教”等違規違法培訓。
構建教師培訓體系,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學校建立了“教育并舉”的教師培訓體系,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供保障。“教育并舉”培訓體系以懂“愛”的師德涵養培訓作為統領,構建出兩條主線的培訓體系:一條指向教師學科專業知識、課堂教學技能、教科研能力等教育教學方向,另一條指向教師課堂管理、班級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等教育管理能力方向。通過全校范圍內的教師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加深教師看問題的深度。
優化教學,把握“減負”核心
“怡美”課堂形態,美由心生。學校秉承“以心怡人,寓美于行”的辦學理念,以“心怡學子美由心生,幸福成長”為教育愿景,構建了“怡美”課堂形態。學校實施“自主、互助、合作”三種學習方式,抓好“課前、課中、課后”課堂三段,構建“先學、展示、反饋”的課堂流程,通過教師的梳理和總結形成了“怡美”課堂流程,致力于讓課堂美由心生,思維碰撞,心生靈動。在課堂上探究教學的規律,在研討中推進教育的深入,在交流中感受智慧的碰撞,實現課堂教學的重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
備課聽課評課,聚力賦能。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強調制度管理、規范管理、量化管理,推行“五多一常”的管理方式,即“多學習、多研究、多交流、多指導、多反思、常考核”,做到教研工作有制度,有計劃,有措施,有落實,有實效。學校每周進行小組教研,雙周進行主題式大教研,研討做到人人發言,人人參與,人人有收獲。集體備課要求做到“五落實”,即落實時間、地點、發言人、內容和記錄,并堅持開展“集體備課研討—個人組內上課—集體評課—個人反思”的備課模式。每學年上學期學校會組織分層展示課系列活動,由骨干教師示范課、新進教師過關課、典型課例研討課等組成;下學期學校會組織校級優質課系列活動,由“組內初選、評比展示、頒獎儀式”幾個階段組成。學校堅持做到有聽必評,有評必改,所有聽課活動都必須使用觀察量表或課堂效果監控檢查表,根據量表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和指導,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專業成長。
作業管理,確保政策落地
建章立制,減輕作業負擔。學校制定了全面規范的作業管理制度,力求做到把握作業育人功能,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創新作業類型方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并要求教師認真批改反饋作業,不給家長布置作業,要求班主任在班級內建立作業公示欄,對作業進行統籌安排。學校通過調查問卷、線上調研等形式,了解學生作業情況,對作業設計、布置、批改、分析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管理。同時,學校建立作業總量調控和質量定期評價制度,并對教師進行培訓。教師結合實際創新作業設計形式,適度適量、分層布置作業,使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提供有效幫扶。
助力“雙減”,構建“1+3+N”作業形態。“雙減”減量不減質,學校把作業管理和單元作業設計融入各學科常規教研,努力提升教師作業設計和作業管理的能力。學校構建“1+3+N”作業形態,形成一套課時分層作業庫,設計單元“三基作業”的學科典型案例,組織多學科融合的主題性作業設計典型案例,積累經驗,有效推廣。
家校共育,提升育人品位
學校營造積極、創新、共生的德育氛圍,構建“習慣、品格、理想”特色體驗式德育體系,充分發揮家、校、社三方面德育功能,系統構建“三位一體”工作網絡,培養勇于擔當、懂得尊重、陽光儒雅、充滿情趣的心怡少年。學校積極參與鄭州市“百校萬家·家校社共育工程”項目,平臺每周都會推送家庭教育專家針對各種家庭教育問題的講座,通過音頻、視頻、圖文結合的形式,給予家長專業的家教解讀,從而讓家長掌握更多的教育方法,做到科學育兒。
“雙減”之路,是一條充滿挑戰的教育之路,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成長之路。鄭州市鄭東新區心怡路小學在“雙減”政策實施下,倡導教育回歸本真,逐步建立起一支有扎實學識、有高尚師德、有堅定信念的教師團隊,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未來,學校將堅持“五育”并舉,持續鞏固提高“雙減”工作水平,讓學校師生真正做到樂享“雙減”,全面發展。
(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