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源媛
音樂欣賞課是小學階段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學音樂鑒賞審美體驗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如:營造氛圍,激發興趣;正確培養審美情趣,提升鑒賞能力;有層次地選擇,提高學生欣賞水平;巧用信息手段,創設音樂情境;加強審美評價,進行系統總結;等等。
認識重要意義,提升審美能力
音樂雖然無法直接、具體地反映所描繪的對象,但能借助抑揚頓挫的節奏、旋律傳遞出動人的情感。這種情感可以打動人心,給予學生獨一無二的審美享受。
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將對音樂美的感悟與欣賞融入授課內容,使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觀念。用心感受音樂的過程,可以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形成正向、健康、高雅的審美認知,從而逐漸提升其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提升個人音樂素養。同時,音樂教學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
營造濃厚氛圍,提升鑒賞能力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很難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應該首先營造濃厚的音樂教學氛圍,播放一些歡快活潑的音樂供學生欣賞,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如通過播放《上學歌》《小螺號》等音樂作品,再加上有趣的講解,教師不僅為學生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音樂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分析當前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獲得音樂經驗和相關知識,提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為學生留出展示空間,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和音樂素養;教會學生用心聆聽,心無雜念地體會曲調中的豐富情感,感知音樂的魅力。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捕捉生活中的“音樂”的能力,如早上清脆的鳥叫聲、小橋下潺潺的流水聲、雨天滴落的雨水聲……通過捕捉生活、大自然中的聲音,學生提高了對世間萬物的感知能力,在對事物的感知中豐富內心、充實自我。
選擇合適內容,提高欣賞水平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水平差異,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有層次地選擇合適的內容,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審美能力。教學小學低年級時,教師可選擇《數鴨子》《采蘑菇》等歌曲作為學生的欣賞作品。這些作品整體簡單、節奏活潑、曲調歡快,適合學生初級階段的學習。隨著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教師可播放《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校園多美麗》等歌曲,鞏固學生的音樂知識。
同時,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音樂課堂教學提供了技術支撐,教師應該將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內容深度融合,為學生創設真實生動的音樂場景,促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欣賞、學習和創造,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加強審美評價,進行系統總結
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價。對于優點,教師應給予表揚;對于不足之處,教師也應明確指出并進行指導糾正。例如,在教學《春到沂河》時,教師先讓學生欣賞通過不同樂器演奏的樂曲,營造濃厚的欣賞氛圍,接著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讓學生描述春天沂河展現的場景,并對學生的發言及時進行評價。
總之,培養音樂欣賞的審美能力,對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音樂作品的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點,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本欄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