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加成
(南京審計大學,江蘇南京 211815)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是推進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及進一步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要重視學生社區,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擴大教育成果。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高校師生的發展需求也在發生轉變,學生對社區服務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構建高效完善的“一站式”社區服務管理模式成為當下現實之需。文章對高校社區進行全面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對學生的管理服務水平,并將其作為積極培育和建設高校管理模式、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一個重要方式[1]。
學生社區是指學生在宿舍周圍開展生活、學習、娛樂活動的場所[2]。《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強化學生社區管理、關注生活區域等。《意見》中首次提出社區一詞,要求高校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變化,不斷提高輔導員隊伍建設和社區管理水平等。隨著高校擴招,高校居住的人數在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如何更好地提升社區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是高校必須要解決的難題。近年來,很多高校都在不斷地轉變社區管理方式,從以行政管理為主的管理理念轉變成以教育為主的管理理念,從依托后勤管理服務公司為主轉變為學校直接管理,服務的形式和內容較之前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何提升學生社區的管理水平,充分利用高校資源,提高管理效率,使各部門形成教育合力,是當前高校社區管理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3]。
隨著國家擴招政策的推進,高校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加,學生的社區規模也在快速擴大,高校社區在教育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4]。高校會根據學生社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改進,并不斷完善社區教育管理模式。當前的高校社區管理隊伍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專職輔導員隊伍,在社區的黨團引領、學生人格的培育、學生能力的提升、通識教育、經典導讀、導師引領,以及整個日常規劃管理、學習指導、就業創業輔導等方面起到了橋梁紐帶的作用;二是社區管理人員,主要由第三方招聘,高校負責指導,主要負責管理學生日常進出宿舍、宿舍晚查寢、衛生檢查、生活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可見,當前高校對于學生社區的管理方式單一,難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求。以上兩種方式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社區管理方式,而在學生教育管理方面,一些高校采用書院制,將學生進行集中化管理,便于高校、輔導員直接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管理;也有高校采用精英化辦學,導師一對一指導,顯著地提升對學生的管理,從而提升自身辦學水平;還有一些高校采用黨建引領,將黨建放在社區,同時與二級學院建立密切聯系,充分發揮黨建的作用,提高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和及時性[5]。
1.高校實施“五位一體”教育模式,努力提高“三全育人”教育質量
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寢室導師、輔導員、管理服務人員5個不同主體共同開展協同育人。目前,國內高校普遍采用學分制學習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方向進行選課,學生與專業課教師的聯系比較緊密。但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方方面面影響著學生社區,使學生對社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社區對學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高校在進行頂層設計的同時,力求覆蓋全員、全過程,“一站式”多措并舉的教育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學生學習和社區教育管理,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6]。
2.拓展高校育人有效途徑
高校要始終把育人作為主要工作,不斷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整體文化知識教育、素質教育等融入學生學習教育的全過程[7]。現今,高校普遍都在探索和完善學生社區教育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社區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多角度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自身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另外,高校應充分發揮多元主體的協同育人作用,在講學、導學、助學、踐學、督學5個方面下足功夫。一在講學上下功夫,教師應充分做好課堂教學設計,在課程中有機融入思政元素,體現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二在導學上下功夫,應充分發揮學校校長微課、書記座談會、教授答疑、學習支持屋等的育人作用,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答疑交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蓋;三在助學上下功夫,黨員教師應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持續開展“勵志助航計劃”活動,幫扶生活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四在提升社會實踐的功效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活動,以及大學生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加強教師的選派和指導工作,增強第二課堂的實效性,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成長;五在督學上下功夫,應適時開展紅色教育、誠信教育、朋輩學習交流等活動,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和思想動態,及時發現問題并督促學生改進。
專職輔導員隊伍直接關系到學生社區工作的開展,是學生社區建設的主要力量,也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人物。當前,大多數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存在一些問題和困境。比如,按照國家要求,專職輔導員與學生比為1∶200,但在實際教學中是難以實現的,學生的數量遠遠超過200人,這使得學生社區的教育管理工作難以落實。另外,根據相關規定,要求輔導員與學生住在一起,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現狀是很少有輔導員入住宿舍,這使得學生社區管理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當然,還有另一種方法,就是聘請高年級學生擔任社區助理輔導員,協助輔導員處理日常學生管理的事務性工作,但是,助理輔導員不是教師,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尷尬情況,而且助理輔導員的日常待遇、獎助貸評比、生活補助等方面還存在協調不足、資金發放不及時等問題。目前,高校每年不斷擴招,專職輔導員人數不足,難以充分發揮專職輔導員在學生社區中的教育和引導作用[8]。
隨著社會發展的速度加快,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互聯網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隨時可以學習各大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學生對社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就是學生對社區教育管理職能的需求不斷增加,質量要求不斷提升,社區教育管理難度也在不斷增加[9]。對比學生對社區的要求,當前學生社區管理職能稍顯不足,高校的管理模式無法短時間內改變,無法及時將學生所需所想傳達到社區,或者即使延伸到學生所在的社區,其職能也會由于資金、技術問題、場地限制、人員不足等原因,無法達到學生所需要的理想狀態,教育管理職能無法及時發揮,學生的體驗感較差,對學校的滿意度越來越低。可見,高校的社區管理服務理念也要不斷提升,借助現有的設備技術輔助學生社區日常管理,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10]。
實現學生社區教育管理目標的關鍵是部門間的合作。學生社區育人是高校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這“一公里”的實現,需要學校領導、學院領導、專職輔導員、宿舍管理人員、各部門領導通力合作,實現無縫銜接。社區管理者沒有與專職輔導員、學院領導形成良好的互動,對學生所在社區情況了解不夠,在進行學生管理時缺乏針對性,對學生情況不夠了解,難以及時發現學生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沒有與宿舍管理人員進行銜接,難以形成教育合力,使社區教育功能弱化。另外,高校針對社區問題的解決方式單一,目前主要還是采用出現問題再去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有意識地去發現問題,在問題沒有發生之前去解決潛在問題,減少隱患發生,沒有提前規劃社區教育管理建設,軟硬件設施配備不到位,很難有計劃地開展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學生規章制度教育、育人教育,導致學生對社區的歸屬感不強,喪失為他人服務的精神,導致學生容易只關注與自身利益相關的事情,缺乏集體責任感;部門的配合不到位,學生問題一拖再拖,造成學生對社區事務漠不關心,難以調動學生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探索和構建高校社區管理模式,必須要根據學生發展需求的新變化,從社區管理隊伍、社區工作機制、社區管理理念、社區服務功能等方面著手,匯集名師、針對指導、營造良好的社區文化,進行“一站式”社區服務管理模式的構建。
構建“一站式”社區服務管理模式,主要在于提高教育管理隊伍水平,完善相關制度和保障措施,從而為“一站式”社區服務管理模式提供相關的制度保障。
一要加強社區管理隊伍建設。高校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學生輔導員、班主任、專職輔導員相結合的模式,整合社區教育管理隊伍,實現學生宿舍全覆蓋,實行責任制。完善學生組織建設,以樓棟為單位,依托學生會、團委、學生自管會及相關社團組織開展相關社區活動,保障社區的日常運行,配合書院開展教育管理工作。同時,還要為教育管理隊伍提供專項經費,分為教師和學生兩部分,實行崗位津貼,充分調動社區管理人員的積極性、自主性、開創性和創新性等,確保社區工作者安全有序地開展教育活動,從而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學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實現共贏。
二要完善制度建設。“一站式”社區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社區的穩定運營,完善團隊考核,規范團隊培訓流程,不斷提高教育管理質量及管理團隊的工作能力,有利于保證學生社團的穩定運行,使學生工作落到實處。黨建協同和協同管理兩部分,主要包括建設社區基層黨組織制度,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完善黨日活動制度,開展心理困難、學習困難、經濟困難、就業困難學生的幫扶工作,建立學生社區黨建引領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格局;另外,完善行政部門之間、書院與學院之間、書院與學校各部門之間、學院與各行政部門之間的制度建設,制定考核標準,組織年終匯報,充分發揮各部門之間的協同管理作用,實現各部門之間教育資源的互補;建立年終考核制度,對學校領導、部門負責人、輔導員,以及相關教輔人員進行考核,確保學生工作落到實處;完善一把手責任制,提高社區教育管理、制度建設、文化建設在年終考核中的占比,從而營造良好的社區教育管理體系。
三要拓展陣地建設。一方面,要協調好宿舍區域,合理分配,確保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落實到每個宿舍、每個學生,建立黨員活動室、共青團員活動室,在宿舍分配、宿舍區域治理等方面發揮黨員、團員的主動性、模范性,讓學生感受到有他們在,社區治理會更公平,能夠維護全體成員的利益。同時,還要建立集中的社區服務點,如書記座談會、教授工作坊、宿管阿姨服務點、輔導員工作室、學生組織工作點、學習支持屋、心理咨詢點等場所,為學生答惑解疑,解決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此外,配備完善的服務設施,即一體打印機、充值機器、飲料零食柜、快遞柜、外賣柜等一體化服務設備,學生可以不出宿舍就能解決吃、穿、住的需求。另一方面,當學校網絡資源與學生需求存在較大矛盾時,應拓寬網絡渠道,合理配置社區網絡,擴大供應商渠道,引進費用低、服務好、學生滿意的網絡供應公司,制定學生定期評價制度,給供應公司打分,淘汰不合格的企業,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打造具有明顯社區劃分和學生滿意的特色的網絡空間陣地[11]。
“一站式”社區理念的目的是優化學生社區教育管理職能。“一站式”概念是將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將教育管理學生的職能優化、集成、下放,不斷提升高校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實踐性。
第一,根據高校統一部署和學生的現實需求,提供學生社區的生活服務活動。“一站式”社區服務管理要以學生為中心,不斷提升為學生服務的效率,以問題為導向,耐心細致地解決學生的問題。提高社區軟硬件服務水平,同時借助社會力量,開發相關服務平臺,構建新的服務模式,如能夠集中辦理學生證、校園卡、成績單、打印文件等的一體化服務設備,提高服務水平,讓學生在社區即可辦理所有相關業務,不用去學校其他部門,在社區就能解決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問題[12]。
第二,加強社區安全管理。隨著社區規模的擴大,安全問題逐漸凸顯,很多高校存在安全盲區,因此,高校應推進網格化管理,不斷完善輔導員、宿舍管理人員、助理輔導員同學校領導間的溝通渠道,配備專人管理社區門禁、視頻監控、人臉識別系統、宿管人員查寢系統,形成合力,統一管理,推行網格化管理,將每個學生都納入其中,有利于及時了解學生信息、突發事件,以及對宿舍問題進行預防和控制,提高處置效率,確保社區安全穩定地運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社區環境。
“一站式”社區文化的落腳點就是要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區管理之中,集中學校優勢資源,形成合力,提升社區的教育管理職能。
一要匯集思想政治教育名師,打造工作品牌,提高學生社區工作感染力。如在學生中評選“吾愛吾師”系列活動,通過微信平臺設置票選活動,讓學生為自己喜歡的教師投票,動員學生積極參與,提高活動影響力;動員學校領導、專業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等以校長座談會、教授工作坊、班主任談心談話、心理午餐會等活動入駐社區,貼近學生,搭建學生意見平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播正能量,不斷提高社區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歸屬感。
二要密切關注學生需求,根據學生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引進新技術、新設備,為學生的社區生活提供各種便捷服務,充分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建立社區學支屋;以學生社區公共區域為例,搭建共享經濟模式,快速地為學生提供便捷高效的社區服務功能,建立意見快遞站,及時收集學生的意見,針對重點問題,對學生進行一對一解答,直到學生滿意為止,不斷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要營造良好的社區文化,建立社區公約,提升社區工作親和力。在學生社區成立學生自管會,讓學生管學生,形成朋輩教育,讓管理變得更有溫度。社區管理應由輔導員牽頭、宿管配合、自管會執行,成立社區管委會,強化學生組織的職能,下放管理權力,讓學生監督物業、管理社區事務、自我調配資源等,讓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到社區的管理中。同時,由學校牽頭、輔導員組織、自管會參與,制定社區公約,為社區文明提供制度支持,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從而實現學生社區的良好運行。
綜上所述,社區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陣地,通過探索健全社區隊伍建設制度,完善工作機制,拓展陣地建設,優化“一站式”服務理念,匯集名師、針對指導、營造良好的社區文化等方面的建設,構建高校“一站式”社區服務管理模式,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社區服務管理能力,進而提高高校對學生的管理服務水平,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