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學前教育是幼兒從家庭走向集體生活的第一步,幼兒需要樹立獨立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增強自理能力與自律的意識。幼師的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引導性,對于幼兒未來性格以及能力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在培養幼師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豐富教育的表現方式,讓幼兒教育的水平不斷提升。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應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自覺地遵循正確的價值觀,具備高度的政治自覺性,從而潛移默化的引導幼兒的價值理念。對于幼教而言,同樣還應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穩定的情緒和積極的心態管理,是幼教的基本素養,也關系到幼兒教育的質量[1]。
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以愛心,耐心和細心去觀察和引導幼兒的行為,鼓勵幼兒在嘗試與思考中形成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是幼教的重要職責。在日常的管理中教師也要為幼兒提供正確的行為引導,以身作則,從而提高教育的說服力,讓幼兒在模仿中達到教育的目標。
幼兒教師往往要通過多種方式向幼兒傳遞知識,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幼師要具備相應的文藝素養,能夠引領幼兒在文學與藝術的殿堂中自由的汲取智慧。幼教要善于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向幼兒解釋大千世界,讓幼兒對周邊的世界有正確的認知,這就對幼教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
幼教人才培養的專業課程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而要加強對其綜合素養的培養。當前很多幼教專業教育對于學生的藝術的感知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方面的要求較為單一化,教育實踐活動時長短,實踐效果考核缺乏指向性,從而導致了學生存在應付心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3]。
幼教專業學生往往會在畢業前一年進行相應的實習,從而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摸索幼教工作的特點,找到自己的不足。但是在現實的實習中,學生往往只能依靠自己對幼教的理解,通過聽看學等方式對工作加以揣摩。無論是學校的帶隊教師還是實習單位的專業教師,都沒有針對性的加以指導。
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首先要充分的認識到思想意識的重要性。教師要從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將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引導,從而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主動的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養[4]。比如在開展幼兒心理教育相關課程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愛幼”情結,讓學生認識到幼兒的心理特點以及心理需求,有的放矢的展開引導。這種思想教育與心理教育的融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對其日后的工作有積極的影響。
學校要及時調整實習頂崗的方式方法,強化帶隊教師的教育工作,加強對帶隊教師工作的考核,從而提升帶隊教師在學生實習過程中的教育作用。對于實習學生,則可以要求學生記錄“實習生活”,將自己在實習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記錄下來,在記錄中反思并成長。這些要求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實習工作的重視,而且能夠有效地將實習與學習相融合,增強幼兒教育的專業性和科學性。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直接關系到幼兒教育的水平,也關系到幼兒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創新專業人才的教育模式是一項系統的科學的工作,要從教育理念,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效果考核等多個方面進行提升,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提升學生的教育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有更加強烈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增強幼兒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顏紹梅,張艷紅,高林林.開放教育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研究[J].云南開放大學學報,2022,24(1):6.
[2]蔡軍.全納教育視域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創新——評《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校科技,2022(9):1.
[3]張冬霞,李玉峰,左俊楠,等.OBE理念下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2):3.
[4]王維.學前教育職教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評《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22(5):1.
(作者單位: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黃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