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余曉藝(1984-),女,廣西南寧人,本科,從事小提琴演奏研究。
摘 要:小提琴最早起源于意大利,是弓弦樂器的杰出代表,因其不像吉他那樣輕揚,也不像鋼琴那樣沉穩,恰處于二者之間,所以深受世人的喜愛,也成為交響樂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為確保小提琴在交響樂團演奏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則需要演奏者熟練掌握其演奏技巧,本文就以此為立足點展開全面分析,希望能夠為廣大學者和小提琴演奏者帶來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技巧;作用與地位
中圖分類號:J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5-00-03
在音樂界,小提琴被音樂人普遍譽為“樂器皇后”,也是交響樂團具有代表性的弦樂器,其作用和地位更是不可替代。全世界第一把現代意義的小提琴誕生于意大利,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其特點也較為鮮明,即:聲音不僅優美且具有較強的穿透力,音域不僅較廣且表現力突出,所以在交響樂團中作為不可缺少的樂器構成。小提琴每根琴弦都有獨具一格的音色,而這也成就了小提琴在演奏過程中可以抒發飽滿的情感,能夠讓聽眾的內心泛起漣漪。具體而言,A弦的音色給人一種柔美之感,E弦則會讓人感受到音色的清秀,G弦則可以讓聽眾體會到音色的厚重感,D弦則體現出的是一種朦朧之美,可以給聽眾帶來一種難以表達的神秘感。正是由于小提琴本身具有以上優勢,故而該樂器不僅適用于獨奏,同時也可以與其他樂器一同進行合奏。可是,小提琴在交響樂團中的演奏與獨奏過程中所使用的技巧存在一定差異,既要做到能夠與其他管弦樂器的演奏速度保持一致,同時也要配合與協調交響樂團整體的演奏節奏,這就需要演奏者必須掌握熟練的小提琴合奏技巧,這樣才能為聽眾帶來完美的聽覺盛宴。因此,在交響樂隊演奏中,小提琴真正展現出聲音優美、穿透力強、音域較廣的特點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演奏技巧,接下來筆者就從小提琴在交響樂隊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入手,將其在交響樂團中的演奏技巧進行深入分析。
一、小提琴在交響樂隊中的地位
(一)影響力初步建立
小提琴是一件極富特點與個性的樂器,它高聲明亮而又細膩,極富魅力,它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演奏技巧極為靈活,既有類似人聲一樣美的音色,又能演奏各種旋律,并能充分表現內部織體的演變,又能演奏高難度的樂曲。
因此,小提琴在交響樂團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首先表現在它演奏全部交響曲的“主旋律”上。在交響樂團中,小提琴作為樂團中最大的聲部,形成全樂團中堅如磐石的弦樂群,因而成為全樂團的根基。它通過演奏“主旋律”,確立了自身在全樂團中的核心地位。
(二)地位的最終奠定
高超的小提琴演奏技巧為其鞏固了自身在整個交響樂團的主導地位。其能按照音樂作品的不同風格與內涵去演繹,靈活多變又充滿感染力。從演奏技巧看,小提琴能巧妙使用多種表現手法,使作曲家創造性的情感形象得到更充分的呈現,將人物內心的情感與精神世界靈活刻畫出來。很多作曲家都非常欣賞小提琴的嚴謹結構與多變風格,并通過他們的作品持續演繹這些特點。對此小提琴大師深入掌握這些既有的演奏技巧,尋求發現更為多樣化和系統化的技巧風格。諸如左右手撥弦、G弦獨奏曲、各種和聲、八度顫音等高難度技巧的問世,讓音樂的演奏變得更加豐富感人,引發觀眾內心的情感共鳴[1]。
二、交響樂團中小提琴的作用
在一個完整的交響樂團中,小提琴是不可缺少的樂器,其規模與角色的重要性更是對其作用的一種直接表達。以下就以此為中心,通過其角色與地位兩個方面,將該樂器在交響樂團中的重要作用進行詳細論述。
(一)小提琴是交響樂團數量最多的樂器
在交響樂團中,弦樂的位置分布通常呈現出扇形,指揮家的左側兩列為第一小提琴組,緊接兩列為第二小提琴組,其總數通常保持在20多人,由于其數量龐大,因此在交響樂團演奏中發揮的作用極為重要。
(二)小提琴在交響樂團演奏中承擔著伴奏與和聲的任務
在一支交響樂團中,小提琴只是弦類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還包括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其音色各不相同。在樂曲演奏過程中,有效將其融合最終演奏出和聲部旋律就需要小提琴與之保持良好的合作。另外,由于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的音色和高音強度普遍與小提琴的特點相反,故而在這些樂器演奏旋律的過程中,小提琴則可以為之伴奏,這樣可以確保樂曲本身達到“剛柔并濟”的完美效果[2]。
(三)小提琴在交響樂團演奏中發揮著旋律表現作用
小提琴應該是弦樂器中最廣為人知的樂器,也在交響樂團中擔任很重要的角色。在交響樂團中樂團首席皆由小提琴手擔任,他在演奏時座位最靠近指揮,全樂團的成員演奏時除了遵從指揮的指示外,也需跟隨樂團首席的演奏方法。樂團首席也要負責演奏樂曲中的“華彩樂段”,幾乎所有樂曲(包括聲樂曲與器樂曲)均有華彩段,在協奏曲樂章的末尾處也常插用這類樂段。通常是樂團暫停演奏,由獨唱或者獨奏者充分發揮其演奏技巧,抒發情感。
(四)小提琴在交響樂團演奏中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在上文中,已經明確在交響樂團中,小提琴手的數量較多,其承擔的任務也具有多樣性的特征,因此也可以證明該樂器在樂隊演奏過程中必然會發揮重要的聲音調節作用。具體而言,小提琴手會根據指揮家的手勢,將自身的音量和音色進行及時調整,這樣就能確保演奏過程中其他樂器與小提琴保持高度協調,從而為聽眾營造出完美的音樂體驗過程[3]。
三、小提琴在交響樂團中的演奏技巧
(一)音準與節奏技巧
1.音準技巧
小提琴要呈現出穩定高超的演奏與音樂藝術表達效果,必然要重視音準。唯有合理控制音準,才能保證演奏出準確的音調,精準展現出作品的內涵,使演奏達到最佳的聽覺效果。對于音準的把控,演奏者先要明確音高是否與樂曲的表達要求或樂曲曲調相契合。小提琴的演奏者應具備扎實的音準技巧與把握能力,尤其重視日常進行音準技巧訓練。一方面,強化聽力訓練。小提琴的演奏過程中,演奏人員應借助聽力精準辨析其中的音準,并對音準與演奏標準的不同有明確評估,形成自我認知后再明確后續如何開展演奏。演奏者辨識音準的能力越高,就越能精準表達出音樂的思想與情感,這與演奏者日常聽力訓練密不可分,尤其重視在比較復雜的環境中開展聽力辨析練習。另一方面,加強大腦訓練。長期堅持大腦訓練,能使演奏者更快速精準地從演奏活動中辨識音準,提高準確度。現實的訓練中,我們應利用有效的把位訓練法,沿著琴弦方向緩慢移動,依據把位去不斷調整、練習,由此更好地辨析音準,鍛煉技巧[4]。
2.節奏技巧
在上文關于小提琴在交響樂團的作用中已經明確指出,小提琴的演奏在樂隊演奏中起到協調作用。而這也意味著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過程必須掌握過硬的節奏技巧,這樣方可確保每種樂器和每個聲部充分融合起來,讓交響樂團達到理想的演奏效果。其間,針對和聲部分的演奏時,小提琴演奏對于節奏的合理控制要做到技巧的應用與指揮家的手勢有效結合起來。具體而言,就是要根據指揮的提示,通過左手按弦技巧、右手弓技巧,以及手臂、肩部、身體協同技巧的有效應用,讓和聲部樂器所發出的音響能夠高度融合起來,形成能夠表達出意境與情感的交響樂,這無疑為交響樂團提升演奏質量并呈現最佳的演奏效果提供了有力保證。
(二)視奏意識與視奏技巧
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演出活動密不可分,均體現了豐富的演奏經驗,尤其是體現了反思的經驗。演奏者經過實踐與經驗積累對視奏就有了更多感受,如把握某個譜子的譜面信息,應緊密結合視奏效率去理解。而日常的訓練也應向視譜訓練傾斜,根據經驗不斷進行累進式遞增;由于視奏意識的重點培養與練習,能讓演奏者更熟知樂譜中的各種音高和節奏,進而在訓練和演出時做出正確選擇與處理;把學習知識變成培養視奏意識、腦力反應練習等基本能力的養成;也要重視視奏意識和心理狀態間的關聯,以加強視奏意識訓練使演奏者心理素養不斷增強。演奏者良好的視奏意識能精準地在交響樂團演出時判別弦樂聲部演奏是否整齊,這就需要集中就視譜、演奏速度、音樂語言發展規律等開展常規化、系統化訓練,甚至針對性培養才能逐步強化并建立起來。視奏技巧通常要借助讀譜方法以及各構成要素的強化訓練才能獲得,如節奏、速度、調性、音符走向等,甚至還要專注于力度、樂句、表情記號等方面的練習;應開展具體樂曲實踐案例式、專題性技巧訓練,讓演奏者從數量龐大的信息中學習正確視譜、快速視譜、科學轉換等多種能力。特別是把握連貫性方面更為重要,要按照視奏訓練的經驗積累,從完整演奏角度逐步使小提琴演奏速度減慢,不斷在實踐中攻克技術難題進而做好速度調整練習[5]。
(三)加強基礎練習
盡管小提琴在交響樂團中的演奏和獨奏表現出顯著差異,其仍建立在獨奏基礎上,如果獨奏基礎好,合奏自然更流利。因此,演奏者應強化個人的基礎訓練,這是基于現實演奏的基本要求。不少演奏者進入交響樂團后,因繁重的演出任務而減少了個人的基礎訓練,這樣長期疏于練習就使得演奏水平不斷下滑。由此,無論演奏者現有的水平怎樣,均應重視最基礎的日常訓練,由最基礎的樂曲練習做起,將其在個人整個演出生涯中貫徹始終。長期堅持練習才能使演奏者從內心生發出對小提琴演奏的敬畏之情,并始終保持個人的良好狀態,也能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并熟悉作品,快速適應各種演出需求。而且,基于長遠發展目光看,演奏者還要了解各種樂器的形制、音色等,進而與其他樂器形成更好的演出默契。總的來說,唯有做好日常的訓練,積極學習,才可能成長為優秀的交響樂團小提琴演奏者。
(四)加強小提琴合作技術的訓練
首先,要全面加強音準練習。交響樂團在日常排練過程中,要將音準練習作為一項基本內容。因為每一名小提琴演奏人員則自己的內心深處對于音準要求較高,而這一要求顯然伴有演奏人員的主觀理解。因此,這就需要小提琴演奏人員在日常練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對于把握音準的要求,從而提升其把握的精準度,最終達到可以熟練掌握不同聲部的音準。另外,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通常需要演奏人員結合樂曲的協調性來判斷音準,所以演奏過程并沒有明確的音準,需要演奏者結合作品協調性,以及和聲結構自行判斷,而這也意味著在日常練習過程中,全面加強音準練習的必要性所在[6]。
其次,以合作聯系的形式進行音色統一訓練。在這里,訓練的內容通常為保持樂律音色統一,讓演奏者能夠對弦樂聲部的音樂風格、具體內容、載體形式有著準確認知,由此來保證演出過程中作品技巧的表現力始終可以保持高度一致性。具體操作包括三方面:一是演奏者應該對弦樂聲部所涉及的演奏樂器,以及演奏過程中的音樂風格、所表達出的情感、技巧表現力有著充分理解。二是演奏者要對各弦樂聲部的所有演奏樂器的技術表現有統一的認知,其中包括節奏、音準、弓法等多個方面。三是演奏者要對琴弦與弓的相對位置有準確、統一、嚴格的把控,以此才能確保演奏過程每一位小提琴演奏人員在音色、音量等方面形成默契配合,最終達到理想的演出效果。這樣的練習過程顯然要在團隊協同中完成,樂隊更要將樂器進行合理的配置,樂隊的整體演奏效果也會更加趨于理想化。
(五)強化對演奏曲目的認識
小提琴在演奏的過程中,要加深自身對于所演奏曲目的認識。一方面,要清晰地了解曲目的主題、內容,以便演奏得更加契合曲目,表達作曲家的意圖;另一方面,要了解曲目的演奏風格,結合自己的理解,以及與其他樂器的配合,在運弓以及演奏法上力求統一,來彰顯曲目的風格特征與音樂魅力[7]。
四、結束語
在交響樂團的演奏中,由于小提琴作為不可缺少的演奏樂器,并且承擔著諸多重要任務,所以演奏技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真正實現不斷提升該演奏技巧卻并非易事,不僅需要全面掌握其音準和節奏技巧,還要掌握視奏意識與視奏技巧,以及不斷加強基礎練習、小提琴合作技術的訓練、合作訓練,由此才能確保小提琴在交響樂團演奏中的效果達到最大化。對此,不斷深化以上論述觀點就成為每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和廣大學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周偉.交響樂隊中的小提琴演奏作用分析[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4):46.
[2]權姝旗.淺析交響樂隊中小提琴的演奏技巧[J].黃河之聲,2017(03):87-88.
[3]徐舒.小提琴演奏者視奏意識在交響樂隊中的作用探究[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8(12):119.
[4]栗晉川.小提琴演奏技巧訓練談[J].四川戲劇,2018(07):146-149.
[5]王藝雪.小提琴演奏者視奏意識在交響樂隊中的作用分析[J].藝術教育,2017(13):68-69.
[6]涂佳.從情感表達的維度看小提琴在交響樂中的重要性[J].四川戲劇,2017(04):74-77.
[7]趙昕宇.淺談交響樂中的小提琴演奏及訓練要點[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9(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