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
摘?要:本文研究基于互聯網的專業圖書平臺的功能模式開發,包括企業圖書室無人自助借還、企企間專業書籍共享、個人私藏圖書流轉等功能模式研究,同時也為新冠疫情時期的圖書流轉服務方式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線上圖書平臺;功能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30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已不僅僅是承繼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家風傳統,更上升為一項“國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2020年10月,中央宣傳部下發《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明確截至2025年,通過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工作,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在提倡全民閱讀的氛圍下,各企事業單位紛紛建設企業小型圖書室,將專業書籍、行業企業標準、員工崗位操作手冊等書籍資料放置其中,營造學習氛圍,提升員工的文化素質和專業能力。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開放、共享、合作、協同成為時代熱點。圖書館“定點借還、館內流轉”的傳統服務方式與讀者個性化、便利化的借閱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各企事業單位設立的專業圖書室也迫切需要通過“互聯網+”方式改善書籍管理方式,提升員工的閱讀體驗。
基于以上背景,本項目組申請實施“互聯網+”智慧共享專業圖書平臺項目建設,旨在利用項目組物流專業優勢,融合互聯網技術實力,打造線上圖書平臺,集線上智慧服務與線下物流于一體,為閱讀者提供開放、共享的借閱服務。
1?項目針對的用戶群體
1.1?單位閱讀群體
主要以企事業單位職工、中小學生、大學生等為代表的閱讀群體。他們基于工作背景、學習階段相同,通常具有閱讀需求相似,對專業書籍需求較高的共同特點。這類群體需要簡單、高效的圖書管理服務,也存在與其他閱讀者共享、交換的需求。
1.2?社群閱讀群體
社群閱讀群體是以小區、社區為代表的閱讀群體。他們基于居住環境的相同,通常是私人藏書的主力軍,具備群體穩定性高,交易、共享需求高的特點。如學區房小區,各個年齡段孩子的書籍總是社區居民樂于互換、交易的“熱門貨”。
1.3?廣大城鎮、鄉村地區的閱讀者群體
由于閱讀資源的分布不均,城市私人書籍放置無用甚至落塵生灰,而農村偏遠地區書籍難以滿足閱讀者需求,形成兩極化嚴重的現象。很多中心城市淘汰、換代的書籍,對于城鎮、鄉村地區的閱讀者卻是很寶貴的資源,很多市民也有將書籍捐贈到二級市場的意愿。
2?對特定用戶群體進行的深入調研
針對項目建設,項目組組織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調研。調查問卷從發放到回收歷時12天,回收有效問卷240份,共設計13個問題,主要包括受訪者對線上圖書平臺的需求、形式功能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等。從回收問卷分析來看,本次問卷受訪者多數是18到30歲,學歷以專科層次居多。在信息資料的獲取渠道上,受訪者大部分通過網絡獲取資料,少部分選擇自己購買,只有12%的受訪者會選擇通過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這也充分展示了互聯網時代信息獲取的便利性。而在閱讀書籍的選擇上,實體書比電子書更受歡迎。每年都去圖書館的占受訪者的80%,每年去五次以上的占受訪者的29%。借閱書籍種類上,按從多到少的排序分別為專業類書籍、知識拓展類書籍、娛樂類書籍或者考試用書。受訪者反映的線下圖書館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圖書館距離遠、查找圖書不方便、借閱流程復雜、圖書館開放時間有限制等。而在線上圖書平臺的使用意愿上,愿意使用的人數占比為73.33%,同時他們提出,圖書平臺應該包含在線查找圖書在館信息,掃碼自助借還,預約借還書,查看書評,與書友交流等功能。
3?平臺功能設計
3.1?到館自助借閱
自助借閱功能是本平臺的主要功能之一,在疫情時期,能幫助企業實現圖書室(角)高效準確管理。管理員前期在系統上架圖書信息后,借閱者可進入線上圖書平臺查詢圖書相關信息,并確認圖書是否在館。借閱者到館前,可通過“預約”功能提前鎖定將借閱的書籍。進入圖書館后,借閱者可使用平臺“掃一掃”功能,掃描書籍封底頁面條形碼進行自助借還。同時借閱信息實時到達管理員后臺,可準確實現書籍信息的全程跟蹤。在借閱者客戶端,平臺還可設置到期提醒、逾期預警等功能,使整個借閱過程省時省心。
3.2?書圈共享、點單借閱
針對民間私人藏書流通性低的問題,通過“書圈共享、點單借閱”的模式來盤活呆滯書籍,實現私人藏書的有效流通,發揮書籍的最大作用。閱讀者通過瀏覽、模糊搜索功能,獲取其他書友愿意進行借閱的圖書,放入“購物車”,并確認訂單。平臺根據閱讀者前期的訂單積累信用積分審核該訂單適用免押通道或繳納押金通道,進行審核放書。閱讀者在線選擇快遞方式,交納快遞費用后,實現書籍線下的分享、流轉。
3.3?公益流轉功能
城市的捐贈者有意向但是缺捐贈對象,鄉村的受贈者有需求卻找不到合適的書籍。平臺的公益流轉模塊通過審核、確定需求方的真實身份后,發布其需求意向。在獲得捐贈圖書后,實現全物流過程的監控,讓捐贈者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圖書的最終去向,既解決了雙方需求錯位的問題,又為雙方提供了信用的保障。
3.4?其他功能
線上平臺通過實時跟蹤書籍流向統計出各類書籍的借閱排行榜、讀者借閱榜、新書推薦榜等,并發布至首頁供借閱者參考。借閱者歸還書籍后可發布書評供其他人查閱,還可以在評論區與書友進行交流等。
4?項目效益分析
項目建設圖書平臺作為公益圖書館的有益補充,其服務效益主要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進行評價。
4.1?經濟效益
廣告收益:傳統的互聯網獲取收益方式,通過在平臺投放合適的廣告或者外部鏈接,獲取收益。
快遞收益:鑒于項目團隊的專業背景,針對選擇“線下郵寄”服務的客戶,提供京東、圓通、順豐等快遞供應商自由選擇,根據平臺每月為物流企業引流的客戶,獲取快遞服務傭金。
新書代銷:由于平臺客戶具備較強的閱讀需求,隨著平臺客戶的增加,新書促銷的廣告效應持續增強。在中后期,可與出版社、圖書公司聯系,在平臺上分書圈增加不同的“薦書單”,根據新書購買情況,獲取新書代銷傭金。
4.2?社會效益
平臺的社會效益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體現:一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提供針對借閱者的個性化閱讀服務,并進行相關內容的推送,提高借閱者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二是將線上一冶與日常社交平臺銜接,在平臺鏈接微信、QQ、抖音等社交媒體,開通“分享”“推薦”等功能按鈕,提高平臺用戶數量,實現用戶的有效參與。三是將線上平臺與線上教育系統融合,例如在圖書平臺開展相關的互聯網課程,將圖書平臺與企業或學校的視頻網站進行鏈接,充分發揮圖書平臺的教育價值,實現其社會效益。
5?結語
在移動互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傳統借閱服務與移動端服務的融合是大勢所趨。但在線上平臺的開發過程中要重視借閱者的閱讀習慣,做好平臺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及時收集用戶反饋和調整平臺功能,促使平臺不斷進行創新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劉浩.“互聯網+”時代下圖書館線上服務平臺的構建策略[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1,(9).
[2]高景暉.社交媒體在閱讀推廣中的應用研究:以河南省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40(10).
[3]管衛東.圖書館線上閱讀空間發展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2).
[4]黎思敏.互聯網環境中圖書館微平臺營銷策略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