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瑩 鄭麗
【摘要】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情、學段、文體特點,聚焦學習主題,確立關聯式學習目標,設計進階式學習任務,開展連續性評價,讓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遷移與運用知識,從而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單元教學;語文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楊夢瑩(1991—),女,江蘇省揚州市四季園小學。
鄭麗(1974—),女,江蘇省揚州市四季園小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指出:“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1]。”學習任務群是新課標理念下教與學的新型模式,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單元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系統學習、積累、內化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與審美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本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單元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課文均為寓言故事。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教師可以學習任務群為引領,創設具有情境性和實踐性的驅動任務,開展連續性評價,引導學生在進階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感知和了解寓言,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其寓意,習得閱讀寓言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學會有中心、有條理地表達,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
一、聚焦學習主題,確立關聯式學習目標
構建學習任務群的首要任務是確定學習主題。主題的確定為學習目標的確立、學習情境的創設、學習評價的實施提供了方向和依據。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包含兩個關鍵要素:寓言和生活。寓言是用簡單短小的虛構故事表現深奧道理的文學體裁。無論是新課標中的教學提示,還是部編版教材中的板塊設計,無不提示寓言的閱讀要落實到生活中,注重聯系生活領悟道理。筆者將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定為“小故事,大道理”,這一主題既聯系了生活實際,又強調了寓言的文體特征和教育功能。
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習主題,本單元教學需要達到的語文核心素養目標如圖1所示。
筆者結合學段特點和學習主題,根據學情,確定本單元具體的學習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
1.認識27個生字,讀準“稱、禁、撒”3個多音字,會寫34個字;能發現有規律的四字詞語的特點,并能寫出相同結構的詞語;積累“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板塊中9個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語。
2.了解每篇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了解寓言的特點和表現手法。
【理解目標】
1.能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并能作出簡單的評價。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讀懂人物的內心,了解故事蘊含的道理,并能聯系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觀點。
【實踐目標】
1.能把學到的故事講給他人聽。
2.能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展開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能與同學分享,相互提出修改意見。
3.能拓展閱讀其他寓言故事,主動聯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內化于心。
二、聯系生活實際,確定進階式學習任務
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單元教學中,學習任務應該具有進階性,體現學習的持續性和探究性。教師應從單元整體出發,設置有梯度的學習任務來幫助學生開展學習,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逐漸完成知識建構。依據新課標中學習任務群的要求,筆者設置了兩個進階性的學習任務群,具體操作如下。
【學習任務群一:探秘寓言王國】
在引導學生進行單元課時的學習時,筆者構建“探秘寓言王國”任務群,并設計了四個子任務,讓學生初步認識寓言這一文體。
任務一:讀寓言·知寓言
筆者讓學生學習本單元四篇寓言故事,完成單元學習任務卡(見表1),在對比閱讀中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特點,即借助一個小故事說明一個道理。
任務二:讀寓言·享寓言
在教學《陶罐和鐵罐》時,筆者整合“快樂讀書吧”板塊,激發學生閱讀整本寓言故事書的興趣,鼓勵學生自主擬定閱讀計劃,運用本單元學到的方法了解故事內容,明白并內化故事蘊含的道理。在此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做閱讀記錄,如讀書筆記、讀后感、手抄報、寓言故事分享卡(見圖2)等,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閱讀成果,在交流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任務三:讀寓言·編寓言
在本單元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的基礎上,筆者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根據教材提示的內容創意編寫或者改編寓言故事。例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時,筆者引導學生討論“如果陶罐和鐵罐中驕傲的是陶罐,謙虛的是鐵罐,故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鼓勵學生運用神態、語言描寫,嘗試改編這篇寓言故事。
任務四:讀寓言·講寓言
學習寓言的過程是學生敘事思維發展的過程,把寓言故事講出來是有效的途徑。在教學《守株待兔》時,筆者在學生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創設情境任務:“你的鄰居爺爺沒什么文化,沉迷于彩票,天天盼著中大獎。鄰居奶奶對此一籌莫展,想請你幫忙勸勸他。請你將《守株待兔》這個故事講給鄰居爺爺聽,幫鄰居奶奶勸說他。”這樣,學生既創造性地復述了寓言故事的內容,又自然而然地總結了寓言故事的寓意,促進了邏輯思維的發展。此外,筆者在班級舉行“寓言故事發布會”,讓學生通過講述、講演等方式展示自己讀到或創編的寓言故事。學生在講述寓言故事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故事內容,還將故事的寓意內化于心。
【學習任務群二:寓言故事展演】
在第一階段,學生已對寓言這一文體具有初步認識。在第二階段,筆者構建“寓言故事展演”任務群,并設計了三個子任務。
任務一:讀寓言·辯寓言
本單元的“口語交際”板塊以“該不該實行班干部輪流制”為話題組織學生展開辯論,旨在使學生在發表自己看法的同時,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想法,促使學生大膽表達、流暢表達,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和說理能力。基于“小故事,大道理”這一學習主題,筆者豐富口語交際的辯題,讓學生針對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結合生活實際表達自己的立場,進行觀點的碰撞,從而全面、深刻地理解寓言故事。比如,在學完《愚公移山》這個寓言故事后,筆者組織學生討論“假如你是愚公,你會決定移山還是搬家?還有沒有其他的選擇?到底哪種選擇才能更好地造福后代?”,讓學生進行思辨,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任務二:讀寓言·寫寓言
在第一階段編寫寓言的基礎上,筆者結合單元習作要求,設置“看圖畫,寫寓言”任務,并提出如下習作要求:1.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展開想象;2.把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說明自己從故事中悟出的生活道理;3.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習作,相互提出修改意見。
任務三:讀寓言·演寓言
在本單元教學的基礎上,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最喜歡的寓言故事。學生表演的寓言故事可以是課本中學過的,也可以是課外讀到的,還可以是自己創作的。在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群策群力,團結協作,從優化寓言故事劇本到分配角色,從設計角色動作到準備服裝道具,綜合能力得到了極大的鍛煉。
三、立足核心素養,明確連續性評價標準
任務評價是檢測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途徑。教學目標指向哪里,任務評價必須跟到哪里,否則教學容易出現“開無軌電車”的現象[2]。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學習表現和學習成果的評價,又要重視學生關鍵能力的評價。根據新課標的評價建議,教師可設計單元學習成果評價標準和單元認知水平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與認知水平作出具體的評價。筆者結合本單元的學習任務群,設計了如下單元學習成果評價標準和單元認知水平評價標準(見表2、表3)。
結語
總之,在學習任務群視域下的單元教學中,教師應聚焦學習主題,確立關聯式學習目標;聯系生活實際,確立進階式學習任務;立足核心素養,明確連續性評價標準。這樣能幫助學生整體構建學習框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崔允漷.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