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算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之一,是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時必不可少的能力,對學生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的效果也有重要影響。為了助力學生運算能力發展,教師應重視小學數學課堂,積極革新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從而有效提升課堂質量與效率。文章簡述了運算能力的內涵,并從多維度探究了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任務驅動;小學數學;運算能力
作者簡介:王菁(1993—),女,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沙頭中心小學。
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規范化思考問題的習慣,能夠使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運算能力培養和技能教學,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測、計算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推動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一、數學運算能力內涵
(一)運算能力與運算活動聯系緊密
運算能力與運算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運算活動中,學生的運算能力會明確展示出來;而在解決不同類型運算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運算能力會得到
培養。
(二)運算能力與思維發展密切相關
在運算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挖掘及判斷條件、理解及運用算理,以尋找更加簡潔的運算方式,學生的多方面思維能力會得到發展[1]。在引導學生完成運算活動時,教師不能僅看學生是否算得對,還要評價學生是否算得好,評估學生是否在積累足夠運算經驗的基礎上計算,是否在下意識地思考“為什么這樣算”“還能怎么算”“如何算最合適”等一系列問題,并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解題思路。
(三)運算能力具有穩定性、差異性
穩定性和差異性是運算能力最為突出的兩個特點。所謂“穩定性”指的是,運算能力一旦形成,即便學生遺忘了數學知識、技能變得生疏,但在遇到問題時他們仍然會迅速進行分析;“差異性”則是指,運算能力與個體的具體情況相關,不同的人在解決問題時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運算方法的差異并不意味著運算能力的高低,只是意味著學生思考過程、能力結構等不同。
二、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培養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策略
(一)更新教學理念,強化教學引導
教學理念對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有著重要影響,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推動課堂從“灌輸式”向“應用式”轉變,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上,而非單純記憶知識[2],讓學生在多元的課堂活動中實現“學以致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借助情境、活動來實施任務驅動教學,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讓學生的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
鍛煉。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元、角、分”的教學為例,在教授本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創設情境、設置任務,以驅動學生深入學習。為了讓學生熟悉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的貨幣,明白元、角、分的換算關系,教師可以創設“小超市,大采購”的情境,并扮演“收銀員”,讓學生扮演“顧客”,自行計算消費總額。教師可以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教具,充當超市的“商品”,然后說明這些“商品”的價格,并讓學生自行挑選“商品”,計算自己要買的“商品”的價格,教師則需要在學生計算后核對結果。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會更愿意參與運算活動,他們也會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在活動結束后,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回顧這一活動,鼓勵學生與同桌分享自己計算價格的方式,討論是否存在其他計算方式。在這個討論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切實鍛煉學生觀察、歸納的能力,同時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得到
培養。
(二)側重問題探究,鼓勵運用知識
要正確運算,學生需要理解算法、算理之間的關系,結合運算規律去解決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多種方式來理解算法與算理[3],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從而在運算活動中理解知識的內涵,發展思維能力。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教學為例,在教授本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問題驅動學生去探索。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小亮有24張卡片,小紅有6張卡片,小明有9張卡片,請問大家能提出什么問題嗎?”這一任務要求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也會驅動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應當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小棒,鼓勵學生用小棒輔助計算。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需要進行推導和分析,學生會因此更順利地理解算理的本質,理解算法、算理之間的關系,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會在計算中得到強化。
(三)布置學習任務,驅動深入認知
在開展任務驅動式教學時,教師應依據知識之間的關聯構建內容豐富的探究活動,并以科學的探究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在解決任務的同時鍛煉思維能力,逐步突破學習重難點[4]。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布置探究任務,還可以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環節布置探究任務,助力學生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確保學生的運算能力、認知能力顯著提高。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的教學為例,在教授本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探究任務來強化學生的認知。首先,教師可以在正式教學前布置預習任務:“小紅和小麗相約周末去買文具,小紅的父親給了小紅30元錢,母親給了小紅15元錢;小麗的爺爺給了小麗50元錢,請問這兩人中誰拿到的錢更多?如果小麗在路上買了一包棉花糖,花了8元,現在誰的錢更多?”通過計算學生會發現,最初是小麗的錢多,但小麗買了棉花糖后,則變為小紅的錢更多。在這樣比較多少的運算活動中,學生會對加法和減法運算規律形成初步感知。其次,教師可以教材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學生總結100以內加法和減法的運算規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發展認知能力,為進行深層次學習做好準備。最后,教師可以布置探究式任務,要求學生估算教師展示的多個加法、減法算式。這一運算活動可以考查學生對相關運算規律的理解程度,也可以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
(四)布置競賽任務,充分鍛煉能力
在學生具備一定認知能力后,為了進一步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可以布置競賽任務。教師需要先借助具體問題來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確保學生順利掌握計算知識后再布置競賽任務,讓學生在探索和分析中掌握“由個別向一般”的推理方法,助力學生發展數學核心素養[5]。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競賽任務來啟發學生思考,實現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首先,教師先提出問題:“王大叔想用22根1米長的木條圍成一個長方形花圃,請問王大叔怎么做才能使這個花圃的面積最大?”在提問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可以利用周長公式、面積公式解決問題。其次,在學生掌握這一解題思路后,教師可以布置競賽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以下問題:“學校要組織足球比賽,目前共有4支隊伍,分別是紅隊、黃隊、綠隊和藍隊,如果每兩支球隊要比賽一場,請計算一共要比多少場足球比賽,并以圖表的形式展示出來。”完成計算任務本身并不難,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但要以圖表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則需要在小組中集思廣益,找到適合展示相關規律的圖表并繪制出來。最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分享學習成果以及在解決問題時產生的體會。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運算能力、歸納能力會得到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也會得到發展。
(五)串聯新舊知識,促進思維完善
在學生擁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和知識經驗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學過的數學知識串起來,讓學生形成科學、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此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新數學知識時,聯系自己此前學過的知識,讓學生發現不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更順利地學習新知識[6]。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為例,教師應當在教授本節內容時,引導學生正確把握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關系,切實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總結此前學過的運算規律,然后鼓勵學生結合教學內容創編計算題。在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回顧所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其次,教師可以組織“我是小講師”活動,邀請學生上臺講解小數加減法的知識,鼓勵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最后,教師要整合學生講解的內容,引導學生將知識串起來,搭建更加完善、系統的知識體系。
(六)組織豐富活動,提高運算能力
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不能脫離對學生其他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與其數感、量感、符號意識、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應用意識等均有關聯,因此在開展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重視活動的綜合性,引導學生不斷積累、發展。教師可以設計形式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從多維度分析解題方法,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發展運算能力、數感、量感、符號意識、推理意識、數據意識、應用意識等數學核心素養。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教授本節內容時組織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伊始提出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應明確,指導學生應用知識的目的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而不只是讓學生得到正確的運算結果,因此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總結運算技巧和運算規律。此后,教師可以拿出教具小棒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嘗試用小棒擺出算式,并據此說明計算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有效培養。教師還可以在此時展示特殊的算式,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完成計算,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發展運算能力。
結語
在運用任務驅動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學內容及教學主題在課前、課中、課后靈活設置教學任務,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并在任務的引領下自覺進行計算、展開探究,在發展運算能力的同時對數學知識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參考文獻】
[1]張燕芹.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路徑分析[J].新智慧,2022(32):123-125.
[2]陳玉華.基于伴隨性學習數據的小學數學運算能力評價研究[J].現代教學,2022(21):72-73.
[3]邵開庭.淺談小學數學高年級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論壇,2022(32):91-92.
[4]方曉玲.提升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有效性策略[J].讀寫算,2022(31):135-137.
[5]趙培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培育“運算能力”核心素養的策略[J].科幻畫報,2022(10):82-83.
[6]張玨.小學數學運算能力評價體系校本構建策略[J].新教育,2022(2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