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健 王文學
每個時代都有劃時代的標志,工業化時代,飛機、輪船、火車打破了自然地域的阻隔,信息時代,互聯網打破了時空和信息的阻隔,地球村《世界是平的》(2006年 托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當代世界發生的重大變化,展示了“全球化正在滑入扭曲飛行的原因和方式”,我們開始以全球的視角來看待世界發展,互聯網讓地球成為一個沒有邊界的整體,不僅打開了“地球村”共用人才的途徑,而且通過共同的數據標準,為“地球村”創造出了更加平坦的、更加開放的經濟競賽場。
信息時代的起點源于信息技術的三大技術革命,第一是數據庫技術解決了海量數據的存儲,替代了人腦的重復勞動。第二是WINDOWS視窗系統解決了人機對話的專業化障礙,為信息技術普及提供了信息交互的便捷、直觀的平臺;第三是INTNET網絡解決了局域信息交流的無限性。
中國信息化的開端自1993年開始的政務“三金工程”為標志,隨著國家政府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制定的“中國信息化建設政府先行”的建設指導方針,以及“一站、兩網、四庫、十二金”的信息化的戰略框架出臺,奠定了我國政務信息化發展的基礎。
政務數字平臺是政府運用信息技術處理公共事務的一系列機制、方式和過程的綜合體,是將數字化進程作用于政府自身的改革的產物。信息技術在信息時代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數字化對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模式的重要作用。
數字政府是創新改革政府職能、結構和權力的一種政務運行方式。云計算和數據共享技術,使得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的業務數據相互打通,使得政務業務能夠相互融通,數據資源得以及時共享,依靠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決策的智慧化,實現社會治理精準有效、公共服務便捷高效、安全保障可管可控的社會治理目標,提升了政府的現代化治理能力,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社會變遷的趨勢,數字政府呈現出整體性、服務型、數字化的特征。幾十年的信息化發展,數字技術滲透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社會完成了新生產組織模式的構建,新商業模型的創造,諸多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如今成為引導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也是促進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撐。
“數字政府”是信息時代“數字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如今和“數字經濟”一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數字政府”改革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創新國家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有力支撐,政府信息化形成的政務平臺,對政府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產生沖擊,使得政務管理呈現出了一種管理扁平化、響應及時化、動態化的特點。有機整合政府職能,有效聚合社會力量,創新服務理念,強化依法行政,改變服務供給方式,通過政務平臺可以充分促進信息的流通、利用和平共享,使得政務信息的發布和反饋能夠準確及時進行,對完善社會治理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加強政府的管理和改善服務職能,有助于國家的整體發展。
信息時代,各級政府掌握著大量的社會信息以及全部的政策和法律信息;政府信息化可以使得社會信息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配置;政務公開和機制創新使得信息資源,得以優化配置,可以為社會充分利用。也只有在信息時代數字化的前提下,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信息社會,使得各種信息資源能夠優化形成合力,并發揮出最大作用。
作為社會發展的導航者、社會公眾的代表、社會問題的治理者、市場失靈的矯正者,數字政府信息平臺克服了傳統管理的時滯性和靜態性的弱點,政府通過大數據掌握了公眾的需求、能夠準確把握社會變遷的趨勢,做出積極的戰略選擇,網絡技術和公開門戶使政府的業務程序和辦事流程更加簡明、暢通;有利于言路暢通、政治清明、反腐倡廉,更便于廣大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有利于消除官僚主義作風,通過宣傳政策,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比如,唐山打人事件的網上輿論監督,促進政府的執法信息更加迅速和透明。
未來線下的基本服務提供地--政府公共服務大廳:其工作人員將會不斷縮編,需要網絡處理的業務會越來越多,人工干預的業務越來越少,職能部門的人員編制越來越少,流程標準都規范了,人工干預的服務人員越來越少,比如,納稅服務,網絡開票報稅,使得服務質量越來越高,也使得執法人員素質越來越高,越來越規范,服務效果越來越好。
首先是政府組織結構的改革與重塑,在一級政府下組建或優化專門的數據治理機構,在數據邏輯層次上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形成與其他系統性行政改革的融合協同,并打破業務獨立的原有組織體系,超越傳統業務系統,建立新的工作機制,從而更加專注于數字法治政府規則的制定與執行,專注于協同機制的推進與創新,形成專門的、高層級的數據治理機構,消除部門間的“各自為政”的弊端,實現基于數據流動的屬性最有效率的歸納數據共享、使用所帶來的法治變革的管理訴求,更好地釋放數據要素的智力潛能,并為社會數字法治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實現數字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和實施機構權責體系、層次結構的規范化與科學化。
數字化帶來政府機構精簡和人員素質提高的要求。數字化轉型可能會以業務效率的提升、行政職能的轉變、機構人員精簡、人員素質提升以及同時內部工作抵觸為代價。例如,政府原有工作人員對生產技術和信息服務技能的不熟悉,對技術替代帶來的裁員的擔憂等問題。因此,需要關注對技術應用場景下救濟規則的制定,強調對人員的能力提升與未來職業生涯關懷,避免內部損耗。
未來對數據分析人才需求增大,對業務、事務處理和決策者的人員數量減少,政府機構人員精簡,質量要求提高,專業性更強,執法隊伍的素質和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
新的社會治理問題會隨之產生。相關行政法體系不僅應該明確如何調用數據提供流程規制,還應對數據本身的權屬登記、流轉方式等進行規范界定。通過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公平競爭政策的實施,使數字法治政府建設落到實處。數字政府線上平臺建設和線下包容治理的融合,進而實現數字化轉型與其他系統性改革的高效協同。“數據驅動業務”倒逼政府職能轉變,對我們的內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共基礎設施的安全以及信息的安全,是未來數字社會和數字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政務平臺上的公共基礎數據,構成了當前各類公共服務的基礎,各類數據主體多樣,處理活動復雜,安全風險日益加大。隨著網絡信息相關立法的不斷完善,強調并嚴格要求對相關數據進行保護,政府、企業個人的合規舉措也不斷提高。都應對所收集數據分級、加密,并進行脫敏處理;對內,要嚴格限定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的查看和使用規則,并進行員工培訓,培養相關合規意識;對外,要制定詳盡的個人信息保護和公共數據需要的公開政策,供公眾了解和同意。政務平臺的使用一定要設置員工權限并進行留痕記錄,以便于事后審計和追責。
互聯網改變了經濟、政治和社會的溝通方式,改變了傳統社會中的觀念、概念和表達形式,帶來了新的管理模式,克服了以往政府部門間的分割和等級壁壘,打破了傳統政務管理碎片化的管理困境,我們的數字政府必須要適應信息時代的變革。
未來數字政府面臨的治理環境更加復雜,例如,抖音、淘寶、支付寶各種外部網絡環境的變化,帶來深刻的社會變革。抖音客戶高速發展現象,背后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社會形態已經從溫飽階段向個人價值自我實現的階段邁進,通過抖音平臺,人們都可以自由地進行自我展示,人人都是這個偉大國家發展的創造者和時代變遷的記錄者、展示者,個人既是導演也是演員,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實現更高層次的個人價值追求。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必須和經濟基礎相適應。把握社會形態變化的脈搏與時俱進,這是我們在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需要深刻理解認識和堅持的方針和方向。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把各種復雜的社會生態連面成片,重構成體,使得政務管理更加精準規范,工作反饋更加及時;審批進一步規范,辦事更加高效,決策責任更加重大,隨著“放管服”的深入,未來數字時代的政府將是小政府大社會,學會運用新工具,使用新人才,把我們的政務內容做得更豐富、更精彩表現更自信,更加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數字政府的建設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