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樺英 劉 柳
(1 福建省詔安縣醫院,漳州,363500; 2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北京,100088)
小兒肺炎是指多種病原體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肺實質和(或)肺間質的炎性病變[1]。在臨床上,該疾病的患病率非常高,且重癥率、并發癥、病死率也較高,是世界共同關注的健康問題。小兒肺炎在任何季節均可發病,其中春、冬季節是高發季,一旦患有小兒肺炎,往往會伴有咳嗽、咳痰、氣促、發熱等臨床表現,嚴重影響小兒的睡眠[2]。霧化吸入是治療小兒肺炎的常用手段,但因小兒年齡小,自我管理及控制能力較差,故在治療期間加以護理干預至關重要。預見性護理在很大程度上能解決患兒的潛在問題,而睡眠管理有助于提高患兒的睡眠質量,整體護理效果甚佳。鑒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78例小兒肺炎為研究對象,在預見性護理基礎上加入睡眠管理,進一步探究其對小兒肺炎睡眠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福建省詔安縣醫院收治的小兒肺炎7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例。對照組中男10例,女20例;年齡1~9歲,平均年齡(5.29±1.05)歲;病程4 d~2周,平均病程(7.51±1.16)d。觀察組中男20例,女19例;年齡1~11歲,平均年齡(5.73±1.12)歲;病程5 d~2周,平均病程(7.86±1.03)d。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經診斷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中關于小兒肺炎的診斷標準[3];2)年齡在12周歲以內;3)臨床信息完整;4)患兒監護人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存在嚴重臟器疾病;2)精神病史;3)血液系統疾病;4)配合度極差。
1.4 護理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即在治療時生命體征的監測、用藥及生活指導等。
1.4.2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預見性護理聯合睡眠管理,其中預見性護理如下。首先,建立預見性小組。該小組主要是由主管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組成,然后根據患兒病情,結合臨床經驗,提出患兒可能存在的潛在護理問題,并制定有效的防范對策。其次,對于氧療患兒要密切關注其血壓、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并保持血氧飽和度在合理范圍之內,如果有二氧化碳潴留患兒,應給予低流速吸氧,并要調整好氧濃度。再次,為了防止患兒發生感染,在護理過程中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患兒衣物及貼身物品均要進行高溫消毒后方可使用。同時為了預防呼吸道堵塞,在患兒入院后,要定時為其翻身叩背,并且要及時幫助其清理鼻口腔分泌物,以保證呼吸道順暢。最后,對于病情嚴重患兒,其自身免疫力及自我修復能力較差,很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這就需要及時給予其高蛋白、高鈣食物,同時要攝入適量的維生素及纖維,增強營養,提高免疫力。睡眠管理具體為:第一,在患兒入院后,要加強與其監護人的溝通交流,了解患兒的睡眠情況,同時發放睡眠日記并指導其監護人填寫,告知填寫睡眠日記的重要性。第二,為患兒提供舒適環境,室內溫濕度要適宜,溫度為18 ℃~20 ℃,濕度控制在50%~60%,同時要經常通風透氣,保持室內安靜、整潔,在患兒睡眠時盡量選擇半臥位姿勢,有助于減少其咳嗽、氣管塌陷的情況。第三,當患兒發熱時,往往會出現全身不適,影響其睡眠,因此,當小兒肺炎出現發熱癥狀時,要及時采取退熱處理,以幫助患兒緩解身體的難受感。一般除了遵循醫囑使用退熱藥物外,還可以使用物理降溫法,比如使用溫水擦拭身體,同時要讓患兒多飲水。在退熱期間常伴有大量出汗現象,應及時幫助患兒擦干身體并更換衣物,提高其散熱能力,減少細菌生成,從而提高其身體舒適度。第四,當患兒因為鼻塞影響睡眠時,可以使用沾有溫水的清潔棉棒滋潤鼻痂,然后一點點將其取出,并在患兒睡眠過程中幫助其多翻身拍背,促進其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第五,指導患兒正確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訓練,1次/d,于睡前半小時進行,并在入睡時播放舒緩音樂。對于年齡偏小且配合度較差的患兒,應充分發揮監護人力量保證各項操作順利開展,同時要密切監測患兒各項體征,如有異常應及時告知醫生處理。
1.5 觀察指標 1)臨床癥狀情況:觀察和統計2組患兒護理后臨床癥狀(咳嗽、氣促、發熱、肺啰音)消失時間,并展開組間比較。2)不良反應情況:觀察和統計2組患兒護理后不良反應例數,計算發生率,并進行比較。3)肺功能指標情況:監測2組患兒護理前后肺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并進行比較。肺功能指標含有第1秒用力呼氣量(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EVC)、用力呼氣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4)睡眠質量情況:利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價2組患兒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該量表含有7個項目,即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每個項目按0~3等級計分,累計各項目得分為PSQI總分,分值為0~21分,分數越低代表患兒睡眠質量越好。

2.1 2組患者護理后臨床癥狀消失情況比較 觀察組咳嗽、氣促、發熱、肺啰音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后臨床癥狀消失情況比較
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13%,低于對照組的12.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2.3 2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比較 護理前2組各項肺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FEV1、EVC、PEF值均高于本組護理前及對照組護理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前后肺功能比較
2.4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2組患者護理前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及PSQI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低于本組護理前及對照組護理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臨床上,小兒肺炎是小兒最為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如果治療不徹底,則很容易反復發作,引發多種重癥并發癥,不僅會影響小兒生長發育,還會給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4]。故小兒肺炎除了接受正規治療,有效的護理干預極為關鍵。常規護理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患兒的不適癥狀,但缺乏針對性,導致護理效果不理想。預見性護理是通過對患兒進行全面綜合分析和判斷后,提前預知患兒的潛在風險而采取有效的護理對策,以減少各類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患兒的護理質量[5]。但因小兒肺炎后會引起刺激性的咳嗽、高熱、氣促等癥狀,這些不適感通常會影響到患兒的正常睡眠,從而影響其睡眠質量。因此,加強小兒肺炎睡眠管理,有助于提高患兒的睡眠質量[6]。
在本文研究過程中,將78例小兒肺炎分成2組,對照組僅給予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則在預見性護理基礎上加以睡眠管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咳嗽、氣促、發熱、肺啰音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更快,相對比對照組患兒,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是2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這也就說明預見性護理加睡眠管理能改善預后,減少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本文結果還顯示,2組護理前各項肺功能指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是護理后觀察組FEV1、EVC、PEF值均高于本組護理前及對照組護理后(均P<0.05)。這也就提示預見性護理加睡眠管理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肺功能。除此之外,2組護理前PSQI和各項目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質量、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及PSQI總評分明顯低于本組護理前及對照組護理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這也就說明,預見性護理基礎上加以睡眠管理能幫助患兒提高睡眠質量。分析原因,主要是通過了解患兒睡眠情況后,為其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并在高熱時及時處理,指導患兒舒適睡眠姿勢等,使其保持身體的舒適感,從而能提高其睡眠質量[7]。
綜上所述,對于肺炎患兒來說,常規護理雖能幫助其緩解不適癥狀,但針對性不強,預見性護理聯合睡眠管理不僅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還能使患兒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促進肺功能的恢復,進而提高患兒的睡眠質量,值得推薦。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