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凈紅 唐杭燕 蔣瓊珠 蔡雪華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泉州,362000)
結直腸癌在男性惡性腫瘤中發病率排位第三,在女性惡性腫瘤中排位第二[1]。既往的研究認為,發達國家較發展中國家具有更高的結直腸癌發病率,然而近些年我國居民飲食的精細化以及工作壓力的增加,使得結直腸癌發病率已有了明顯變化[2]。國家統計數據指出,近些年我國結直腸癌患者數持續增加,目前結直腸癌發病率已僅次于肺癌和胃癌,給居民健康帶來嚴重威脅[3]。結直腸鏡檢查是當前結直腸癌篩檢的重要手段,但臨床實踐發現,因需要積極做好腸道準備,加之相關健康知識缺乏,部分結直腸鏡檢查患者術前會出現睡眠質量降低、焦慮抑郁等現象,對腸道準備度產生一定影響[4]。本文作者通過設立對照分組的方式,發現將認知干預運用于結直腸鏡檢查的價值肯定,有助于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改善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擲骰子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49.65±5.61)歲;疾病類型中結腸息肉20例、炎癥性腸炎15例、其他5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50.19±5.44)歲;疾病類型中結腸息肉18例、炎癥性腸炎15例、其他7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1)簽署同意書者;2)年齡≥18周歲者;3)基線臨床資料完備者。
1.3 排除標準 1)并發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2)近期服用影響胃腸動力藥物者;3)并發嚴重便秘或腸梗阻者;4)妊娠或哺乳期女性;5)智力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者。
1.4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以一般結腸鏡檢前護理,如對患者開展飲食指導,檢查前1 d囑患者午餐和晚餐進食半流質食物(如面條、稀粥等),避免食用多籽的食物(如火龍果),檢查當日早晨禁食,術前4~6 h服用聚乙二醇等滲溶液2~3 L,需要在2 h內服用完畢。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認知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睡眠認知干預,通過查閱文獻了解到結腸鏡檢查患者術前睡眠質量不良現象較為多見,護理人員對患者開展積極的睡眠干預,如講解如何營造良好睡眠環境(避光、安靜舒適等),如何避免外界刺激影響睡眠質量(戴耳機、睡前30 min停止使用手機等),如何在不影響睡眠的情況下積極做好腸道準備(術前1 d及早入睡,定好鬧鐘,按時服用聚乙二醇)。2)心理認知干預,就診時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了解其焦慮抑郁狀態,采用播放視頻、發放宣傳冊、微信推送文章等方式,告知其結腸鏡檢測的相關知識,提高其對結腸鏡檢查的認知情況,避免其因未知出現恐懼情緒,對焦慮抑郁明顯的患者,可使用成功案例進行鼓勵,也可尋求其家屬、朋友協助,提高其依從性。2組患者評估周期為檢查前1 d和檢查后當日。
1.5 觀察指標 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得分,該量表含有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等7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0~3分評分,量表滿分21分,得分越高代表受試者睡眠質量越差。比較護理前后2組患者不良情緒差異,分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估。對比2組患者腸道準備度差異,標準如下:0分為未做腸道準備,1分為腸道內存在不透明液體和糞便,2分代表雖有小塊糞便但可看清腸黏膜,3分為僅有透明液體存在腸道中,結腸黏膜均可看清,分別評估左、右半結腸和橫結腸三段清潔度,總分0~5分代表腸道準備不充分,6~9分代表準備及格。

2.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差異 護理前,2組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各維度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量表各項指標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者護理前后不良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前后不良情緒評分比較分)
2.3 2組患者腸道準備度差異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腸道準備合格率為97.50%,腸道準備度均分(7.56±1.21)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7.50%和(5.21±1.09)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腸道準備度差異情況比較
結直腸癌近些年的發病率較既往有顯著升高趨勢,臨床研究指出,結直腸癌的發生和發展受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后與其分期關聯密切,早期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超過90%,但晚期則不足10%,因而早期的結直腸癌篩檢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5]。結腸鏡是目前結直腸癌篩檢的最常用、最直觀也是最準確的檢測手段,目前在臨床上已被廣泛應用,在挽救結直腸癌早期患者性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臨床實踐同時指出,結腸鏡檢測屬于侵入性操作,且患者需要先期做好腸道準備,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壓力,易誘發焦慮抑郁情緒,進一步增加睡眠障礙的發生率。不良睡眠、不良情緒都存在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風險,最終影響患者腸道準備度,增加誤診漏診可能,故而需要積極實施干預。
本研究通過設立對照分組的方式,分析了將認知干預應用于結腸鏡檢查患者的臨床價值,數據提示,聯用認知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睡眠質量較對照組有了明顯提高,患者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得分明顯降低,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袁雨涵和丁靜[6]通過將113例結腸鏡檢查患者進行分組對比發現,相比于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患者,開展認知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在睡眠質量方面有顯著改善,該學者認為積極的認知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生理應激反應,對提高其準備依從性、降低結腸鏡檢查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積極意義。本文作者分析認為,既往針對睡眠質量與結腸鏡檢查的相關研究較少,但不良睡眠實際上會影響患者的內分泌狀態,進而降低其檢查耐受性,增加其檢查后腹部不適的發生率。文中通過積極的睡眠干預,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質量,這也使得其耐受性更高,對加速其術后康復也具有積極意義。
此外本研究還發現,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大幅度低于對照組,與其他研究數據類似。宋亞平等[7]學者通過設立對照分組的方式發現,對結腸鏡檢查患者開展全媒體健康教育有助于緩解其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降低其恐懼感,且有助于提高其腸道清潔質量。單純行為干預無效的情況下可輔以中醫藥輔助治療[8-10]。分析其原因,焦慮抑郁是影響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準備度的重要因素,過度的焦慮抑郁一方面會通過影響患者機體激素分泌,增加其心理應激反應,另一方面也會降低其從醫性,使其主觀上出現抗拒治療的行為,這些都不利于腸道準備的開展,該原因也是文中對照組患者腸道準備度低于觀察組的重要原因。文中觀察組患者通過積極的心理干預,使得其能夠正確認識檢查,糾正其錯誤認知,最終有效提高了腸道準備度。
綜上所述,對接受結腸鏡檢查患者開展認知干預有助于提高其睡眠質量,改善其焦慮抑郁狀態,且還可以提高腸道準備度情況。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