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科大概念視域下的單元深度復習主要由選擇單元學習主題、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創設單元評價任務、設計單元學習過程四個環節組成。文章闡述了大概念的內涵與特征,分析了學科大概念與主題單元的關系,探討了學科大概念視域下的單元深度復習策略。
關鍵詞:單元深度復習;“經濟高質量發展”;學科大概念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微型課題“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政治‘單元-課時教學研究”(批準號:W2022005)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邵春杰(1994—),男,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深度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特別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素養。那么,學科大概念視域下如何實現單元深度復習?本文以“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單元為例,探討學科大概念視域下的單元深度復習策略,以期在高中政治復習課教學中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
一、大概念的內涵與特征
克拉克認為大概念是建構自我理解的認識框架或結構。埃里克森認為大概念是指向學科中的核心的概念,是基于事實基礎抽象出來的深層次的、可遷移的概念。關于大概念的特征,李剛、呂立杰認為大概念具有中心性、可持續性、網絡化、可遷移性等基本特征[1]。
根據適用范圍不同,大概念可分為學科大概念和跨學科大概念。學科大概念是指能夠反映學科本質,處于學科中心地位,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和解釋力的原理、思想和方法[2]。例如,政治學科大概念“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揭示了我國社會經濟制度不斷變革的根本原因;大概念“人民當家作主”,揭示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政治學科大概念是指在事實基礎上抽象出來的,處于政治學科中心地位的,反映政治學科本質的,深層次、有意義、結構化、可遷移的聚合概念。
二、學科大概念與主題單元的關系
單元是素養培養目標達成的基本單位,是圍繞大概念組織的學習內容、學習材料和學習資源等的集合[3]。這種指向素養培養目標達成的單元,我們將其稱為大單元。大單元教學與大概念教學是相通的,大概念教學需要以單元為單位來實施,大單元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學生的素養培養。
根據大概念的不同,單元可以劃分為宏觀單元、中觀單元和微觀單元,顯性單元和隱性單元,知識單元和過程單元,學科單元和跨學科單元等類型。但不管什么類型的單元,都要有一個單元主題。單元主題既可以用教材原有的單元名稱來概括,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也可以用新的話語來概括,如“經濟高質量發展”。
學科大概念與主題單元關系緊密。我們對學科大概念的學習不是一步到位的,往往要經過若干微專題或分主題的學習,而分主題的學習又是由若干課時構成的,由此形成了“主題單元—分主題—課時”的學習進階架構(如圖1)。
三、學科大概念視域下的單元深度復習策略
學科大概念視域下的單元學習設計遵循“教學評一致性”原則,主要包括四個環節:選擇單元學習主題、確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單元評價任務、開展單元學習活動,其中單元學習活動是由若干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課時學習活動構成的。具體關系如圖2所示。根據此單元學習設計模型,結合高中政治復習課教學實際,下文以“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單元為例,具體探討學科大概念視域下的高中政治單元深度復習策略。
(一)圍繞單元主題,整體規劃單元內容
在高中政治《經濟與社會》的二輪復習中,將“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單元大概念,重構“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單元,既符合課標和教材要求,又緊跟時政熱點。我們可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下設置若干分主題(見表1)。
(二)聚焦核心問題,科學制訂單元目標
“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單元目標設計具體如下(見表2)。
(三)基于生活情境,創設真實評價任務
逆向教學設計強調“以終為始”,即先確定單元學習結果,再確定合適的評估依據,最后設計學習活動。因此,在單元目標確定的基礎上,我們要設置評價任務來評估學生是否達成了學習目標。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單元復習課中,教師可以自己設計真實評價任務,也可以選取優質試題(可適當進行改編)作為單元的最終評價任務,以評估學生對單元大概念的理解程度。例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題目:“鏈長制”的實施對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請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闡釋這一作用的傳導過程。此題實際上是考查學生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概念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此題來評估學生是否達成了學習目標。
(四)遵循迭代邏輯,合理設計教學過程
大概念視角下的單元設計總體來說遵循的是迭代邏輯。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單元復習課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各分主題的學習來不斷深化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概念的理解,從而實現學習進階。學生經過以上五個分主題的復習后,會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概念有較深刻的理解,能全面準確地認識“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概念。(如圖3)
下面,筆者以“新發展格局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分主題為例,具體談一談大概念復習課的學習過程設計。總的來說,大概念復習課的學習過程主要分為準備學科大概念、建構學科大概念、應用學科大概念三個階段。
1.聚焦課程分析,準備學科大概念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對“新發展格局”做了詳細的闡述,提出要依托強大國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推進貿易強國建設,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
據此,筆者確立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分主題大概念。圍繞此大概念,筆者設置了如下前置性問題。
問題1:什么是國內大循環?如何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問題2:什么是國際循環?如何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2.通過概念圖譜,建構學科大概念
如何建構大概念?基于政治學科的特點,筆者認為通過概念圖譜來建構學科大概念是比較好的方法。
在“新發展格局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復習課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建構”“課中合作建構”“師生共同建構”等環節,不斷優化完善概念圖譜,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學科大概念的理解。理解學科大概念,就是理解學科基本結構,理解學科基本概念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圖4就是“新發展格局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學科基本結構的圖譜,左側展示了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系、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之間的關系,右側則展示了經濟全球化與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之間的關系。
此部分內容比較抽象,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混淆一些基礎概念,如對投資、生產、需求三個概念,一些學生往往搞不清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基于此,教師在課堂復習過程中,首先要對一些比較難理解的概念進行闡釋與比較,再通過一些傳導題來評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如讓學生判斷以下兩個傳導是否正確:①擴大交通有效投資→提振國內需求→穩定市場預期→促進經濟恢復;②暢通經濟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培育出口競爭優勢→擴大內需。
3.精選優質試題,應用學科大概念
在高三復習課中,教師可以通過高考真題以及一些優質的模擬題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新發展格局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一課的教學中,筆者主要選取了如下題目來檢測學生對本課學科大概念的理解程度。
試題1: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知識,說明如何“著力讓老百姓能消費、愿消費”。
試題2: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知識,說明中國進一步擴大進口對國內經濟的積極影響。
試題1主要是考查國內大循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消費與生產、消費與分配、消費與交換之間的關系。試題2主要是考查國際循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系,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進口對國內消費、生產及市場的影響,進而理解進口對于國內經濟發展的意義。
總之,基于學科大概念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路徑,在單元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學科大概念的準備、建構、應用,不斷深化學生對學科大概念的理解,提升學生運用學科大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單元深度復習。
[參考文獻]
李剛,呂立杰.國外圍繞大概念進行課程設計模式探析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8,40(9):35-43.
頓繼安,何彩霞.大概念統攝下的單元教學設計[J].基礎教育課程,2019(18):6-11.
劉徽.大概念教學:素養導向的單元整體設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