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琛 張玉坤
摘 要:“雙減”背景下,初中生物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可以獲得適合自己的成長空間,從而促進學生身心、智力、能力的全面發展。項目化學習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加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有效地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文章對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借助項目化學習來實現差異化教學展開敘述,旨在助力“雙減”政策的落實,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雙減”;差異化教學;項目化學習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雙減政策下生物學‘差異化教學的區域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2021ZC278)。
作者簡介:李琛琛(1984—),女,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
張玉坤(1965—),男,山東省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項目化學習是指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學習資源、學習策略、學習內容等進行整合,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學習和應用知識,最終形成項目成果,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和傳統的教學手段不同,項目化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理解,而且在項目化學習活動中,每個學生都可以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從而全面激發自身的學習潛能。因此,“雙減”背景下,為了促進減負增效目標的落實,助力學生的發展,教師有必要采取項目化學習手段,實現差異化教學[1]。
一、“雙減”政策對差異化教學的要求
差異化教學是指教師遵循因材施教理念,結合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實際需求,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雙減”背景下,教師在差異化教學中需要實現以下目標。
(一)實現科學減負增效
“雙減”政策的基本目標是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獲得成長。因此在初中生物差異化教學中,教師要對學情進行深刻的分析,正確分析學生的學習潛能,給每一個學生都創造合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不再以大量做題、機械記憶等死板的方式去學習,而是幫助學生獲得高效且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實現科學的減負增效。
(二)重視學生全面發展
“雙減”背景下,教師不應無意義地減輕學生負擔,以免學生學習能力下降,學生間差距擴大。教師應立足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組織學生展開多元化的實踐探索活動,激活學生對生活知識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對生活現象的分析能力。在差異化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認知規律,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提升,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
(三)塑造學生積極心態
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存在教師忽視學生情感培養的問題,導致學生只記住了知識,而沒有真正理解學科學習的價值。在“雙減”背景下,教育要回歸本源,因此差異化教學需要注重塑造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應強調生物學習的價值,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注重學生情感培養,可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進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項目化學習在初中生物差異化教學中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項目化學習能夠有效加強生物知識和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項目化學習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以真實的情境為依托,展開對知識的深入探索,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結合自己對生活現象的理解,以適當的方式學習和應用知識,有助于緩解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在學習時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態,促進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全員參與教學活動。
(二)提供開放學習環境
項目化學習活動能夠創造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情境出發,運用猜測、實驗、討論等方式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項目化學習,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優勢,在和他人的交流互動、共同探索中獲得成長。
(三)營造良好評價氛圍
落實差異化教學需要創設良好的評價環境,確保每個學生得到公平對待。通過項目化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自主學習,應用喜歡的方式學習。項目化學習的成果開放性強,允許學生從多個角度解決問題,有助于教師全面觀察學生的綜合表現,從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從評價中獲得啟發,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
三、“雙減”背景下項目化學習在初中生物差異化教學中的應用
(一)結合組內異質,實現科學分組
在項目化學習中,教師要強調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思維上的碰撞。為了更好地推動差異化教學的實施,教師應正確認識學生之間的差異,采用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促使小組成員積極參與項目探索,為了完成共同目標而努力。在分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考慮學生成績差異,還需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表達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等,讓組內成員之間實現互補,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優勢,同時為學生學習他人優點創造良好環境,為有效合作奠定基礎。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察,注重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性格,從而進行更加合理的分組。考慮到項目化學習的特點,教師在分組時應確保每個小組至少包含以下類型的學生:合理分配任務的小組長、善于調查資料的學生、對生物知識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生物語言表達流暢的學生、對生物學習興趣強的學生。將具有差異性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可以確保學生之間展開有意義的互動,促使學生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成長[2]。
(二)立足真實學情,選擇開放性主題
開放性的項目主題可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生物知識展開探究,有助于差異化教學的落實。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對學生知識經驗的了解,設計開放性的項目主題,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深入學習知識。教師設置的主題也應具有跨學科特點,避免將學生的視野局限在生物領域,讓學生真正理解生物在生活中的價值,全面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水平。
例如,在“人體的營養”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成為營養師”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由于食物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對如何維護身體健康已有基本認識,但普遍對人體營養需求缺乏深入研究。通過從科學角度判斷飲食是否健康,學生能夠在項目學習中理解生物知識的實際作用,認識科學發展的價值,培養正確的科學責任觀念。又如,在教學“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以“當地生態我保護”為主題的項目學習活動,讓學生應用單元知識,研究當地生態環境,了解當地生態都發生過哪些變化,完成宣傳海報、調查報告等,引發人們對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視。
總之,教師要具備開放的教育思想,設計出有助于全員參與的項目主題,讓學生能夠用多元化方式來參與對主題的探索,為學生的進步創造良好空間。
(三)提供科學引導,促進全員參與
在差異化教學下,教師要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學習。由于項目化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對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而言,他們可能感到一定挑戰。因此,教師需要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參與項目化學習,逐漸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例如,在“當地生態我保護”項目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在適當分組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以下任務。
任務1:調查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調查、實地調研等方式了解當地的物種狀況、環境污染情況、環境污染原因以及在環境治理方面的努力。
任務2:運用網絡調查、采訪等手段,對當地十年前的環境狀況進行分析,展開對比,總結環境變化的原因。
任務3:結合日常生活,制訂從個人出發保護環境的方案。
任務4:制作宣傳海報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宣傳保護環境的思想。
在學生了解任務要求后,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讓學生結合小組成員的特點設計適合本小組情況的項目計劃。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能力進行分工,如有的負責整理基礎知識和設計知識框架,有的負責網絡調查,有的設計訪談大綱,有的負責學習成果的匯報等。這樣的安排有助于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獲得進步。
(四)創造展示平臺,增強學習動力
在項目化學習中,具體的作品是學生知識和思想學習結果的表現形式,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果展示平臺,讓學生可以在成果展示的過程中梳理所學知識,通過欣賞其他小組的成果開闊視野,了解更多問題解決方法,從中獲得學習生物的成就感,強化學習動機[3]。
例如,在“成為營養師”項目學習活動中,在學生完成營養食譜設計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分享人體每天必須保持一定營養吸收的原因、減肥節食對人體的危害、膨化食品及零食的營養問題等學習成果。教師應調動學生情緒,積極提問學困生和中等生,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互動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相互質疑,創造更加開放自主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樂于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從而使學生在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激發對科學的好奇心。初中生物教師應致力于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學習成果的平臺,這既能增強學生學習動力,使其獲得成就感,又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讓他們了解更多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
(五)實現發展評價,促進學生成長
在差異化教學中,初中生物教師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遵循學生的客觀成長規律,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項目化學習中,教師需結合學生的進步、退步、發展潛能等情況,提供科學的評價,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修正學習行為,保持學習優勢,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評價要以激勵為基礎,指出學生的進步和不足,讓學生樹立參與生物探究的自信心,從而驅動學生進步[4]。
例如,在“當地生態我保護”的項目學習活動中,結合本項目內容的特點,教師要注重從學生對當地生態的觀察意識、學生參與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學生對人和自然關系的理解、學生在項目實踐中的參與程度、學生的交流能力、學生的信息分析能力等角度給出全面的評價。在對學困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提高他們的生物學習興趣,重點指出他們在項目中取得的進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成就感。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要形成長期評價的意識,通過評價檔案袋等手段記錄學生每次項目學習的表現。結合評價結果,靈活調整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分組,使項目化學習更符合學生成長的實際需求,真正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總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注重發展性,使每個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愉悅,樹立參與生物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5]。
結語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項目化學習手段的應用,借助項目化學習來改善學生學習空間,創造一個人人可參與的知識探索環境,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使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學習,獲得綜合素質提升,收獲生物學習成就感,從而落實差異化教學思想。教師要客觀看待學生之間的差異,設計科學合理的項目化學習方案,促進生物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楊霜.分層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社會形態 基礎教育論文集.對接京津:社會形態 基礎教育論文集,2022:2460-2462.
馬曉寧.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學的探索和實踐[J].學周刊,2022(31):31-33.
孫冬懷,張玉竹.以初中生物學科為例淺談項目化學習的實施[J].基礎教育參考,2020(8):38-40.
黃曉燕.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分層小組合作[J].試題與研究,2019(32):87.
樊桂芳. 初中生物項目學習的教學設計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