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業廣,吳寬林,張玉西
(1.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南鄉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廣西賀州 542805;2.廣西賀州市八步區桂嶺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廣西賀州 542806;3.廣西賀州市八步區畜牧飼料與草地監理站,廣西賀州 542800)
南鄉鴨為八步區地方優質產品,因主產區在南鄉鎮(約占60%以上)而得名。2017 年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書,主要分布在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南鄉、桂嶺、大寧和開山4 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7′21″~112°3′26″,北緯24°15′19″~24°48′8″,東西長60.33km,南北寬44.4km,總面積2680.20km2;區域內具有獨特的生態環境,氣候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山間小溪水質清澈,水質優良,魚蝦豐富;遍布溫泉,富含礦物質元素。為南鄉鴨生態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生產上具有獨特的生產方式[1,2],采用“天然飼料與全價日糧相結合” “放牧和舍飼” 飼養,60 日齡前飼料以優質全價料為主,以舍飼為主;60 日齡后飼料以天然飼料(谷物、水草、昆蟲、蚯蚓、野生魚蝦等)為主,并以放牧為主。白天放養,夜晚入舍,早晚補飼,60 日齡前供給一定數量的砂礫;120 日齡后出欄,公鴨體重1.8~2.3kg,母鴨1.60~1.90kg。白條 鴨皮膚 黃白色,蛋白質大于或等于21%,粗脂肪小于或等于2.4%,皮薄骨細小,皮下脂肪少,肉質豐厚,肌肉鮮紅,切面有光澤,富有彈性。南鄉鴨主要以生產白切鴨和臘鴨為主,其中70%左右制作成白切鴨,30%左右制作成臘鴨,銷往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是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優勢產業。2017—2018 年,為進一步提高南鄉鴨養殖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八步區實施“南鄉鴨生態養殖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 項目(合同編號:賀科轉1707022)。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建設了3 個南鄉鴨生產與繁殖基地,8 個規模化生態養殖場,年產肉鴨32.79 萬只,新增產值2157.58 萬元,有效推動了八步區南鄉鴨的生態養殖和規模化生產。在此期間,筆者對南鄉鴨的養殖區域、生產方式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試驗時間為2015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試驗鴨由八步區南鄉、桂嶺、大寧、開山和信都鎮20 個規模養殖場提供;試驗用全價飼料由佛山百洋飼料有限公司生產。
1.2.1 試驗設計
研究共設置8 個試驗。為研究養殖區域對南鄉鴨養殖的影響,共設置了5 組試驗,其中試驗1~4 組分別在南鄉、桂嶺、大寧、開山進行飼養,試驗5 組在信都鎮飼養。同時在南鄉鎮安排了3 個試驗,通過試驗1 組和試驗6 組研究日糧對南鄉鴨養殖效果的影響,通過試驗1 和試驗7 比較飼養方式對南鄉鴨養殖效果的影響。通過試驗1 組和試驗8 組研究飼養周期對南鄉鴨養殖效果的影響。相關養殖技術參照陳巖鋒[1]、廖玉英[2]等方法進行。
記錄各組肉鴨的成活率、飼料轉化率和白條鴨品質。見表1。

表1 養殖區域對南鄉鴨養殖的影響
1.2.2 飼養指標測定及計算
記錄各試驗組肉鴨的出欄數和肉鴨體重,成活率和飼料轉化率具體公式如下:
肉鴨成活率(%)=肉鴨出欄數/肉鴨飼養數×100
飼料轉化率(%)=肉鴨總重/肉鴨消耗飼料×100
1.2.3 肉質評價
每組選擇10 只鴨進行屠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控制技術規范[3-5]進行肉質評價,評價標準見表2。

表2 品鑒分級標準
由表3 可知,試驗1~4 組肉鴨成活率差異不顯著,平均值為93.13%,比試驗5 組(89.95%)提高3.18 個百分點,差異顯著(P<0.05)。試驗1~4 組飼料轉化率組間差異不顯著,平均值為 30.12%,比 試 驗 5 組(27.53%)提高2.59 個百分點,差異顯著(P<0.05)。試驗1~4 組肉質評定結果均為一級,試驗5 組為三級。

表3 養殖區域對南鄉鴨養殖的影響
由表4 可知,試驗1 組肉鴨成活率為93.75%,與試驗6(92.78%)、7(93.50%)、8 組(93.88%)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試驗1 組肉鴨飼料轉化率 為 30.86%,與 試 驗 6 組(31.66%)、試驗7 組(31.88%)、試驗8 組(30.50%)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試驗1 組肉質評定結果均為一級,試驗6~8 組為二級。

表4 不同生產方式對南鄉鴨養殖的影響
(1)南鄉鴨養殖區域獨特的生態環境可顯著提高南鄉鴨的肉鴨成活率、飼料轉化率及肉品質。南鄉鴨在特定的養殖區域(南鄉、桂嶺、大寧和開山鎮)飼養時,肉鴨成活率和飼料轉化率分別比非南鄉鴨養殖區域(信都鎮)提高3.18 和2.59 個百分點。白條鴨品質得到顯著改善,南鄉鴨養殖區域品質一級,非養殖區域三級。可能與八步區轄區內的江河流域、山間溪流、湖泊梯田及遍布的溫泉,氣候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等因素有關。
(2)日糧對南鄉鴨成活率和飼料轉化率均無顯著影響,但“30%農家料+70%全價料” 飼養的南鄉鴨肉質評定為一級,優于全價料飼喂的肉鴨的肉質(二級)。可能與當地紅薯、玉米、魚蝦螺等農家料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有關。
(3)飼養方式對南鄉鴨成活率和飼料轉化率均無顯著影響,但“舍飼+放牧” 飼養的南鄉鴨肉質評定為一級,優于全舍飼飼喂的肉鴨的肉質(二級)。可能與南鄉鴨放牧時采食水草、浮游生物、魚蝦螺等,以及放牧時南鄉鴨運動量增加等因素有關。。
(4)飼養周期對南鄉鴨的成活率和飼料轉化率均無顯著影響,但飼養120d 的南鄉鴨肉質評定為一級,優于飼養90d 的肉鴨的肉質(二級)。可能與南鄉鴨飼養周期短,肉鴨生長發育尚未完善有關。
綜上所述,南鄉鴨在特定區域內采用生態養殖方式,是確保南鄉鴨品質,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養殖范圍局限在南鄉、大寧、桂嶺和開山4 個鄉鎮的江河流域,離開了特定的養殖區域,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肉鴨,養殖環境是八步南鄉鴨生態養殖的基礎;日糧、飼養方式、飼養期是八步南鄉鴨生態養殖、確保南鄉鴨品質的關鍵,只有在南鄉鴨生產區域采用放牧和舍飼相結合的方式飼養到120 日齡出欄才能使八步南鄉鴨成為肉質鮮美、健康安全的綠色食品。南鄉鴨在放牧過程中會采食水草、浮游生物和魚蝦螺,同時排泄物又給予水草、浮游生物和魚蝦螺豐富的養料,促進水草、浮游生物和魚蝦螺的快速生長,從而形成了“鴨與水草、浮游生物和魚蝦螺” 的良性循環,是一種可持續的養殖方式,是促進南鄉鴨生態養殖,提高農民收益的有效途徑,對南鄉鴨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