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莎

摘 要:基于財務共享模式,通過全面預算管理精細劃分長期戰略目標,可以合理控制企業成本,對國有企業集團的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保障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質量,文章首先概述了財務共享模式和全面預算管理的概念,然后分析了財務共享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剖析了財務共享模式下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優化策略,希望可以推動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集團;財務共享;全面預算
目前市場經濟逐漸步入了大數據時代,市場競爭也日漸加劇,部分國有企業集團為獲得更好的發展,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運用了財務共享這一模式,通過專業科學的流程設計,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財務管理成本及風險。不過,現階段該模式在國有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工作中還處于發展和探索的階段,其中難免會有一些問題出現。為了能夠促進國有企業集團更好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工作人員要致力于將財務共享模式和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充分結合起來,加強資源的合理配置,使企業的戰略經營目標更加科學有效,保障企業的穩定發展。
一、財務共享模式和全面預算管理的概述
(一)財務共享模式
財務分享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主要應用于大型的跨國、跨區域的公司。具體而言,財務共享模式指的是將集團內的分公司或者子公司分散的財務職能,比如報銷、核算、結算等,按照既定流程進行固化,統一、集中、規范地管理數據、流程,推動企業集團在提升財務工作效率的同時減少管理成本,確保會計信息的質量,強化財務管控力度。作為一種新型的財務管理方式,想要實現財務共享,就需要搭建電子影像系統、網上報賬系統、電子檔案系統、會計核算系統、資金管理系統等完整內容的信息系統,這些信息系統以業財一體化融合為核心,共同形成財務共享中心,幫助企業處理各類財務基礎業務,收集各類財務基礎數據,實現數據互通,促進企業會計職能從重核算向重管理決策拓展,從價值守護向價值創造延伸。
(二)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指的是以戰略目標為導向,對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結果展開綜合的規劃,使公司的資源得到科學、合理的配置,并對實施過程進行監測和分析,對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和反饋,進而改進和調整公司的經營活動,促進實現戰略目標的管理活動。全面預算管理是一個全員參與、全過程追蹤、業務全覆蓋的綜合性管理體系,包括預算編制、預算調整、執行控制、分析預警、預算考核等模塊。企業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全面預算管理系統與會計核算系統、財務報銷系統等系統對接,有效預防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信息孤島”現象,不斷規范預算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財務共享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
2022年3月2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關于中央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國資發財評規〔2022〕23號)明確提出,要以數字技術與財務管理深度融合為抓手,加快構建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中央企業整體財務管理水平明顯躍上新臺階,通過10-15年左右的努力,絕大多數中央企業建成世界一流財務管理體系。著眼國有企業集團實際,更應該以規范化管控創造價值,以數字化賦能助提升,運用領先的財務管理運營模式,先進的財務管理方法和工具,構建一流的集團財務管控能力基礎,加速推動各級財務管理能效的提升。在此背景下,財務共享模式必將成為國有企業集團轉型的重要方向。
依托財務共享平臺,預算管理系統能夠更好實現與其他相關系統的對接,例如,通過將網上報賬系統、資金管理系統與預算管理系統連接,實現費用報賬業務通過預算、資金的配套管理和雙向監控,從嚴控制費用開支;通過將會計核算系統與預算管理系統連接,實現對執行結果分析和評價反饋,指導改善經營活動;通過基礎數據治理與統一的財務信息化平臺,推進全集團數據集成和信息透明化,并面向戰略進行全面預算管理,有利于強化集團控制力,有效控制集團整體運營風險。總體而言,企業財務共享模式可以促進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更加適時地、全面地獲取相關信息,能夠為全面預算管理的高效實施提供平臺支撐作用。
此外,隨著財務共享模式應用的逐漸成熟,未來財務共享中心將有可能演進為企業的大數據中心,企業內外部的海量數據將匯聚于此。那么依托于財務共享模式的全面預算管理職能將隨之演進為企業的預算管理數據中心,使企業的預算管理功能更順暢地延伸至企業戰略領域,并統領各業務單位的協同融合,從而完成向戰略管理和決策支持轉型。
三、財務共享模式下國有企業集團全面預算管理的不足
(一)共享模式認識不足
從2005年中興通訊建立中國企業第一家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開始,財務共享已在中國歷經近20年的發展。根據中興新云服務有限公司、ACCA、廈門國家會計學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共享服務領域調研報告——邁向世界一流》,數據顯示,在受調研企業中,66.06%的共享服務中心是在近5年內建設的,處于建設完成后的提升期。因此,財務共享模式在我國仍處于發展和摸索階段,尤其在國有企業基于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甚至有部分國有企業人員認為企業實施財務共享僅僅是一種財務管理改變,與業務關系不大,可見國有企業集團充分認識共享模式的重要意義尚顯不足,企業實現財務共享從建設、實踐到逐步成熟是一項艱巨的系統性工程。
(二)共享模式作用發揮不夠
隨著財務共享模式的發展,現階段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已經構建了財務共享中心,但與預算管控體系融合不夠深入,導致財務共享模式在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應用尚不盡如人意。
1.預算編制階段:部分國有企業人員預算編制仍習慣和依賴于EXCEL表單為基礎進行報送,且過程中時有改動,造成集團層面預算編制匯總耗時耗力,質量難以保證,未充分發揮信息系統功能,不利于線上留痕管理。同時,部分企業預算管理顆粒度較粗,沒有做好年度預算的細化分解,或者采用傳統手工分解形式,不能有效實現與核算系統對接,不利于及時開展對標分析。
2.預算執行階段:全面預算管理借助財務共享平臺貫穿于企業運營的每一個環節,需要全員的參與才能得到良好的執行,同時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執行標準,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內部管理和控制體系。例如,共享模式下將預算指標嵌入費用報銷系統,進行風險預警監測。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部分國有企業認為超預算事項審批流程繁瑣,仍然存在線下審批現象,造成信息系統約束功能流于形式,預算剛性約束不強。同時,部分國有企業集團對共享平臺培訓力度不夠,業務財務脫節,業務人員因對系統操作不熟悉且頻繁出錯,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財務共享平臺優勢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3.預算分析階段:國有企業集團可以通過財務共享平臺為預算分析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持,通過提高預算分析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促進預算執行情況的控制和監督。然而現階段部分國有企業集團共享平臺系統建設不完善,業務系統多但未真正做到有效集成,導致全面預算系統無法與其他系統進行數據共享,集團對關鍵數據指標的監測調度仍依賴于層層報送,預算分析仍需人工將數據進行整合與梳理,方可形成專業的分析報告,預算分析的時效性較差,而且手工編制難免會出現紕漏,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度,不利于高層管理者判斷和決策。
4.預算考核階段:全面預算管理是一個閉環流程,預算管理要發揮其真正作用,與獎懲機制的完善落實有很大的關系,倘若企業針對預算管理疏于考核,或者流于形式,那么預算管理全員參與、預算制勝和剛性約束的理念將很難得到有效貫徹落實。現階段部分國有企業預算考核內容指標設立單一,預算監督不公開透明,造成考核結果缺乏公信力,反映出企業預算管理技術手段落后,共享平臺作用發揮不夠。
(三)人才隊伍力量不足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國有企業集團要以數字技術和財務管理深度融合為抓手,通過強管控、促規范、提效率、創價值,不斷提升財務戰略管控能力。目前國有企業集團基于集約高效的管理需求,對財務人員的能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但是普遍缺乏既懂財務又懂信息管理技術的人才。由于缺乏高層次財務信息化人才,企業集團財務共享平臺優勢將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準確性也將難以得到保障和提升。這種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國有企業集團給予重視。
四、財務共享模式下國有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優化策略
(一)加強思想意識滲透
財務共享模式與全面預算管理有效結合,對國有企業集團精細管理、價值創造發展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所以,國有企業集團應加強組織領導,快速轉變思想觀念,主動擁抱智能時代,重塑財務管理流程,拓寬財務管理邊界。加大財務共享理念的宣傳力度,努力構建以戰略規劃為起點,以風險管控為導向,通過信息系統控制,實現更加有效的全面預算監管,支撐國有企業集團形成更統一、更扁平、更具穿透力的管控模式,有效解決領導“看得見、看得清、看得遠”的問題,為管理層和決策層提供精準的決策依據。需要注意的是,財務共享模式的落實與應用需要有序推進,逐步深入,先從容易的領域開始,例如固定資產管理、費用報銷等,試點運行過后,逐漸向其他業務進行擴展,最終要確保數據互聯互通,以求實現真正全面的預算管理。
(二)全面預算管理流程優化
一是強化預算引領作用。預算編制階段,以公司戰略規劃目標為導向、以具體經營活動為基礎,全員參與預算編制,促進業財深度融合,實現在系統中編制上報。同時,根據批準后的年度預算方案,細化分解預算指標,將預算責任落實到崗位上,追本溯源,壓實責任,形成全方位的預算責任體系。二是嚴格預算剛性約束。持續完善共享平臺系統建設,實現預算系統與其他信息系統數據集成共享。堅持無預算不開支,無預算不投資,杜絕線下審批,強化系統控制。三是優化預算分析與調整。充分利用財務共享平臺,實時提取有效數據,反饋預算執行情況,進行預算執行進度預警,高效撰寫預算執行分析報告,找準問題,及時糾偏,提出調整措施,保證預算的有效實施。四是嚴肅預算考核評價。按照預算總體目標與局部目標、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等方面統一的原則,建立科學的預算評價體系,利用財務共享平臺實現考核結果透明、可視,提高考核時效性、規范性,以正激勵和負約束,促進預算管理能力水平漸進改善、持續提升。
(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一是加強業務技術培訓。國有企業集團不僅要對財務人員加大準則及解釋、管理會計、大數據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培訓,還要提高財務人員運用財務共享平臺等信息系統的能力,提升對大數據信息的挖掘及分析水平,為企業經營決策和業務開展提供科學依據。二是加強人才引進培養。通過外部招聘的方式,引進有系統學習會計信息化知識經歷的專業人才,不斷充實財務人才隊伍。同時,加強財務內部挖潛和培養,在業績考評上建立科學的獎懲機制,營造財務人員奮勇爭先的良好氛圍。三是加快人才隊伍轉型。建立員工自學成才和走出去學習雙重機制,倡導參考參評職稱(執業)資格,推動關鍵會計崗位交流,鼓勵財務人員到各業務崗位掛職鍛煉,打破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屏障,增進財務人員對業務流程的了解程度,讓優秀人才得到更多錘煉、更快成才。
結束語
綜上所述,財務共享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國有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能力,提高風險管控水平。當前,國有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不完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改進,在財務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有企業集團應提高對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的重視程度,加強財務共享平臺在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充分發揮財務共享平臺效率效能。通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斷完善和規范業務流程,以管理促效益,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孔穎.國企全面預算管理的核心要素、困境與優化路徑[J].現代營銷(下旬刊),2022(12):122-124.
[2]唐春林.基于共享財務模式的全面預算管理探析[J].中國總會計師,2022(08):40-43.
[3]孔艷萍.財務共享中心環境下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24):103-105.
[4]付嬌蓉.國企全面預算管理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J].財會學習,2022(3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