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保障高校內部運行有效性和合規性的重要機制。本文介紹了高校內部控制的特征及評價體系現狀,包括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要素和步驟,包括構成要素和建立步驟;針對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設計了優化方案,包括優化原則、優化方法和實施措施。通過優化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可以提高高校內部控制水平,推動高校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優化方案;構建要素;步驟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9.014
[中圖分類號]F810.6;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9-0047-04
0? ? ?引 言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內部控制逐漸成為教育管理領域的研究熱點。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對促進高等教育內部控制體系的規范化、科學化和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存在諸如評價指標缺乏科學性、評價標準缺乏實效性等問題,亟待優化和改進[1]。本文旨在探討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建和優化問題,以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和內部控制水平,從而更好地滿足社會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需求,優化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能夠提高高等教育內部管理水平,推動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時,本研究也可為其他領域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1? ? ?高校內部控制的特征及評價體系現狀
1.1? ?高校內部控制的特征
高校內部控制是指高校為了實現經營目標,制定并執行相應的制度、流程和控制手段,以確保內部運營的合法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的過程。高校內部控制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1.1? ?高校內部控制是高校自我管理的手段
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在高校自身之上,是高校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的重要手段。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制度、流程、規范和監督等方面,可以保障高校內部運營的合法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
1.1.2? ?高校內部控制是一種全面、系統的管理模式
高校內部控制體系包括高校內部控制的目標、組織、政策、程序、流程、人員、技術和文化等方面,是一種全面、系統的管理模式。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影響著高校內部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1.1.3? ?高校內部控制是一個動態、持續的過程
高校內部控制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持續發展的。高校內部控制體系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優化,以適應高校管理和運營環境的變化,從而保持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和適應性。
1.1.4? ?高校內部控制需要全員參與
高校內部控制體系需要所有高校成員共同參與。高校內部控制不僅僅是管理人員的事情,而是所有高校成員的共同責任。只有高校成員都參與,才能保證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
1.2? ?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基本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1.2.1?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基本情況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高校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的重要手段。根據《高等教育內部控制標準》(GB/T 33126—2016),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包括自我評價、外部審計、監督檢查等多種評價方式[1-2]。其中,自我評價是指高校內部控制主體自行評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適應性和合規性;外部審計是指由專業機構或者內部審計機構對高校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審計和評價;監督檢查是指國家教育部門對高校內部控制體系進行監督和檢查。目前,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已經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高校普遍重視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完善。許多高校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并且不斷優化和完善。同時,國家教育管理部門也加強了對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監督和檢查,促進高校內部控制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發展。
1.2.2?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1.2.2.1? ?評價方法不夠科學
當前,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中的評價方法還比較簡單和粗放,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是傳統的問卷調查或面談方式,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存在較大問題。
1.2.2.2? ?參與人員不夠專業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評價工作需要專業的人員來執行,包括內部審計人員、風險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等。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由非專業人員來完成,導致評價工作的質量和準確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1.2.2.3? ?缺乏有效的反饋機制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需要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反饋機制,及時向高校領導和內部控制主體反饋評價結果,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但是,目前許多高校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缺乏有效的反饋機制,導致評價結果難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處理。
1.2.2.4? ?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機制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需要建立起一個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機制,對評價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確保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準確性。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機制,導致評價工作的質量和準確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 ?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及建立步驟
2.1?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指高校為了加強內部控制,提高內部控制有效性和合規性,對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進行定期評價的一種機制[3]。該機制需要具備一定的構成要素,以確保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下面將從五個方面來探討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
2.1.1? ?評價目標和標準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之一是評價目標和標準。評價目標需要明確,既要與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總體目標相符,又要與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實際情況相適應。評價標準需要科學、合理、可操作,以便在評價工作中實現定量化的評價。
2.1.2? ?評價方法和程序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之二是評價方法和程序。評價方法需要科學、先進、適用,可以通過定性和定量兩種方式進行評價。評價程序需要明確,包括評價計劃的編制、評價工作的組織和實施、評價結果的分析和匯總等環節。
2.1.3? ?評價主體和對象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之三是評價主體和對象。評價主體是指參與評價工作的人員,包括內部審計人員、風險管理人員、財務管理人員等。評價對象是指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各個部分,如內部控制制度、風險管理、內部審計等。
2.1.4? ?評價工具和手段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之四是評價工具和手段。評價工具包括評價表、評價報告、評價檔案等。評價手段包括問卷調查、訪談、資料分析等。
2.1.5? ?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應用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構成要素之五是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應用。評價結果需要及時向高校領導和內部控制主體反饋,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評價結果還可以作為內部控制改進和完善的依據,以提高高校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和合規性。
2.2?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建立步驟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高校內部控制的核心組成部分,為高校內部控制有效性和合規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建立科學、完整、可操作的評價體系,是高校內部控制評價的關鍵環節[4]。下面,將就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建立步驟進行論述。
第一步:明確評價目標和內容。在建立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之前,首先需要明確評價目標和內容。評價目標應該明確具體,與高校的實際情況相符合,涵蓋高校內部控制的各個方面。評價內容應該包括高校內部控制的規劃、組織、流程、風險管理、信息溝通等方面,以確保評價的全面和深入。
第二步:確定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根據評價目標和內容,確定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評價方法應該結合高校內部控制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例如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指標體系應該具有科學性和全面性,包括高校內部控制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例如規劃、組織、流程、風險管理、信息溝通等,以全面、深入地評價高校內部控制情況。
第三步:制訂評價計劃和方案。根據評價目標、內容、方法和指標體系,制訂評價計劃和方案。評價計劃應該明確評價時間、范圍、對象、方法和指標體系等具體內容,以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評價方案應該包括評價組織、工作流程、評價程序等內容,以確保評價工作有序進行。
第四步:實施評價工作。按照評價計劃和方案,組織實施評價工作。評價工作應該按照程序和規定進行,保證評價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可信度。在開展評價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及時處理和反饋評價結果,以確保評價工作的及時性和實用性。
第五步:分析評價結果和制定改進措施。在評價工作完成后,需要對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和比較,找出高校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改進措施應該明確具體、可行性強、與高校實際情況相符合,確保高校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規性。在制定改進措施的同時,還需要對評價體系進行調整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實際需要。
第六步:監督和評估改進措施的實施效果。在制定改進措施后,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督和評估機制,確保改進措施能夠得到有效實施。監督和評估機制應該包括評估周期、評估內容、評估方法等具體內容,以確保評估工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同時,還需要及時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和實施計劃,以持續改進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有效性和合規性。
3? ?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優化方案設計
3.1?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優化原則
3.1.1? ?科學性原則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高校內部控制的情況。
3.1.2? ?實用性原則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必須具有實用性,既要滿足高校內部控制的實際需求,又要方便實施和操作,確保評價體系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
3.1.3? ?動態性原則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必須具有動態性,隨時隨地對高校內部控制情況進行評價和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確保高校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規性。
3.1.4? ?風險導向原則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必須以風險為導向,注重發現和管理高校內部控制中的各類風險,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確保高校內部控制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
3.2?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優化方法
隨著高校的發展,建立一套科學、規范、可行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將探討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優化方法,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3.2.1? ?建立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是內部控制評價的基礎,應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應該遵循科學性、客觀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則,并應考慮內部控制的所有要素,如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與反饋等。
3.2.2? ?加強內部控制流程優化
內部控制流程優化是提高內部控制效能的關鍵措施之一。應該針對內部控制流程的缺陷和問題進行分析,從建立規范流程,壓縮流程周期,提高流程效率等方面進行優化。同時,還應加強對內部控制流程的監督和管理,確保流程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3.2.3? ?引入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手段在內部控制評價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引入信息管理系統、內部控制自評工具等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內部控制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此外,可以應用信息化手段對內部控制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3.2.4? ?建立內部控制評價結果反饋機制
建立內部控制評價結果反饋機制,及時反饋內部控制評價結果,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同時,還應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和檔案管理制度,確保評價結果的安全性與可控性。
3.3?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
在前文中我們已經介紹了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優化方法,本文將進一步探討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以幫助高校更好地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3.3.1? ?加強內部控制評價制度建設
內部控制評價制度是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建立健全內部控制評價制度,包括內部控制評價的范圍、周期、流程、程序等方面的規定,以確保內部控制評價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3.3.2? ?建立內部控制評價專業隊伍
內部控制評價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因此高校應該建立內部控制評價專業隊伍,引入專業人才,如內部控制評價師、審計師等,以確保內部控制評價的專業性和準確性。
3.3.3? ?加強內部控制培訓和宣傳
加強內部控制培訓和宣傳是提高內部控制評價效能的關鍵。高校應該加強內部控制知識方面的培訓,提高內部控制評價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同時,還應加強內部控制評價宣傳,宣傳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價值,提高全體成員對內部控制評價的認識度和重視度。
3.3.4? ?建立內部控制評價信息平臺
建立內部控制評價信息平臺是提高內部控制評價效率和準確性的有效措施之一。信息平臺可以實現內部控制評價的在線化、集中化和規范化,提高評價效率和準確性。同時,還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對內部控制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和挖掘,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1]郭東蕾.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優化研究[J].現代財經信息,2018(12):75-77.
[2]范曉旭.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優化研究[J].財經論叢,
2020(6):145-147.
[3]劉志文,王超.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的優化與改進[J].商場現代化,2021(9):78-79.
[4]譚林,陳亮.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優化與完善[J].財經月刊,2022(1):94-95.
[收稿日期]2023-04-20
[作者簡介]廖紅星(1971— ),女,湖北仙桃人,高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財務管理。